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整合研究

2021-05-14 来源:独旅网
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整合研究

张志彦

【摘要】: 城市更新,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它于不同的层面,多方位地影响着城市建设,是城市政策的制订、城市理论的发展、建设实践的执行中重要的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正面临着物质老化,以及结构功能衰退的问题,社会也进行着全方位的变革,在此基础之上,城市物质空间、人文空间的变动与重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整合和特色空间环境的重塑就成为许多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在解读城市时,公共空间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概念之一,它更能系统地揭示社会演变的方式、规模和走向。公共空间整合研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担当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责任,扮演着更为活跃的角色,将其置于城市有机更新的框架与背景之下,可以使我们以更为务实的视角进行观察与分析,提高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行性操作。 研究的内容并不是试图在城市更新的理论框架下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整与突破,而只是对围绕城市公共空间整合中一些新的观点与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重点是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整合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分别从整合公共空间的组织秩序、交通体系、景观体系、形态意象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整合设计与方法;并以淮安市淮海南路城市设计为例进行实证性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整合机制的分层和运作;架构科学合理的方法论,重塑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最终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走向有机、有序。 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在理论层面上,并且为实际操作过程提供设计理论依据,对现阶段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有机更新 公共空间 形态 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984.113

【DOI】:CNKI:CDMD:2.2007.036107 【目录】:

          

论文摘要4-5 ABSTRACT5-10 插图索引10-13 第一章 绪论13-22 1.1 课题的立论依据13-16 1.1.1 研究背景与范畴13-16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6 1.2 文献综述16-19 1.2.1 相关概念16-18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19 1.3 研究内容19-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 课题内容19-20 1.3.2 研究方法与框架20-22 第二章 城市更新22-31 2.1 西方近现代城市更新22-23

2.1.1 以形体规划和功能主义为核心的更新阶段22-23 2.1.2 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更新阶段23 2.2 国内的城市更新23-26

2.2.1 狭义、滞缓的小规模更新阶段24-25 2.2.2 广义、快速的多目标更新阶段25-26 2.3 城市更新与整合公共空间相结合26-31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发展31-47 3.1 公共空间的概念31-40 3.1.1 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内涵31-37 3.1.2 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态与用途37-39 3.1.3 公共空间对城市的重要意义39-40 3.2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发展历程与趋势40-47 3.2.1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演变40-42 3.2.2 我国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演变42-45 3.2.3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45-47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整合设计47-82 4.1 整合公共空间的组织秩序47-66 4.1.1 关联与耦合分析48-50 4.1.2 结构层级的整合50-52 4.1.3 图—底关系互换52-55

4.1.4 建筑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整合55-58 4.1.5 新与旧的整合58-64

4.1.6 案例分析:柏林波茨坦广场地区城市设计64-66 4.2 整合公共空间的交通体系66-71 4.2.1 步行与机动交通系统的整合67-68 4.2.2 地下与地上空间的整合68-69

4.2.3 案例分析:上海静安寺广场(综合体)城市设计69-71 4.3 整合公共空间的景观体系71-77 4.3.1 公共空间景观体系形态构成因素72-73 4.3.2 公共空间景观体系的内容73-74 4.3.3 公共空间景观体系的整合74-75

4.3.4 案例分析:上海延安中路公共绿地规划75-77 4.4 重塑公共空间的形态意象77-82 4.4.1 城市意象的物质形态构成78

                    

4.4.2 可识别性和意象性78-80

4.4.3 案例分析:吉林世纪广场规划设计80-82 第五章 迈向城市公共空间新秩序82-96 5.1 公共空间整合体系82-85 5.1.1 空间组织体系82-83 5.1.2 交通体系83-84 5.1.3 景观体系84 5.1.4 城市形态意象84-85 5.2 公共空间整合机制85-86 5.2.1 整合机制的三个层次85 5.2.2 整合机制的运作85-86

5.3 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过程86-88 5.4 实证研究:淮安市淮海南路城市设计88-96 5.4.1 现状分析88-89

5.4.2 目标定位与规划理念89-90 5.4.3 规划内容90-92

5.4.4 地段整合分析与研究92-96 参考文献96-101 附录101-104 学科成果104-105 致谢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