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
新课标理念落实,核心素养落地,应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亮点。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教学中,要改变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基本方式,不再刻意关注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知识为本的时代已经过去。核心素养要落实,关键在教学实践中,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变更和选择是不够的,关键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包括评价方式的转变。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多年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学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成为教学的铁律。学生在被动接受新知的同时也被教师的各种条条死死地框了起来。多年的改革探索发现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过程中展开学习,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到高,从本学科到跨学科,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进行知识与知识的联系与碰撞。这也是“翻转课堂”、“问题导学”等学习模式的价值所在。
2.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文本知识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素养的载体。教学中,要尽心设计教学活动,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更要体现教育性,让学习者亲身经历并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通过经验获得重构知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都是在学科活动中养成的。
3.评价方式的转变不容忽视。核心素养的落实,从教育评价来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依据。新的评价体系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是动态的,既看重学生的发展,又重视优秀品质和综合能力的
培养,既关注全体,也注重个体差异。总之,评价方式的转变,可以有力地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