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探析

2023-02-28 来源:独旅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探析

作者:刘芷杙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1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蜡染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贵州省的民族三宝之一,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文章以丹寨苗族蜡染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详细地阐述了丹寨蜡染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蜡染 1 文化旅游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游向深度文化旅游转变。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并于2018年4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①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提出要注重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一重要工作,以人民美好生活引导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同时,国务院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多次发文提出要增加文化体验旅游新业态。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2003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②。随后,国务院在2005年3月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旅游产品,既可以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又可以作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④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二者拥有相同的属性—文化。在旅游发展的今天,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感官刺激的观光旅游,而开始向往愉悦精神的文化体验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特的,这与旅游者探索未知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是相符合的。人类的好奇心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是旅游

的主要动机之一,实践调查发现,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总是期待在目的地能看到与其常住地不一样的异域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越大,对其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体验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可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以及不同民族的旅游者对文化的体验需求,丰富文化旅游的体验形式以及文化内涵。 3 贵州丹寨蜡染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贵州的各项非遗文化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且备受关注。丹寨蜡染作为贵州的民族三宝之一,因其工艺最为精湛,也最具代表性,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蜡染也称为“蓝染”或“蓝缬”,是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贵州蜡染工艺历史悠久,丹寨蜡染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东方第一染”。目前丹寨县至今仍在使用蜡染技艺的苗族是“白领苗”支系,蜡染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丹寨村寨里基本是户户有蜡刀、家家有染缸,妇女一有空闲就精制蜡染衣,苗族女孩们从小也跟着长辈学习画蜡、染色的技艺。蜡染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日常生活需要,也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手段。早期时候,妇女在农闲时候会将自己做好的蜡染衣服或者生活用品拿到集市售卖,久而久之,随着需求量增加,也衍生了很多的蜡染工艺品和旅游商品。丹寨蜡染与贵州其他地方蜡染有一些不同之处,丹寨蜡染不仅用于服装、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还用于当地丧葬仪式。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蜡染文化正在被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许多传统的文化符号已经在慢慢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缺乏民族认同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很多本地居民认为自己的本土文化不够时尚或者潮流。其次,蜡染传统村落传承人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年轻的女孩都出去上学或者打工,远离原生环境,没有了制作蜡染的条件与需要,从而日渐生疏甚至完全遗忘,造成了蜡染技艺的失传。同时,很多蜡染传承人为了满足旅游者或者客户的需求,摒弃传统的工艺流程,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蜡染传统技艺的传承。① 4 丹寨蜡染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在发生转变。根据2018年旅游群体消费数据显示,旅游消费主力军已经从60后、70后转移到80后、90后,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喜欢探索神秘的民族文化,享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体验返璞归真的快乐。针对这样的旅游趋势,笔者认为丹寨蜡染在文化旅游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①审美艺术价值。丹寨蜡染图案生动,线条流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蜡染的色彩简单,以蓝白调为主,工艺精湛,纹样又具有故事性,非常符合当前旅游主力

军80后、90后文艺青年的好奇心探索,圈层旅游形式,满足他们的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朋友圈艺术展示需求。

②历史文化价值。苗族是世界上一个苦难又很聪明的民族,他们虽然没有文字,他们记录历史的方式就是在衣服、配饰上体现。蜡染的每一种纹饰看似朴实无华,其实蕴涵着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苗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历经苦难后安定下来,蜡染对苗族人而言,不是艺术,也不是工艺,而是记录历史、与祖先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因此,贵州文化旅游的发展,苗族蜡染是旅游者了解苗族历史的载体,具备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科学研究价值。文化旅游有很多板块,包括探险旅游、历史考古类的个性化旅游、文化专题旅游、学术研究旅游等。苗族蜡染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苗族文化更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对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考古都有重要的作用。

④创造经济价值。文化是旅游的原动力,有了文化的旅游更加有温度。蜡染文化作为目的地吸引物,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对于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旅游综合收入都是有帮助的。 ⑤教育价值。当下,人们认为旅游不仅仅是看风景,更多的是开阔视野。研学旅游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旅游业态,是一种以教育为主、旅游为辅的旅游形式。蜡染是非常符合研学旅游的需求的,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独一无二的工艺。让旅游者可以参与蜡染的整个制作过程,深度体验学习,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还丰富了游客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游客可以在体验中感受苗族同胞们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和热情待客的处世之道。 5 结语

贵州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对于实现贵州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在将非物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化利用时,难免会对文化进行解构或者重构,很容易造成文化的失真,因此,旅游的開发必须兼顾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也是未来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