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参加XX年省优质课比赛有感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外国语中学 李晓
今年九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抽到的课文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的必修四的第九课,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一篇文章。课文共十个自然段,三千字多字,是融哲学、心理学于一体的议论文。就比赛课来说,是比较长的了,较具挑战性,而且考虑学情,面对的是入校仅十二天的新高一学生,许多需要他们尝试和改变的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几乎是空白。我知道,我面临着一个大的难题,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
设 想
新大纲对语文教学做了如下指导: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经过细致的研读和教研室党红英老师和其他同仁的指导,我确定本文的教学思路为:紧扣文本,灵活运用“读”的方式,使学生从读中获得体会,升华情感,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探 索
思路是确定了,可是探索才刚刚开始,试讲了几次,我发现这节课远没有最初设想的的那么容易和顺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朗读应该怎样处理
从各方面来说,本课不适合朗读。篇幅太长,粗略浏览就需要6-7分钟,还会冷场;朗读全文则需要15分钟左右,太费时间;而且课文是心理分析,写得非常冷静,没有适合反复吟诵的句子;比赛中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寸时寸金,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该如何平衡,才能既不失语文课本色又不单纯是读课文而已?党红英老师给了我非常宝贵的指导,她指导我采用了“倒食甘蔗”的方法:
8-10:成熟的爱 朗读——回答其特点
1-6:母亲的爱 快速浏览,画出最能体现母爱特点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齐读品味难理解的句子
7-8:父亲的爱 朗读——小组讨论、质疑——写下母爱父爱的感悟并读给大家——教师范读自己的感悟
全文:浏览——找出成熟的爱的标准
拓展:学会给予,学会爱人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读了,而且方式多样灵活,不会觉得重复厌倦;圆形的结构使得首尾呼应、文意循环、似余音绕梁。党老师真是点石成金!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晚上,在十二中试讲完后,党老师提出了这个设计思路,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从学校出来已经很晚了,我却觉得满天星斗那么迷人,眼前的道路那么宽阔……
2、这么长的文章怎样取舍
读的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难题摆在眼前:这么长这么难的课文,讲什么?
只读,谈感悟,假大空;逐句理解,不可能;讲重点句,怎么选,怎么讲?孙云飞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告诉我一句话,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实实在在地讲实实在在的课。经过反复讨论和实践,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方式:
母爱部分(1-6段)讲重点句。我选择了两个句子,既是难理解的,又恰好反映了母爱的消极面和积极面。在解读句子时教给学生文段阅读的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同时可以相机点拨母爱的两方面,远比去文中找“消极面”“积极面”并分析为什么要高明得多。前六段一千左右的文字,我只讲了两句话,这一大胆的取舍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
父爱部分(6-7)设计了一组问题,逐步深入环环相扣,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紧扣文本。这一环节旨在教给学生阅读的另一个方法:“尊重作者,敢于质疑”,同时在上一环节自主学习后自然过渡到了合作探究,水到渠成。
不记得哪位同仁说过:一节课能让学生有一点收获就足够了。“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课不能面面俱到,而日常的教学如何取舍还需要我们年轻教师不断的学习摸索。
3、老师的亮点怎样彰显
语文课离不开读,教师饱含感情的出色的范读、美读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使课堂增色。我个人喜欢朗读,可是这篇课文找不到范读的“点”,一节课如果只有教师絮絮的讲解该是多么遗憾啊!在初读这篇课文时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她是中学教师,做了三十年班主任,很是严格,从小到大,我从未听到过她的一句表扬。到了现在,我更明确,也许正是母亲的严格才使我学习工作从不敢懈怠。我写下了自己的感悟,稍加整理,形成了几行文字:
您是教师,您是妈妈
您有着母亲的慈爱,更多的是教师的严格
我曾经多么怕您严厉的批评,多么怕您严肃的眼睛
直到岁月苍老了您的容颜,斑白了您的鬓发
直到我也做了教师,直到我也做了妈妈
我才知道,真挚的爱往往是严肃的爱
而我,正是您一生的事业
——献给我的做了三十年班主任的妈妈
这几句话,也许是自己真情所至,我每遍都读的眼眶发热鼻子发酸。经过反复的尝试,我把它加在了学生读自己写的感悟后面,作为教师的展示出现。每次读完,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知道,那其实是给妈妈的。党老师说:我们不启发学生鼓掌,就要这一次掌声,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果然,在比赛中,我眼含热泪读完这几句时,学生和听课教师掌声如潮。
实 践
准备的过程不用说是非常艰难的,一次次的备课,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推翻重头再来……到正式比赛时,我一共手写了80页的教案,试讲了八遍,每遍都各不相同,每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到正式比赛时,我已经非常透彻的理解了课文,基本掌握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回答方向。
比赛在郑州公安干校举行,能容纳一千人的礼堂灯光明亮、座无虚席。讲课前,我看了看一直陪着我,从抽课开始就不知牺牲了多少时间的党老师,她刚刚才给我别好了话筒,调好了课件,试好了音量,拍了拍我的肩膀……现在她拿着我的东西坐在了舞台的边上,笑盈盈的望着我。
我看了看一直鼓励支持我的皇甫校长,他喜欢去听课,听完把我批得一无是处,然后很得意地告诉别人:我们的选手可厉害了……现在他站在舞台的一角,手里拎着一瓶水,那表情我太熟悉了,既严格又有着期待和骄傲。
我看了看台下的同事,姚玉栋老师、邓文武老师、裴丽霞老师、黄红艳老师,都在。不管多晚、不管我在哪里试讲,他们总是听到最后,把自己的建议、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我……
我的手机里存有不少学生的短信,“老师加油!”“老师你最棒了!”“老师,不要太累,不要太辛苦。”……
我告诉自己:把课讲好!课讲得相对平稳而不够激情,这是我没有处理好的地方。两组比赛结束了,我第八名,是一等奖。想想指导我的皇甫校长、党老师、屈老师、孙老师的水平之高,我只觉惭愧。
收 获
比赛已经结束,但它带给我的影响远未终止。
经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很多,比如:刚拿到一篇文章时,我们都会觉得很难,但是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品认真读,都能读出味道来。比如:语文上实在高手很多,自我满足实在是年轻教师的大忌。比如: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微薄,平时就应该注意多听课也多请别人听课,集思广益,提高自己……
通过这次历练,我深深感觉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我真切地体会到:听不到批评是人生的不幸。
这次比赛的经历我将终生难忘。
【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焦作市外国语中学 李 晓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解读论说类文章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辩证的思考。
【教法】
情境引导 提问点拨 拓展延伸
【学法】
情景体验 探究分析 讨论质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短片《父亲母亲》)
刚才我们看到了以个关于父爱母爱的短片,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母爱和父爱是人间唱不完的歌,道不尽的情。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母爱和父爱的感情的认识。这种爱又该如何理性的看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他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 、研读赏析
1. 简析成熟的人应具备的条件
通过我们的预习,应该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成长达到成熟的。请大家朗读文章的最后三段,看看成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体察母爱
从这个结论中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帮助我们心灵成长的正是每天陪伴我们最亲爱的父亲、母亲。他们用自己各不相同的爱呵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那么,母爱、父爱各有怎样的特点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1-5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特点的句子。
请大家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品读中体会母爱。
请同学们提一提,这里有没有你理解不了的句子?
重点讲读两个句子
①“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又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
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这两个句子体现着母爱的无条件和博大无私的特点。
2. 研读父爱
母爱如此,那父爱呢?请大家朗读6-7自然段,找出父爱与母爱的不同点。
下面来看思考题,小组讨论:
①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②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母亲就一定温和,父亲就一定严厉吗?
③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感悟思考
对于一篇文章我们要读懂作者的意思,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做到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感悟,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请同学们写下对父母的爱的感悟,交流一下。
三 、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在父母的共同关爱和影响下我们才会成长为成熟的人,而成熟的人也应具备成熟的爱,那作者认为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各有什么特点?
其本质区别在于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享受过给予的快乐吗?
你关爱过自己的父母吗?
你关爱过素不相识的人吗?
四 、结束语
同学们,爱是一种能力,也需要我们去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父母,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的健康,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五、作业布置(实践)
把你今天学习这节课的感受告诉你的父母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母亲 父亲
爱
孩子
(以上转自焦作市高中语文工作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