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琵琶记》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2024-03-04 来源:独旅网
文史艺术2014年5月(中) 论《琵琶记》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邱馨慧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高明的代表作《琵琶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曲之宗”。《琵琶记》刻画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历来广受人们关注。而作为一部旨在宣扬 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理想化、类型化的特点。 关键词:琵琶记;人物形象;理想化;类型化 高明的《琵琶记》自从元末搬上戏曲舞 台后。便久唱不衰,被后人视为“南曲之宗” 【1】。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旨 在“教化风俗”。剧中的人物形象,不可避 免地打上了封建伦理的标记,具有理想化、 类型化的特点。本文将从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二、“二贤妇”——赵五娘、牛小姐 赵五娘是《琵琶记》当中最出色的人物 形象,在她身上,齐聚了女性的传统美德一 纯朴、坚韧、孝J顷,历来人们对其评价很 高。而剧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形象牛小姐, 却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笔者看来,赵五 自我意志,都只不过是封建“贤孝妇”的模 范罢了。 三、理想化、类型化的原因 对于《琵琶记》主要人物形象理想化、 类型化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 分析。 出发。具体分析其形象塑造的特点并探究其 成因。 一、“孝子”、“义夫”蔡伯喈 《琵琶记》改编于早期的南戏《赵贞女 蔡二郎》。剧中主角蔡伯喈本为“弃亲背妇”、 “为暴雷震死”的反面人物,经高明改编之 后。他却变成了一个“全忠全孝”的道德楷 模。尽管历来人们对《琵琶记》中蔡伯喈这 一人物多有批评,但作者高明的创作原意, 就是把他塑造为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为了使 蔡伯喈的形象更具有说服力,高明别出心裁 地在“弃亲背妇”这一情节之前,设计了“三 不从”的关目。为蔡伯喈的行为开脱。所谓 “三不从”。即蔡伯喈辞试,父亲不从;辞 婚,承相不从;辞官,皇帝不从。由此,从 剧本开始直至“丹陛陈情”,他都是以至孝 的形象出现的。且看蔡伯喈上场时的唱词: 【瑞鹤仙】[生上]十载亲灯火,论高 才绝学,休夸班马。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 骋,鱼龙将化。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且尽心甘旨0功名富贵,赋之天也。 对于这支曲文,明代陈继儒点评到: “劈头呵破几旬,便知伯喈只要养亲,不欲 求功名矣”m确实,蔡伯喈不仅“高才绝学” 的书生,而且还十分有孝心。蔡伯喈的父亲 要求他上京赴考,他却说:“【宜春令】虽 然读万卷书,论功名非吾意。儿只愁亲老, 梦魂不到春闱里。”后来高中状元,蔡伯喈 也愿辞官返乡。第十六出“丹陛陈情”中, 他恳求到:“臣何故,别父母,远乡间,没 音书。此心违?伏望陛下,特悯微臣之志。 遣臣归,得侍双亲,隆恩无比!”孝心如此, 蔡伯喈可谓名符其实的孝子了。 在“义夫”的形象塑造上,作品也更多 地表现蔡伯喈“辞婚不从”的无奈。一开始, 蔡伯喈的确坚决拒绝媒人的提亲:“纵然有 花容月貌,怎如我自家骨血”(第十三出)。后 来在牛丞相的逼迫下,他才无奈与牛小姐成 婚,而且在精神、道德上饱受折磨:“几回 梦里。忽闻鸡唱。忙惊觉错呼旧妇,同问寝 堂上。待朦胧觉来,依然新人风衾和象床。 怎不怨香愁玉无心绪?更思想被他拦挡。教 我,怎不悲伤?” 蔡伯喈的形象,已不等同于以往飞黄腾 达后便抛弃妻子的负心汉。可以说,蔡伯喈 只是一个在忠与孝的矛盾中身不由己的无 辜者,正因他是一个理想化的封建文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才使得 他在“蔡公逼试”、“辞官不从”、“丞相逼 婚”中进退维谷。在“人子”、“人臣”的身 份下。他都达到了封建礼教要求,成为了剧 本中“全忠全孝”的道德楷模。 娘和牛小姐,其实都是作者竭力塑造的“贤 妻孝妇”代言人。清朝毛声山就直接把她们 并称为“二贤妇” 。 先看赵五娘。她不仅“仪容俊雅,也休 夸桃李之姿”(第二出),而且“大则琴棋书 画,小则针指工夫,下则饮食肴馔,无所不 通,无所不晓”(第三十四出)。作为妻子, 她持家有道,与蔡伯喈琴瑟相和;作为儿媳, 她格尽孝道,尤其是在天灾人祸下,赵五娘 的孝心可谓感天动地。如在《糟糠自厌》中, 她唱道: 【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 咙尚兀自牢嘎住。糠!造砻被舂杵,筛你簸 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 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 道欲吞不去。 “糟糠自厌”、“代尝汤药”、“祝发买 葬”,这一幕幕孝举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像赵五 娘这样才貌双全、刻苦耐劳而且贤惠孝顺的 女子,不能不说她是封建社会中完美妻子形 象。 再来看牛小姐,《琵琶记》中涉及到牛 小姐的共有十四出戏。她是丞相的女儿,才 貌双全、端庄贤淑,可谓封建大家闺秀的典 范:“一个没包弹的俊脸,似一片美玉无 瑕”、“绮罗队里生来,却厌繁华气象。怪听 笙歌声韵,惟贪针指工夫”(第三出)o 封建礼教要求“未嫁从父”,作为贤媛 典范的牛小姐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愿,“婚姻 事儿女孩儿家怎提?”终答应了婚事。成婚 之后。牛小姐也竭尽妇道,对丈夫体贴入微。 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中,蔡伯喈以“旧 弦”和“新弦”来暗喻家中发妻赵五娘和现 任妻子牛小姐,牛小姐心中隐约猜中原委, 却不愿过于为难丈夫,只顺势道:“相公, 这个也由你,毕竟你无心去弹它,何似教惜 春安排酒过来,与你消遣何如?”真可谓善 解人意。更重要的是,牛小姐还十分大度、 孝顺。所谓“两美则必争”,可牛小姐得知 丈夫家有高堂父母并娶有妻子后,非但不排 斥赵五娘,还帮助蔡伯喈夫妻两人在书房相 认,并甘愿做小。 可见。无论是赵五娘还是牛小姐,她们 的形象在封建社会里堪称完美。李卓吾就称 赵五娘为“圣妇” ,毛声山更是用“真正 天仙化人”m来称赞牛小姐。然而她们完美 形象的背后,不能不指出其封建糟粕的一 面。端庄贤淑的牛小姐不过是一个窒息于封 建礼教下的“木头美人”;贤孝的赵五娘, 也只是男权社会中理想型女性形象的寄托。 作为女性,赵五娘和牛小姐都缺少了完整的 ll4 首先,这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及社会思 想思潮有关。宋代,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新 的儒家文化重新恢复其正统地位。理学的理 想人格思想,对戏曲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塑 造产生了影响,道德的准则往往融注到了戏 曲人物身上。高明出身书香世家,曾从学于 著名理学家黄缙,深受礼教的熏陶。正是这 种礼教观念影响,《琵琶记》中人物塑造也 不可避免地显现出说教的意味。 其次,副末开场时,高明便表达了“不 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意图。在此 创作目的下。高明笔下的主要人物就成了教 化风俗的载体。他不仅把蔡伯喈改成了“全 忠全孝”的道德楷模、让南戏中赵贞女的形 象更富有感人的力量,还塑造了一个贤惠大 度的牛小姐。剧中的主要人物,正是封建社 会中人臣、人子、人妻的典范。明太祖朱元 璋就曾盛赞《琵琶记》为“山珍海错,贵富 家不可无”(徐渭《南词叙录)。 再者,戏曲因其雅俗共赏、面向群体广 的特点,往往被作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的基本载体,故被称作“高台教 化”。这种文学传统对戏曲人物的塑造产生 很大的影响。构成了戏曲人物善恶分明、褒 贬立见的审美情趣。因而在《琵琶记》,各 主要人物都可以分类到“忠”、“孝”、“贤”、 “义”等道德概念中。戏剧最后以蔡伯喈“一 门旌表”的大团圆结局收煞,既符合了观众 的审美接受心理。又表达了对忠孝子、贤孝 妇的褒奖,进一步体现了其教化风俗的创作 意图。 综上所述,我们可看出,高明的《琵琶 记》带有明显的封建说教意味,使作品中的 人物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伦理的标志,出 现理想化、类型化的特点。虽然如此。这些 不足仍不能掩盖《琵琶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1黄图壬I】}.看山阁闲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13。 【2Ⅲ4][6】高明.琵琶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3】陈继儒.陈眉公先生批评琵琶记 】//侯百朋 《髭琶记》资料汇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9.12。 [5】【8】毛声山.毛声山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 [M 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北京:书目文献 出版社,1989.12。 [7】李贽: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 】//侯百 朋.《琵琶记》资料汇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