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香樟的养护及病虫害防治

2021-03-27 来源:独旅网


香樟的养护

(一) 、地上部分保湿

(二) 、促发新根

(三) 、树体保护

(四) 、养护施肥

(五) 、病虫害防治

香樟的养护

香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厘米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我公司针对香樟树养护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 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 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 ,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 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 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 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香樟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 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 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香樟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 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 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

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外围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香樟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香樟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 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 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三)、树体保护

新移植香樟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香樟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 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香樟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 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 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

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香樟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此外,在人流比较集中或其他易受人为、禽畜破坏的区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可设置竹篱等加以保护。新植香樟树的养护方法、养护重点,因其环境条件、季节、树体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地、因树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植的香樟,泥球大小几乎都是胸径的8至10倍。即所植苗木只有离树干很小范围内的根系被保留在泥球中,而更多的根须则被切断,有效的吸收根很少。但种植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苗木只能依靠泥球中的根系吸收水分,维持代谢活动。由于新植香樟根系严重受损,吸水量只能勉强维持树体正常代谢活动的需要。小香樟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因无良好的保护组织,快速蒸发,过度失水,以致失去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平衡。

补救措施不易见效高温干旱季节,新植香樟叶片极易发黑枯萎,及时松土、挖辐射状沟,或浇灌活力素、生根剂等可挽救苗木。但通过反复实践,当出现枯萎现象时,对大香樟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可使其恢复过来。而小香樟则不同,出现枯叶现象后,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其叶片、细小枝条以及整株苗木会在5至7天的时间内发黑、发干,最终死亡。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避免在高温干旱季节种植苗木,特别是像小香樟等性质的苗木。第二,加强遮阴、降温措施,如对主干及其粗枝用草绳包扎、用塑料膜封裹并喷水等。第三,对苗木地上部分进行重剪,以减少蒸发面积,降低水分散失。第四,起挖时,保证泥球圆整,并尽量多截取有效根系。第五,加强植后养护管理措施,适时松土浇水,促进水分吸收。第六,必要时施用生物制剂,如活力素、生根剂等,促进根系迅速生长。

(四)、养护施肥

浇水和喷水 移植后的第一次水要浇透,使土壤与根部紧密结合,保证种植后土壤与大树土球不产生空隙。一般浇透水一两次。由于大树根部受伤,吸收能力较差,当地地下水位又较高,之后以向树干草绳喷水为主,每天两次。向树干喷水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草绳腐烂脱落,可再绑新草绳,继续进行喷水作业。施肥 树木生长需要肥料,但新种大树对肥料的要求是次要的。要防止肥料过浓对根部的伤害,肥料应逐步由少渐多,由淡转浓,慎重使用。

(五)、病虫害防治

虽然樟树病虫害较少,但在移植前就必须选无危害性病虫害的大树,一旦发现病虫害则及时合理喷药。黄化病症状:病树叶片不同程度发黄,树势衰弱,严重者叶黄白色、质薄,叶尖与叶缘有焦枯斑,容易受冻害。叶稀少,树冠萎缩,逐渐衰竭死亡。 新植香樟叶片黄化如何补救香樟移植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补救。一是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移植时施用适量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苗木移植时应在根部带土球、挖大穴。上足基肥栽植,土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能良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缺铁性黄叶的发生;二是在生长期用硫酸亚铁溶液对叶面进行喷雾,一般每50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在晴天风小时对未老化的叶片喷雾,注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此法见效快。也可对香樟根部浇灌硫酸亚铁溶液,一般每5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挖穴灌施于樟树的根系密接处,见效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在灌施硫酸亚铁时,最好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因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对铁有络合作用,能增加铁的溶解度。另外,钙、镁、锰、铜等元素对铁有拮抗作用,能降低铁的有效性,故在施用硫酸亚铁时最好不同时施用含这些元素的肥料。

1、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

在樟巢螟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用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

控制香樟樟巢螟的虫口数量,不仅能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

(1)樟巢螟简介

形态特征:成虫翅展约28mm,头胸体部呈灰褐色,翅内横线斑纹状,外横线曲折波浪状,内外横线间有淡色圆形斑纹。卵乳白至浅红色,椭圆,略扁平,长约0.8mm。幼虫黑灰至棕黑色,亚背线宽而深,老熟幼虫体长约23mm。蛹棕色,腹末有臀棘8根。茧扁椭圆形,似西瓜籽大小,长约15mm,白色薄丝状,茧上常粘附泥土。

发生规律:樟巢螟一年发生2代,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可发生3代。越冬代是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在香樟叶背边缘,呈鱼鳞状重叠排列产卵。6月初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低龄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虫巢。8月出现第2代幼虫。樟巢螟有着世代重叠现象,6-10月虫巢内有着不同龄期幼虫的为害,一般在10月份老熟幼虫下树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2)传统公路绿化养护中香樟樟巢螟防治状况

很久以来,在公路绿化养护中,对香樟樟巢螟的防治仅仅注重其发生了虫害喷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一般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之类的有机磷杀虫剂。这类药剂毒性强、药效期短,污染环境严重,长期使用又会使幼虫产生抗药性。同时樟巢螟又具有假死性,在喷药或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除了被药剂触杀死亡的幼虫外,下落的樟巢螟幼虫还会继续上树危害,而药剂没有喷洒到的部位,樟巢螟仍继续危害,经过这些“洗礼”的幼虫就增强了对化学药剂的抗性。由于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使得樟巢螟的防治出现了越治越严重的现象,树上的虫巢一年比一年多。为了保持景观面貌,又得花大量的人工摘除虫巢。一般在夏季的3个月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人工摘除虫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喷洒化学药剂所引起社会负面效应强烈、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原因,使用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来取代原有的方法势在必行。我们针对以前在樟巢螟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近几年推行

了樟巢螟综合防治理念,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综合防治的应用

综合防治的概念: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学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合防治方法:首先应用物理方法,加强对香樟的日常养护管理,提高香樟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再结合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降低每年的虫口发生量,以最终达到能自然控制樟巢螟危害的目的。

物理方法:所谓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香樟樟巢螟,包括了最为简单易行的手段:以日常养护管理为抓手,做好香樟的修剪、松土、人工摘除幼虫虫巢等工作,增强树势及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有效的控制樟巢螟发生量。实践得出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①修剪 修剪对提高植物生长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每年的3-4月香樟新梢生长期,针对一些下垂枝、枯枝、弱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对于一些生长势减弱的大树,对其粗大的主枝进行回缩修剪,以利恢复生长;对长势较旺的树进行疏剪,使香樟树内膛枝条舒展自然,尽量使上下两层枝条错落分布。修剪的原则是以不影响其树形美观、生长要求为宜。通过对香樟的适当修剪,在樟巢螟发生时,也提高了喷洒药剂及人工摘虫巢的效果。几年来对樟巢螟防治分析比较中得出,经过修剪的香樟用于防治樟巢螟的成本明显低于未经修剪的。

②松土 樟巢螟是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的,所以利用樟巢螟的这一特点,在冬季12月至1月间,我们安排的香樟养护工作主要是对香樟树冠投影范围内土壤进行松土(硬质地坪除外),深度在40cm左右。这样一是有利于土壤疏通透气不板结,二是表土外翻,可将在浅土层中越冬的幼虫消除或外翻露出冻死,以利于减少翌年樟巢螟的发生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松土,我们还在树根周围环状施用复合肥料,以提供香樟养分,增强其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抗力。同时在公路养护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不

适宜道路桥梁的修建工作,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能合理调配空闲劳动力,来投入到绿化养护中,以起到投入少、收效好,这是极为经济、有效的一种养护组织策略。

③人工摘除虫巢 人工摘除虫巢是樟巢螟防治中的对药剂防治的补充措施。在樟巢螟药剂防治过程中可能由于药剂喷洒时间、喷洒方法、气候等因素而造成效果不佳,在后期出现了虫巢,这时就要及时人工摘除虫巢,并消灭其中的幼虫,以减少虫口数量。樟巢螟幼虫有着群集生活的特点,缀叶形成虫巢,并在虫巢内生活,一个虫巢内有数条幼虫进行取食危害,所以摘除一个虫巢可消灭数条幼虫对香樟的危害。我们通常采用的除虫工具是自制的虫钩绑扎于长竹竽上,或使用高枝剪。

人工摘除虫巢的关键是摘巢时间和摘巢方法的掌握,摘虫巢时间过晚,则巢内的老熟幼虫已落地结茧化蛹,摘除的只是空巢,这样就增加了下一代樟巢螟的危害量。从历年来崇明公路范围内樟巢螟发生的时间记录来分析,通常第一代幼虫在6月上旬出现,而人工摘虫巢的最佳时间为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人工摘虫巢的时间为9月中旬。每年受气候影响、樟巢螟发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摘巢的最佳时间前后有变化。所以掌握摘巢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樟巢螟的发生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虫巢处置的问题。摘下虫巢后要立即将巢中的幼虫踩死,然后将虫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烧毁。公路绿化线长面窄,道班养护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虫巢钩下落地后就算完成了任务,结果虫巢落地幼虫受惊吓后会爬出虫巢,有的入土为安,有的继续上树危害,花了大量的人力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虫的危害。现在摘下的虫巢的处置已纳入养护工人的操作要求考核中,养护工人对不当的处置方法而造成的后果也有了清醒的认识,这大大改善了此工序的效果。

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药剂防治是樟巢螟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喷洒药剂,是控制樟巢螟扩展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的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法,是将无公害药剂与生物制剂的交替或混合使用,以达到速效、长效、降低污染的目的,在樟巢螟防治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选用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药剂。无公害药剂采用的是植物性触杀剂,

能迅速并有效的击溃害虫,阻止樟巢螟形成虫巢,以减少人工除虫量。在喷洒的药剂内,加入生物制剂,利用生物制剂的以细菌治虫原理,使樟巢螟畸形渐渐死亡,即使没有死亡的幼虫也会丧失或减弱繁殖后代的能力,并能将细菌传染到下一代,抑制其下代的幼虫质量和虫口发生量。香樟的天敌较多,如蟾蜍、蛙类、姬蜂、茧蜂、寄蝇等,使用生物防治还能保护天敌,创造天敌的生存环境,以虫治虫,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治理路线。

2、香樟树夏秋季病虫害防治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应用非常广泛。黄化病是对香樟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本专题将重点介绍其防治方法,以及该树种易发生的其他病虫害防治。

(1)黄化病预防与治理

发病原因 香樟树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是直接因素,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铁的有效性,是其间接因素。

病树根际土壤pH值一般7.6至8.5,铁元素大多以三价铁形态存在,二价铁含量极低,导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效态的铁,叶片中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整株枯死。

症状 叶片由绿变黄、变薄,新叶比老叶严重,树势衰弱,开始多发生在树冠顶端或外层,严重者叶片尖端坏死,易受冻害,秋冬季更严重。

病害演变过程 香樟黄化病从发病到枯死表现为:初期叶片大小正常,叶色黄绿;新叶叶片黄色,新叶变小,尖端枯焦;中期新叶抽出推迟,叶片黄白色,进一步萎缩,数量减少;后期部分枝条枯死;最后新叶不能抽出,整株枯死。病株从发病到枯死约3年,急性发病在2年内死亡。

预防 碱性土壤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土壤改良是预防的有效方式。

种植前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分析,如发现种植土质量太差,应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

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6.0。行道树道板砖空置的树穴必须放大,至少80×80厘米以上,尽量使用透气路面砖或透水混凝土。

发病前 对已种植的香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黄化病的发生。

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每年3次,分别在春梢、夏梢、秋梢展叶开始前一周;第二,结合抗旱,用万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停止冬季树干涂白,防止碱性涂白剂造成根际土壤碱化。

(2)黄化香樟复壮

发病早期及时防治 常用方法: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新叶萌发前一周施用。可以采用100至200倍液灌施,如有降雨也可穴施。夏秋季必须抗旱,加入3%的磷酸二氢钾和3%硫酸亚铁。每年施肥3至4次,施用时间为3月下、6月中、8月下、9月下,连续施用1年。少数病株因土壤碱性太强,施后叶片会暂时变绿,但半年后又会返黄,需结合根际土壤的其他措施或换土重栽。

中后期治理 继续施用黄化专用肥,补充有效铁黄化严重的病株,需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在保证根系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用量或提高浓度。

酸性溶液洗根 采取酸性溶液灌根可以快速降低根际土壤碱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该方法要严控酸性溶液浓度,以免灼伤根系,引起叶焦和病树枯死的后果。

根外追肥,补充营养 香樟黄化病发展到中后期,由于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能力弱,仅靠土壤改良和施肥等措施不能补充植株所需营养,叶面喷肥和树干打孔施肥非常必要,7至10天黄叶即可变绿。症状较轻者可一次性好转;症状较重或环境太差的五六个月出现返黄,需继续追肥。

修剪枝条,缓解营养不足 黄化香樟根系活力下降、萎缩,必须剪掉部分枝条,集中营养供应剩余枝条。具体修剪量参照表2。病情严重的多剪,叶片多的少剪,叶片少的多剪。修剪最佳时间在香樟休眠期,一般结合冬季修整进行,夏秋季修剪要保留功能叶片。冬剪时如病症严重,可重修剪,保留几大主干枝,等来年萌生新芽。

多种措施持续作用 因土壤改良进程缓慢,治疗过程中还要坚持多种措施并用和持续作用。严重的病株需坚持2年,开始先控制病情,半年逐步好转,第二年恢复正常。

换土重栽 对于病情严重或急性发病的,在上述措施下仍然没有好转迹象,则说明根际土壤碱性太强,必须换土。清除种植坑内垃圾土,参照植前预防措施进行。

3、香樟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香樟溃疡病

发病症状:该病为全株性传染病,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不仅为害苗木,也能为害大树。感病植株多在皮孔边缘形成分散状、近圆形水泡形溃疡斑,初期较小,其後变大呈现为典型水泡状,泡内充满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液体流出後变黑褐色,最後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受害严重的植株,树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連片,病部皮层变褐腐烂,植株逐渐死亡。

发病时间:4月上旬至5月期间以及9月下旬为病害发生高峰。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死亡植株,并用多菌灵或敌百虫20-30倍液进行全株涂抹,1星期内連续用药3-4次。

②樟巢螟

发病症状:香樟瘤丝螟,米虫大小,身体白色,头黑色,是香樟的主要害虫。瘤丝螟幼虫吐丝结巢,将数片叶片粘连,叶丝缀叶结巢,幼虫在巢内食害叶片与嫩梢,形成鸟窝状,严重发生时可将樟叶吃光,仅残留枝梗。该虫一年二代,幼虫白天很少活动,傍晚开始外出取食。第一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第2代危害期在9月上旬。药剂防治控制在大量结巢之前,以触杀药为主(如三唑啉),内吸药为辅(如吡虫啉、杀虫单等)的复合药剂效果较好。

防治方法:

1.近阶段主要做法:人工摘除虫苞,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决不能随地丢弃。

2.来年,视病虫发生情况,可采用化学防治。幼虫防治药物可选用: A、25%灭幼脲3号B型(灭幼脲3号和阿维菌素的复配剂)40ml; B、 55%杀苏(Bt1600IU+杀虫单)50g;

C、25%灭幼脲3号40ml和92%杀虫单30g,兑水50kg喷粗雾。喷药要在傍晚进行,并尽量淋透虫巢。

3.施药适期:应抓住二叶虫苞盛期,一代在6月下旬(发生量大的地段7月上旬再喷药一次),二代在8月下旬9月初喷药。至9月下旬,漏治地段应及时采摘虫苞,并集中销毁。

③.介壳虫的防治 1. 介壳虫的形态

介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介壳,虫体在介壳下,介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也仅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介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介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雄成虫体微小,有翅、足、触角和眼,田间不易找到。

2 . 介壳虫的防治

A严格检查购入苗木,市场上购入的苗木要仔细检查,不购买有出苗,如已购入有大量虫的苗,应彻底淘汰或处理,名贵苗木或少量虫,也要将介壳虫彻底清除,不使带虫苗进入大棚温室,混入花圃内。

B加强管理

花木种植适当稀些,盆花摆放宜疏些,大棚、温室加强通风,以降低湿度,减少介壳虫,使花木健壮生长。冬季结合整枝,剪除出枝并及时处理,剪去病虫枝、弱枝和过密枝,

利于通风降湿。枝干冬季刷白涂剂防蚧防冻,白涂剂用生石灰:硫磺粉:食盐以0.5:1:0.25的比例,加适量动物胶和水,使易涂刷而不会流掉为宜。家庭养小量盆花,用竹木片刮除介壳虫,或用手抹去,离开植物的介壳虫不会再上树危害。草履蚧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涂一圈宽约20-30厘米的粘虫肢环,上树盛期每天上午涂肢一遍。粘虫胶用废机油、废柴油、棉油泥或蓖麻油加热熬煮,加入等量松香粉,边加边搅拌,待松香粉熔化后即可息火备用。

C药剂防治

因介壳虫有介壳保护,抵抗力强,虫体小且隐蔽,不易发现,繁殖快,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会成灾,故应做好检查工作,达到一定虫口时就要防治。介壳虫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不能多次连用同一种农药,施药方法有以下4种:

涂干 :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在有虫的枝上,在休眠期涂95%蚧螨灵(机油)乳剂150-200倍,机油乳剂30-50倍,45%结晶石硫合剂50倍,松脂合剂8-10倍或涂桐油。

注药 :用直径约1厘米的电钻头或尖头凿,在树干离地面30-50厘米处,或主干近第一分枝下方,对准大主枝打孔。胸径15厘米以下的树,可对称打2孔,胸径每增加7-12厘米加打1孔,孔间距横隔8-10厘米,均匀分布在主干不同方向,上下错开。孔稍偏下斜钻,与树干约成45度夹角,深达木质部,一般为主干直径的1/3,用废弃的医用注射器或吸管滴注药液,或塞入药片、药粉,立即用粘土或黄泥封口。每树用药量视树大小,常用原药2-3毫升或克,稀释5-10倍,夏季高温时就稀些。1个生长季可注药2-5次,每次间隔约1个月,同一孔注药数次后,可适当加深,以加速药液渗入,停药后用水泥堵塞孔。所用内吸剂种类、药量和本方法优缺点参考涂干方法。

喷雾 :效果较好的药剂种类,有机磷乳油有40%杀扑磷(速扑杀,可透过蜡质层,杀死介壳下的虫体),48%乐斯本(毒死蜱),40%水胺硫酸,50%杀螟松,50%马拉松,50%辛硫酸,50%二溴磷,50%三硫磷,25%奎硫磷,25%亚胺硫磷(爱士卡),30%异丙磷,还有80%敌敌畏和40%氧化乐果,但后2种乳油对梅、桃等蔷薇科植物易产生药害,引起落叶。以上这些乳油都稀释1000倍。如在各种有机磷药液中,加机油乳剂150倍,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菊酯类乳油有20%甲氰菊酯(灭扫利),2.5%溴氰菊酯,40%

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杀灭菊酯),都稀释2000-3000倍, 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1500-2000倍,菊酯与有机磷复配剂有25%菊乐合剂,20%菊杀乳剂2000-2500倍。阿维菌素类乳油有0.9%阿维虫清,1.8%阿维菌素,1.8%阿巴丁,1.8%爱福丁,1.8%害极灭,1.8%集琦虫螨克,都用3000-5000倍,1%7051杀虫素和1%灭虫灵3000倍,0.9%虫螨光1000倍.另外还有24%灭多威(万灵)水剂1000倍,10%吡虫啉5000倍,这2种药剂都有内吸作用,25%噻嗪酮(优乐得,灭幼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25%单甲脒水剂800-1000倍,25%蚧死净乳油800倍.兼治螨类的乳油有20%速螨酮(达螨酮,牵牛星),20%螨速净,15%达螨净,73%克螨特,都稀释2000-3000倍。植物性的融杀蚧螨粉剂,生长季用100-150倍,休眠期40-60倍,机油柴油乳剂休眠期50-100倍。机油或柴油乳剂,休眠期用50-100倍,也可涂干,在开花结果期和高温干旱期慎用。机油乳剂可现配现用,用46号机油95份,加乳化剂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配成。如与化学农药混用,机油乳剂100-500倍,加40%氧化乐果,或40%杀扑磷,或40%水胺硫酸等2500-3000倍。

此外,中性洗衣粉3份,加敌敌畏或氧化乐果等有机磷乳油0.1份,加柴油1份,水50份,或洗衣粉3份,加柴油1份,水50份。松脂合剂休眠期用8-10倍喷或涂有虫枝干。 喷雾是防治蚧类常用方法,所用农药种类较多,较方便,防治效果较好,但用非内吸性药剂,在隐蔽处或乔木离地较高处的蚧不易喷到农药,防治效果较差;其有效防治时间较短,五月份是介壳虫大量若介集中时期,防治效果较好,如错过这个时期,防治效果就差,甚至无效。

根施 : 在树周围细根最多处挖放射状沟或挖3-5个弧形沟,或没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地面挖1环沟,沟深15-20厘米,见到较多的细根即可,沟宽约10-20厘米,沟底要平。沟内均匀撒3%呋喃丹颗粒剂,或15%梯灭威(铁灭克)颗粒剂,用药量按树胸径而定,10厘米胸径3-5克,也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每平方米施8-12克,每667平方米施2.5-4千克。各药剂拌细干土50倍,以便施药均匀。根施法不伤天敌,环境污染较

轻,用法较方便,但用药量大,在同样药量时效果较差,在近水源地不宜用。

D、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壳虫的天敌很多,捕食的有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花蝽等,寄生的有多种寄生蜂,这些天敌对控制蚧壳虫危害起较大作用,应尽量加以保护和利用。喷农药时,尽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种类,不在天敌发生初盛期喷药;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施药方法,如注射、涂干和根施。必要时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放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