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4)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5)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
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
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
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