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试比较G+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 答: 细胞壁 强度 肽聚糖组成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格兰阳性菌 较坚韧 聚糖骨架,凹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厚 20—80nm 多,可达50层 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 多,约45% 少,1%—4% 有 无 格兰阴性菌 较疏松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薄,10—15nm 少,1—2层 少,占细胞壁干重5%—20% 少,15%—20% 多,11%—22% 无 有
2.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理学意义? 答:(1)荚膜:a,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保护细菌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的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b.黏附作用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鞭毛: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根据细菌能否运动(有无动力),鞭毛的数量。部位和特异的抗原性,可用于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
(4)芽胞:细菌的芽胞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胞是否将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答:(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含量高,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
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
(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
-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 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1. 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答:(1)充足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2)适宜的酸碱度。 (3)合适的温度--37℃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
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时期?简述各期特点? 答: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 迟缓期: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
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2) 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
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状态。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该期的细菌。
(3) 稳定期: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
性状常有改变。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4) 衰亡期: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
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衰退型或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答: 区别要点 来源 编码基因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 质粒或前噬菌体或染色体基因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 蛋白质 60-80℃,0.5小时被破坏 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染色体基因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才被破坏 较弱,各种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全身反应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 2.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衍,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入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等,主要涉及菌体的表面结构和释放的侵袭蛋白和酶类。A.黏附素中细菌的黏附作用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B.荚膜具
有抗宿主吞噬细胞核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和扩散。C.侵袭性物质包括侵袭素和侵袭性酶类,侵袭性酶类有利于病原菌的抗吞噬作用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包括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 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外毒素主要由格兰阳性菌和少数格兰阴性菌合成及分 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内毒素是格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其分子结构由O特异 性多糖,非非特异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在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引起发热, 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全身反应。
3.致病菌感染人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全身中毒症状?
答:有毒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A.毒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
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B.菌血症是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
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C.内毒素血症是指格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
也可由病灶内大量格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D.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
状。
E.脓毒血症是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
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 请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答: 区别要点 免疫物质 接种次数 免疫出现时间 免疫维持时间 用途
人工主动免疫 抗原 1—3次 慢(注射后2—4周) 长(数月—数年) 多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或细胞因子 1次 快(注射后立即出现) 短(2—3周) 多用于治疗或应急预防 第九章 球菌
1. 简述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答:致病物质 1.凝固酶,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凝固酶,该酶使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可作为鉴定致病性葡萄糖球菌的重要指标。凝固酶有两种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游离凝固酶是分泌至细菌体外的蛋白质,可被人或兔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称为凝血酶样物质,从而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导致血浆凝固。2.葡萄球菌溶素 3.杀白细胞素 4.肠毒素 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称为食物中毒。 5.表皮剥脱毒素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6.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
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1)皮肤化脓性感染 常见临床表现: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2)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3)全身感染 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 2. 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 (2)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3)毒性休克综合症
2.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1)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2)有溶血性 (3)凝固酶试验阳性 (4)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 (5)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3. 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答:致病物质 胞壁成分 A.黏附素 B.M蛋白 C.肽聚糖 外毒素类 A.致热外毒素 B.链球菌溶素
侵袭酶类 A.透明质酸酶 B.链激酶 C.链道酶
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 如淋巴管炎,扁桃体炎 (2)中毒性疾病 如猩红热
(3)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4. 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 细菌
脓汁
病灶特征
原 因
血浆凝固酶:
1. 容易在菌体周围形成纤维蛋白,具抗吞噬作用 2. 容易形成菌栓,不扩散,阻塞血管,形成纤维壁 3. 如病灶受外界压力或过早停药,造成菌栓迁徒
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1. 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菌扩散 稀薄 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2. 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
色,边缘不清 3. 链道酶:溶解脓汁中DNA,降低其粘稠度,促细菌扩散
容易局限化,与周围组织
葡萄球菌 粘稠 界限分明,脓汁黄而粘
稠,具有迁徒性
链球菌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1.简述HBV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答: 主要检测2对半,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1)HBsAg: 乙肝表面抗原。由HBV的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存在于HBV的外层衣壳上,小球型颗粒,管型颗粒及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表面也可有HBsAg存在,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主要指针。HBsAg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保护性抗—HBs,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为衣壳蛋白,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衣壳表面, 不易从感染者的血中检出。HBcAg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但这种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
(3)HBeAg:e抗原。HBeAg是前C基因编码,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存在于血循环 中,可作为HBV复制及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之一。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诊断意义: HBsAg HBeAg —HBs —HBe 抗—HBc IgM — + — 抗—HBc IgG — — + 结果分析 + + + — + — — — — — — + HBV感染者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俗称“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乙型肝炎恢复期 既往感染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HBsAg是机体感染HBV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HBsAg阳性见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是HBV感染的指标之一,是筛选献血员的必检指标。
抗—HBs是HBV的特异性中和抗体,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HBV感染者或接种HBV疫苗后。抗—HBs的出现表示机体对乙型肝炎有免疫力。 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抗—HBe阳性表示HBV复制能力较弱,传染性降低。 HBcAg阳性表示病毒颗粒存在,具有传染性,但由于其仅存于肝细胞内,不易在血清中检出。 抗—HBc IgM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具有强的感染性。抗—HBc 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是感染过HBV的标志,检出低滴度的抗—HBc IgG提示既往感染,滴度高提示急性感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