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村旅游

2021-08-07 来源:独旅网
现代商贸工业

No.8,2010

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

2010年第8期

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突破

王永强1 冯 军2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41)

摘 要:在总结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其深层次原

因,提出了突破瓶颈、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瓶颈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10)0820076201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事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文化景观及传统民族习俗为资源载体,融观赏、娱乐、购物、度假、考察、学习于一体的旅游活动。目前全国已建成两万多个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3亿多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赵承华,2007)。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深入研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这种低水平的乡村旅游将难以获得长久发展。2.4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不足

目前乡村游发展中普遍存在项目设计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等问题。不少地方把乡村旅游等同于“农家乐”,把“农家乐”等同于到农家去吃饭;一些散布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所谓“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占地不过数亩,种上点蔬菜、果树,盖上一栋房子,筑上一圈围墙,就开始招揽客人,而实际上仅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和棋牌、钓鱼之类的娱乐活动;部分乡村旅游项目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无法满足游客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学习考察等多种需求,以及对多种多样的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体验。2.5 对乡村生态环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不够

国内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不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一是地方旅游经营、管理部门从自身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出发,只重视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过度利用。二是当地村民对乡村资源、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不够。一些传统农具、耕作方式已成为凤毛麟角;一些传统民族习俗及文化景观也已难觅踪影。使得乡村游在生态及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困难重重。

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乡村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以及经济的可持续。生态可持续要求乡村旅游发展要与对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维护协调一致。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是指乡村旅游发展要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要与人们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并维护和增强社区的个性。经济可持续是指发展乡村旅游能取得经济效益,资源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以便造福于子孙后代(杜江、向萍,1999)。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乡村旅游环境的同时,通过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保持旅游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准是:保护乡村资源,延续历史文脉;保障经济效益,延长生命周期(崔凤军,2007)。

2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

2.1 科学规划缺位,总体效益较差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缺乏长期科学规划。主要表现在:没有规划,规划不科学,规划间不协调。科学规划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无序和低效,不仅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且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2 管理不规范,不良经营问题严重

在很多地方,乡村旅游管理混乱,不良经营问题频繁发生。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尚未建立起一元化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使得管理职能的履行面临困难。结果是在一些地方,乡村旅游的管理要么是政出多门,搞得开发商、经营者无所适从;要么是谁都不真正履行管理职能,放任自流,导致乡村旅游成为管理的真空地带。加之“,农家乐”等乡村游项目开办者大多是农民,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目光短浅,对外来游客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2.3 基础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国内大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设施不健全,二是饮食卫生、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三是配套设施不健全。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旅游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

3 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3.1 政府管理职能缺位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市场主体追求自身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了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来协调和权衡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间关系。但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存在某种程度的缺位。一是机构不健全,二是角色定位不清,三是职能难以有效发挥。所有这一切是造成乡村旅游缺乏科学论证和有力实施手段、管理不规范、不良经营问题严重的深层次原因。3.2 (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关系着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经济学中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仅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充足供给。因此需要政府干预、补救,需要政府提供充足的(准)公共产品。但围绕着乡村旅游发展,我国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显得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法规供给不足,二是经济支持不足,三是公共服务不足。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8JA790123)。

作者简介:王永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讲师,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冯军,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讲师。

—76—

现代商贸工业

No.8,2010

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

2010年第8期

庐山云雾茶市场生存现状探讨

张 颖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商贸旅游系旅游管理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9)

摘 要:探讨了庐山云雾茶市场的生存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品版建设;生产;经营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10)0820077202  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产于江西九江庐山,因庐山多云雾,故取名“云雾茶”。庐山,云烟缭绕,泉水潺潺,年平均180多天有雾,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好的条件。庐山云雾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而久负盛名。

1982年,江西茶叶评比中,庐山云雾就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名列全国“十大名茶”之六。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茶品种竞争风起云涌,不少新茶品牌异军突起,庐山云雾茶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小。近日上海世博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评选中,庐山云雾茶无缘名茶十强。与世博失之交臂,错失了走向世界、推向全球的一次绝佳契机。为什么由原来的具有优势而发展的现在的处于劣势发展中,其存在的问题有:3.3 乡村旅游资源产权缺失

一些特定的乡村旅游资源产权处于模糊或缺失状态,给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难度。乡村旅游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种,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存在产权不明晰现象,很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公地悲剧”通常表现为资源使用的无效率和环境退化。在现实中,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企业或村户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短期行为就会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失,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效率状态(赵承华,2007)。这是国内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不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进行保护建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3.4 乡村旅游人才匮乏

人才的可持续是经济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的基础,然而我国乡村旅游人才普遍缺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国内乡村旅游多以村民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农民或城镇下岗职工,本身素质不高,又未受过专业培训,在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宣传促销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影响乡村旅游长远发展和旅游形象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1 品牌建设不足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目前,中国的茶叶品牌建设非常缺失,几乎还没有有很大影响力的品牌。人们对茶叶的区分不是从品牌着手,而是从茶名辨别。

品牌是茶产业发展的软肋,九江市有茶叶,但是没有一家大的企业来支撑九江市的茶叶市场。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名茶,但在省外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品牌,与外省的名茶相比相差甚远。茶企业生产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单一,缺乏科技含量,人力、物力、财力存在着先天不足,叫得响的品牌凤毛麟角。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已经成为制约庐山云雾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 生产分散、经营粗放

目前,茶叶生产经营主要以家庭茶园、专业大户和股份制茶园,且以家庭茶园为主,茶场分散难统一,其中家庭茶理,各级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准确定位行为,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成立专门机构,二是准确定位政府行为。在乡村旅游发展初级阶段,政府不仅要作宏观指导,还要进行微观管理;不仅是服务者,更是管理者,将服务和管理融为一体。当乡村旅游逐渐走向成熟发展阶段,要求政府对干预程度和范围进行调整,加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管理干预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现阶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足够的宣传推广、培训、金融、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执法力度。4.3 运用市场干预和政府调节两种手段,有效管理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游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种,部分乡村游资源属于文化或自然遗产资源,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制度和政策安排上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可以解决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不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进行保护建设的问题。一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模式,二是以政府干预为主的模式。4.4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乡村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实现乡村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二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

1999.

[2]张洪.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经济管理,2008.

4 突破瓶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防止市场和政府双失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该防止市场和政府双失灵,一方面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一是发挥政策、法规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规划主导作用,三是发挥投资主导作用。4.2 成立专门机构,准确定位政府行为

乡村旅游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管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