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正处于起步阶段,教学体系尚未定型,计算机教师也正对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学规律等进行摸索,所以在当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与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也处于低下状态。因此,针对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探究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措施,促使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是广大小学计算机教师目前应广泛关注和重点思考的课题。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获取、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那么,在存在着种种教学问题与不足的计算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获得理想状态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对此问题阐述一些个人想法与见解。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做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端,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且,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否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也与此环节息息相关。所以,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时应该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使其新颖别致、有趣巧妙,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全心全意进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探索与学习,进而为提高小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重要且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桌面化妆师》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看一下自己使用电脑的桌面,再看一下老师电脑的桌面,看看有什么区别?”“老师,我的桌面好简单啊!你的很漂亮!”“老师,我的电脑桌面是电脑自带的吧,但是你的是你去旅游的照片,应该是后来设计的!”“老师你的桌面放的是自己喜欢的照片,我的不是!”……学生各抒已见,“是的,同学们,老师的桌面是自己设计的,那么你们想不想向老师这样,把桌面照片设置成自己喜欢的呢?这样回家之后你们就可以把家里的电脑桌面设置成全家人都喜欢的样子。”“想!”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桌面化妆师》这节内容,学完之后你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轻松换桌面照片了。”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对即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内容的兴趣,有利于使本节计算机课程教学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融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游戏,是人人都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将其融入到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既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也能促使学生对计算机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体会,从而为提高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充足且有效的保障。所以,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就可将有趣的游戏以恰
当的方式融入其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2]进而大大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初识计算机》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之后,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即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计算机某个组件,如主机、显示屏、键盘、鼠标等,然后以“电脑里各部分谁的本领最大”这一问题为主题来展开探讨,每位学生都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来阐述计算机组件的作用,这样,新颖有趣的游戏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都踊跃地参与到了这一游戏活动中,课堂气氛变得十分轻松愉悦,而且这种游戏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巩固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却不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还是不能具备计算机的操作实践能力,也就达不到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鉴于此,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即设计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而为有效提高小学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新龟兔赛跑》这一节时,我就针对具体授课内容设计了多个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两人一组对文件——页面设置进行操作练习;演示添加水平线的过程之后,让学生试着给文档添加水平线和文本边框;发给学生漂亮图片,让学生将图片复制粘贴到自己文档中,让《龟兔赛跑》的故事更生动;完成作品之后,让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则从颜色、布局、创意等方面给予评价与建议。这样,通过给学生提供动手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达到了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大大提高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从而有效锻炼学生获取、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