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与从犯的区别在于:1、概念不同,教唆犯是灌输犯罪意图给无犯罪意图的人,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2、分类标准不同,教唆犯按照分工或行为形式分类,从犯按照作用大小分类;3、处罚不同,教唆犯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满十八周岁者犯罪的处罚较重,从犯则处罚较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教唆犯与从犯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
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2、在共同犯罪中的分类标准不同。教唆犯,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或行为的形式进行分类。
从犯,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分类。
3、处罚不同。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教唆犯与从犯的区别及其法律意义
教唆犯与从犯在刑法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在法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唆犯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激励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而从犯是指在犯罪行为中协助、共同实施犯罪的人,其主观上具有共同故意。教唆犯具有更直接的犯罪责任,其犯罪行为更为严重,因此其处罚也相对较重。而从犯则在犯罪行为中起到辅助、协助的作用,其犯罪责任相对较轻。教唆犯与从犯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界定犯罪责任,保护公正与公平。因此,对于司法实践和法律适用而言,理解和区分教唆犯与从犯的区别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结语
教唆犯与从犯在刑法上有明显区别。教唆犯通过劝说、授意等方式激励他人实施犯罪,其犯罪责任更重。而从犯在犯罪行为中起辅助作用,其犯罪责任相对较轻。区分教唆犯与从犯的意义在于准确界定犯罪责任,保护公正与公平。对司法实践和法律适用而言,理解教唆犯与从犯的区别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