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三四月份便会迎来跳槽高峰期。
但是今年比较特殊,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找工作、跳槽,都会面临比往年更大的挑战。
那么在此种情况下,是否适合跳槽?
以我做HR多年的经验,衷心希望职场人跳槽之前,能够慎重考虑以下几点。
1. 为什么不安现状?很多人决定跳槽,但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跳槽?
所以,想把东家换掉之前,一定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不满足于现状?
如果是仅仅是由于想换个环境、不喜欢公司的同事等原因,还是要慎重。
因为就算换一个公司,境况可能也好不了太多。
但如果是由于企业价值观不认同,才能受限等原因,确实要考虑。
以才能受限为例,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看自己的晋升渠道,如果天花板很矮,而你又是个喜欢挑战的人。
比如之前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在原公司干到退休也不过是一个项目总监,而且他的项
目还不是公司的核心。想要得到更好的晋升,实现人生价值,就只能选择走人。
工作不是儿戏,决定跳槽之前,先仔细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不想在公司继续干下去。
不要仅凭激情跳槽,而是去能容纳你激情的地方。
2. 为了跳槽做了哪些准备?很多人是激情跳槽。
但是如果没有准备,激情最后只能沦为炮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友芝麻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从有跳槽的意向,到跳槽成功,前后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当然,这半年并不是用来纠结了,而是用来武装自己。
首先,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
其次,思考现在距离目标岗位的差距。
最后,缩小差距。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所以看似漫长的半年,其实是黄金期。
跳槽,不应该是盲目的,风险太大。学会骑驴找马,才是必修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准备,才有了心安。
3. 是否有拿得出手的“硬资本”?有句话叫“良禽择佳木而栖”。
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良禽要选择佳木。还告诉我们,能在佳木栖的前提必须是良禽。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小林做够了现在的工作,为了尽快跳槽于是选择裸辞。
但是面试了接近20家公司都没有接到录用通知。
研究人员分析小林的履历与简历才发现,对于他投递的20余家公司,都没有与之匹配的技能,所以只能注定失败。
公司都是讲求“效益”的,不注重利润的公司,不叫企业,叫慈善。
想要拿到相关入场券,就要拿出与之匹配的资本。
如果没有,那就好好修炼。
4.新工作是否适合长期发展?
人力资源圈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面试时,对于年轻人会考量毕业三年内的跳槽次数。
对于35岁之后的求职者,如果对方跳槽频繁,公司会很介意。
由此看出,跳槽过于频繁,不利于职业发展。
所以,如果决定跳槽,就一定要看目标公司或者目标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利好。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曾说过:“如果在风口,猪都能够飞起来”。一句话,道破真谛。
有些行业,是借助了时代的东风,但是如果风停的那天,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势头,甚至跌入低谷。
非看眼前一时之利,而看未来长久之好,是一个职场人必要的修为。
希望通过跳槽来更上一层楼,是每个在职场打拼的人的心愿。
但是跳槽有风险,决定之前,先看看以上几点。
希望每一个在职场上升级打怪的人,都能完成华丽转身,得偿所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