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地方戏展演(南方片)观后感

2022-03-20 来源:独旅网
・全国地方戏展演专栏・ 全国地方戏展演^南方片一观后感 2009年全国地方戏展演(南方片) 在这个初夏时节的杭州拉开了帷幕。 作为一个从事戏曲理论研究的年轻 人,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有机会观 看了其中的八台优秀地方戏曲。 此次地方戏曲剧目的展演,集中 了全国最优秀的地方戏(南方片)优秀 剧目,代表了当代中国地方戏(南方 片)发展的最高水准,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当代戏剧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考:戏 剧舞台创作的动向和趋势为我们的学 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此次地方戏曲目展演,给我一个 突出感觉就是演员的演技是戏曲艺术 赖以存在的基础.演员表演的高下优 劣、艺术水准的高低都会对作品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带来或正面或负面 的影响。川剧《李亚仙》、越剧《韩非子》 之所以能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剧场, 和川剧沈铁梅,越剧钱佳慧的精彩演 出是分不开的。地方戏曲曾经诞生过 不少的表演艺术家,如川剧陈书舫、阳 友鹤、杨云凤,越剧徐玉兰、傅全香,豫 剧常香玉.粤剧红线女,评剧新凤霞等 等,不胜枚举。他们的名字,代表着当 红的不同剧种,代表着一个戏曲时代 的颠峰。今天。能够成为地方戏曲的领 赵 军者,也不在少数。这些年来,中国艺 术节、戏剧节、京剧节、川剧节等艺术 峰 盛会的成功举办,造就了一大批脍炙 人口、影响广泛的剧目,培养了一大批 观众“新人”.就与当下戏曲“明星”们 的领衔担纲、倾情献演不无关系。观众可以不知道一个剧 目,但一定知道这个剧种的“台柱”,他们为之欢笑,为之流 泪,甚至可以倾其所有为之欣赏……这就是“明星”的魅力, 这就是一种效应,一种可以带领一个剧团、一个剧种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效应。应当说,一个没有“明星”的剧团是平庸 的、不具有竞争力的;而一个没有“明星”的剧种则是缺乏活 力、难以维系其持续发展的。我们山东的院团应该打造自己 的“明星”。 在打造自己的“明星”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青年演员 的培养,使地方戏后继有人。此次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院展 演剧目《生命童话》以年轻人担纲主演,这些年轻演员可能在 艺术造诣上还存在缺陷,但他们都很年轻,这使人看到了这 个剧种的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此次展演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反映广大群众日常生活 的曲目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这些曲目以观众特别是广大群 众为服务对象.努力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 精品,用独特的审美方式去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 精神世界,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湖南花鼓戏《作田汉子也风 流》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实际上,地方戏属于通俗艺术范 畴。地方戏贵在以俗达雅、雅俗共赏,以“俗”为其本体审美特 征的主要方面。正如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言:“传奇不 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 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 (《闲情偶寄》)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戏剧创作时要做到“以观众 为中心” ’ 地方戏的发展与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是密切相关的。地 方戏是一个综合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地域文 化精神、地域美学原则、地域审美习惯、地域风情、地域习俗、 地域人物、地域语言等等。这次参演的地方戏曲剧种,无一不 带有鲜明的地方性本体审美特征。例如越剧、黔剧、川剧、花 鼓戏就分别带有鲜明的上海、贵州、四川、湖南的地域性特 征,从语音、语势、语调、语汇,到生活习性、人物性格,无一不 各自带有强烈而又突出的地域性特征。总之,地方戏与当地 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我们山东历史悠 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怎样把这种文化资源优势体现在文化 发展成果上,体现舞台艺术作品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我 们要培养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这个剧种应该是山东特有文化 生态环境在艺术舞台上的体现。 地方戏的出路在于继承创新。 中国戏曲发展到现在、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现代 丰富多彩的、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电视、网络看世界的现代科 技面前多少有些疲惫了。它已经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将多媒介的表现方法引进戏曲的舞台呈 现中,丰富其表现手段,也应该是无可疑议的,因为戏曲艺术 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不 断地吸收各个时代优秀的艺术成果,形成了以文、音、舞、美、 唱、念、做、打为表现方式的综合艺术,才能一直雄踞于中国 舞台艺术之首。关键是处理好这种吸收和本体的关系。戏曲 艺术的发展必须坚持本体,不坚持戏曲本体,戏曲就不能称 之为戏曲:但坚持戏曲本体并不代表一成不变,在原有的程 式上加以时代的审视。借鉴多媒介的表现手段予以丰富、革 新.是振兴戏剧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次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 展演(南方片)的参演剧目也力图用创新来推动这一艺术形 式的发展。为了争取更多年龄层次的观众,创作者们使出了全 身解数,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在戏曲中融会贯通姊妹 艺术元素,话剧、音乐剧、现代舞、歌剧、电影、现代多媒体技 术、电脑灯、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等等能借鉴运用的都被戏曲 舞台采用。 需要指出的是,戏曲创新,不是追求表面、浅薄的“新”, 不是简单地在外壳上去求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处理如 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戏的成败得失。过分包装,容易造成形式 大于内容,或形式脱离内容。如果用不同于“包装”的观念和 手法。去寻找妥切的舞台元素,根据题材、内容、主题、意蕴、 风格以及戏曲特征、剧种特点、人物命运、性格的需要去量体 裁衣,那么这种创造、创新就有内在的依据和充分的理由了。 这方面.民族传统给了我们许多创新的养料,包括挖掘戏曲 的“假定性”、“虚拟性”与“时自由”的潜能,以少胜多,讲究 “机巧”等等。中国戏曲是“剧诗”,如今的戏曲创新也应顺着 “剧诗”的传统美学高度作创造性的探索。 戏曲创作重点放在舞台演出上,要突出演员的中心地 位。通过演员的表演,推动剧情的发展,指示剧情展开的空间 与时间,使时空变换空灵随意。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是靠 演员通过唱念直接叙述出来,舞台上种种装置的具体表现对 随着演员的表演自然而然地发生种种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