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泉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1)解析版

2021-11-15 来源:独旅网
福建省泉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如图)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量10.05g固体

C.蒸发溶液 D.滴加液体

2.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溶解度/g

氯化钾 硝酸钾

0 27.6 13.3

20 34.0 31.6

40 40.0 63.9

60 45.5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实验 内容

A B C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条件

准备过滤器

收集氧气

水的作吸收热量,防止集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 润湿,使滤纸紧贴排净空气,便于观用 气瓶炸裂

漏斗内壁

A.A

B.B

C.C

4.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A N2(O2) CuO B CuO(Cu) 盐酸 C H2(H2O) 浓H2SO4 D NaCl溶液(Na2CO3)

适量Ca(OH)2溶液

A.A

B.B

C.C

5.如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察何时集满 D.D

主要实验操作

加热 溶解、过滤 洗气 过滤 D.D

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将t1℃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饱和溶液大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大 7.某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利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1、2、3中都要用到玻璃棒 B.操作2和3可以合并成一步 C.该流程中氢气可以循环利用

D.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8.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 火;②在置换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某物质能够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3

B.4

C.5

D.6

9.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10.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B.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中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C.“蒸馏法”是人类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 CO2 CuO KCl CaCl2溶液

B.B

杂质 水蒸气 Cu MnO2 盐酸

C.C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通过浓硫酸 在空气中加热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D.D

12.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钾两种溶液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硫酸铜、碳酸钙五种白色固体

实验方案或结论

通过足量的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可用锌粒 足量的木炭在其中燃烧 可以分别与水作用,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3.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检验、鉴别中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目的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溶液 检验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B.B

所用试剂和方法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滴加稀盐酸

各取少量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C.C

D.D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有明显错误的是( )

序号 A B C D A.A

物质 NaOH溶液

CO 铜粉 H2气体

杂质 Na2SO4 少量H2O和CO2

CuO HCl气体 B.B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干燥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C.C

D.D

15.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鉴别涤纶、棉花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

种固体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

D

除去N2中的少量CO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

A.A

B.B

C.C

D.D 试剂或方法 灼烧、闻气味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B C D A.A

CaCl2溶液 KOH溶液 NaCl溶液 CO2 B.B

稀盐酸 KCl Na2CO3 CO C.C

过量碳酸钙、过滤 适量稀盐酸 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点燃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 ;

(2)t2℃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8.(4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b溶液在点P时处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②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克.

③除去a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④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Ⅰ.溶质质量分数:b>a>c

Ⅱ.析出固体的质量a>b,c无固体析出 Ⅲ.溶剂的质量:a<b<c

Ⅳ.a、b是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9.(5分)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 ,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原因 (2)根据题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滤液倒入下水道前要先处理,需加入的物质是 。

(3)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0.(5分)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

已知: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 微热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Ca(HCO3)2═CaCO3↓+H2O+CO2↑;

c.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④ ;

操作Ⅱ包括 、洗涤、干燥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 。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滤渣a的成分是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 . (3)由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22.(6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如图是制取K2FeO4同时得到副产品K2SO4的流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 。

(2)操作I的名称是 ;进行操作Ⅱ时,当有 时停止加热;操作I和操作Ⅱ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 。

(3)反应②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K2SO4晶体的一种用途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23.(7分)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难溶于水),还含有少量SiO2(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Fe2O3等杂质。现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取胆矾(CuSO4•5H2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

(1)滤渣b的化学式为 。

(2)溶液c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H2SO4、 、 。

(3)盐溶液d的颜色为 ;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1种) (4)在气体a生成CaCO3的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aCl2+2NH3+H2O=CaCO3↓+2X,X的名称为 ;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24.(5分)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2H2SO4+O2

2CuSO4+2H2O。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 。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除了需要氧气,还需要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

七、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

25.(10分)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原理】

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讨论交流】

(1)操作a的名称是 ,若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 .

(2)经操作a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在煅烧炉中高温分解生成X和Y两种物质,该工艺中,Y被作为原料之一循环利用.Y的化学式为 .

(3)沉淀池中也可能生成少量NH4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硫酸铵化肥等级测定】

(1)判断(NH4)2SO4化肥中有无NH4HCO3:

取少量试样溶于水,滴加足量的 ,无气泡产生,则可判断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

(2)化肥中氮元素含量的测定(已确定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杂质): 【查阅资料】

①已知:(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氨水呈碱性,不稳定,易挥发. ②工业判断硫酸铵化肥等级指标如下:

指标 项目 氮(N)含量

【实验设计】

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

(2)烧杯中的试剂是为了吸收产生的氨气,下列最适宜的试剂是 (填序号); ①水;②浓HCl;③稀H2SO4;④NaOH溶液 烧杯中干燥管的作用是 . 【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1)甲同学认为:应在实验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 (填“浓硫酸“或“碱石灰”)的干燥装置,否则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高.

(2)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A、B之间增加正确的干燥装置后进行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低,理由是 . 【实验测定】

经讨论后,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排除了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重新进行实验. 取硫酸铵化肥样品13.5 g进行实验,测得B装置增重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的等级. 计算过程:

≥21.0%

≥20.5%

优等品

合格品

该化肥的等级为 品.

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如图)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量10.05g固体

C.蒸发溶液 D.滴加液体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溶解度/g

氯化钾 硝酸钾

0 27.6 13.3

20 34.0 31.6

40 40.0 63.9

60 45.5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g至35g之间,故B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

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实验 内容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条件

准备过滤器

收集氧气

A

B

C

D

水的作吸收热量,防止集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 润湿,使滤纸紧贴排净空气,便于观用 A.A

气瓶炸裂

B.B

C.C

漏斗内壁

察何时集满 D.D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C、根据过滤器制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正确;

B、实验中水的作用有两个,即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不正确;

C、过滤器制作时,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提高过滤速率,正确; D、先排尽瓶中空气并便于观察O2何时集满,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涉及到水每个实验中水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A.A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N2(O2) CuO(Cu) H2(H2O) NaCl溶液(Na2CO3)

B.B

所用试剂 CuO 盐酸 浓H2SO4 适量Ca(OH)2溶液

C.C

主要实验操作

加热 溶解、过滤 洗气 过滤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

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氧气不氧化铜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CO3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如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P点表示t1℃时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错误;

D、t1℃时,b的溶解度为25g,故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将t1℃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饱和溶液大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大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B、将t1℃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正确;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饱和溶液大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大错误;

【解答】解: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将t1℃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正确,因为乙有固体析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饱和溶液大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大错误,应该是乙溶液的

质量大,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某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利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1、2、3中都要用到玻璃棒 B.操作2和3可以合并成一步 C.该流程中氢气可以循环利用

D.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A、操作1为过滤,操作2蒸发,操作3为溶解。都要用到玻璃棒。正确; B、操作2和3可以合并成一步,这样减少能耗。正确; C、根据图可知氢气可以循环利用。正确;

D、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物为水和氯化钠,所以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D。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8.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

可以灭 火;②在置换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某物质能够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3

B.4

C.5

D.6

【分析】①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②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③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⑥根据常见的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故说法正确。

②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在置换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故说法正确。

③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说法正确。

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防毒面具,故说法正确。 ⑤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说法错误。 ⑥某物质能够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也可能是石墨等,故说法错误。 故正确的个数有4个。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灭火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分析】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馏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馏操作的原理、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B.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中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C.“蒸馏法”是人类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 【分析】A、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解答; C、根据蒸馏得到的水为蒸馏水进行解答;

D、根据应用新技术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

可减少水体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解:

A、长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但是杀菌消毒属于化学方法,而不是物理方法,故错误;

B、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C、蒸馏得到的水为蒸馏水,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D、应用新技术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保护措施,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 CO2 CuO KCl CaCl2溶液

B.B

杂质 水蒸气 Cu MnO2 盐酸

C.C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通过浓硫酸 在空气中加热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u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盐酸能与适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钾两种溶液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硫酸铜、碳酸钙五种白色固体

A.A

B.B

C.C

D.D

实验方案或结论

通过足量的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可用锌粒 足量的木炭在其中燃烧 可以分别与水作用,观察现象

【分析】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解答】解:A、通过足量的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硝酸银能和盐酸、氯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区分;锌能和盐酸反应,不能和氯化钾反应,因此可以用锌区分,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足量的木炭在其中燃烧,能够除去氧气,但是带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分别与水作用,观察现象区分各种物质,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检验、鉴别中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B C D A.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溶液 检验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B.B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滴加稀盐酸

各取少量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C.C

D.D

【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显酸性溶液和显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氯化铵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解答】解:A、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够被吸收,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分别滴加酚酞试液,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检验铜,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各取少量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产生气味的是氯化钾,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有明显错误的是( )

序号 A B C D A.A

物质 NaOH溶液

CO 铜粉 H2气体

杂质 Na2SO4 少量H2O和CO2

CuO HCl气体 B.B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干燥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SO4能与适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先通过浓硫酸,能除去水蒸气;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二氧化碳,但又带出了溶液的水蒸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l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鉴别涤纶、棉花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

种固体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

D

除去N2中的少量CO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

A.A

B.B

C.C

D.D 试剂或方法 灼烧、闻气味

【分析】灼烧时,涤纶和棉花都不能产生特殊的气味;

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

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灼烧时,涤纶和棉花都不能产生特殊的气味,因此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加入水时,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该选项方法正确;

C、加入镁,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过滤得到氯化镁溶液,该选项方法正确; D、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的同时带入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 CaCl2溶液 KOH溶液 NaCl溶液 CO2 B.B

杂质 稀盐酸 KCl Na2CO3 CO C.C

除杂质的方法 过量碳酸钙、过滤 适量稀盐酸 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点燃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OH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

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 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0 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A、C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含义是: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0g;

(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故答案为:(1)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60; (3)降温结晶; (4)B、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4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b溶液在点P时处于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②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25 克.

③除去a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④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Ⅳ . Ⅰ.溶质质量分数:b>a>c

Ⅱ.析出固体的质量a>b,c无固体析出 Ⅲ.溶剂的质量:a<b<c

Ⅳ.a、b是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①根据P点处于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进行解答; ②根据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进行解答;

③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进行解答; ④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P点处于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b溶液在点P时处于不饱和状态;

②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所以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5g;

③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除去a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

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④Ⅰ.将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是a>b>c,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温度降温到t1℃时,a、b仍为饱和溶液,且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为不饱和溶液,且t2℃c 的溶解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b>a>c,故正确;

Ⅱ.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多少,所以不能判断a、b析出固体的质量,故错误; Ⅲ.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多少,所以无法判断出溶剂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Ⅳ.a、b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b是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不饱和;25; ②25;

③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④Ⅰ、Ⅳ.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9.(5分)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 加速溶解 ,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原因 没有静置,过滤了浑浊的滤液

(2)根据题中信息 不能 (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Ca 2+、Na+和OH (填离子符号),滤液倒入下水道前要先

处理,需加入的物质是 盐酸 。

(3)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生成的滤渣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解答】解:(1)溶解时玻璃棒的操作为搅拌,目的是 加速溶解,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原因 没有静置,过滤了浑浊的滤液

(2)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所以根据题中信息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本身有氢氧化钠,且加入的氢氧化钙是过量的,所以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所以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Ca 2+、Na+和OH.此时溶液显碱性,为避

免环境污染,滤液倒入下水道前要先处理,需要加入酸性物质中和,需加入的物质是 盐酸等(合理即可)。

(3)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10.0gx 2.0g

=x=21.2% 故答案为:

(1)加速溶解;没有静置,过滤了浑浊的滤液

(2)不能; Ca 2+、Na+和OH; 盐酸(其他合理也可)。

(3)21.2%。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5分)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

已知: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

微热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Ca(HCO3)2═CaCO3↓+H2O+CO2↑;

c.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CaCO3

CaO+CO2↑ ; ④ Na2CO3+Ca(OH)2═CaCO3↓+2NaOH ;

操作Ⅱ包括 过滤 、洗涤、干燥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为 悬浊液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 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低等 。

【分析】(1)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过滤能够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2)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是悬浊液;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温室效应;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价格较高。

【解答】解:(1)反应①和④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CaCO3

Ca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

操作Ⅱ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等工序。 故填:CaCO3

Ca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过滤。

(2)制轻质碳酸钙时,D为悬浊液,能够提供较多的氢氧化钙。 故填:悬浊液。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低等。

故填: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低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

确的解答。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滤渣a的成分是 碳酸钙、氢氧化镁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 氢氧化钠、氯化钡 .

(3)由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硫酸钠 .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氯化镁 .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还需要漏斗,其中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故答案为:漏斗;引流;

(2)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则沉淀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故答案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3)由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样品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可以知道沉淀a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就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故答案为:氯化镁. 故答案为:

(1)漏斗; 引流.(2)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钡.(3)硫酸钠.(4)氯化镁.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22.(6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如图是制取K2FeO4同时得到副产品K2SO4的流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 Fe和Cu 。

(2)操作I的名称是 过滤 ;进行操作Ⅱ时,当有 较多固体出现 时停止加热;操作I和操作Ⅱ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3)反应②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2KOH=Fe(OH)2↓+K2SO4 。

(4)指出K2SO4晶体的一种用途 作钾肥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固体B是过量铁粉和硫酸铜反应得到的,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所以含有的物质

是 Fe和Cu。

(2)操作I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过滤;进行操作Ⅱ时,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继续烘干即可;操作I和操作Ⅱ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但是前者的作用是引流,后者的作用是受热均匀,防止发生迸溅。

(3)反应②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是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钾,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2KOH=Fe(OH)2↓+K2SO4。 (4)K2SO4晶体在农业上常用作钾肥。 故答案为: (1)Fe和Cu。

(2)过滤; 较多固体出现; 玻璃棒。 (3)FeSO4+2KOH=Fe(OH)2↓+K2SO4。 (4)作钾肥。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23.(7分)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难溶于水),还含有少量SiO2(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Fe2O3等杂质。现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取胆矾(CuSO4•5H2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

(1)滤渣b的化学式为 SiO2 。

(2)溶液c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H2SO4、 CuSO4 、 Fe2(SO4)3 。 (3)盐溶液d的颜色为 蓝色 ;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 (写1种)

(4)在气体a生成CaCO3的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aCl2+2NH3+H2O=CaCO3↓+2X,

X的名称为 氯化铵 ;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铁、碱式碳酸铜会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以及蒸发操作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铁、碱式碳酸铜会与硫酸反应,所以滤渣b的化学式为SiO2;

(2)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Fe2(SO4)3;

(3)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盐溶液d的颜色为蓝色;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X的名称为氯化铵,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故答案为:(1)SiO2;

(2)H2SO4、CuSO4、Fe2(SO4)3; (3)蓝色,玻璃棒;

(4)氯化铵,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24.(5分)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2H2SO4+O2

2CuSO4+2H2O。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CuSO4、H2SO4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除了需要氧气,还需要空气中的 CO2、H2O (填化学式)。

【分析】根据设计方案图1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铜生锈条件,根据对比实验法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分析应进行的实验。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所以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CuSO4、H2SO4;

(3)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H2O、CO2.故答案为:(1)过滤;

(2)CuSO4、H2SO4;

(3)Fe+H2SO4═FeSO4+H2↑; (4)CO2、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置换铜必须用铁,因为还要得到硫酸亚铁,为了反应充足加入的试剂要过量,再利用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将铜和铁分开。 七、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

25.(10分)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原理】

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讨论交流】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若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 漏斗 .

(2)经操作a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在煅烧炉中高温分解生成X和Y两种物质,该工艺中,Y被作为原料之一循环利用.Y的化学式为 CO2 .

(3)沉淀池中也可能生成少量NH4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NH3+H2O=NH4HCO3 .

【硫酸铵化肥等级测定】

(1)判断(NH4)2SO4化肥中有无NH4HCO3:

取少量试样溶于水,滴加足量的 盐酸(HCl)、硫酸(H2SO4)或硝酸(HNO3)等 ,

无气泡产生,则可判断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

(2)化肥中氮元素含量的测定(已确定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杂质): 【查阅资料】

①已知:(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氨水呈碱性,不稳定,易挥发. ②工业判断硫酸铵化肥等级指标如下:

指标 项目 氮(N)含量

【实验设计】

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

(2)烧杯中的试剂是为了吸收产生的氨气,下列最适宜的试剂是 ③ (填序号); ①水;②浓HCl;③稀H2SO4;④NaOH溶液 烧杯中干燥管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 【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1)甲同学认为:应在实验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 碱石灰 (填“浓硫酸“或“碱石灰”)的干燥装置,否则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高.

(2)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A、B之间增加正确的干燥装置后进行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低,理由是 缺少赶尽反应装置中残留氨气的装置(或有氨气残留在装置中) . 【实验测定】

经讨论后,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排除了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重新进行实验. 取硫酸铵化肥样品13.5 g进行实验,测得B装置增重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的等级. 计算过程:

该化肥的等级为 合格 品.

≥21.0%

≥20.5%

优等品

合格品

【分析】【讨论交流】(1)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操作方法,再根据操作方法来确定用到的仪器.

(2)先判断出过滤出来的物质,再分析发生的反应生成物,据图分析出结果.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确定化学方程式.

【硫酸铵化肥等级测定】(1)根据碳酸盐的性质,确定碳酸氢氨是否存在.

【实验设计】:(2)从所给试剂的化学物理性质方面确定哪种效果最好;因氨气极易被吸收,要从防止倒吸的角度考虑干燥管的作用.

【交流讨论】:(1)A中可能产生水蒸气,要防止它也作为氨气被吸收; (2)要使结果准确,还要保证A中的氨气全部被B吸收.

【计算过程】:B增重的质量为生成氨气的质量,根据它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再进一步求出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合格.

【解答】解:【讨论交流】(1)a操作的目的是把混合物分成固体和液体两部分,要用过滤的操作方法.

(2)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碳酸钙,在煅烧炉中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两种

物质,由图示知,后者是可反复利用.

(3)反应物为氨气及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为碳酸氢氨,常温下反应,则方程式为:CO2+NH3+H2O=NH4HCO3.

【硫酸铵化肥等级测定】(1)碳酸氢氨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放出现象,所以可加入盐酸(HCl)、硫酸(H2SO4)或硝酸(HNO3)等判断是否存在.

【实验设计】:(2)①水,②浓HCl,③稀H2SO4,④NaOH溶液四种物质中,水不如酸吸收效果好,但盐酸易挥发,不能采用,氢氧化钠与氨气不反应,所以选③;氨气极易和硫酸反应被吸收,要防止倒吸.

【交流讨论】:(1)A中可能产生水蒸气,要防止它也作为氨气被吸收,但浓硫酸不但可吸收水蒸气,也吸收氨气,所以只能用碱石灰;

(2)要使结果准确,还要保证A中的氨气全部被B吸收,图中缺少赶尽反应装置中残留氨气的装置(或有氨气残留在装置中) 【计算过程】:

解:增重的3.4g为氨气的质最.

设13.5g样品中含有(NH4)2SO4的质量为x. (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132 34 x 3.4g 132:34=x:3.4g 解得:x=13.2g

(14×2)÷132×13.2g=2.8g 2.8g÷13.5g×100%=20.7% 20.5%≤20.7%≤21.0%,为合格品.

故答案为:【讨论交流】(1)过滤;漏斗;(2)CO2;(3)CO2+NH3+H2O=NH4HCO3 【硫酸铵化肥等级测定】(1)盐酸(HCl)、硫酸(H2SO4)或硝酸(HNO3)等; 实验设计:(2)③;防止倒吸;

交流讨论:(1)碱石灰;(2)缺少赶尽反应装置中残留氨气的装置(或有氨气残留在装置中) 计算过程:

解:增重的3.4g为氨气的质最.

设13.5g样品中含有(NH4)2SO4的质量为x. (NH4)2SO4+2NaOH132 34 x3.4g

132:34=x:3.4g 解得:x=13.2g

(14×2)/132×13.2g=2.8g

2.8g÷13.5g×100%=20.7%,20.5%≤20.7%≤21.0%,为合格品.

【点评】本题为综合型的大实验题,有实验又有计算,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要细心,步步为营.

Na2SO4+2NH3↑+2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