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求学励志篇一)

2021-04-16 来源:独旅网


__________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求学励志篇一)

_____: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名姓 为学之要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 ①

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 __②

_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_,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__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

_。____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____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级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④

,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班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__【注释】①棁(zhuō):梁上短柱。②迂诞:迂阔荒诞,不合事理。③鸱枭( chī xiāo):猫头鹰,古人视之为恶____鸟。④华:花。

______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___:(1)军国经纶.. 号场(2)恶.之如鸱枭 考 (3)如此以学自损 . (4)以补 .

不足也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 忽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

(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4.选段中作者认为的学习的价值有哪些?(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①

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②

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也,吾材之敏,倍③

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④

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⑤

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煮也。

(选自《白鹤堂稿》)

【注释】①逮:及。②迄(q):至,到。③倍:超过。④鲁迟钝、不聪明。⑤鄙:边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 久而不怠.焉( )

(2)越.明年( )

(3)西蜀之去.南海( )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盖追先帝之.殊遇 B.屏弃而.不用 而.承天子之宠光 C以.告富者 以.衾拥覆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起坐而喧哗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4. 文章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些生于得圣

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 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 (2)学者师达 .而有材( ) (3)德行彰.矣( ) (4)其人苟.

可( )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所 求 尽 得 所 欲 尽 成 此 生 于 得 圣 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2)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4.选文指出了学习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①,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②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

_________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____ (选文有删改) __:【注释】①竖立:独到的见解。②迩(er):近处

名姓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板桥幼随其父学 ____A.板桥幼/随其父学 ___B.板桥幼随/其父学 ____C.板桥幼/随其/父学 ____D.板桥/幼随其父学

:级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班 (1) 人咸.易之 (2)以赴.古人之奥区 ____(3)或.当食忘匕箸 ____(4)书有弗.

记者乎 ____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___:人威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号场考 4. 选文中的板桥具有怎样的学习精神和态度?请简要概括。(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八十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2)吾道南.矣( ) (3)未尝求闻达..

( ) (4)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

之游( ) 2.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颗目送之.曰 春冬之.时 B.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呼尔而与.之 C.时安于.州县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而.德望日重 登轼而.

望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颗于颖昌,相得甚欢。

4.由选文可知杨时对待学习有怎样的态度?(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祖莹偷读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节选自《北史·列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以昼.继夜( )

(2)以衣被蔽.塞窗户( )

(3)好属.文( )

(4)举学尽惊.( )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2分)

博 士 严 毅 不 敢 还 取 乃 置 《礼》 于 前 诵 《尚书》 三 篇 不 遗 一 字。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4.本文主要表现了祖莹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李侗求学

李恫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

,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以书谒之,其略曰:“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可得而考。其惟先生服膺龟山先生①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②

之门。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孰不愿得授经门下,以质.所疑。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而今日拳拳欲求教者,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抑侗闻之,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彦好静坐,侗退入室中,亦静坐。从彦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而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③,以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

许焉。 (节选自《宋史·李列传》) 【注释】①龟山先生:指杨时。②伊川先生:指程颐。③洞贯:穿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 (1)阙.其一则本不立 (2)以质.所疑 (3)徒.以习举子业 (4)从彦亟称.

许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_________ _____A. 古之.圣贤莫不有师 虽有千里之.能 _:名B.不得服役于.门下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姓 C.而.今日拳拳欲求教者 盗窃乱贼而.不作 D.以 .次融释 以.中有足乐者 __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_____抑侗闻之,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______ __:级 班 3. 李侗为什么想在罗从彦门下学习?请简述其原因。(4分) ____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_____论学之道

_____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_.

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号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禀①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场考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 .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暝 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坎禀(kănlăn):不平的样子。比喻不得志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固须/早教 B.一月/废置 C.荀卿/五十 D.如/日出之光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2)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

(3)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4. 读完这篇文章后,说说关于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陈际泰好学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①

,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②

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崇祯三年举于乡。又四年成进士,年六十有八矣。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护故相蔡国用丧南行,卒于道。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应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②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 遂通其义( ) .

(2)取而疾走( ) .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余年。友人董奉德于洛阳病亡,末乃躬推鹿车,载奉德丧致其墓所,由是知名。为郡功曹,辞以病免。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下》,有删改)

(3)遂.毕身不忘( )

(4)护故.相蔡国用丧南行(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且.无句读 年且.九十 B.自以.意识别之 何以.战 C.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至于.负者歌于途 D. 则.携至田所 亦若是则.已矣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5.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选文中 直接写出陈际泰声名之隆,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的句子是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任末好学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无常师 B.观书/有合意处 C.以记/其事 D.由是/知名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 或依.林木之下( ) (2)题.其衣裳( ) (3)末乃躬.推鹿车( ) (4)夫人好.

学(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2)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选文中的任末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 _____ _:名姓 ___ ______ _____ _:级班 ___ _____ ______ _:号场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求学励志篇一)答案

考 一、《为学之要》

【参考译文】通过学习所知道的东西,在哪里都可以运用。只是世人中读书的人,往往只能说到,不能 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也(做得)不够;(如果)让他判断一个官司,一定不会弄清其中 的事理;(如果)治理千户小县,一定不会管理好他的百姓;(如果)问他造屋的事情,一定不知道楣是横着 放的而是坚着安的;(如果)问他耕田的事情,一定不知道稷种得早而泰种得迟;长啸歌吟、开玩笑,诵读 吟咏、读辞赋,所做的事情已经很安闲,只能增加些迂阔荒诞,不合事理的才能,治理军国大事,毫无用处: 所以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笑嘲骂,确实是上述的原因吧!这是学习的人要求长进的原因啊。(我)看见有 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以至于)别人憎恨他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讨 厌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修养,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意在炫耀给别人看。古代的学者是为了 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当今的学者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官职。求学

就如同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果实。

1.(4分)(1)筹划、治理(2)讨厌,憎恨(3)损害(4)弥补 2.(2分)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4分)(1)(如果)让他判断一个官司,一定不会弄清其中的事理。(“讼”“理”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2)古代的学者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道”“利”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4.(2分)①实用以利社会;②提高个人修养。

二、《 为学》

【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国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不及别人,我才能平庸,不及别人;我每天都努力学习,时间久了也不敢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废弃这些却不去用它,就与愚笨和平庸的人没有什么差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和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

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并且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4分)(1)懈怠(2)到了(3)距离(4)岂,难道 2.(2分)D

3.(4分)(1)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难者”“易者”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2)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并且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限”“力学”翻译正确分,大意1分。共2分)

(2分)对比。意在说明人的天资虽然会有差异,但人贵在立志,事在人为,只要立志求学,勤奋努力,就一

定会有所收获。

三、《劝学》

【参考译文】先王的政教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的了,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的了。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的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臣下的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和做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做臣下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蒙,这是不懂得理义的缘故。不懂得理义,是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显著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道义。他们如果能够接受道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只有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1.(4分)(1)父母(2)通达(3)显著(4)如果 2. (2分)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3.(4分)(1)先王的政教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的了,没有什

么比忠更显达的了。(“荣”“显”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2)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道义。(“故”“道”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4.(2分)①使得君主、父母得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②做子臣下的得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

四、《板桥诵书》

【参考译文】(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弟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但容貌丑陋,人们都轻视他。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不与i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前往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还未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以为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时在吃饭的时候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着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默背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1. (2分)D

2.(4分)(1)全,都(2)奔向,前往(3)有时(4)不

3.(4分)人们都以为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 (“咸”“谓”“善”“耳”翻译正确2分,大意2分) 4.(2分)①发奋读书;②不苟同俗,潜心钻研。 五、程门立雪

【参考译文】杨时字中立,是南剑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能写文章,稍微长 大一点,就潜心学习经史。熙宁九年,考中进士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以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却没有去赴任,以拜见老师的礼节在颍昌谒见程颢,两人相处得很好。杨时返回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转告一起学习的人。到这时,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已经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站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杨时)杜绝做官,闭门读书有十年,很久以后,杨时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举荐他担任荆州教授。杨时安心在州县任上,未曾寻求显贵,却日趋德高望重,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跟随他学习,号称“龟山先生”。 1.(4分)(1)以……为师(2)向南(3)有名望,显贵4)跟随 2.(2分)C

3.(4分)杨时被调去做官却没有去赴任,以拜见老师的礼节在颍昌谒见程颢,相处得很好。(“赴”“甚”翻译正确2分,大意2分)

4.(2分)一心向学,潜心钻研;以师礼拜师,尊师重道。

六、祖莹偷读

【参考译文】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道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僮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填塞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比得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他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没有察觉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于是错拿了住在同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讲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取,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之后,孝怡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再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

________才能成为太学学士。

___1.(4分)(1)白天(2)遮蔽(3)写(4)吃惊,惊讶

____:2.(2分)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名3.(4分)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比得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才”“及”翻译正确2分,姓 大意2分)

4.(2分)特点:天资聪慧、读书勤奋。表现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七、李侗求学

_____【参考译文】李饲,字愿中,是南剑州剑浦县人。二十四岁那年,

___听说本郡人罗从彦学得了河、洛之学,于是以书信拜访他,其中大致说“李饲听说,天下有三个根本,父___母生养子女,老师教授学生,君主治理国家,缺少其中之一,那么根本就不能得以树立。古代的圣贤没有___谁没有老师,他们学习的勤奋与懒惰,涉及道学的浅显与深邃,求取得益的先与后,是存还是!亡,其详细_:情况不可能去考查。只有先生衷心信服龟山先生的讲席已有一年多了,况且曾经从学于伊川先生之门级班凡是读了圣贤之书,有大略见识的人,谁不希望能够得到您传授的经典,以询问疑难。李侗愚笨、鄙陋, 仅仅是学习科考举子之业,不能够在您的门下学习,但是今天诚恳地想来求教,是因为所寻求的东西大 于利禄。不过李侗还听说,学!问可以治心,就像食物使人肚腹饱满,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李侗跟随罗 从彦多年,被教授《春秋》《中庸》《论语》《孟子》的学说。罗从彦喜欢静坐,李侗进入室内也静___坐。罗从彦告诉他从静中看喜怒哀乐的情感未发生之前的气象,从中寻求所谓的“中”,久了以后,天下___的道理全部都可以贯通,按照顺序来融会释然,各有条序,罗从彦称赞了他很久。 ____1.(4分)(1)同“缺”,缺少(2)询问(3)只,仅仅(4)称赞 ___2.(2分)A

__3.(4分)不过李侗还听说,学问可以治心,就像食物使人肚腹饱满,衣服可以抵御寒冷。(“闻”“道”“犹”翻:号译正确3分,大意1分)

场4.(4分)天下三本之一“师教之”不可或缺;古之圣贤都从师学习;罗从意学得了河、洛之学,且曾受教于考 龟山先生和伊川先生,学识渊博;通过学习所寻求的东西大于。

八、论学之道

【参考译文】人小的时候,精神专注锐利,长大以后,思想就容易分散,所以应该平早地教育,不要错失了 好的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我)十年才温习一次,仍然不会忘。二十岁以 后,所背诵的经书,一个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然而人难免有不得志,在盛年时没有学习的机会,还应当 在晚年接着学习,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说:“五十岁学习《易》,便可以凭借这点,(觉得自己)没有大的 过错了。”曹操、袁遗,到老学习更加坚定;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子七十岁才开始学习, 然而名扬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游学,仍是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借此而成为了 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被教授《孝经》《论语》,他们都 成了大儒:这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人们在婚嫁成年之前没有学习,就说已经迟了,便开始 疏懒懈怠,就如同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实在是愚蠢。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年老时学

习的人,就如同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仍然比那些闭上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1.(2分)A

2.(3分)(1)失去(2)大(3)方才刚刚

3(4分)年老时学习的人,就如同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然比那些团上眼睛

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来译正确2分,大意2分) 4.(3分)示例:学习不,无论何时开习 远远胜于不读书

九、陈际泰好学

【参考译文】陈际泰,字大士,是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跟随老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的时候,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迅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

很久以后,陈际泰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所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崇祯三年,(陈际泰)在乡上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六十八岁。又过了三年授职行人。又过了四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的灵柩回乡,在路途中去世。 1.(4分)(1)通晓(2)迅速(3)于是,就(4)死亡 2. (2分)A

3.(4分)家里贫穷,不能够跟随老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窃”翻译正确2分,大意2分)

4.(2分)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 载奉德丧致其基所\"可知具交发诚

十、任末好学

【参考译文】任末字叔本,是蜀郡繁县人。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地方,写在他四,洋训结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交换他写满宇的衣服。

任末年轻时学《齐诗》,游学京师,教授弟子十多年。友i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任末就亲自推着鹿车,載了董奉德的灵柩送到墓地,因为这件事很出名。他担任郡功曹,因病辞!去官职。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爱学习,即使死了也好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1. (2分)C

2.4分)(1)依(2)写(3)亲自(4)喜爱,爱好(4分)3.

3.(1)学生们饮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交满字的衣服。(“易”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2)不学习的人,即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确1分,大意1分。共2分) 4.分不的苦学习,交友真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