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苏教版十一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课文安排在教材的最后,又是略读课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像一般的课文,可以一教了之,它与本学期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每一册都安排了“习惯篇”这教学内容:始终凸显“习惯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一脉相承的体系、一以贯之的风格,揭示“习惯培养”的漫长过程和这个过程中“反复抓,抓反复”的必然规律。
习惯的培训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已有良好习惯和不断培养新的良好习惯的过程。就本册教材“习惯篇”的内容而言,两个主题的出现,就意味着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又增加了两个“习惯养成”方面的新的必达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要求不仅要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实现,甚至将一直伴随着学生此后的学习过程和生活历程之中。从教材的编写来看,也可以透视出这一指导思想。同时,本册教材第七单元主题为“读书有方”也正是贯穿教材这一“习惯养成”的宗旨,而课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放在本册教材的最后,目的都在于强化学生“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的意识,训练他们的能力,以逐步养成这两种学习习惯。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学习难度不大,设定教学目标为:1、通过本文的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意思。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针对6年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及苏教版教材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训练学生在今后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得到落实,不断实践,最终形成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有人说过:平庸的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优秀的老师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可见,“方法教学”至关重要,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讨论法、实践法。
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加深记忆,丰富词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促进理解、表达、鉴赏等多项能力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个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指导解惑。下面展示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简单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与学生话题讨论,进入课题:你有读书读报的习惯吗?喜欢读什么报纸?为什么?借此引导学生接下来研读课文。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学课文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给课文分意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小组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一边读,一边做记号,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正确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的几层意思:报纸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其内容新鲜丰富,不可一天不读;读报要讲究方法,也要讲究文明;勤读报乐趣无穷,终生受益,这样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四、学习课文
在本文的教学中,主要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词句进行自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要阐述的主要意思。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利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分析、理解,体会读报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越人对物质的需求。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用文中的问句“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抓住关键句子“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理解三个“新”字,让学生谈对这三个“新”字的体会,明白: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学习第二段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这两段的学习,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了解现在报纸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关联词“先……然后……”体会面对报纸那么多的版面,在阅读时要讲究方法,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将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此外,读报时还要讲究文明,即爱护报纸、卫生读报。
3、学习第三段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1)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中批注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与自己学习心得
(2)再结合课文中讲得读报方法的句子6——7小节,朗读并谈谈自己读报的真实体会。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报纸中获得了哪些收益。通过引读的方式发出号召,回应文题——“这样的好习惯,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请学生自我简要地概括和归纳一下学习本课的重点收获: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2、教师分别对学生所读和所做交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六、拓展实践与深化练习。
1、你认为你所读报纸那些内容是特别值得记住的?再挑选一下做好记号。
2、回家后把你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或一张纸上,并加以心得批注。办成小报,参加班内板报竞赛活动。
3、从现在起,你也可以试着把班上的事仿写成消息或通讯报道稿,投到红领巾广播站去。
4、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课后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读报的好习惯进一步深入下去。
四、说板书
本课板书主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作特色——设问的开头,解释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而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文章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报的好处 回肠荡气
读报的方法 先浏览再细读
读报的收益 受益终身
五、小结
像这样的略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实践的探索,我明确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1.自读性。这是从学生学文的角度讲的,它是教学自读课文的最根本点,讲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 (知识、经验、方法、规律等)为自读、自析自读课文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 必须把“自读权”还给学生,把“自读时”让给学生,把“自读法”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实现“自读性”的 原则,学生的“自读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真正实现“知”向“行”的转化。
2.引导性。这是从教师教文的角度讲的,是教学自读课文的基本点。这一原则与第一个原则相辅相成。要 求老师在把“自读权”大胆放手时,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应加以组织、引导,使学生正确进行知识迁移。
3.反三性。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是“举一”与“反三”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读课文“反三”的特点,通过与讲读课文的比较,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知识正确迁移,正确理会“一”在略读课文中的体现,只有这样,“反三”才能实现。同时“一”的知识更会牢固、竖实,促进了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从而有效地实现能力的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