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包头市绿色农牧业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
包头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目前已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和难点是农村牧区。对于农村牧区的发展,市委提出各旗县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工业立县(旗、区)”做大做强旗县区工业经济;用工业化的思维方式谋化农牧业发展,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旗县区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平稳转移等战略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市委提出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奶业富民”工程,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注入极大地经济活力,开辟了增收途径,提高了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从当前我市的实际出发,在壮大县域经济,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乳、肉、绒、粮油、马铃薯、菜果、花卉、药材、饲草料等农畜产品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实现农牧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为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质量效益型现代农业格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农牧业科技
1
工作要重点抓好:
一、以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为载体,推进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技产业化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科技高度集成、开发、转化和应用的载体,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组织形式,也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推动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产业层次的新型举措。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建现代农业企业,聚集资金、技术、优良品种和优秀人才,辐射带动基地建设,培植主导产业,形成区域板块经济。
根据我市资源、市场优势,近几年要重点抓好奶牛优质、高产、高效养殖科技示范园区、达茂旗固阳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固阳县正北芪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肉羊舍饲圈养及良种繁育基地,自治区级包头市蔬菜原良种繁育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自治区级昆都仑区花卉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重点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对于所确定的农牧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园区(基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加大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管理理念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力度,按照市里引导、旗县为主、合理布局、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科技示范园区的运行机制,努力使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园区(基地)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孵化、辐射源,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基地、成为连接农户进入市场的纽带、成为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的载体和农牧民致富的科技样板。
二、抓好六项农牧业重点关键技术,推动全市农牧业科技
2
产业化
根据我市农牧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围绕全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线,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农牧业科技工程:
1、开展以提高奶业产量、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奶业关键技术
组织联合攻关,重点开展奶牛品种改良和胚胎移植技术、优质高产牧草引种示范推广技术及繁育基地建设、饲草料加工技术、饲养小区规划及牛舍标准化建设,标准化饲喂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奶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我市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奶业技术体系,实现全市奶牛养殖模式化、集 约化、科学化,为我市奶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将我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乳城“。
2、开展以提高农产品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节本增效技术
重点开展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有效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主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特种养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集约化养殖技术;加强优良农作物、蔬菜、畜禽、苗木、牧草、水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
3、开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 积极引进并协作攻关、联合开发奶牛、鹿、肉牛、肉羊等品种改良的胚胎移植技术、植物(蔬菜、马铃薯、花卉等)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发酵饲料技术等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加强中国星火计划网站建设的通知》要求,
3
在自治区建立星火网站的基础上,建立我市及各旗县区的星火网页。利用中国星火计划网为地方服务的功能,面向“三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发布国内及我市星火企业和星火产品技术信息,以网站为中介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
4、开展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农业整体效益为目标的农畜产品深加工高效技术
加强引进研究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储藏保鲜技术及农作物秸杆利用技术。加快引进开发黄芪等地产药材和马铃薯、荞麦、莜麦等土特产品生物提炼及深加工技术,使之尽快形成产业化。如:固阳县依托天津科技大学开发的《利用荞麦花叶提取总黄酮技术》项目、内蒙海德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马铃薯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等。
5、开展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综合配套的支撑技术 根据我市农牧业类型多、差异大的特点,重点开展不同区域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等方面的引进与研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抓好肉羊肉牛舍饲圈养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鹿养殖标准化及鹿产品深加工。如鹿茸素提取技术。
6、发展以保持农牧业持续发展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
针对我市农业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大力引进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草地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实施上述6项农牧业重点关键技术,为全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为农牧民增收开辟途径,为推进全市农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进程积累经验、做出示范,发挥辐射、
4
带动作用。
三、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管理,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增收增效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农业的出路在于标准化。
当前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国家、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包括农药、兽药、鱼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查检验体系,逐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
我市去年已制定、颁布了20余项无公害蔬菜、水果、瓜类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今后为了主动适应入世以后的新形势,要进一步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特色优势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优化,规范统一生产技术,改良提升产品质量,争取在各特色产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尽快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和质量认证,增强创牌争优的主体意识,逐步形成农畜产品品牌综合优势。
四、建立农牧业技术创新栽体,构建市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
要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形势,应该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全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在农业发展
5
中的贡献份额,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这就需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中央已经明确地把新增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经费的70%主要用于农村。
在构建市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方面,一是确保各级农技推广队伍的主要精力用于向农村牧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二是组建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农牧民提供有效的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产品流通等中介服务;三是要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全面技术合作,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建立紧密型技术合作关系,建成科研开发、教学试验示范基地和农科教一体化产学研联合体;四是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人才资源配制,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不断壮大农牧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五是强化技术教育,全面提升我市农牧民劳动竞争力。改善其就业与生产状况水平,通过专业培训,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专业人才优势,提高广大农牧民消化吸收高新农业技术能力,为彻底改变“三农现状”提供智力支撑。
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业科技产业化提供组织保证
分散的农户很难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形势,在当前也是阻碍我市农牧业科技产业化的障碍因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变革农村经营方式的现实选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农业发达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再次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也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农业“第三次革命”
6
的必然趋势。
农业生产处于天然弱势地位。我市目前农业高度分散、经营小而全,组织化程度低,很难适应现代化、集约化经营、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国外大农场的市场竞争。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克服农业弱势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科技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将分散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的一项组织保证措施。为此,各级政府要做好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指导协调、政策扶持和服务等项工作,为创办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并在全市逐步营造“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产、加、销,技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开创全市农牧业科技产业化的新局面。
2004年12月9日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