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2021-09-03 来源:独旅网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青荇(xìng) 满载(zài) 忸怩(lí) 给予(jǐ) B.垝垣(yuán) 侘傺(chì) 伶俜(pīng) 葳蕤(ruí) C.菲薄(fěi) 叱咤(zhà) 屏息(bǐn) 租赁(lìn) D.敛裾(jū) 箱奁(liǎn) 修禊(xì) 嫠妇(lí)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耸入云巅 剑拔弩张 娓娓动听 迥乎不同 B. 长歌当哭 凭心而论 漫不经心 桀骜不驯 C. 崇山峻岭 流殇曲水 游目骋怀 沧海一粟 D. 坚忍不拔 义愤填膺 责无旁待 容有底止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春季新片_________会上,电影局副局长特别推荐了张艺谋的最新影片《归来》。电影局给出的官方评价为:“影片带来深沉的_________,是生活减法的__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思想力量,其票房的高低,正是民族希望的试金石。” A.推荐 震动 极端 蕴含 B.发布 感动 极品 含有 C.推介 震撼 极致 孕育 D.宣传 感悟 极著 暗含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C. 中央电视台自从1983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看春晚就像贴春联、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现象”。

D. 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B.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鲁郭茅,巴老曹”中的“巴”即指巴金。他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C.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家》的爱情描写主要是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D. 《战国策》是一部反映春秋时期至秦并六国之间的社会风尚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的国别体史书,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1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事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6.下列关于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 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 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 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7. 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有数据支撑。

B.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 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可扩大优质

2

课资源的覆盖面。

D. 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鼓励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 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 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 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9.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间:间隔

3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 10.下列句子中全部是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 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 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社稷百姓。

D. 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3分)

(2)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3分)

(3)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明史·宋濂传)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4分)

4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3)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4) ,子无良媒。(《氓》) (5) ,悠悠我心。(《短歌行》) (6)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7)或取诸怀抱, 。(《兰亭集序》) (8)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寒 色 龙应台

(1)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2)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3)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4)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5)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6)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7)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8)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5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9)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0)很多人,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1)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12)很多人,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13)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14)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5)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7期)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

A. 《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 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 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 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17.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4分)

18.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试赏析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一段话。(4分)

6

有时候,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21. 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一经播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再一次让人们领略到汉字优美,汉语传神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倍感继承之迫切。2015年是农历羊年,请你正确书写出4个包含“羊”字的成语。(4分)

22. 根据下图的寓意,请写出两条建议。(4分)

① ②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领取第九届长江奖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一片沉寂时,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以上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

孝感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三月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4.A【解析】B重复赘余,“提出”和“质疑”重复。C.中途易辙,将中央电视台放到自从之后。D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让”。

5.A【解析】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6.C【解析】。A项强加因果,大数据教育并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弊端直接催生的。B项理解不当,文中第一段明确表明“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D项“第二门”无中生有,第三段“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7.C【解析】C项“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可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而“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 中“即时”与否,与“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不密切。实际来讲,将优质课传到落后地区,有同步和不同步两种情况。

8. D【解析】D项逻辑错误,第四段中表明“大数据教育可能使得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而D选项表述为“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逻辑不当。 9.B【解析】间:区分。

10.D【解析】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11.D【解析】“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是明朝。 12.【答案】

(1)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知识点:“以” 、“诏”、句意。)

(2)这难道不是天地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反问句、俟、句意)

(3)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要想方设法来安抚它们。(知识点: “四陲之远”定语后置、“柔”、句意。)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

8

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 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

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中.国.学.考.频.道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13.【答案】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14.【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在奚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2分〕。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幵阔的居所未反映其喼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2分)(简析即可)

(2)“犹”字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溪居上有“片雨\",表现了心态的平和。(2分)“己”

9

字含有惊悟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树木调零,表现了内心的闲适。(2分) 15.【答案】

(1)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再别康桥》)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氓》)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16.【答案】CE(C 项中“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这一结论错误。此处通过反复和照应,揭示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E项中“浓郁的伤感况味”和“深深的悲凉”以及“悲剧色彩”显得武断。文章虽然以“寒色”为题,多少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和追怀的意味,但主题还是通过对“家”的内涵的阐发,表现亲情的恒远流长,所以“家”的温馨感应该是文章的主要色调。) 17.【答案】“家”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②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③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4分。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提炼。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三点都答对给4分) 18.【答案】内容上:文中这三次追问,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

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

(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每答对一方面得2分,共4分。) 19.【答案】① 这段文字揭示文章主题,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文章第五段和第十二段,作者有意选择相同的细节和情境,前后照应,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变化,由获得父母之爱的子女,变成给予子女爱的父母,身份变了,但亲情没变,一以贯之,强调亲情的永恒。

② 这段文字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文章通过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两组对比,旨在强调家的美好与易碎的特点。家是美好而易碎的,但亲情却是永恒的,因此我们要珍视亲情,与亲人和谐相处,在接受亲人关爱的同时,也要勇于向亲人表达我们的爱。

③ 现实生活中,像“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及时孝敬父母,不要在亲人离去之后再后悔。在与亲人发生矛盾时,要多体谅,多包容,营造出一种和谐而温馨的家庭的氛围。因为只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才体现出“家”的永恒的主题。

(8分。此题要围绕“家”与“永恒”的关系来探究,一二两点,每答对一点得3分,第三点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2分)

10

20.【答案】①动作描写,“敲秃头”体现出梁任公才学渊博而富有个性;(2分) ②侧面描写,我们“屏息以待”“欢喜”,从侧面写出先生授课的魅力。(2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