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简称“延”,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面积367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27万人。
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重大历史事件
1、红军长征到达延安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1937年1月10日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 2、瓦窑堡会议
1935年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确定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的方针,主张成立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决定红军东征山西,以便准备对日直接作战。
3、抗日军政大学成立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抗大”)成立于陕北瓦窑堡,不久迁往保安(今志丹县)。1937年1月20日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革命校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临抗大讲课、作报告。 4、中共中央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报告。会议通过了《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七七卢沟桥抗战,使中国政治形势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5、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协议,中国共产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政府辖陕西、宁夏、甘肃的23个县,首府延安。11月国民政府将陕甘宁政府改称陕甘宁特区政府。 6、鲁迅艺术学院成立
1938年4月10日,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人发起的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沙可夫兼任院长。1940年改称“鲁迅艺术文学院”。到1945年11月共毕业学员685名。 7、延安大学成立
1941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赵毅敏任副校长。 8、大生产运动
1941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遭到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不到3年,便把这里变成了“陕北江南”。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军民的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