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梳理
(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2)散文的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或者“形散神聚”。 (3)散文分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4)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5)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的基本常识 ( 一)表达方式
1、叙述——常用方式,用于交代事实,陈述情况。 2、描写
①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行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 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反映性格特点。
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也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⑤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⑥白描手法——不用修辞,质朴无华,寥寥几笔勾勒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突出事物的关键。 ⑦(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思想感情;侧面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
①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②间接抒情——可以融情于景,也可以融情于事,好处是含蓄蕴藉。
4、议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文章中的议论,其作用: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即点明主题,又称为“画龙点睛”;揭示事件的意义,发人深省;结构上总结上文,过渡下文 (二)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感情,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一人称的不便是不好直接叙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2、第二人称——便于告白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更便于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自由地反映生活。 (三)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考试常见题型 1、概括题
2、句子的作用题 3、赏析题 4、含义题 概括题
概括事件=人物(谁)+事件(做了什么)(起因+经过+结果) 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题
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结构+内容+中心(主旨) 结构作用=承铺照点引
内容+中心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或=对比,突出了„„ 赏析题
一、修辞之美。修辞(手法)+表达的作用+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表达了„„
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它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语精练写出了„„表达了„„ ③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它精练、恰当地写出了„„表达了„„
④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它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表达了„„ 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气势地证明了„„表达了„„ 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它态度鲜明地写出了„„表达了„„ 二、用词之美。方法就是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形象具体)
成语:为文章增色,叠词,贬词褒用,大词小用„„ ) 三、句式之美。(长短结合,骈散结合,对偶句,排比句) 四、描写之美。描写方法+描写效果+描写内容+表达的感情 句子或句段含义的理解
词语的含义=字面意思(解关键词)+文中意思(语境义)+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中心义) 或=原指„„+这里指„„+起到了„„ 或=表义+象征义
语句的含义=语境义+中心义
梅香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3分)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4分)
3、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4、品读文章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3分)
6、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4分) 1.(2分)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2.(3分)穷人也会赏梅花(答成“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也可);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3.(2分)过渡或由叙述引入议论。 4. (3分)因为坏的物质条件也没有遮敝他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答成“他能品味到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也可) 5.(2分)精神的清明或内部的人格香气。 6.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