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修辞”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 研读诗歌,能准确地找出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2. 熟练掌握诗歌修辞的赏析方法,学会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 (重难点)【学习方法】自学释疑、合作探究与讨论点拨
【相关基础知识链接】
1.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 、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比。(其中对比既是修辞手法又是表现手法) 2. 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 的人或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双关的种类: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和语意双关。 3.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
设问: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情感区分,更加鲜明。
4. 常见的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③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具体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歌曲《发如雪》,感受歌曲语言的修辞美。
二、复习巩固:
请你写出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三、自学释疑,方法总结 :
要求:做下面的的题并总结赏析方法
(2013 安徽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请指出这首诗中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诗歌修辞赏析方法总结:
四、合作探究,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诗的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 11 年郑州二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
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②
忆昔西池 会,鹓 (yu ān) 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 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鸟名,因其群飞行列整齐 ,故常用以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这里指在京为官时的同僚。
“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从修辞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
五、迁移延伸:
(14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 注] ①杪:树梢。
“怪人催去早”一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