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3-12 来源:独旅网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

策研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每个人都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高校大学生更要学会自我心理评估,掌握心理调适技能。针对新冠肺炎结束后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特殊时期,边学习边调节好自我身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自2019年年底,首先在湖北武汉出现了新冠肺炎病例以来,全国各省市都出现病例,国内很多高校延迟开学或者采取分批、分阶段开学,在延迟开学的这段时间内,学生们在家停课不停学,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而同时,很多高校结合学生动态开设了疫情下心理健康课程,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潜在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本文以河南省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疫情下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家教育部也相应出台相关文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大学生思想战线的阵地,因此构件科学合理的思想健康体系,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智还未成熟,存在自我意识为主题的心态,从2019年底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很多大学生在家无法外出,从而导致正常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和限制,甚至周围的朋友、亲人也患上了新冠肺炎,从而使大学生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惶恐、愤怒和抑郁等情绪,因此需要正确的引导、沟通和倾诉,来缓解心理出现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2.1适应能力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的年龄在20岁左右,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同时随着年龄的成长性格也相应发生变化,高中和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甚至是考试的成绩都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会引发心理的矛盾和对自我的一种质疑,就会响应出现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同时学习环境、居住环境、同学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大学生要适应环境变化的压力。 2.2性格情绪的问题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00后,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甚至是溺爱,普遍具有控制情绪能力差和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在处理问题时候过于着急、急躁甚至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甚至是过于极端和愤青的状态,这就需要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如果不加以引导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是对自我和家庭是伤害,对社会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3网络成瘾的问题

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说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是不能一天没有网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在上网,甚至有的学生沉溺网路的虚拟世界中,存在幻想、设想、遐想甚至我们成为瞎想的状态,总是活在虚无缥缈的状态下,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影响学业。 2.4人际交往的问题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背景,家庭的结构不同,会导致人的性格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性格,内在性格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工作、人际交往、生活乃至情绪波动,可以说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发育也逐渐成熟,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要有所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替他人考虑,换角色、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必要性 3.1提高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避免恐慌和焦虑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主要的就是从自我开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回避问题,我们发现有的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候,躲闪、不正面面对,采用消极状态,我们倡导学生出现问题时候不要过于恐慌和焦虑,找到问题的根源,想出办法,认真执行。 3.2认清自身,防止盲目乐观、不切实际的情绪反应

很多哲学家都说离我们较远的东西我们较容易被认识,人最难的是认识我自我,有的学生过于自信,盲目乐观,我们提倡把问题多角度、多维度来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但是往往学生们只考虑到了正面的效果,而忽视了副作用,等到结果出现的时候和预期相差很大,就会情绪失常,有的大哭大闹,精神失控,甚至有轻生的想法,这时候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疏通,使学生认识自我,从实际出发,认清事实真相,学会宽宏和大度处理问题。 3.3接纳自我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心理,心理疾病的最初表现都是在情绪的波动上,因此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到自己的抉择,情绪的波动间接影响到对问题的分析效果,如果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合理的释放方式就我们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 3.4防御、减少因灾难发生后产生精神心理障碍症的影响

大学生学会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当发生极端事情学会冷静处理,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事后学会释放和解放情绪,避免心理障碍,当发现自身有问题时,正确面对,及时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

四、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4.1针对实际情况开展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教学活动,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

高职院校应根据本身的特点,结合院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特色,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这种将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满足各种职业特色的人才,在分析研讨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种维度的教育方式,调动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加大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团队,持证上岗,教师要懂、会心理学,充分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通过调查和分析学生所处年龄、年级的特点,开始心理课程。 4.2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院校应在校园的建设方面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学生的阵地,一定要营造舒适、环境优美、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办学的特点,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在入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谈话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状况。

4.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融合师生关系、加强实施联合、重视家教结合 在心理健康课程要普及,在教期间坚持每学期都有这门课程,构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教学生传道解惑,还需要了解学生,懂学生,能和学生相处好,通过对家庭、学校、教师、学生构件和谐的关系,掌握学生的动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五、结束语: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社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另一层面上重塑当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逆行者”、医务人员、志愿者、科学家主动请缨听从召唤奔赴疫区的行动,让学生们懂得在疫情面前不屈服,在疫情面前不放弃;在疫情面前更团结,在疫情面前更坚定;在疫情面前,凝聚更大合力,守护更多希望,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从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为心理有障碍的同学排忧解难。从学生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做好自我心理的调整,思想、思维、情绪、行为上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爱党爱国。

参考文献:

[1]张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4). [2]陈耀龙.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89-91.

[3]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媒体暴露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3):1-6.

[4]应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OL],2020-1-27.

[5]张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群的心理影响及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S1):45-48.

基金项目:2020年度安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编号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