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三)
http://wenku.baidu.com/view/8c09a16c011ca300a6c39045.html (1)(2)
(第六、七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广义的环境 和 狭义的环境。
2.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语言环境 、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游戏环境 。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 人际关系 、精神氛围、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等。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 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 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5.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材料称为 教历 。
6.“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 和 生活叙事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 A)。
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 )。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3.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 A )。
A.开放式B.区隔式C.秧田式D.封闭式
4.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
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2.同伴互助:在两面三刀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
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3.教历研究: 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思想的记录,以次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语言方式。
5.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中教学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环境对启迪儿童的智力,引导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儿童对一切信息都相对敏感和好奇的特点使得环境对儿童的启迪作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也正是对儿童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创造丰富多变的环境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正是利用环境因素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而言,体现在制约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几方面。
2.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安全和健康;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儿
童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要点: 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自信自强的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科学的儿童观。
答案要点: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包括对儿童发展的认知,对儿童主观能动性的认知和对合格儿童的标准认知。
5.简述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答案要点: 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6.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案要点:1)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7.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案要点: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答案要点:一般而言符合以下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欢的1熟悉的环境;2舒适的环境;3富有新意的环境;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2.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新型师幼关系?
答案要点:我觉得现代幼儿园教育中要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新型师幼关系。教师应从以下二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3.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案要点: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其次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
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孩子慢慢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教师也要多注意他们的一些举动强化和鼓励他们大胆的去接受其他幼儿`去加入这个集体。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7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1)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
(2)
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院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四)
(第八、九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社会教育 。
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 个别联系 和 集体联系 两种。
3.社区教育最初是 成人教育 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 社会教育 、 家庭教育 结合”的育人机制。
5.幼小衔接必须坚持_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6.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 健康的体质 和 良好的个性品质 。
7. 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 安全的环境 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社区教育起源于( B )
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
2.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亲子班:就是由社区组织的,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的班级。
2.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参考要点)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案要点①、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②、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3.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案要点①、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②、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③、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④、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
4.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答案要点①、社会要求的提高。②生活制度的变化。③师生关系的不同。④生活环境的变更。⑤教育内容的加深。⑥教学方法的改变。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案要点:①父母资源在幼儿园得到延伸,将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进了幼儿园的孩子获得的最大财富就是集体的教育力量,它有着家庭所不具备的影响力。有位爸爸是学工程的,他常常带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儿摆弄这些东西,发展思维和手指的灵活性。可是女儿偏偏不喜欢,宁肯搭拼简单的积木。妈咪认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长空间思维的缘故。有一天,幼儿园老师说她们正在组织有关房子的主题活动,想请这位爸爸到班里演示一次搭建筑模型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观察力。爸爸欣然答应了,爸爸的到来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改变了自家女儿。爸爸在幼儿园亮相后,平时对爸爸的建筑工作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女儿发现,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来是个“宝”。从这以后,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了要当建筑师!
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父母跟老师多说话,参与班集体多做事,就特别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发现父母跟老师合不来,在班集体老不露面,一丝孤独和失意就会侵袭他的心灵。
②把教师威信带到家里,可以加强父母的教育力量。不像医疗或者电子等行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教育的专业特点是很容易入门,它的做法和评价很透明,谁都会有所观察和思考,这是影响幼儿教师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网络非常道,父母的教育理论普遍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是通过看电
视、阅读书籍报刊和自己的经历体验获得的,这种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分析和内在联系;另外,初为父母在指导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窍门。幼儿教师固然有学历的局限,然而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她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着具体而微的观察和分析,这些是不从事幼教事业的高学历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学历父母走出光环效应的误区,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充分沟通,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才会更加精确和科学,对孩子的指导也才会更加到位。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案要点①、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②、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③、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要点:这二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这种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学前儿童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这不仅影响学前儿童上小学,甚至可能给今后的发展埋下危机。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象本案例中的用小学工的上课取代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或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手背后面,长时间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还有教师给学前儿童布置许多家庭作业,作业做不好还要受批评、惩罚等等。这些做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