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留住苗族的“乡愁”——以黔中青苗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例

2022-03-26 来源:独旅网
砖点崔 譬≯一秘曩》曩誊譬叠-¨||0 堑 以黔中青苗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例 陈光林 苗族的“乡愁”是什么,是掩映 在青山绿水间的村村寨寨,是开门 就能看见的一片片金黄的稻谷和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 别是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众多 农村群众正在离开各自土生土长的 村寨涌入城市或城镇工作和生活, 势必造成很多民族自然村寨的荒芜 或者消失,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面临着诸多窘境。如何较好地既 所经过的无数山川河流、坎坎坷坷; 锥形尖帽人称“文笔抒天”,古歌唱 到:“头戴书天笔,脚踏江河水,苗人 无处去,把苦诉苍天。” 浪,是从高架木板房里飘出的炊烟 缭绕,是芦笙、唢呐、箫筒、木叶的声 (二)古歌和传说故事内容丰 富、教育后人 声倾诉,是疙兜火旁老年人的摆古 话,是正月间人山人海的跳花坡、是 苗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 花坡上姑娘小伙们“牵羊”走过时身 上的银饰撞击的嚏嚏声,是“四月 八”的花篓里盛满的乌米饭…… 苗族是与华夏民族一样历史久 远的古老民族,是与分布在世界各 地的犹太民族一道被称为“两个苦 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保护好民 族文化,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 视而且任重道远的问题。下面仅以 黔中青苗也一样。以婚庆为例,客 人进寨门要喝拦门酒,喝酒之前主 客双方要对歌。进餐时,主人方要 唱《装烟歌》《敬酒歌》(《老者歌》)。 晚上,主客双方要由各自的歌师带 黔中青苗为例,粗略的谈一谈苗族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黔中青苗文化个性独特鲜 队,对唱《十二组主歌》,比拼实力, 棋逢对手可唱到天亮。《十二组主 歌》是一部苗族的历史回眸,三天三 难深重而又顽强不息”的世界民族。 苗族有l0o多个不同服饰支系,这 明,在苗族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服饰承载历史、个性独特 在其他民族中绝无仅有,这是一朵 异常独特的世界民族文化奇葩,是 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绚 丽瑰宝。黔中青苗是苗族大家庭中 的一员。国内的青苗主要集中在黔 滇两省,贵州的青苗主要分布在贵 苗族是一个把历史穿在身上的 民族,这是许多人类学、民族学专家 学者的共识。苗族妇女服饰上的花 纹、图案、线条、褶皱等,代表了苗族 曾经的故园印象和艰辛的迁徙路 途,黔中青苗也不例外。妇女帽沿 夜唱不完。返程时主人也要设拦门 酒,对歌饮牛角酒。此外,青苗在其 他场合唱的歌还有开亲歌、盘歌、排 歌、长年歌、拐娘歌、丧葬歌等。 黔中青苗的传说故事很多,凡 节庆活动都有传说故事,苗家为什 么要跳花坡,水稻从哪里来,“四月 八”为什么要吃“乌米饭”,青苗妇女 阳的清镇、花溪、青岩以及黔南的惠 水、安顺的平坝、紫云等地,虽然遍 的三条黑白相间玻璃珠串,意寓苗 族的发祥地三江流域(长江、黄河和 及多个地州,但都相对集中在黔中 一淮河),裙脚蓝、白、红三色花边,寓 意祖先迁徙经过的黄河、长江、嘉陵 江;百褶裙的褶皱象征大迁徙路途 为什么要带锥形尖帽等都有传说有 故事。民间故事更是丰富多彩,《苗 阿央》、《珍珠姑娘》等,教导苗家儿 带,民族文化基本一致,民风民俗 保存完好。 女做人做事要正直、诚实、热情,要 勤劳、俭朴、始终如一。 (三)节庆活动传承文化、尽展 民族风采 传统节庆活动是苗族盛装展示 的大舞台,是苗族服饰文化的最有 效载体。黔中青苗的主要传统节庆 活动有跳花坡、“四月八”等。各区 县都有自己的跳花场,跳花时间不 尽相同。逢跳花EI,相邻区县的苗 族同胞欢聚一堂,汉族、布依族同 胞,小商贩等云集。跳花时,三五不 等的一排苗家后生吹着芦笙或箫筒 在前,后面跟着一排人数相等的苗 家姑娘,一排接着一排,结成长龙, 围着跳花场旋转。后生、姑娘们的 盛装整齐亮丽、极为抢眼,佩戴的银 锁,伴随着整齐的步伐唾唾着响,人 群涌动着围观。跳花场上,人们一 处处地聚在一起,唱山歌、吹箫筒、 斗鸡、摔跤,好不热闹,直到日头偏 西。连续几天,后生、姑娘们谈情说 爱,中老年人走亲访友,一派和谐、 幸福景象。 “四月八”即农历四月初八,是 苗族纪念自己反抗压迫的英雄“奏 斗喽”的节日。相传,贵阳是苗族最 早开发和居住的地方,被统治者无 故强占,为反抗压迫和夺回家园,在 一次惨烈的战斗中,苗族英雄不幸 战死在贵阳如今的喷水池一带,那 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从此,每年“四 月八”当天,苗寨家家户户摆酒焚 香、祭奠英雄,做乌米饭吃,从四面 八方汇集到贵阳,在英雄倒下的地 方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二、黔中青苗文化保护与传承 面临诸多困境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严重影 响了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 苗寨是所有苗族文化得以保护 传承的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很多 苗寨的消失已成必然,缺了土壤和 载体,根何以依、魂何以附?苗族传 统的生活习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族人不再着苗装;少年儿童不会讲 “母语”,更不会吹奏芦笙、唢呐、长 号、箫筒等苗族传统器乐;传统饮食 文化也正在消失,制作乌米饭、家酿 米酒等传统技艺正在失传。 (二)失去活动场地,集体文化 传承活动无法开展 青苗大型活动场地包括“四月 八”祭祖场地、正月跳花坡场地、各 村寨节日或喜庆时举办集体活动的 坝子等。许多原先青苗的聚居地, 无论是城区或城郊的居民新区建 设,还是农村的民族村寨改造、新农 村建设等,均没有考虑保留或新建 任何民族风情表演或民族祭祀场 地,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举行,又如 何传承民族文化! 清镇青苗的正月十二跳花场所 在地,已整体划归贵安新区,跳花场 是黔中青苗(以清镇、平坝、花溪为 主)一年一度万人聚集的、最大的活 动场所,是否能够保存是个未知数, 一旦没了场地,承载许多苗族文化 的跳花坡活动便无法举行。 (三)传统服饰制作后继无人 服饰对于苗族的历史记忆和文 化传承极为重要。古老的种麻、纺 麻、织布技艺已不复存在,染布、上 浆工艺已被现在随处可买的现成布 料所替代,服饰制作工艺正在逐渐 消失。现在一个苗寨里会做百褶裙 的只有极个别的中老年妇女,年轻 的女孩基本不屑一顾;手工刺绣也 一样,而且已被机绣逐渐代替,机器 什么图案都能绣,省时省力,价格又 便宜,买来缝上即可。苗家幼儿头 上戴的“银老爷”帽已难觅踪影;苗 家少女善女红的传统已丢失;苗家 妇女服饰上传统的花纹图案及其所 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已模糊。 (四)民族文化传人严重缺失 青苗歌师、祭师、器乐师、传说 故事说唱者等民族文化口碑传承人 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以清镇 及平坝一带的青苗为例,原先还有 能够较完整演唱《十二组主歌》的两 个歌师,两三年问便先后去世;目前 只有一个能吟唱《祭魂曲》、较完整 知道苗家丧葬及各种祭祀内容和程 序的祭师(巫师),却找不到一个热 爱这一职业的传人,唯一的祭师一 旦作古,损失无法挽回。现在的苗 家后生,唱的是卡拉OK,玩的是吉 他,能演奏芦笙、唢呐者少之又少, 那种夜深人静时,能够让苗家年轻 妇女思绪万千、泪流满面的箫筒声, 再难听到了。那些精彩纷呈、承载 民族历史、潜移默化教育后人的传 说故事,随着一个个老人的去世,有 些已经永远的尘封了。 三、黔中青苗文化保护与传承 的几点建议 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 收藏有近百种款式的180多套苗族 服饰,很多年前,其馆长曾自豪地对 前往参观的我国民族文化研究专家 说:“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 的服饰文化,或许还要到我的博物 馆来研究。”悲哀啊,但绝不是危言 耸听。 2013年中央城镇化丁作会议 特别指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 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 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 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 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记得住乡愁。”苗族的“乡愁”一 定要留住,一定会留住。 (一)苗族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必 须全面增强 保护苗族文化首先要从苗族自 身做起,要有民族自信心。不可否 认,现在有的苗族干部存在对本民 族所处的弱势地位的狭隘认识,不 愿去深入认识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以及它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民 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不愿参加本民 族文化活动和文化保护工作。因 此,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