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人员接受培训,获得理论知识,获得相关工作知识或提升工作技能,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二、培训原则
1、经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 2、预先制订培训后期要求达到的标准。 3、积极指导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4、培训和学习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5、参加培训者能从培训中有所收获。
6、采用适当的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方式要力求多样化。 7、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8、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
三、培训对象
生产车间一般员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后备干部、班组长、工段长)均应接受相关培训。
四、培训分类
1、按培训制定周期可分为:年度培训和月度培训。
培训工作由主管部门按年度制订计划,经部门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和考核,各相关部门配合培训实施。
2、培训按时间可分为:不定期培训与定期培训。
3、培训按培训对象可分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新聘人员的培训等。
五、培训内容
生产车间人员培训按照培训分类包括以下内容:
(一)年度培训和月度培训
1、年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公司年度工作规划及发展战略、生产车间年度工作总结及年度规划、生产车间年度管理工作规划。
2、月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过程异常情况分析、现场管理分析、基层管理人员提升。
(二)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
1、定期培训内容在与年度培训和月度培训相一致的基础上,可结合公司人力资源部要求制定定期培训内容。
2、不定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因部门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临时安排的培训内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内容、主动收集的或员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主动申请的有需求的培训内容。
(三)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
1、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包括生产车间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专业技能等基础内容;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包括生产车间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现场管理等拓展内容;
3、员工培训,包括生产车间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专业技能等内容。
六、培训计划
(一)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审核
1、培训主管部门按既定的培训内容,按年、按月拟定“培训计划”报部门经理审核,并作为培训实施依据。
2、培训计划经审核后下发至各受训单位,培训人员立即着手培训课程的准备工作。
注:
a新员工培训计划依据公司招聘计划制定; b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制定; c员工培训计划每半年制定;
d培训内容需提前一月做好课件或现场演示流程。
(二)培训计划需反映的内容包括:
培训对象、内容、时间、目的。
七、培训组织与实施 (一)规则
1、培训主管部门应依“培训计划”,按期实施并负责全部培训事宜,如预定场所、准备所需物品、多媒体调试,培训告知、纪律宣贯等;
2、 如有必要下发培训教材应于开课前一天印刷完成,以便上课时发给学员; 3、各项培训结束时,应举行考核测验,由培训人员负责监考,考核测验题目由培训人员于开课前递交培训主管部门审核;
4、对受训人员应有签到记录,以便培训主管部门检查上课人员出勤状况; 5、受训人员应准时参加培训,因故不能参加培训者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6、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各项训练课程实施效果,并记录评估内容,递交各有关部门参考,予以改进;
7、各项培训考核测验因故缺席者,可以参加补考,补考测验不到者,一律以零分计算成绩;
8、培训测验成绩列入绩效考核,对于成绩不合格者,报人力资源部门备案,并向主管单位提出任免建议;
9、每次培训均应有专人进行记录,包括《培训记录表》、影像文件等。
(二)管理过程
“计划、实施、评价、处理”的循环过程。
(三)培训方法
1、 传授式培训法: (1) 个别指导 (2) 课堂讲授 2、 参与式培训法: (1) 会议研讨 (2) 小组培训 (3) 案例分析 (4) 模拟演练 (5) 事故处置训练
八、培训人员选择
以“能者为师”为基本原则,择优使用。
九、记录整理
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各项记录整理归档: 1、每次培训要有完整而系统的教材;
2、建立健全教材的档案资料、备查并妥善保存; 3、每次培训的考核题与成绩统计资料都要存档保存; 4、建立健全考核的档案资料。
十、培训主管部门职责
1、拟订培训方案; 2、选定培训对象; 3、制订、汇总培训计划;
4、编写、整理培训教材及相关资料; 5、负责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6、完成培训工作分析;
7、提出培训建议,协助公司领导确定培训项目; 8、组织安排培训工作,承担培训任务;
9、负责学员的培训效果考核(试卷编印、考试阅卷),培训效果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