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EN LI ZI YUAN
新商科创新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 力
(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新商科建设是国家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文史哲等其他文科,商科与时代结合更密切、受科技和产
业革命影响更大、经济社会变革响应速度最快,理应走在新文科建设的前列。搞好新商科建设,需要树立新理念、再造新模式、采用新范式、引入新技术、增设新专业、创设新体制。关键词:新文科;新商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28(2020)31-0183-02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治理体系和格局深刻变革;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加速演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已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有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解答。这一切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时代诉求。我国在2019年适时提出了“四新”(新工科、 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 的建设任务。
一、树立新理念
全流程管控,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与国际化联合认证接轨。通过专业三级认证等工作,着力打造商科教育的品牌。
二、再造新模式
传统商科是在工业化条件下产生并壮大的,以适应流水线生产的大批量、规模化为特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但是,经济发展充满了阶段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阶段性意味着旧理论和经验可能不再适用,复杂性指事物影响因素多难以准确把握,不确定性指事物发展有多种可能性。这要求商科教育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聚焦培养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商科教育要突破原有专业培养界限,由注重知识传递转向注重能力训练。新商科教育要教会学生不仅要善于观察商业现象,而且
交叉融合理念。新商科建设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之间的藩篱,推进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重组整合。学科是知识分化的结果,其形成既与知识分类密切相关,也与知识生产
能判断未来发展趋势,还能进行理的高度专业化联系紧密。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学科是理解、能分析现象背后的缘由,
把握本质。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也有意无意重新割裂了世界。实际论抽象,工作中每个岗位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过细的学科专业划分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新商科建设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学科交叉为主要发展方式,促进商科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商科升级提档,从专业分割走向整合创新。既可在文科内部,也可以在商理、商工之间进行更大跨度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特色发展理念。我国有全球最大的商科教育规模,截至2018年,有1205个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占全国高校比例超过96%;有13个专业类、12442个专业点;在校生395万,占比达24.5%;毕业生97万,占比25.3%。长期以来,商科高等教育同质化竞争严重,近几年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人数持续下降。新商科建设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不同学校要错位竞争,不能千人一面,不能看到某个专业比较热门就一拥而上,不考虑区域经济需要和学科自身具体情况。
质量认证理念。新商科教育要导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明确能力、素质要求与课程内容、结构的映射关系,借鉴质量管理理念,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人才培养体系等进行
这种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具有这样几个特征:资源投入重点是为了保障学习而不仅是保障教学;培养目标是学习者未来的成功,而不光是为其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任务在于学习能力而不是积攒学分;培养地点不限于教室,可在课堂外的任意时空;教学评价侧重在形成性评价而不光是结果性评价。
三、采用新范式
著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认为,人类科学研究经历了四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实验科学,重点是观察和通过实验描述自然规律;第二种范式是理论科学,主要使用模型或逻辑法进行研究;第三种范式是计算科学,主要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探索分析;第四种范式是大数据型科学,利用超强算力直接分析海量数据发现新规律和知识。格雷范式说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国内有学者认为商科范式演变过程是:第一阶段范式,商科定性分析;第二阶段范式,商科定量研究;第三阶段范式,商科计算实验仿真研究;第四阶段范式,商科数据密集型研究。传统商科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一般获得的是少数样本,现在大数据支持下的商科研究,获得的是大规
作者简介:刘力(1972— ),男,汉族,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
- 183 -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
模、长时空、涉及大量人群的行为数据,是“全样本”的海量数据。传统商科研究通常使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这是在无法收集全部数据前提下的不得已选择。但是,这种方法可靠度相对比较低,样本往往难以准确代表和反映总体。大数据的发展致使传统的“由样本推断总体”跃升到“样本等于总体”。采集的是全样本,获得的是全数据,既解决了抽样的样本代表性不足,也为商科研究呈现了全景式研究新路径。
四、引入新技术
人力资源
EN LI ZI YUAN
升。新商科应拓展相关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回应人民的诉求,如信息时代各种信息财产 (手机、QQ靓号、游戏装备等) 的定价、交易、保护与管理、电商时代贫困的综合治理。总之,新商科建设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增减改造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程度和速度,形成教育链与科技链、产业链良好互动的局面。
六、创设新体制
推进新商科建设,要在体制、制度上实施改革创新,以保障建设顺利实施。
首先,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要打破行政条块分割体制,建立跨院系的专业集群、创新实验班等微观教学组织,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布局,建立有利于资源流动的商科教育生态。
其次,制订新制度。新商科建设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动学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权利,就会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定位,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新商科建设,主要是从战略层面部署的宏观规划,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建设特色新商科。高校还要广,不管是开设新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打造新型 (线上、线下或者混合式) 教学平台,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都需要研究出台措施,构建充满活力的、激励约束相容的教学制度。
最后,构建新的教学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长期以来,高校商科建设相对理工科来说处于弱势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商科采用的是自然科学的评价指标,重点考察论文数量和期刊档次。由于商科和各国社会经济情况联系密切,国际通用期刊少,学术交流障碍无比自然科学多,因此变得相对弱势。新商科建设要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重视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和贡献,关注商科专业的办学质量和特色。
七、结语
新商科建设的原点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了很多技术突破,如大数据、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技术、5G技术、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这些技术与商科联系紧密,对商科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新产业、新业态,甚至不少简单劳动趋于被软件或机器替代。新商科建设必须紧密拥抱新技术,尤其做好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就商科人才培养而言,新商科建设要研究设立新兴专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教室、大数据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环境。就学术研究第一,当前许多学术研究资料已经数字化,现在若不会运用网络来获得资料,研究水平不会高,研究进度也会落后。第二,商科研究方法越来越多采用新技术。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行为特点和规律,研究经济发展趋势等。第三,商科与技术融合后呼唤新的思维和价值观。新商科并不是在原有的商科中添加一些新兴技术作为点缀,而是必须塑造一套新的思维和价值观,实现由“简单性方法到复杂性方法的转换”“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迁移”。
五、增设新专业
业,推出前沿课程,制订新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线上授课、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以及科技进步,调整商科建设决策。国
而言,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商科研究越来越依赖各种技术。制订激励约束相容的相关制度,因为新商科建设涉及面极
新商科建设,要做好增量专业规划,遵循教育和学科发展规律,探索设置新兴专业,同时搞好存量专业调整,加快传统商科专业的改造,还要搞好学科专业的跨界融合,开辟以社会需求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的新研究领域。首先,建设新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商科专业。数字技术、AI、区块链等大量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的不断崛起,催生了不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区块链+会计”“区块链+物流”“数字传媒与广告”等新专业。
其次,建设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商科专业。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高校商科可根据自身优势,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应用研究并培养相应人才,如针对一带一路战略,高校商科在增强沿线国别研究的同时,培养国别+语言+交叉领域人才。最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人民需求提升产生的新商科专业。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的需要在领域上不断拓宽,在层次上不断提
新商科建设是契合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精际国内商科建设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参考文献:
[1]米加宁,章昌平.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
型[J].学海,2018(02):15.
[2]王铭玉.新文科——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9-22.
[3]段禹,崔延强.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49-156.
新兴学科专业及相关研究领域,如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心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阶段和路径,充分借鉴国
- 184 -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