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探究

2020-07-29 来源:独旅网
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探究

作者:蔡伊琳 颜雄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21年第5期

文/蔡伊琳 颜雄

【摘要】探索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构建劳动教育整体生态,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聚焦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价值研究、目标制定、现实路径、评价体系构建等内容,探究建立一个成熟的研究体系,并在实践中实现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课;协同育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以及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实际上,劳动教育一向都是我国教育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高校的劳动教育研究也是方兴未艾,主要集中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现实路径探索以及体系构建等方面。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但目前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

探索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路径,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整体生态构建,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应有之义。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氛围的不断深入,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研究发展必然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根据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未来的相关研究将会结合新时代新形势,聚焦劳动教育和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的价值研究、目标制定、现实路径、评价体系构建等内容,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研究体系,并在教改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不断发展。

一、劳动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是对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深化,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体系,对于高校的教学和教育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素质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促进劳动教育入脑入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增强实践性,提高亲和力。

二、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题中之义

探究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必须聚焦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深入挖掘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劳动教育中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作用,实现价值引领、信念坚定、精神培育等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也要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对劳动价值的科学认识、劳动育人机制的构建等,实现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双向融通,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协同育人。

(一)明确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探究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高校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明确构建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体系是教育的内蕴、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需求。

(二)促进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互动融合

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内容,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强调无产阶级劳动者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促进劳动教育入脑入心。另一方面,把思政理论有机融入劳动教育中,在劳动教育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劳动教育中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导,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三)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的现实路径

一方面,要在劳动教育中阐述思政教学铸魂育人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程思政的具体形式,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教育导向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传授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另一方面,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劳动育人作用。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通过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意识到劳动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勤劳、奉献、奋斗、创新的精神,坚定青年应该在辛勤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依托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积极开展专业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习、勤工俭学、创新创业等活动,拓宽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效果的评价体系构建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生对课程与教师的评价,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评价。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进度、实践活动等维度合理制定评价环节,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线上线下双重途径,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效果的评价体系,并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实际上,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体系,难点就是要打通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壁垒。以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为中心,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基础理论、思政教育指导思想、劳动教育指导思想,以及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从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方面寻找契合点,促进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双向融通和协同发力,为构建二者协同育人的机制打通渠道。并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考察协同育人效果,进一步促进教学发展,为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3]侯玉.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05):167-168.

[4]李帅卫.新时期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3):76-78.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