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年读书笔记

2023-11-22 来源:独旅网
青年读书笔记:再读《围城》

燕赵都市网 http://www.yzdsb.com.cn 05-01-07 10:20

“鸟笼”、“城堡”、“围城”,这是钱钟书对男女婚姻给出的一个隐喻,在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正像俗话所谓的“这山望到那山高,去到那山更矮了”或者“江南望到江北好,去到江北喊苦恼”。只不过,人类心理普遍的“不知足”意识在《围城》一书里被放大了,而且,钱钟书把这样的心理倾向引申至婚姻大事,让人难免有种错觉,误认为“离婚”和“结婚”一样,是自然不过的事。当然,倘若这一点真得到了普遍的承认,那对于人伦而言该是多么的不幸。

对于这个“不幸”,在高中初读《围城》那会儿我是读不懂的。即使口口声声说喜欢《围城》,大多也只是喜欢它的叙事。冷嘲热讽的笔调、嬉笑怒骂的词句配合上钱钟书过人机智和五车才学,使得全书每一个部分都很精彩。譬如,“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这一则讽刺,真是挖空心思,转了几个弯,既不是说“女人无才”,也不是把女人当成“花瓶”,而是讽刺漂亮的女人不会有才学,因为她的聪明在漂亮上。又譬如“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这一段话是对失恋人的幽默,可不是对叫化子和战士的讽刺,只是拿他们的心理现象,用来作了适当的比喻。

周锦在《<围城>面面观》写道:“它(《围城》)的幽默,能发人深省,给予读者思想的余地,想得愈多愈有意思;它的讽刺,刺得很深,但不会给人鲜血淋漓的感觉,反而会让读者产生正是如此、应该如此的念头。再者,《围城》的幽默和讽刺文字,不轻佻,运用得很自然,看来不是作者有意的安排,而是写到这里,在意义上必须要这样表现。”一般的长篇小说,由于篇幅和字数的关系,作者很难处处用心,更不会去可以推敲每一字每一句,而《围城》似乎一反常态,每一处遣词造句都很着力、很考究。

前些天在书店发现一套十本为一系列的“钱钟书研究丛书”,其中有三本书对《围城》作了专题研究。除了那本周锦的《<围城>面面观》,还有张明亮的《槐阴下的幻境———论<围城>的叙事与虚构》和田建民的《诗兴智慧———钱钟书作品风格论》。当然,这些书适合像我一样读过《围城》而尚未“敢”碰《管锥篇》、《谈艺录》的人,毕竟,参阅着这些评论,当我们重读一遍《围城》,难免有一些新鲜会被我们挖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