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五模)

2022-11-13 来源:独旅网
2020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五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融化 B. 海水晒盐 C. 纸张燃烧 D. 轮胎爆炸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C. 人呼出的气体、食盐水

3. 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病症是( )

B. 稀有气体、高锰酸钾 D. 空气、液态氧

A. 甲状腺肿大 B. 骨质疏松 C. 侏儒症 D. 贫血

加絮凝剂加消毒水

4.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

是( )

A. 氯气 B. 活性炭 C. 明矾 D. 漂白粉

5.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冬天清晨枯草上会结霜,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 B. 木材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氧气

C. 冷冻的啤酒杯放置在空气中,杯壁外会出现小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 D. 利用空气成分可制取氨气,因为空气中含氨气

6. 某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X+3O

2

 点燃 

− 

2CO2+2H2O 则X化学式为( )

A. CH4

B. C2H2 C. C2H4 D. CH3CH2OH

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8. 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下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膏 炉具清洁剂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 酸奶 B. 鸡蛋清 C. 牙膏 D. 炉具清洁剂

9. 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B. 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 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要用湿抹布盖灭 D.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

10.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C.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判断正确的是( )

B.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 纯碱----碱 C. 维生素-----有机物

B. 钢-----单质 D. 碳酸钙----氧化物

12. 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硬度都比较大

C.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常温下化学性质都活泼

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14. 物质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单质:氮气、空气 C. 盐:硫酸钡、氯化银

B. 有机物:葡萄糖、碳酸钾 D. 碱:氨水、硝酸铵

15. 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哪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干燥 C.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16. 在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3H2O ②NH3 ③Fe3+ ④HNO2(亚硝酸)

(1)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字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 (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

(3)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______; (4)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的是______。 17.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可选的物质:A、干冰;B、天然气;C、活性炭;D、生石灰;E、维生素;F、蛋白质。 (1)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 (2)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可作建筑材料的氧化物是______。

18.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则

(1)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铝离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

(4)若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都被硅原子替代就得到了制造电子芯片用的高纯硅,则高纯硅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

19.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乙各Wg分别

加入导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甲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0. 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D是无色气体,C为白色沉淀,A、E是黑色固体,G

为红色固体,C为白色沉淀。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写出A、E、G的化学式:A______、E______、G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21. 2017年5月18日,中国又创下一项世界第一,在我国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预计在2030

年以前可燃冰资源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可燃冰属于未来的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汽油 B.太阳能 C.氢能 D.核能。 22. 铜、铁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

(1)A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通过B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若要通过C图所示实验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还需要补做什么实验?(写出所需试剂即可)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23. 下列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

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负极与正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B实验中,如果测定结果小于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 (3)C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 (4)D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1

24. 某研究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F装置代替C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___通入(填序号);

(3)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氧化钠固体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5. 为了测定某 NaOH 固体中混有的 Na2CO3 质量分数,某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

I.吸收法: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生石灰和固体 NaOH 混合物。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2)以下会使Na2CO3 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有______。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仍存有二氧化碳,没有被碱石灰吸收 D.装置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II.沉淀法: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足量 X 产生沉淀,根据沉淀质量计算Na2CO3

质量分数。如果 X 是一种碱,请写出 X 的化学式______。

III.滴定法:称取固体 5g,配制成 100mL 溶液,用 3.65%的盐酸滴定,至 NaOH 完全被反应时消耗 盐酸 80mL,盐酸的密度为 1.0g/mL,利用消耗的盐酸计算出样品中的 NaOH 含量。 (1)NaOH 完全被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根据以上数据,原固体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26. 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228g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

27. 取Cu−Zn合金10g,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

物质的质量共为59.8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A、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不大。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故B错; C、人呼出的气体属于混合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空气属于混合物、液态氧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A。

3.答案:A

解析: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B、骨质疏松是缺乏钙元素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侏儒症是缺乏锌元素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D、贫血是缺乏铁元素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氯气、漂白粉能够给水消毒,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明矾能够用作絮凝剂,用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A、冬天清晨枯草上会结霜,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正确; B、木材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氧气,正确;

C、冷冻的啤酒杯放置在空气中,杯壁外会出现小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凝结,正确; D、氨气不是空气的成分,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可以制氨气,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

 点燃 

3O2

− 

2CO2+2H2O,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

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

A.根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进行分析; B.根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进行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分析;

D.根据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进行分析。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A、酸奶的pH为4~5,小于7,显酸性;

B、鸡蛋清的pH为7~8,大于7,显碱性; C、牙膏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

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0~11,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9.答案:D

解析:解:A、药液对眼睛有腐蚀性,若药液溅进了眼睛,不易用手揉,要立即用水冲洗,故措施A正确;

B、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液体溅出伤人,故措施B正确;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住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温度,故措施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而不是硫酸,因为硫酸具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措施D错误。 故选:D。

A、根据药液的腐蚀性分析;

B、根据加热试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分析.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10.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C.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A、纯碱属于盐,故A错; B、钢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碳酸钙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C。

A、纯碱属于盐;B、钢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C、维生素属于有机物;D、碳酸钙属于化合物。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

12.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硬度大,石墨的硬度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等、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铵态氮肥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4.答案:C

解析:解:A、空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碳酸钾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

C、硫酸钡、氯化银都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都属于盐,选项正确; D、硝酸铵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选项错误; 故选:C。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C、盐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

D、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硫酸银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B、HCl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C、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D、CuCl2溶液能与足量的铁屑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1)④;

(2)①; (3)②;

(4)③

解析:解:(1)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④HNO2(亚硝酸)中的“3”表示亚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①3H2O中的“3”表示分子的个数为3;

(3)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②NH3中“3”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③Fe3+中的“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 故答案为:(1)④;(2)①;(3)②;(4)③。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

17.答案:F C A D

解析:解:(1)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选:F;

(2)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活性炭,它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故选:C;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它吸热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故选:A; (4)可作建筑材料的氧化物是氧化钙,故选:D。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干冰升华吸热,降低周围的温度,活性炭有吸附性,生石灰和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变成坚硬的碳酸钙,蛋白质是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18.答案:6 55.85 2 单质

解析:解:(1)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填:6; (2)由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填:55.85;

(3)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剩余2个电子层的铝离子;故填:2; (4)高纯硅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单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不饱和 =

解析:解: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Wg,因此在t3℃时将甲Wg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得到甲的不饱和溶液,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乙溶液都成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不饱和;=.

根据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的判断,明确溶解度定义是解题关键.

20.答案:C Fe Cu 用作建筑材料 Ca(OH)2+CO2=CaCO3↓+H2O Fe3O4+4CO

4CO2 Fe+CuSO4=FeSO4+Cu

 高温 

− 

3Fe+

解析:解:(1)A~G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 B、D 是无色气体,C 为白色沉淀,A、E、F 是黑色固体,G 为红色固体,C 为白色沉淀,B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二氧化碳高温生成D,所以D是一氧化碳,E点燃生成F,所以E是铁,F是四氧化三

铁,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铁,G是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E是Fe,G是Cu; (2)C的一种用途是:用作建筑材料;

(3)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②是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3O4+

 高温 

4CO

− 

3Fe+4CO2;

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C,Fe,Cu; (2)用作建筑材料;

(3)①Ca(OH)2+CO2=CaCO3↓+H2O;

 高温 

②Fe3O4+4CO

− 

3Fe+4CO2;

③Fe+CuSO4=FeSO4+Cu。

D 是无色气体,C 为白色沉淀,A、E、F 是黑色固体,根据A~G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 B、G 为红色固体,C 为白色沉淀,B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二氧化碳高温生成D,所以D是一氧化碳,E点燃生成F,所以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铁,G是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石油 CH4+2O2

 点燃 

− 

CO2+2H2O A

解析:解:(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故填:石油; (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

42

 点燃 

 点燃 

− 

CO2+2H2O;故填:CH4+

2O2

− 

CO2+2H2O;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汽油属于石油产品,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填:A。 (1)根据还是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3)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1)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大小。

(2)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铜片和硝酸银溶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A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大小。 故答案为: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大小。

(2)通过B图所示实验,铁在蒸馏水中不能生锈,在干燥空气中不能生锈,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容易生锈,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故答案为: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若要通过C图所示实验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还需要补做的实验:把铜片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铜和银的活泼性。 故答案为:铜片和硝酸银溶液。

23.答案:2:1 红磷量不足(答案合理即可)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用弹簧夹夹

紧乳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若在长颈漏斗内形成的水柱不下降,则装置不漏气。

解析:解:(1)负极与正极生成的气体分别是氢气与氧气,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填:2:1; (2)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实际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或红磷的量太少,氧气没完全反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填:红磷量不足(答案合理即可); (3)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故填: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4)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若装置不漏气,在长颈漏斗内形成的水柱不下降,若装置漏气,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形成的水柱会下降。

故填: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若在长颈漏斗内形成的水柱不下降,

则装置不漏气。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据此结合氢气的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导致氧气含量较实际值偏低的原因即可; (3)从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 (4)根据常见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解答;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题型基础涉及面较广,重点是对相关的基础性知识进行的考查,对强化学生基础有一定帮助。

24.答案:(1)试管;集气瓶;

(2)氧气;(3)AC或AE。

;①;或氢气;Zn+H2SO4=ZnSO4+H2↑;②;(合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从图中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b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2)利用B、C装置的组合制气体,B属于固液常温型,C属于排水法收集,故可用于制取氧气或氢气;制取氧气适合于用过氧化氢制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氢气的药品为锌和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

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若用F装置代替C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气体应从长管①进入;若收集氢气,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气体应从短管②进入;故答案为:氧气;H2↑;②;(合理即可);

(3)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氧化钠固体来制得甲烷,属于固固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应选A;由于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收集装置可选C或E;故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C或AE;故填:AC或AE。

;①;或氢气;Zn+H2SO4=ZnSO4+

25.答案:吸收水蒸气 AD Ba(OH)2 产生气泡 36%

解析:解I.(1)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 B.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时,导致碳酸钠不能完全反应,进一步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仍存有二氧化碳,没有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 D.装置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时,导致计算的碳酸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故填:AD。

II.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足量 X 产生沉淀,根据沉淀质量计算Na2CO3质量分数如果X是一种碱,则X可以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OH)2。 故填:Ba(OH)2。 III.设氢氧化钠质量为x,

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80mL×1.0gmL×3.65%=2.92g,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2.92g

40x

=2.92g,

36.5

x=3.2g,

样品中的NaOH含量为:5g×100%=64%, 答:样品中的NaOH含量为64%。

(1)NaOH 完全被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产生气泡,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接着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填:产生气泡。

(2)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64%=36%, 故填:36%。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

3.2g

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7:12;84

解析:解:(1)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2×3)=7:12. (2)228g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228g×14+(14+16×2)×3×100%=84g. 故答案为:(1)7:12;(2)84.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4

27.答案:0.2g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50g−59.8g=0.2g。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65x= 20.2gx=6.5g

(2)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0g−6.5g10g

×100%=35%

故答案为:(1)0.2g;(2)答: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是35%。

(1)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氢气质量;

(2)根据锌的质量求出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