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四年级《海上日出》教学实录及反思

2024-03-30 来源:独旅网

  教材分析:

  5月24日,我在成飞小学四年级一班,上巴金名篇《海上日出》。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的《海上日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壮丽景色,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展示在我们眼前。结合时代背景,不难读出文章字里行间,作者对的大自然热爱,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海上日出时的不同景色。

  学生情况分析:

  上午拿到教材,下午开始上课。要求是 “就本篇课文的内容,自己选择,随便上哪一部分,时间为20分钟”,学生是否预习,抑或上过第一课时,只等精读课文?还是完全没有准备?……一切情况不清楚。手边没有教参书,没有四年级教学大纲,一句话:除了一张印得发黑的纸,(一起去的冯老师还问:你看得清楚不哦?第五段全是黑的....)我手上什么也没有,可想当时的感觉......

  但是,既然是四年级的学生,一定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虽然是四川盆地内的孩子,缺乏对海上日出的直观感受,但是一定通过电视,图片,旅游等各种手段,有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感受。所以,老师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捕捉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充分发挥想像力,边朗读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便可以引导他们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

  毕竟是比赛,为了追求尽可能的万无一失,我和冯老师决定,上第一课时。定下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0分钟)

  1.随文学习本课3个生字,理解 "一刹那"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初步感受海上日出是“一个伟大的奇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板书: 日出

  师:来,读一读。(生读:日出,果然如金校长预料,毫无激情。)孩子们,你见过日出吗?(生:见过)在哪里见到的?你能描述一下日出的画面吗?

  生:我在我的房间里见过,我的房间正对东方,很多时候都能看到日出。

  师: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孩子。你觉得日出怎么样?

  生:很漂亮。

  生:我也见过,在三亚旅行的时候,在海边看到过。

  师立刻板书:海上

  师:恩,你有幸看到过海上日出,真羡慕你,你觉得怎么样?

  生:恩,恩,很漂亮。

  生(纷纷说):我也看到过,我也去过海南岛……

  师:孩子们,寂静的黎明,一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驶向远方,这时,一个深红的圆东西从波澜壮阔的大海中跃了出来,啊!这就是……(指课题)生齐读:海上日出(有感情了)

  师:多年以前,巴金爷爷乘船出海,就见过这么一次海上日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随巴金爷爷扬帆远航,驶入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去看一看……(再一次指课题)(生激情朗读:海上日出)吧!(板书:p75)

  二、听读课文, 整体整知。

  师:仔细听老师读课文,静心体会,海上日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师范读课文,生勾画,标自然段。)

  师:刚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好多孩子还自己标出了自然段,看得出来你们平时就很会学习。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很漂亮。

  师:恩,看得出来你很会边听边想。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比较奇妙。

  师:你确实用心体会了的!

  生:海上日出很伟大!

  师:哟,你的见解与众不同。你们谈的都是自己的感受,都谈得很好,那巴金爷爷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书上有一句话写出他的感受,找一找,勾出来。

  生汇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师板书:伟大的奇观)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真会学习!一下就找对了。孩子们,你也一定想看看这伟大的奇观吧?现在请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读。师巡视。将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扩大,镶嵌,重荷,一刹那。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

  师:读完了吗?刚才老师发现这几个词比较难读,谁来教一教?

  抽生领读,全班跟读。一刹那读成了平舌音。

  师:仔细想想,这个字怎么读?

  生改正,齐读。

  师:谁知道一刹那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形容时间短,极快。

  师:你的解释很精确啊,(生说:我刚才查了字典的。)真会学习!那你能读读吗?(生读,不够快)

  师:有点快了,还不够。(一生自己起立读,还不够。)

  师:想想,再练练,来,一起读读。(全班齐读,感情到位了。)

  师:(指 重荷,一刹那)这两个词很难读,你们读的都很好,能读好词,就能读好句子,能读好段。找一找这两个词在哪一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全体拿起书来。

  师:都这么有自信啊?(生笑:啊!)那好!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通顺流利)

  师:读得不错。刚才自学时,还有那些段你觉得比较难的,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的?

  抽生读,

  一生读4段,“直射到水面上”读成了“一直射到水面上”。

  生:这句他读错了,应该是“直射到水面上”。

  师:可见你听的很仔细,全班一起读读看,注意不要加字。

  生齐读。

  一生读5段,“重围”读成了“zhong ”,女生坐下时自己觉察到了,伸了一下舌头。

  师:你伸舌头做什么?我觉得你读得非常棒,只是有一点小小的错误,改正过来就完美了。你知道那里错了吗?

  生:应该是“chong ”.

  师板书在“重荷”旁边: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生齐读)它们是…(生:多音字)好,拿出小铅笔,(看得出来梁老师教低端教久了。;_p)写在书上,今后一定不会再错了。

  一生读2段。

  (孩子刚刚读完,20分钟到了,设计的内容还剩下一个步骤:课文读得不错,说明大家都很会余曦,现在请孩子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那些天气下日出的情景。引导孩子们找出2.3段写了晴朗;4.5段写了有云。)

  教学反思

  因为是这样的情况下上的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多的追求了“稳”。所以,整个大环节清晰,但是没有什么新意,加上不知道孩子事先的情况,将目标定在了初步感知上,显然目标定得不高。不过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我问了几个孩子:你读得真好 ,难道在家里预习过?孩子说:这是第一次读。当时就吓出了一身汗,幸亏幸亏。

  下来之后再回想这20分钟,觉得在处理中心句的时候,应该加一个步骤,当孩子找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之后,我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和  这是伟大的奇观。这两句话,让学生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样处理,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有更感性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