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公职人员造谣诬陷,可否起诉国家公职人员

2020-03-06 来源:独旅网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国家公务人员属于国家公民,对其造成侮辱诽谤带来的后果与普通民众是一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一、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条件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一)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二)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当然,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三)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四)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诬陷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区别

二者区别如下:

1.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诬告陷害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诽谤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犯罪嫌疑人有隐私权吗

犯罪嫌疑人具有隐私权的。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每个人都享有名誉权、隐私权,无论其是否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