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改革与中考历史命题2

2020-01-04 来源:独旅网


新课程改革与中考历史复习

山东 张西河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中考作为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和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生了新变化。由于全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间不同,各省、市、自治区对中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是不一致的。但是,通过命题改革,使中考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则是一致的。为帮助广大考生明确当前中考历史命题的改革动向,准确把握中考历史复习的方向,本人结合近年参加中考历史命题的切身体会,谈一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考历史命题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学生在中考历史复习中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考历史命题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1.中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目标要求”更加全面。以前,中考历史过于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鲜有涉及。以下题目就是以往中考历史试题的典型代表:

【题目1】(2001年安徽)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军械所 B.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答案] B

【题目2】(2002年河南)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决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是:答案都在教科书中,只是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记住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就可以迅速作出正确解答。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上述命题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并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中,考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诸多考试中,中考又是一次终结性的重要考试。中考只有符合《标准》提出的评价要求,考查出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达成情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下题目就是当前中考历史试题比较典型的代表:

【题目3】(2008年河南)学习历史也要关注现实。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A.巴尔干半岛 B.巴拿马 C.阿富汗 D.中东地区

[答案] D

【题目4】(2008年山东临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略)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雕刻在木、石等材料上的图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做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成就。

(2)上述传统艺术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根据所学教材知识,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你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和宣传设计两项内容。

[答案] (1)书法、印章(雕刻)、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董其昌等。(答出2位即可) 绘画: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徐渭等。(答出2位即可)

(3)戏剧欣赏;舞蹈;诗词朗诵;书法展;国画展;雕塑展;印章展等。(答出2项即可)

这两道题的共同点是:都注重了材料的引用和新情境的创设,都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问题的答案并非都在教科书中,有的需要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回答(如题目4的第一问),有的需要结合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来解答(如题目4的第三问)。问题的答案也打破了过去的唯一性,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都可以得到较全面的考查。

2.中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能力层次”明显提高。《标准》在强调记忆、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

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上面2008年的两道中考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解答这样的题目,只单纯靠记忆教材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灵活的迁移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恰当的判断选择能力等。

3.中考历史试题的“现实感”空前增强。《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根据这一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中考自然也不会无视《标准》的这种要求,近年来,因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更易于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日益成为中考历史试题的主要题型。前面的题目3联系、考查了“战火频仍的中东”这一国际热点问题;题目4联系“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中国北京召开”这一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了与北京奥运会会徽相关的重要历史知识。

4.中考历史试题的“材料性和情境性”异常突出。根据《标准》,新课程历史教学应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式学习。为适应这种要求,中考历史试题非常注重历史材料的引用,非常注重新情境的创设。引用材料、创设情境,已不是材料分析题的专利,其他题型也纷纷借助材料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如题目3。有些选择题凭借一句引导语,以“组题”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情境性”突出的一种表现。试题所选用的材料,一般都很精练,并且多种多样,除文字材料外,还有图片、漫画、表格、示意图等。如题目4就是文字材料与图片材料相结合的一道“材料性和情境性”很典型的题目。

二、学生在中考历史复习中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1.明确《标准》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中考历史命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检测学生对这些目标的达成度,否则,中考历史命题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十分熟悉《标准》对自己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严格依据《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中考历史命题应该以《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考查范围,以现行历史实验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知识内容为依托,每一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可不作考试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复习时,必须严格依据《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除正文宋体字部分外,还包括相关的文字、图表材料等)进行复习,以免做无用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全国出现了几套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教科书,主要有人教版、北师大版、岳麓版等。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都是依据《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写的,对各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都不作统一要求。所以,中考历史命题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范围,原则上是不能超出“内容标准”的。至于各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正文宋体字(大字)部分进行正确理解,各地中考一般也都不把该部分列为考查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把楷体字(小字)部分的内容选作中考材料分析题的“阅读材料”,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与摘选教科书以外的史料相比,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适当降低材料分析题的难度。

3.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历史复习的切入点。增强试题的“现实感”,是新课程改革对中考的一项明确要求。从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与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空前密切。为此,在复习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复习的切入点,充分发掘它们与历史知识的各种联系。对初中学生来说,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国际国内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召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实现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等;二是周年纪念类重大历史事件,如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8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等。

4.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根据《标准》,中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能力要求”比以往更加全面且明显提高。为了适应当前中考的需要,从容应对中考,在按照上述思路认真抓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适时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并依据中考的答题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根据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历史试题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我们应适当多选择一些材料精练、图文并茂的训练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

5.突出重点,模拟命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应结合老师的复习指导,加强对重点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并亲自尝试中考模拟命题。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让学生适度地进行模拟命题。关于这一环节,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这一训练。实际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日益提高。当然,由于受年龄和学科能力的限制,初中学生不可能命制出理想的中考模拟题。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忽视了这一教学环节的重大意义。这一教学环节的意义在于借助中考评价功能,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根据新课程理念,中考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中考这一机遇,在提高中考复习针对性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责任编辑:孟建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