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_兼论_耶鲁2005_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

2024-03-24 来源:独旅网
!\"\"#年第$期参考文献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立科)试论融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高等教育%.’)厦门教育学院学报(!\"\"/0\"&1+2&322(2$)

%2’厉以贤)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在我国实施的政策措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0\"!1+/$3,!)%-’饶爱京(邱

琳)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江苏

高教(!\"\0\"21+&!43&2&)

%/’李轶芳)高等教育在学习化社会中的地位及功能的转换%.’)现代教育科学(!\"\"20\"!1+$23$/)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课题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亟待规范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0!&1+&43!&)%#’王建平)学习化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析%.’)高教探索(!\"\"/0\"-1+&-3&,)

%$’纳普尔(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徐辉(陈

晓菲(译5徐

辉(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有关学位制度的名词解释%.’)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4$&0\1+&&)

%&\"’骆四铭)我国学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6’)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

%&&’项贤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议%.’)中国高教研究(!\"\"-0\"-1+2#3-\")

%&!’康翠萍)学位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余雪莲(李巧针)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际比较与设置规律%.’)比较教育研究(!\"\"/0\"/1+2$3-!)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2!322)

%&/’王运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三法%.’)教育发展研究(!\"\"!0\"&1+2232-)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6’)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邓光平(周守军(郑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生成

与制度化研究%.’)江苏高教(!\"\0\"/1+$$34\")

%&$’王

璞)国外学位制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启示%.’)煤炭高等教育(!\"\"!0\"21+!/3!#)

%&4’薛天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41+!#32!)%!\"’谢桂华)!\"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4#)%!&’骆四铭)我国学位结构失衡浅析%.’)现代大学教育(!\"\"/0\"&1+$23$,)

%!!’韩萍芳,等)关于大力发展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4,34#)%!2’俞

文)世界学位制度发展的新趋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420\"/1+-43/\")

%!-’米银俊(黄慧民)面向!&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0\"21+/!3/-)

!\"

中国高教研究摘

要:经过2\"\"多年的历史积淀,耶

耶鲁大学的发展已经迈入鲁$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耶鲁$!\"\"/3!\"\"$年国际化战略

大$框架》的2个目标、&/项策略和,\"个项目使耶鲁的保学兼论

守性特征正逐渐减弱。笔者立足于从保守到开放、从动建『耶力到定位和从目标到策略设鲁等三个方面,揭示出耶鲁大学在建设全球性大学过程全中所采取的“改革依托项目,项目支撑策略,策略服球!\"\"/李务目标”的思路和举措,对于3联

性今天的中国的一流大学建!\"\"$明

设颇具启示与参考价值。

大朱关键词:全球性大学;目标;策略;项目学年庆

葆耶鲁大学主要由耶鲁学院、研究生院、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建筑学院、的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林业及环境研究学院、管理学院和护理学院等&!个理际化单位组成。!\"\年秋季,

在耶鲁大学求学的国际学生来自全世界&\"$个国家和地念战

区,占学生总数的&/7。在有的研究生专与略业,外国学生比例竟达-\"7(表&)。!\"\"/3!\"\学年,

外国学生获取的学位数目占同策框架期颁发学位总数的&$7(

表!)。!\"\年$月&2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对略』

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前&\"\"所大学

进行了排名,耶鲁大学名列第三(前两名分

别是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

。一、从保守到开放:耶鲁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历史觅踪追溯历史,北美康涅狄格州于&,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在新大陆落脚的清教徒们“急切盼望欧洲的文明能在美洲发扬光大”,并认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手段。于是,他们提出在纽黑文创建一所大学以使“欧洲文科教育的光辉能照亮新大陆的这个角落”。&#\"&年,康涅狄格州法院通过“特许建立教会学校法案”,使青年“可以学习艺术和科学…为教会和国家服务”。&#&$年,第一座校舍落成,被命名为“耶鲁学院”,以感谢英国商人伊利胡・耶鲁对学校的慷慨捐赠。正如当时的募捐人卡顿・玛瑟所许诺的那样,耶鲁的名字实现了“永垂不朽,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宝贵”。耶鲁大学国际化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4世纪的第一个&\"年,首批教师就是在那时出国(主要是德国)从事科研与学习的。作为美国大学中率先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大学,耶鲁大学早在&4世纪2\"年代初就接受了首批来自拉丁美洲的学生。&$/\"年,第一位可以在美国任何大专院校注册的亚洲学生———中国“留学之父”容闳选择耶鲁求学。

中国高教研究耶鲁大学一度被认为是保守的代名词。耶鲁成立之后的近!\"\"年间基本上保持着教派学校的特点,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训练一代又一代的有知识的正统牧师”%!&

。’$世纪,

耶鲁大学()*的学生来自康涅狄格州。’+世纪,耶鲁大学()*的学生来自新英格兰、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等周边地区。!\"世纪,\"年代,耶鲁大学校长格里斯沃尔德曾把由洛克非勒基金会资助建立的著名“国际研究所”挤兑到普林斯顿大学,此举被当时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社会科学部负责人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称之为“令人惊叹”和“愚蠢”的行为%(&

。-\"年代

末,黑人民权运动开始席卷整个美国。在大革命声浪和催泪瓦斯的硝烟中,耶鲁大学在全美首次设立学术性“非裔美国人研究主修科目”。#\"年代,以教育家和外交家著称的小金曼・布鲁斯特校长提出:“耶鲁不仅是为耶鲁师生而存在,而且也是为美国而存在,耶鲁应该为世界人民的利益保持并提高其学

术水平。”%*&

’++#年,

耶鲁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正式使用“全球化”提法。!\"世纪,耶鲁不仅变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大学,而且每一个学院和主要学术单位的国际化活动都已经有

!\"\"#年第$期了很大扩展,种族融合已经成为耶鲁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流模式。!\"\"\"年,

耶鲁大学校长里查德・莱文首次提出要把耶鲁大学建设成全球性大学的愿望。!\"\"-年+月,在为期一周的“耶鲁明天”活动会上,莱文校长说:“最为重要的是,耶鲁需要从全国性大学变成全球性大学”。这样,从’+世纪初期开始零星接受来自东方或太平洋岛屿学生到!’世纪每年从’\"\"多个国家招徕(-\"\"名学生、学者,耶鲁大学的保守性特质似乎正在逐渐淡化。!\"\"-年+月,仅在耶鲁法学院招收的!\"\"名新生就来自世界上,\"个国家,能说!(种外语。

二、从动力到定位:耶鲁大学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内因和外因耶鲁认为,大学是促进全球一体化、相互理解和政治稳定的一股重要力量。“把全球学生汇聚到一起,大学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容忍和相互理解的能力,而这些年轻人将是未来世界

的领导人。”

%,&

莱文校长的话,既反映出美国国际教育是“外交的第五个维度”的主流思想,同时也反映出耶鲁大学自身制定积极发展战略的初衷。从外部因素看,耶鲁实施全球化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全球一体化的力量,直接促使耶鲁与国外大

学和政府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短期培训方面展开合作。“北非一只蝴蝶翅膀的轻轻扇动,将会给西欧带来一场风暴。”世界各国间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性,不仅表现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而且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每天可以了解到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事件,可以切身体验到不同文化、观念与价值观的明显冲突。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耶鲁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的使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它创造出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其工作重心得以扩展———从单纯为美国培养环境领导人到为全世界培养环境领导人。随着跨境人口数量的激增,一国爆发的疾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演变成全球流行病。作为回应,耶鲁流行病和公共保健系与护理学院一道针对全球健康问题研发出新的教学计划,该计划既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播全球观点也为全世界培训公共保健官员和护士。(!)各国之间交通成本降低和贸易与投资壁垒的拆除,对国际劳动力分流、生产场所和服务活动产生了深

远影响,也为国际学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动力。伴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和政治一体化体系,耶鲁大学专门成立了“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同时分别在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成立了“耶鲁生物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和“耶鲁植物分子基因与农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耶鲁要与其他一流大学在全球展开竞争。竞争、合作、开放是美利坚民族的重要特征。诚如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所言:

.在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美国的系统是最缺乏组织的,几乎完全是一种相互之间自由竞争的市场。”%-&耶鲁的市场意识表现在它敏感地意识到“美国其他一流大学也在开展雄心勃勃的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投资’+\"\"万美元在南京大学建造了’\"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大厦并于!\"\"#年开始与南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密西根大学扩大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与硕士合作项目,有!\"名教师已在中国讲学;有些大学则在美国本土校园为国际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态势下,耶鲁大学必须与其他一流大学在生源、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师资等方面展开了国际竞争。耶鲁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与

!\"

!\"\"#年第$期其他大学旗鼓相当,要么就干脆超过他们。

基于这些因素,当耶鲁进入其成长的第四个世纪之际,它的发展定位就是要完成向“全球性大学”的转型。而全球性大学的精髓,不仅意味着耶鲁要为美国甚至要为全世界培育领袖人物并推进科学知识发现的前沿,而且意味着今天的耶鲁毕业生要在全球拓展事业,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将超越美国国界。显而易见,耶鲁的全球化战略一方面显示了其“大学引领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发展雄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其对大学“正史无前例地变成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工具”的深层次考虑。

中国高教研究三、从目标到策略: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战略框架为了针对全校和每一所学院制定国际化规划,耶鲁大学于!\"\"%年对全校骨干教师进行广泛征询。校长与教务长们分别召开四次会议,并与文理学院的&’位教师一起商讨学校的国际化框架。许多专业学院(如医学、护理和公共保健学院)的院长们号召同事们为建立全球化大学献计献策。根据随后出

)#*

炉的《耶鲁国际化:,耶鲁大学的国际!\"\"&(!\"\"$战略框架》

化战略围绕三个目标组成:一是为学生在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发挥领导和服务作用做好准备;二是把全世界最有才能的学生和学者吸引到耶鲁大学来;三是把耶鲁建成为全球性

!\"

中国高教研究大学。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耶鲁大学按照“目标———策略

!\"\"#年第$期度出国访问为耶鲁树立良好舆论形象、加强与校友和重点大

———项目”的分解办法,采取“改革依托项目,项目支撑策略,学联系,并引领国外政府官员和商界领导关注耶鲁发展;($)

策略服务目标”的手段,最终形成了耶鲁建设全球性大学的宏伟蓝图,其中的%&项策略和’\"个项目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厉行组织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其中包括:(%)

创办“全球化研究中心”,聘请墨西哥前总统恩尼斯・塞迪罗担任主任;(!)为耶鲁学院增设一名副院长,同时为学院下属的每一个办公室增加一个编制,专门负责国际行政事务;(()成立“国际活动校长理事会”、“大学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国际事务办公室”、“国际学生与学者办公室”、“语言研究中心”和“耶鲁学院国际教育与奖学金项目办公室”等专职机构;())加入“研究性大学联盟”,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苏黎世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等九所会员大学一道分享

国际化经验并进行研究项目合作;(&)创设“世界学人计划”,为各国“正在崛起的领导人”提供培训。!\"\"!*!\"\"’年,该计划已培训包括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加拿大军队准将、巴哈马皇家警察总长、德国欧洲与北美部主任、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等近%\"\"人(

表()。二是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耶鲁大学拥有(!\"\"名专职教师和#\"\"\"名员工,他们来自%%\"个国家和地区。法学院院长赫拉德・宏余考的父亲是原韩国驻美国大使。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国际关系学院,耶鲁在该领域的师资规模和实力尚处于劣势,仅拥有“国际关系”和“国际发展经济学”两个硕士专业和“规模不大却堪称一流”的“国际研究”和“区域研究”两个本科专业。目前,耶鲁师资匮乏的领域集中体现在当代伊斯兰世界、中国、俄罗斯、印度的经济运作、国际政治与经济制度演化、全球环境与分布等专业。师资“鸿沟”限制了课程、学术和科研创新,也影响到耶鲁大学的声誉。所以,!\"\"&*!\"\"$年计划包括:(%)在文理学院增设六个教授职位,吸纳欧盟法律与政治、当代中东研究、国际分配与金融、道德伦理与国际事务、中国和印度的政治与经济、当代中东政治与文化等专业人士;(!)法学院引进国际法规与政策专业教师;(()利用现有讲师职位聘用国际研究领域专业人士充实“国际理念与制度”、“当代挑战”等基础课师资;())医学院重点要吸引在生物和生物医药科学方面最有实力的学者。

三是提供良好的国际化活动服务支撑。服务项目包括住宿、办公场所、招生网络、图书馆、出版、短片介绍、校长年度出国访问和整合国际化资源等:(%)

为国际高级来访者提供办公场所;(!)为短期来访者提供住宿;(()加大图书馆重点研究领域的藏书量;())编辑国外学习数据库,为学生申请留学奖学

金、助学金项目提供网上“一站购物”便利,同时开通“耶鲁与世界”网站;(&)编印“耶鲁全球化”杂志、“校长国际活动委员会”时事通讯、“耶鲁与世界参考指南”、“耶鲁国际化谅解备忘录”和“国外一流大学名录”等出版物;(’)加强非洲学生协会、阿拉伯学生协会、中国学生学者协会、德国俱乐部、朝鲜生物科学会、拉美同道会、土尔其本科朋友会、乌克兰学生俱乐部、越南学生协会等&\"多个国际学生社团建设;(#)通过校长年

把英国艺术中心、耶鲁艺术馆、皮伯迪博物馆和耶鲁大学图书馆的主任们召集起来,利用他们的收藏品来源渠道,群策群力挖掘整合海外联系。

四是采取“盲需求招生”和“基于需求的财政援助”等财务政策,既保证学生不会因为贫困而被拒之门外又为相关的国际化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为每一所专门学院制定国际学生招生及资助计划。(!)!\"\"’*!\"\"#学年,耶鲁拿出&++\"万美元用于“基于需求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对研究生院的财政支持,凡被录取的国内和国外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并予以慷慨的生活津贴补助。())

把耶鲁国际与区域研究中心的预算增加到三倍,开展大量的研究与教学项目。(&)为学生到国外旅行增加支持,包括健康与安全网站、医生助理紧急救助网页和更加明晰的国外旅行资助政策。(’)为耶鲁学院暑期国外学习、

研究生国外论文研究、教师国外交流等提供财政支持。(#)

!\"\"$年之前为耶鲁学院的所有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对其中依赖资助的学生继续提供出国学习费用。($)争取“富布赖特”助学金。耶鲁申请!\"\"’*!\"\"#学年“富布赖特”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为&$人;申请!\"\"#*!\"\"$学年“富布赖特”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为’!人。

总之,耶鲁大学是在保守中创新,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国际化目标上,它视野阔大,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培养领袖人才。在国际化策略上,它坚持质量优先、规模控制和突出重点的原则。虽然耶鲁大学自身也存在办公场所资源紧张等诸多问题,但耶鲁建设全球性大学的步伐却迈得坚实有力。目前在

我国,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定位的大学数不胜数,但缺乏的往往是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不少大学与境外高校签署的国际合作协议流于形式,往往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而“实”却正是我们所应孜孜以求的。耶鲁大学的市场竞争意识、前瞻性定位和稳健务实的工作风格值得我们去体味。

(作者李联明系南京大学战略与政策研究室秘书、助研、在职博士生,朱庆葆系该校校长助理、战略与策划研究室主任、教授,江苏南京

!%\"\"+()

参考文献

,%-./01234567/89:8/763;/?<———@3AB<16/3;,!-王英杰9论大学的保守性%N&9比较教育研究E!\"\"(O\"(PL!9,(-舸昕9从哈佛到斯坦福%Q&9北京L东方出版社E%+++L%!%9,)-陈宏薇9耶鲁大学%Q&9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E%++\"L)%9,&-1<,#-T16K8<63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