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电影人的生存焦虑在大银幕上集中显现,尝试更多实验探索性质的题材和叙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一部作品最终能够实现和观众顺利沟通并引发共鸣的前提,还是关注人类共同的情感,有诚意地讲好故事。这是第二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吴晓东)
尊重传播规律 创新促进创优
来源:广西广电协会 2014-12-25 17:57:06
【在2012年1月6日广西广播电视采编业务精修班上的讲课摘要】
王汝峰(原国家广电总局专家组副组长 中央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原副台长)
一、关于现场直播
第一要素:现场直播的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等等成本很高,所以做直播节目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值得,有没有价值。另外,有价值的前提下,它是否能直播。有些选题是无法直
播的。
第二要素:精于设计、策划到位,文本对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包括话筒的设置、直播间放在何处。另外还要注意听众的兴趣点、社会的关注点。在策划当中,新闻现场不能
少于一半。
第三要素:在直播中注意信息发布的多重性。要千方百计地把各种信息排列清楚,
比如有关资料背景的穿插、记者的现场连线、嘉宾访谈等。
第四要素: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在直播节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于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重要。既要内容创新,也要形式创新,把一些以往不直接、或者不宜直播的内容变为
直播,势在必行。只有这样直播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才有前途。
二、作品分析
【案例:天津台的《稳定物价 保障民生——天津经济广播关注市场价格变化现场
直播》】
第一点:题材是热点问题。物价问题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第二点:策划精细。克服了许多不适宜直播的技术难关。派出多路记者多点采访,同时请了发改委一个处长作为节目嘉宾,采访的人有运菜司机、收费站工作人员、菜农、批
发商、经营者、市民等等,编排有序地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网。这种独具匠心的
策划把复杂的多点采访和直播结合在一起,听而不乱,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三点: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节目创新。在变动的新闻现场,敏感的话题采访本来不适合直播节目。然而天津台动用现代设备——流动直播车作为直播间,把多点凝聚在直播车上,成为一个相对不固定的直播现场,解决了来回变动的问题,从而使新闻现场的直播获得
相对固定的保障。 三、关于栏目和品牌
一个好的栏目应该成为一个品牌。
第一点:有鲜明的内容定位,以及由此而升华出来的栏目特点、特色和风格。(如
山东台的《现代乡村》)
第二点:除综合新闻栏目外,一般的栏目都有它特定收视收听人群。栏目的内容要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研究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在特定性上下功夫。(如中央台《海峡军
事漫谈》)
第三点:栏目的主持人。在主持人身上,寄存了栏目的风格、内容、学识和思想,因此,主持人要有驾驭栏目的能力。在编导的设计基础上,主持人要有自己的发挥空间,这
点很考验主持人,而这恰恰形成主持人的个性、风格魅力。
四、对外宣传和对台港澳宣传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定位、角度。世界的问题、地区的问题都要体现中国立场。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标准、立场标准外,还要有一个策略思想。中国立场不是干干巴巴的,什么时候说什么
样的话,要有一个讲究、一个拿捏、一个分寸。
第二:强烈的针对性,受众地区的关注和视角要对准。
第三:文风朴实,实话实说,以理服人。
第四:研究受众听众的收听习惯和语言特点。比如对台,考虑台湾人民的国语水平和国语习惯。在大陆我们是语言通俗,但在台湾国学很昌盛,所以一些评论稍带文言,它听
得进去。
三、在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题材和形式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题材混淆问题
A、专题和评论的混淆。
专题是把一个新闻事件从头到尾叙述清楚;评论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现象进行评论。有些专题节目,在叙述当中在段落结束处有些画龙点睛的评论语言,也相当精
彩,无可非议,但归根到底,它还是叙述,而不是评论。在参评的稿件中,有些稿件评论的
内容超过了一半,比叙述内容还多,是专题还是评论?这一点归属不清。
B、长消息和专题混淆。
长消息是比较完整的把一个新闻事件简略的重点的报道出来。但是有些节目就把长消息撑成专题,这样就显得很单薄,精简不够,逻辑思维不对。一定要量身裁衣,是长消息
的量就按长消息来写,不要硬塞空话变成专题。
C、连续报道分类的混淆。
连续报道有两种:一种是新闻的连续报道,就是消息,三四分钟;有一种是事态发
展当中,就是专题的连续报道,比较长。这两种要分清楚
D、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混淆。
连续报道是一个新闻事件从发生到发展一直到结束。系列报道往往是成就报道,今
天是钢铁行业,明天是轻工行业,这是并列的。
2.题目不讲究
有的题目像散文,有的题目像杂文,有的题目太艺术化。新闻作品的题目就应该像新闻作品。有些题目或者夸大其词,有些题目又写小了。有的题目是内容的概括,有些题目
玄乎到都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如何写好新闻标题? 宜短不宜长。
宜软不宜硬。(如广西台的《我眼中的中国军队》)
宜实不宜虚。一听题目就应该知道大概讲些什么内容,不要太空泛。 宜新不宜旧。题目要给人以新意,不要太陈旧,主题不要太赤裸裸。 宜近不宜远。与听众的心里感官近一点,不要用一些生涩拗口的词汇来拉开与受众
的距离。
3.新闻写作泛故事化
在新闻写作中过于使用文学性,煽情过度,演绎故事,往往冲淡了新闻内容的真实
性,被百姓称为编故事、故弄玄虚。
四.关于创新思维问题 创新思维需要不断加强。
消息创新:内容创新。扩大题材报道面,或者是以新的观点来诠释新闻。
专题节目、评论节目、外宣报道的创新:除了内容创新外,还可以通过形式创新
来吸引受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