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概论

2020-12-09 来源:独旅网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 C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的关系属于( B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 D ) A.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B )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A )

A.资本积累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剩余劳动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环节的是( A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得分 评卷人

二 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 CD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社会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D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3.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CE )

A.国家政权 B.科学技术 C.人口因素 D.民族气质 E.地理环境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 ABCD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E. 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

5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B)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 辨证否定的观点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CDE ) A.生产方式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7.最概括的说,生产资料包括( BD )

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 C.劳动资料 D.原料 E.自然物质 8.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AB )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9.“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说明( ABC )

A.新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必须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为基础 B.只有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新生产关系才会代替旧生产关系

C.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D.新生产关系的建立和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E.新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与人的活动没有必然联系 10.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得分 评卷人

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中国哲学家朱熹主张的“理在事先”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调和折衷主义观点 D.古代实证主义观点 2.经济基础是指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D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3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一种动力,它是 D 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生产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B )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提高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8劳动二重性指( B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9.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形成 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 三、 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BC

A.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 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物”

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痕迹。”CD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3.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BCD )

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

C.团结---批评---团结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4.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BD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5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CD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总是相适应的

C.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CD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7.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BCD ) A.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不变资本的数量减少 B.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 C.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D.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BCD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C )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不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CD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

1、意识是人的主观反应。(×)P30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P119

答:社会革命的本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3、质变互变规律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P46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4、商品就是劳动产品。(√)P145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5

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6、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P194

答: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是金融的全球化、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P169

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59

答: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出来。 9、阶段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具有根本的决定作用。(×)P116 答: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P46 答: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1、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P145

答: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什么?P63

答: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既认识是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

发展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次能动的飞跃,这就是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这两次飞跃的辩证综合,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科学概括,它突出地体现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也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各有哪些?P147 答:积极作用:①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另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③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什么?(2句话)p153

答: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句话) P255 答: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5、物质的定义是什么?P30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马克思主义的3个理论来源及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P3 p8

答: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104 答: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8、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P64 答: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后果有哪些?P196 答:原因: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②跨国公司的发展;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后果: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③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治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取其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P171 答: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11、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办法是什么?P159

答: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P44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论述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P44

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事物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用一条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

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位置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统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P130 答: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展开说明) 3、论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P144

答: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好、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的到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的生产者而言,他的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