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游戏:《玩转蘑菇钉》

来源:独旅网
幼儿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

游戏名称:玩转蘑菇钉 年龄段:中班

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材料蘑菇钉。本来是想提供给幼儿拼插各种图形,锻炼幼游戏来源 儿小手肌肉的发展及创造性思维。可没想到麒麒无意间发现了蘑菇钉能像陀螺一样旋转后,这个现象立即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大家也都纷纷开始尝试起了“转动”蘑菇钉。就这样,旋转蘑菇钉的游戏在我们班风靡了起来。由此,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了活动区游戏“玩转蘑菇钉”。 1.感知蘑菇钉会旋转,初步探索使蘑菇钉预期目标 材料投放 游戏玩法 尝试用各种方法转动蘑菇钉,使其旋转起来。 转动的方法。 2.体验使蘑菇钉转动的乐趣。 不同大小和颜色的蘑菇钉。 图 片  游戏推进 一 : 观察: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着转动蘑菇钉,有的手握在下面转、有的手握在上面的柄转、有的把蘑菇钉倒过来转……幼儿的方法各种各样。只见麒麒和铭铭自发地开展起了比赛:比一比谁转得久。麒麒拿了个大蘑菇钉,铭铭拿了小蘑菇钉,比赛开始了。第一次游戏麒麒的大蘑菇钉赢了,铭铭不服气,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在没有任何干扰和失误的情况下,麒麒的大蘑菇钉又赢了。铭铭还是观察不服气,说:“你的蘑菇钉比较大,我的比较小,所以你的才转得比较久。” 麒麒不相信,铭铭提出了两个人交换蘑菇钉再比赛一次。果不其然,这回铭铭真的赢了,分析 麒麒惊呼道:“原来大蘑菇钉真的比小蘑菇钉的转得更久。”这下子其他孩子们都纷纷选择了大蘑菇钉来游戏。看着大蘑菇钉被抢购一空,麒麒嘀咕着思考了起来:“怎样才能让小蘑菇钉转得比大蘑菇钉更久呢?” 分析: 中班是幼儿从平行游戏到合作交往游戏的过渡期,他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游戏,开始有了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合作与配合能力在游戏中不断地得到发展。麒麒和铭铭自发开展了比赛,将游戏从原有的“如何使蘑菇钉转起来”提升到了“怎样使蘑菇钉转得更久。”说明幼儿并不是盲无目地的在游戏,他们的探索行为从表面开始在不断的深入,而且这些幼儿自己想出来的玩法能给她们更多的游戏乐趣。 教师与幼儿进行讨论:怎样才能让小蘑菇钉转得比大蘑菇钉更久呢?有的认为应该使小蘑菇钉变大,有的认为应该使小蘑菇钉变重……孩子们商量决定下次游戏要来寻找材料使小蘑菇钉转得比大蘑菇钉久。 1.目标调整: a. 进一步探索如何使蘑菇钉转得久。 b. 通过比较,初步感知物体重量与惯性的关系。 调整推进 (图片) 2.游戏玩法调整:尝试使用辅助材料,使蘑菇钉转得更久。  游戏推进 二 : 观察: “旋转”蘑菇钉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现在孩子们游戏的兴趣点变成了探索 “如何让小蘑菇钉转得比大蘑菇钉久”。他们开始在材料柜中寻找起了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来“改造”小蘑菇钉。彤彤来到美工区找了瓶橡皮泥,捏了一点塞进蘑菇钉边缘的空隙中,把它填得满满的,填好后兴奋地试着转动了起来。一圈两圈三圈……小蘑菇钉在地面上不停的旋转着,彤彤开心得不得了,“耶!成功了!”。她的成功吸观察引了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改造蘑菇钉”的游戏中来,橡皮泥、报纸、毛根、螺母等等都成了孩子们游戏的材料。孩子们兴奋地在各个角落旋转着自己改造的蘑菇钉,分析 一下子桌子、木地板、泡沫垫、走廊等都成了孩子们旋转的天地。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蘑菇钉越重越大转得就越久。 分析: 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如何让小蘑菇钉转得比大蘑菇钉久”,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说明幼儿已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橡皮泥、报纸、毛根、螺母等辅助材料,寻找让小蘑菇钉转得更久的多种办法。在自己的动手尝试与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案例中彤彤能想到用橡皮泥将蘑菇钉边缘的空隙填满,说明她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知道将物品的空隙填满会使其重量发生变化,并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游戏中。 在交流分享时,翔翔兴奋地说:“我发现同样是改造过的蘑菇钉在泡沫垫上就没有在木地板上转得久。”他的发现将游戏又推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试试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旋转蘑菇钉。“你们觉得蘑菇钉在哪里能转得更久?”我问道,孩子们的答案不尽相同,有说在木板上、有说在操场上、有说在走廊上、有说在草地上……于是我们对游戏进行了调整。 1.目标调整: a. 感知物体的表面与蘑菇钉转速的关系。 b.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调整推进 (图片) 2.材料投放调整:提供记录表供幼儿记录。 3.游戏玩法调整:尝试在各种不同的面旋转蘑菇钉,并做好记录在哪些面转得久。

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 新的探索开始了,孩子们的游戏场所已不在局限于班级的地面,他们迫不及待地尝试在各种不同的面转动蘑菇钉。霎时间走廊、塑胶跑道、木板、滑梯、草地、轮胎等都成了孩子探索游戏的地方。他们一边探索记录一边交流着 “瞧!我记录的,观察 分析 蘑菇钉在木地板上比在塑胶跑道转得久。”“这个我也发现了,而且在草地上只能转几圈就停下来了。”“我发现在走廊上也转得挺久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激动地交流着自己发现的秘密。“我知道了!草地比较粗糙所以转不久,走廊是瓷砖比较滑所以转得久。”乐乐兴奋地说道。这个结论让孩子们都炸开了锅,大家纷纷开始寻找光滑和粗糙的面来验证他们发现的结论。 分析: 幼儿对于“蘑菇钉在哪里转得久”感到非常的好奇,在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创设自由的环境进行探索,刺激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 因此只要他们想得到的地方都成了他们探究的对象。幼儿对于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发现感到满足,从而激发他们表达交流的欲望。他们能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尝试整理、概括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分享中,孩子们展示的记录表的记录方式各不相同,有打钩打叉、有按数字大小表示、有画图的……我注意到,凯凯的记录方式和别人都不一样,他是用线条的方式来记录的。凯凯指着他的记录表说道:“我画的是蘑菇钉转动的路线图,线条越长表示转越久。”“好像藏宝图哦。”孩子们兴奋地说道。于是孩子自发地决定了下次观察的目标:蘑菇钉旋转的轨道。 1.目标调整:观察蘑菇钉转动的过程,记录蘑菇钉旋转的轨迹。 调整 推进 (图片) 2.材料投放调整:提供记录表。 3.游戏玩法调整:用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蘑菇钉转动过程。  游戏推进 四 : 观察: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着蘑菇钉旋转的轨迹。有的用 ,有的用, ,有的用 ,有的用 …… 他们开心地交流着彼此的记录表,甚至有的幼儿还用他记录的线路图现场创编了“寻宝”的故事。龙龙旋转着手中的蘑菇钉一边用黑色彩笔记录着。记录了一会后,他忽然站起身,拿起了抹观察 布,将自己刚才记录的结果擦得一点也不剩。只见他来到美工区,找到了把红色的分析 彩笔,心满意足地又开始记录了起来。他记录好后,发现边上也在玩蘑菇钉的茜茜正要用黄色彩笔记录,他急忙冲过去说:“你这样记不对,你的蘑菇钉转起来不是黄色的。”茜茜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找了把绿色的彩笔来记。“这样就对了,绿色的蘑菇钉转起来是绿色的,要用绿色的笔画。我的蘑菇钉是红色的,所以要用红色的笔来画。”龙龙对于自己的这个发现可得意了,他迫不及待地和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某一种颜色的蘑菇钉旋转起来也是那种颜色的。于是孩子们在观察蘑菇钉是如何转动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到蘑菇钉旋转的颜色。 分析: 中班幼儿有了一些记录的经验和技能,自主性有一定发展,在记录方法上幼儿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与同伴间交流合作的能力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从一开始的独立游戏到小组游戏到集体游戏,幼儿已经能做到想说、敢说、乐说。此外,幼儿对色彩十分敏感,观察能力不断地提高,能观察到蘑菇钉旋转的颜色,并从蘑菇钉的颜色联想到相应记录时彩笔的颜色。 在交流分享时,孩子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蘑菇钉转起来都是单色的,能不能让蘑菇钉转动起来是彩色的呢?大家纷纷表示想要动手试一试,为此我们对游戏进行了调整。 1.目标调整:尝试让蘑菇钉旋转起来是彩色的。 2.材料投放调整:提供蜡光纸、颜料、彩纸、即时贴、彩色笔等幼儿提出的材料。 调整 推进 (图片) 3.游戏玩法调整:尝试使用辅助材料,使其旋转出彩色蘑菇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