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冀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2024-07-19 来源:独旅网


六年级音乐教案

空山鸟语

教学内容:

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

2.了解二胡的音乐与表现力。 教学重点:

《空山鸟语》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资料分析:

一、《空山鸟语》是“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18年,于1928年定稿。乐曲得名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乐曲虽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多段式结构,却做到了紧而不乱,实在是二胡难得的精品。

引子:八度大跳起伏的旋律,节奏自由,营造了宁静、深邃、神秘、肃穆的气氛,好似让人听到了空谷里的回响。

第一、二、三乐段: 旋律活泼、流畅,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第四、五乐段:利用轮指,泛鸣音等二胡特殊技巧,模似了各种鸟鸣,描绘出了鸟儿在天空与森林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鸟鸣与音乐创造性地融合,使其生气盎然。

尾声:采用第一乐段的素材,做到了首尾呼应,完整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中华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音乐的一朵奇葩,从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民族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进入到拉弦乐器的世界。

二、拉弦乐器介绍 1.出示课件乐器图。

师:“同学们 ,初看老师这里的几张乐器图,有几张好像是一样的,其实它们又是有区别的,老师教你们学会辨别。乐器的辨别有很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形状,二是音色。”

1

从形状与音色方面给学生以直观演示。(教师的导语先吊一吊学生的胃口,从言语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器乐欣赏与乐器直接相关,如果不了解乐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乐曲内涵)并感受拉弦乐器那独有的震撼人心的音色。

2.重点介绍二胡。

出示二胡图,重点介绍二胡的音色特点(二胡:胡琴的一种,因为有内外两条弦而得名,二胡的内弦音色优雅丰满,外弦明亮刚健。可以持续出音,强弱自如,音色又接近人声,适于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乐曲,还能表现欢快、活泼、激昂深沉的情绪,通过特殊的演奏手法甚至可以模仿鸟鸣、锣鼓、马嘶、马啼声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乐队合奏、独奏及伴奏的重要乐器。)教师用二胡演奏几小段不同风格音乐和模仿几种自然声音,用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更直观地了解二胡特点。

三、欣赏教学 1.作曲家介绍。

“谈到二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刘天华。”介绍刘天华及其主要成就和贡献。

2.初听。

“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老师,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些什么?” 3.分段听,理解各段意境。

分段听时,出示乐谱,学生跟着乐谱看,更直观,每一段听完都请学生起来谈感受,同组互相交流。

4.再听。

让学生用自己有的打击乐器或者用手势、姿势等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小结乐曲内涵。用打击乐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小结

让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今天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2

早晨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早晨》。 2、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随乐律动。 教学重点

认真聆听乐曲《早晨》。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随乐律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听!(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片段)

师:这段音乐是我们曾经欣赏过的《苗岭的早晨》的一个小片段,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苗岭的早晨吗?

1、请同学们交流。 2、欣赏乐曲《早晨》。

师:远在挪威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格里格,他特别喜欢在早晨清新美丽的时候散步,你听,挪威的早早晨色怎么样? 请同学们闭眼聆听《早晨》,想一想这首乐曲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师: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想说的?谁从音乐中听出了格里格当时所看到的美景啊?来说一说吧!为什么呢?

3、 请同学们交流。

师:正是因为有这么美的风景,格里格才会写出这么美的音乐。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美景,行吗?

4、哼唱主旋律。(表现太阳升起的场面)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描写早晨的图画,你们觉得,哪一幅更能表现出这首乐曲呢?为什么?

5、请同学们选择图画。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这段音乐就是描写了静谧清新的黎明时,太阳刚刚升起时的美丽景色。好,就让我们再好好听一遍这美的旋律,并且,请同学们用一段最美的语言来描绘好吗?

3

6、再听乐曲,请同学们用语言来表达。

7、介绍乐曲:你们能为这首乐曲取个名字吗?(同学们取名)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早晨,后来,这位音乐家格里格把他这个著名的乐曲做为了他的一首很有名的管弦乐曲《培尔金特》的选段。

小结

在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欣赏了美的音乐、美的图画,同学们还用自己的歌声与动作来表现了这样的美。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美。

4

早晨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会唱歌曲的第一段。 2、学习休止符,能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教学难点

能准确跟唱《早晨的歌》第一段。 教学准备

1、正确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2、能准确跟唱《早晨的歌》第一段。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一、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前一部分。让学生欣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二、揭题(板书:早晨的歌) 学习休止符 一、课件展示“0”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揭示答案:休止符) 二、节奏练习 学习歌曲

一、多媒体播放歌曲《早晨的歌》。 二、多媒体再次播放歌曲《早晨的歌》。 三、引导学生读歌词。(指名读歌词) 四、播放《早晨的歌》 五、跟琴教唱歌曲。 六、教师伴奏学生唱。 小结

一、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的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

5

花好月圆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节日的联想,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 学生能够按音乐的情绪分辨乐曲的结构。

3. 学生为乐曲创编节奏,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能够按音乐的情绪分辨乐曲的结构。

2. 学生为乐曲创编节奏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材分析:

《花好月圆》是一首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民族管弦乐作品,ABA结构,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主题先在扬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经过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带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景。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民族节日动画。

师:你们从刚才的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情景? 学生回答:少数民族在过节日„„

师:每逢节日,少数民族的人们就身穿盛装,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欢快的舞蹈,以此来表达他们高兴的心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现人们欢庆节日场景的乐曲《花好月圆》。

二、乐曲欣赏:

1. 初次聆听乐曲《花好月圆》; 提问: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 再次聆听乐曲《花好月圆》; (1)问题: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笛子、二胡、扬琴„„

6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笛子、二胡和扬琴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笛子、二胡和扬琴属于中国民族乐器。(乐器图片) 师:他们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笛子属于吹管乐器、二胡属于拉弦乐器、扬琴属于弹拨乐器。

师: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了中国的民乐队。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花好月圆》就是一首民乐合奏,这首乐曲由我国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3. 逐段欣赏;

(1)欣赏《花好月圆》引子部分。 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情景?

学生回答:这段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 (2)欣赏《花好月圆》第一乐段。 ① 第一乐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乐器? 学生回答:笛子、高胡和二胡„„

② 老师弹奏第一乐段主题。(第一乐段主题谱例)请同学们小声哼唱。 ③ 再次哼唱,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演唱打节拍。 ④ 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

⑤ 想一想第一乐段的旋律,再联系乐曲的题目《花好月圆》,你有什么感受? 学自由生谈感受。

师:第一乐段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歌曼舞的动人画面。 (3)欣赏《花好月圆》第二乐段。

① 教师指导学生视唱第二乐段主题。(第二乐段主题谱例)

② 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 (4)欣赏《花好月圆》第三乐段; ① 提问: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回答:是用大提琴演奏的„„

② 教师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第三乐段主题谱例)

③ 第三乐段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用0 0 ︱XX X的节奏来为音乐伴奏。 (5)完整欣赏乐曲《花好月圆》;

7

师:刚才我们分别欣赏了乐曲的三个乐段,这是一首多段体的乐曲,它是由以上三个乐段

列组合而成。现在就让我们完整听一遍乐曲,听一听这三个乐段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完整听乐曲(第一遍)。 学生自由回答。

完整听乐曲(第二遍)。

师:请同学们用手的123来表示乐曲的ABC,听到哪段举哪段。 (6)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① 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② 各组汇报展示。 ③ 全班一起演奏。

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表演了,请同学们跟随音乐,看老师的指挥,乐器的敲击声音要随着音乐的力度有所变化,声音要美,不要太干燥。(《花好月圆》节奏谱图片)

(7)再次欣赏民族节日动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人们欢快歌舞的动人场面。希望你们今后能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8

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基本节奏型,学习“跳月”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

2、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 导入: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说说下面音乐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并说出每首音乐的风格特点。

1、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委婉、柔美、抒情)

2、播放《青春舞曲》:(欢快、活跃、热情) 3、对两首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

4、播放《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这是一首彝族歌曲。是影片《阿诗玛》的插曲。说到彝族,同学们,有关彝族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彝族知识、彝族节目(火把节)、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因在月光下跳舞而得名。)

①、中国最著名的发射地西昌。

②、彝族人的民居叫土掌房,彝族姑娘喜欢戴一种鸡冠式绣花帽。

5、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练习几条节奏。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彝族的舞蹈《阿细跳月》。 新课教学 : 1、 2、

出现课题《阿细跳月》 完整欣赏《阿细跳月》

3、听音乐片段,注意思考 :

①同一主题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那你能听出都有哪些乐器吗?(二胡、竹笛„„) ②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部分。

4、聆听全曲,按顺序记录下乐器出现的顺序。

5、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多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①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年龄的人。

②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9

6、乐曲中为什么要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主题旋律,这些变化音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除此变化之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乐曲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至高潮)。

7、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

8、请学生根据《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骨干音创作一首新的舞曲。 课堂总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窗口,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走进彝族山寨,了解了不同的“跳月”形式,真心希望大家能喜欢“跳月”喜欢彝族音乐。

10

思乡曲

教材分析:

《思乡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内蒙组曲》中第二首。乐曲为2/4拍。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和实物展示,学习了解小提琴的构造及表现形式和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

拓展音乐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感受音乐,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赏析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悟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尽头,通过感受演奏家的精湛表演,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教学难点:

对比欣赏传统小提琴与现代小提琴的演奏,感受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演奏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听辨赏析:

第一部分:现代小提琴作品欣赏。 1、简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陈美以及生平。 2、欣赏陈美演奏的《COTTONEYEJOE》。

3、引导学生用自己表现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音乐。

此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电声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扩大音乐视野和木制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传统小提琴作品欣赏。

1、简介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以及生平。

11

2、欣赏传统小提琴曲《思乡曲》。 (1)欣赏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为乐曲命名。 3、简介《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以及生平,创作背景。 4、分段欣赏:

(1)哼唱乐曲主旋。(教师弹奏,学生哼唱) (2)对比,理解B段的情绪变化。 (3)复听B段。

此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通过聆听音乐,体会作品的内涵与音响形式中的丰富情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运用欣赏、对比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了解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表现风格以及品位上的差异。

(三)知识传授: 1、简介小提琴的构造。

2、简介提琴家族的乐器(请同学们听辨音色)。

采用电脑课件简介提琴家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丰富感性知识,使学生们对小提琴有初步的了解。

(四)拓展视野:

1、简介中外著名的提琴家。

2、感受理解世界提琴大师们的精湛演奏。

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欣赏、参观感受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延伸到下节课,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

(五)创作表现:

1、即兴创作旋律表达情感。

2、用真情演唱《念故乡》以表现作者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12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2、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有感情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3、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准确把握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切分音,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能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学生充分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在乐曲中体会诗画般的意境,并用自己的歌声表达思念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课前播放《彩云追月》,学生进教室后静静听赏。(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乐曲的情绪?(优美、抒情) 2、欣赏一组月亮图片。

师: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夜色中她显得多么安详、多么宁静,仰望静谧的夜空充满了无限遐想: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色彩。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乐曲的风格。)

3、点题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师:刚刚聆听的曲子叫做《彩云追月》,该曲由著名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所写。原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舒缓优雅,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

4、音乐节奏学习。

1)师:刚才这段美妙的音乐中有一个节奏多次出现,你们听出来了吗?

13

师讲解切分音和切分节奏。从拍子的弱部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的部分,改变了基本强弱关系的音叫做“切分音”,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切分节奏还有一位最默契的好伙伴跟随,就像彩云追着月亮一样。

2)练习巩固节奏,以拍手、拍桌、拍腿等强弱的身势动作加入,练习巩固节奏。 3)播放乐曲《彩云追月》,生边听边用身势动作为乐曲伴奏。(总结节奏强弱,并加入一些身势动作以帮助学习新的节奏。)

三、新歌学唱。

1、师:如此美妙的乐曲旋律深深打动了词作者刘麟,他主动为旋律配上歌词,于是便诞生了歌曲《彩云追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让我们细细听赏,歌曲《彩云追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离愁、盼望亲人相见)

2、师: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里,这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重点解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和前倚音的正确唱法。 4、结合歌曲的内容提示学生应唱出怎样的情绪?(思念)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第二段唱出迫切的心情。 四、处理歌曲。

1、师:歌曲的第一段词描写的是对亲人无限的思念,第二段词抒发了盼望亲人早日团圆的迫切心情,把歌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如果给你中强和中弱的力度记号,你会如何分配呢?(第一段mp、第二段mf)

2、结合歌曲的情绪、速度设计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 五、拓展延伸。

一首经典的老歌寄托了人们多少深情的盼望,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被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再度创作、传唱着。

14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歌唱《摇篮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四、新歌教学:

15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 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五、练习歌曲:

分组演唱歌曲:分男女生,各一段。 六、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回答。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七、小结:

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16

摇篮曲

一、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二、教学目标 :

1、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摇篮曲》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

2、 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3、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

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轻柔声演唱《摇篮曲》 2难点:分析综合中外《摇篮曲》的异同 四、 教学流程 程序

教师活动

钢琴弹奏《摇篮曲》旋

组织教学

打出幻灯片(母亲哄孩

导 入 新 课

子入睡)

自由发言(妈妈、小时候、入睡、歌象

启发学生展开想

预计学生活动 和着音乐走进教

设计意图 创造良好的课堂

室,找好位置坐好。 气氛

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声„„) 什么?

聆 听 体 验

1、播放《摇篮曲》

17

1、学生发表自己1、初步体验歌曲,

幻灯片打出问题:《摇的意见(这是一首母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篮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亲哄宝宝入睡唱的基础。 情?

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

为学习歌曲、总结

2、讨论得出:速歌曲特点做良好准备。

通过亲自体验把

2、幻灯片:为了表达度徐缓,力度较弱。 《摇篮曲》的感情,用怎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3、提出自己创作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的歌曲方案,用自己

3、请用你想象的处理的方法处理歌曲 方法试一试。

歌 曲 教 学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

演 绎 歌 曲

表达歌曲的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

1、 弹钢琴, 2、 播放录音 3、 要求用轻柔声演唱歌曲

范唱《摇篮曲》,要求

边听范唱边做动

启发学生充分的

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个你认作(有的模仿摇摇篮、进行想象 为合适的动作。

有的模仿抱小孩„„)

1、模唱《摇篮曲》

改变以往一句一

2、跟录音一起唱跟的歌曲教学模式,有 3、用轻柔声演唱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完

整体验。

方式(做动作、歌唱、意识 用节奏伴奏„„)

欣赏中外《摇篮曲》: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聆听两首《摇篮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直观理

曲》

1、讨论得出两首

2东北民歌《摇篮曲》歌曲的不同点:前者

18

合 阶 段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直接抒发内心的情解歌曲意义

(二)器乐: 莫扎特《摇篮曲》

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培养学生分析问

2、总结中外摇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

通过欣赏中外《摇

氛。b曲调平静、徐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缓、优美,充满母亲熏陶 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3、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19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首曲子长不长?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短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名字和来历?

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知晓。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一起,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起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柔。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才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知道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帮助小宝宝入睡,刚才的歌曲中是怎么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20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宝宝的梦境中,看看它究竟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6.请大家用“la”来轻轻地,温柔地演唱唱这条旋律,同时注意坐姿。然后加入歌词。 7.摇篮里,还有个宝宝的弟弟,他的名字叫做贝贝,让我们来看看,贝贝,又梦到了些什么呢?

8.多媒体出示贝贝的旋律,也用la来哼唱,然后加入歌词。

师:刚才我们一共看到了几胞胎?(三胞胎),所以,宝宝和贝贝,还有个妹妹,她的名字叫美美,让我们也来看看,美美的梦,又是什么样的呢?

9.出示美美的旋律,跟电子琴,用“la”来学唱这条旋律。然后加入歌词。

10.师:因为美美是女孩子,所以美美有时还要撒娇,听老师唱,找找看,美美,在什么地方会撒娇呢?

11.演唱不带倚音和带倚音的旋律(加歌词),让学生找不同点。

12.大家找得真准!(出示倚音歌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加了撒娇以后的唱法吧。(学生学唱,难点重复练习。)

13.师:这三个小宝宝真的很可爱,每人记住了一条旋律,如果把他们的旋律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摇篮曲了。(出示歌谱)。请大家找找看,哪个宝宝记住的旋律,出现了两次啊?(宝宝)

14.分组跟琴演唱,一组一句。(第一段) 15.第二、三段全体一起跟钢琴演唱。 16.跟伴奏演唱。

三、歌曲处理,情感体验。

1.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吗?(4/4拍)。 2.大家知道4/4拍的强弱规律吗?

按这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应该怎样演唱?请一两个同学示范一下。全体练习一段。 (出示三角铁、沙锤),你认为什么时候伴奏比较合适? (多媒体出示)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请学生试奏。

下面,我们就请这几位同学轻轻地演奏乐器,我们温柔地唱着歌曲。 跟伴奏再次演唱。

四、情感抒发,深化拓展。

21

1.大家的歌声很让我感动,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铭记!请大家说说看,妈妈对我们的爱,表现在哪里?

2.看视频,感受妈妈的爱。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一股清凉的风,是一把遮雨的伞,是一串关怀的泪,是一个甜甜的吻。妈妈的爱,就在这一个个最平凡的细节之中。最后,让我们一起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爱,也对这些小宝宝们,轻轻地唱出摇篮曲,让他们也在我们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吧!

教学反思:

我在介绍歌曲背后的故事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22

我创作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摇篮曲的基本特征。 2、创作摇篮曲。 教学重点

了解摇篮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创作摇篮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好几首摇篮曲,大家喜欢听摇篮曲吗? 生:喜欢。

师:那同学们知道摇篮曲有什么特征吗? (生踊跃回答)

师:大家说得不错。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创作一首摇篮曲呢? 生:想。

师:那么今天就来试试吧。 二、创作摇篮曲

师:大家看,这是一首不完整的歌。(展示图片)它缺了些什么? 生:最后一句词和标题。

师:是的,那大家能不能试着把它们补上呢? (生在草稿纸上完成,师挑选同学展示) 三、同学合作

师:大家听过蛐蛐、青蛙和微风的声音吗? 生:听过。

师:那么大家能模仿吗? (生试着模仿)

师:大家都表现得很棒。那么大家能不能用这些拟声词来演唱摇篮曲呢? (师展示图片)

23

师:下面请同学们互相配合,分别扮演蛐蛐、青蛙和微风的角色,一起唱一唱我们学过的摇篮曲。

(生练习,师挑选小组表演) 四、结束课程

师:大家创作的摇篮曲都很棒,说明大家都掌握了摇篮曲的基本特征。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24

小白菜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白菜》,体会歌曲悲伤的情绪。找出旋律下行的特点。 2、欣赏音乐《北风吹》,感受与《小白菜》相似的音调。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小白菜》,体会歌曲悲伤的情绪。找出旋律下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风情,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再欣赏一首歌,让我们来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二、学唱歌曲

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从歌曲中你听出了怎样的情绪? 生:悲伤,思念母亲等。 师:请大家猜一猜歌名。 生:小白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首河北民歌歌——《小白菜》。 师:首先,我们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谱。 (师生跟唱)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 (师生跟唱) 三、介绍河北民歌。

师:《小白菜》是一首河北民歌,大家能听出来河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吗? (生踊跃回答) 四、欣赏歌曲

1、介绍歌剧《白毛女》。 2、欣赏插曲《北风吹》。

3、师:你能听出与《小白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5

4、师:《北风吹》是以《小白菜》为素材改编而来的歌曲。所以两首歌有很多地方相似。大家能听出两首歌有什么不同吗?

五、结束课程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小白菜》,同时欣赏了以它为素材改变的歌曲《北风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河北民歌的特点以及歌剧《白毛女》的情节。同学们表现都很棒,我们下节课再见。

26

天乌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台湾民歌《天乌乌》。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歌曲《天乌乌》,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编创节奏,更深的感受音乐的内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天乌乌》。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难点: 编创节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天乌乌》。 1、初听《天乌乌》。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1)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三、小结:

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27

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并能按照歌曲的要求去演唱;

2、通过学唱《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情景教学法、视唱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观看云南民歌《猜调》视频。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歌曲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儿歌„„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的风味不一样,它是一首民歌(板书),它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三、新课教学:

(一)听范唱,激发兴趣。

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 (二)节奏练习。

28

1、学生先熟悉节奏,然后出声打节奏。

2、教师为节奏加上附点,并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再次练习课件1的节奏。 3、出示课件,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 4、学唱歌谱:

(1)复习g调的音阶,老师任意指几个音让学生说出唱名; (2)老师唱歌谱的第一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3)学生唱歌谱的第一乐句;

(4)老师唱歌谱的第二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5)学生唱歌谱的第二乐句。 5.填唱歌词:

老师弹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学生接唱第二段的歌词,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老师弹第二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第三、四段歌词,然后大声唱一次。 6.连唱歌曲:

把歌曲的四段连起来唱一次(男女分唱),启发学生欢快、热情、豪放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了解到云南民歌具有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到云南去,真正体验一下云南的民俗风情,进一步地了解云南民歌。

29

打夯歌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学唱《打夯歌》。 2、了解四川民歌及劳动号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并学唱《打夯歌》。 教学难点:

了解四川民歌及劳动号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

播放劳动号子《打夯歌》,出示歌词。 师:这首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生:节奏规整,歌词多有衬词,且一人唱众人和。 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说这些人在干什么? 生:劳动。

师:这种劳动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 生:沉重。

师: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口里还喊着什么? 生:口号声、吆喝声。 三、教唱歌曲。 四、介绍劳动号子。 1、出示劳动号子概念。

师:汉族传统的号子多种多样。一般按照不同的工种分为五类: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号子。(播放船渔号子《船工号子》)

2、号子的音乐特点。

师:通过这两首歌,大家能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吗? (生踊跃回答)

30

3、号子的作用。

师:大家想一想,劳动号子有什么作用? (生踊跃回答) 五、结束课程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今天我们学唱了《打夯歌》这首歌,同时了解了劳动号子这种音乐体裁,增进了对中国民歌的了解。我们下节课再见。

31

沂蒙山小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聆听赏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进而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2、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艺术美。

3、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 教学难点:

1、通过聆听、演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能说说山东吗?你们熟悉、知道山东民歌吗?

师生就山东的人文地理知识交流。(如:谁知道山东产什么,谁会学山东话等。) 师:山东用她丰富的特产养育了我们,更孕育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聆听领略那独特的音乐文化。

【授课过程】

一、赏析歌曲《沂蒙山小调》: 1、播放《沂蒙山小调》旋律。

2、简介歌曲。(讲述沂蒙山的历史,革命老区的故事,游击队的故事。红嫂支援解放军的故事等)

3、教师边唱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4、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特征。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的运用,更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特色和赞美自己家乡的那种自豪感。

二、学习歌曲:

32

1、用“Lu”哼唱旋律。

分析感受歌曲的调式和结构。分析歌曲分为几句?(4句)回忆民歌的种类,讨论《沂蒙山小调》属于哪一类?(小调)

2、练唱歌词。

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重点分析:感受歌曲拖腔的特点。解决音准问题:(各音音高要唱得准确,段与段连接要注意停顿:一字多音唱准,不能换气)

三、乐理知识歌曲的旋律特点:“鱼咬尾”

1、重点揭示: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屏幕出示)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

2、以古诗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鱼咬尾”。

“春风裁剪万千花,花艳香闻百姓家。家有后园恩赏月,月羞何敢对奇葩。”这是一首“顶真体”体式的《咏春》诗,诗句前后顶接,蝉联而下,别具一格。

3、对《沂蒙山小调》加以分析验证,认识到“2、1、6、5”。 【拓展赏析】

1、欣赏《春江花月夜》。

2、欣赏《青春舞曲》(屏幕出示谱例)视唱进一步体会“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巩固加深】 1、创作练习。

用汉字接龙的游戏启发学生感受“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先用语言接龙来理解什么是“首尾”相接;再进一步“练习旋律接龙”;最后明确前句的“尾”,为后句的“头”。

2、完整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沂蒙山的热爱。 【小结】

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学生了解了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掌握了“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以及传统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特点,并且从歌曲中领悟了沂蒙老区人民对子第兵的深厚情情谊。希望通过对我们山东民歌的学习,同学们能更加热爱我们山东,热爱我们的家乡莱西,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流光溢彩,更加绚烂。

33

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情操。 2、指导学生用轻快明朗的声音以及欢快的情绪歌唱。

3、通过培养舞蹈创编能力和童年歌曲的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即兴创作活动,增进群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歌唱中体现三拍的强弱规律,体现旋律的起伏跌宕。 2、唱准“哈、哈、哈”的跳跃性和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幸福拍手歌》,创设情境。 二、新课教授 1、幸福连连拍。

①聆听新歌,教师击拍,拍出歌曲的强弱规律。 ②出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生击拍。 2、教师范唱歌曲。 3、模唱幸福旋律。

①跟琴用“LA”的音模唱歌曲旋律。 ②再次哼唱歌曲旋律。 4、唱响幸福——学唱歌词。

①师分句教唱强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唱。 ②反复练习衬词:哈哈哈。 ③师奏琴学生轻声唱歌词。 ④随音乐唱。

⑤请几位学生表演,分析他们的优点与不足。 ⑥分小组活动。

5、为幸福起舞。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开心吗?这样的学习生活幸福吗?那么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最后让我们再次唱响幸福,为幸福喝彩。(播放歌曲,学生听着或唱着,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

34

欢乐的啦啦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欢乐的气氛。

(2)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2、过程和方法: (1)聆听歌曲。

(2)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钢琴上的黑白键,学习C大调的音名,唱名。 (2)学习首调唱名法,熟悉音符的时值。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附点的演唱。

(2)认识钢琴上的黑白键,学习C大调的音名,唱名。 三、教学难点: (1)附点的演唱。 (2)力度记号的运用。

四、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钢琴、教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用欢乐的旋律导入,提问学生该音乐是表现什么情绪?直接导入本课。 2、歌曲表现情绪: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张文纲老师。全曲速度为快板,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同学们注意把握情绪。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体会轮唱的艺术魅力

3、学唱歌谱:

(1)认识钢琴上的黑白键,学习C大调的音名,唱名。 (2)熟悉首调唱名法,掌握音符的时值。

(3)讲解小附点,力度记号以及反复记号的演唱方法。 4、加入歌词,学唱歌曲。注意体会音高的感觉。 5、轮唱歌曲。

六、小结,下课。

35

七色光之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

2、从歌曲的学习与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

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看到同学们在做游戏时那高兴的笑脸像美丽的花朵,像灿烂的阳光,那你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

是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我们来看看七色光彩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七色光之歌》。

二、进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们来完整听听这首歌曲,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师范唱)。

2、生跟着轻声唱。

我想同学们对歌曲都已经熟悉了吧,那你能跟着轻声唱一唱吗? 3、找出难点,解决问题。

同学们刚才跟唱的时候,觉得哪句不好唱?那跟着老师唱一唱吧。 4、跟着钢琴唱。

那我们现在能跟钢琴唱出来吗?唱的时候有个要求,第一段老师唱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第二段的时候,老师来唱前两句,你们从第三行接唱完。

5、指导学生唱歌曲。在“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的界后面加上下滑音。同学们唱得不错,可是我觉得还不够完美,你听这句这样唱会不会更好听呢?那我们把“唻唻”也加上一个上波音记号唱一唱吧!

6、

跟着伴奏唱歌曲。

第一段女生唱前两句,后面一起唱,第二段男生唱前两句,后面一起唱。 二、 拓展:

36

听《五颜六色的童年》

七色光就像我们的童年——五颜六色,我的童年非常快乐,我觉得我的童年是美丽的蝴蝶,是嫩绿的小苗,你的童年是什么呢?(师用肢体动作做出来)放《五颜六色的童年》歌曲背景。

四、课堂小结。

童年是美好的,让我们带着童年的七彩梦一起去飞翔吧!

37

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1、为《如果幸福大家一起拍拍手》填上合适节奏并学会演唱。 2、能为歌曲配上合适的表情术语。 教学重点:

为《如果幸福大家一起拍拍手》填上合适节奏并学会演唱。 教学难点:

能为歌曲配上合适的表情术语。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如果幸福大家一起拍拍手》,创设情境。 二、新课教授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幸福吗?大家在哪些时候会感到幸福呢? (生踊跃回答)

师:大家觉得这些时刻幸福吗?(师播放系列图片) 生:幸福。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欢乐明快的幸福歌曲——《如果幸福大家一起拍拍手》。 师:大家看,这首歌有一些空白的部分,你们能为它填上合适的节奏吗? (生讨论并完成,师公布答案) 师:接下来,让我们学会演唱这首歌。 (师播放歌曲,生跟唱) 师:这首歌涉及了哪些动作? 生:拍手,排腿,跺脚,拍肩。

师:那么大家能根据这些动作编出一套舞蹈来吗? (生分小组编舞,师挑部分小组上台展示)

师: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让我们配上动作再来唱一遍这首歌。 (生边跳边唱) 三、完成练习

师:大家来听听这段旋律。

38

(师弹奏第一段旋律)

师:大家能感受出这段旋律的情绪吗? 生:能。

师:我们再听另外两段。 (师弹奏第二、三段旋律)

师:现在我们有八组表情术语,你们能选择合适的术语分别配上这三段旋律吗? (师再次弹奏三段旋律,生进行选择,师挑选部分同学公布选择结果) 四、结束课程

师:大家表现都很棒,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对不同旋律所代表的不同表情术语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幸福大家一起拍拍手》这首歌就表达了一种欢乐幸福的情感,大家一定要多多演唱,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哦!

39

姑苏行

教学内容 欣赏《姑苏行》。 教学目标

1、欣赏《姑苏行》,认识南方音乐特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和典型的器乐曲。 3、正确认识部分乐器并识别其音色。 教学重点

《姑苏行》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分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特点和音色的区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笛子。 教材分析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寒山寺图片,诗《枫桥夜泊》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 2、导出《姑苏行》,聆听音乐,图片诱导情感; 3、给出问题再次聆听,然后解决问题。 三、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 2、分段欣赏。

40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快(B)——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与甜美。

(1)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2)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位置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3)B段,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4)A1段,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

3、复听乐曲,体会笛子的音色。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1)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2)梆笛

41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课堂小结

江南音乐丰富多彩,音乐特点鲜明,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又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知识,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魅力。

42

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聆听,分辨出《采茶舞曲》这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2、分析歌曲中两部分在描写内容的不同以及情绪上的对比,从歌曲的创作手法上分析歌曲两部分情绪不同的原因。

3、通过听、辨、唱,使学生简单了解方言对形成歌曲风格的作用。

4、学会采茶时的基本动作,在学习“采茶舞”的过程中,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快情绪。

5、感受聆听不同演唱方法的采茶歌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这首歌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经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过,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含四个乐句,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第二部分,前8小节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方言对形成歌曲风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江南风景与生交流: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的风景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我国江南一带的风景。从这段上我们可以看到,江南的水特别多,因此,江南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被称为“水乡”,是一个风景优秀美好地方。

2、师生问好交流。 二、欣赏《采茶舞曲》 1、导入。

师:好多地方的民歌都采用了戏曲的音调,下面我就要考考同学们,请听下面两首歌曲,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吗?

A、讨论

43

师:你觉得是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采茶舞曲》?同学们都觉得是吗?恩,同学们的分辨能力很强啊!那你们为什么觉得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呢?(引导学生分析出《采茶舞曲》给我们的感觉和越剧一样,都是那么的柔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所以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B、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具有越剧风格的《采茶舞曲》。 2、二次聆听。

①感受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情景画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从歌曲中你仿佛都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②说说看到的画面,并学做采茶动作,了解简单的茶文化以及歌曲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很多同学都看到了茶农采茶的劳动场景。那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茶农采茶的动作吗?谁能来做一下?我们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时,动作要美观一些,夸张一些,请同学们来看老师来做一下。(师做: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翻一下手腕表示把采下的茶放到竹筐里)你能跟我一起做吗?(师带着生做上下左右采),同学们的采的可真认真啊!快把你采的茶叶放下吧。刚才我们一起模仿了茶农采茶的动作,茶农采下茶,经过加工、制作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茶了。说到茶,我国可是茶的故乡,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品牌的茶叶吗?(生说)对,有福建的铁观音,苏州的碧螺春,还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采茶舞曲》这首歌曲表现的就是西湖边一群采茶姑娘采茶的劳动情景。

3、分析歌曲情绪对比,以及从歌曲创作手法上分析造成歌曲前后不同情绪的原因。 ①教师范唱,生带着问题聆听。(范唱注意前边柔美一些,第一句可伸手,第二部分可背手点头、踮脚)

师: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出示两部分歌谱),下面老师来唱一唱,请同学们仔细、安静地听一听,看一看,这两部分从描写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有什么变化?

②讨论解决问题描写内容情绪第一部分:江南美景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采茶场景欢快活泼。

③从歌曲创作手法上分析造成歌曲前后不同情绪的原因。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前后两部分带给我们如此不同的情绪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师唱)在前两句中,你看有什么音乐记号?旋律上是一字多音还是一字一音啊?在演唱时我们要唱的怎么样?(连贯圆滑起来)你能唱一

44

唱这两句吗?(生唱)唱起来很悠长,感觉那么优美;再来看第二部分,师唱前两句,这里出现了什么记号?(顿音)要唱的怎么样?你能唱一下吗?显的活泼欢快。

4、分析方言对歌曲风格的影响以及简单了解江南地区歌曲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①学生演唱歌曲。

师:茶农在劳动的时候,常常是边采茶边唱着歌,也让我们来当一次茶农,有感情地唱一下这首采茶歌吧!

②讨论分析。

师:同学们是用普通话来演唱的,那我们所听到的《采茶舞曲》是用什么语言来演唱的? (方言)具体来说是江南一带的方言。那你觉得用普通话来唱和用江南方言来唱,哪一种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韵味呢?(方言)对,可以说方言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民歌的风格。《采茶舞曲》这首歌曲是用江南一带的方言来演唱的,让人一听感觉就是江南一带的歌曲风格。那么柔美、流畅、婉转动听。

5、模仿方言演唱歌曲。

①师:我们还是再来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采茶舞曲》吧。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找一找,歌曲中的哪些字最明显的能听出江南地区的方言来?(播放《采茶舞曲》)

②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师点击屏幕出现字词。一起说说屏幕上的字词在歌曲中的发音是什么。 ④方言演唱。

师:下面我们跟着歌曲一起唱一下,听到屏幕上的字词我们试着用江南的方言来唱一唱。(播放歌曲范唱)

三、表演“采茶舞” ①师跳“采茶舞”。

师:歌曲确实非常的美,每当听到这首《采茶舞曲》,我都忍不住地想要跳起舞来,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看啊?好,下面我就为同学们跳一段“采茶舞”,我给同学们提个要求:请仔细看,你能记住哪些动作?

②说说记住的动作并分析动作含义,生可跟着一起做一下几个动作,坐着做。 ③跟音乐一起表演。

师:好,让我们也当一回茶农,感受一下他们辛勤的采茶劳动吧。同学们请起立。我来看看茶农们都准备好了没有,我们要上山采茶了。

表演完毕:今天的采茶劳动结束,小茶农们辛苦了,快坐下休息一会吧。 四、聆听感受不同演唱方法的《采茶歌》

45

师:同学们的舞姿实在是太美了。每一个同学都那么投入地在表演这首《采茶舞曲》。这首《采茶舞曲》是一首原汁原味的江南民歌,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首描写采茶的歌曲,你听一听,这首歌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1、播放《采茶歌》。

2、讨论: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有没有觉得这首歌曲更具有现代的气息啊?因为这是一首通俗歌曲。节奏感非常的强,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五、欣赏器乐演奏曲《采茶舞曲》

1、导语:我们刚才欣赏的描写采茶的音乐作品都是以歌曲的形式来表现的,其实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作曲家就把《采茶舞曲》这首歌曲改编成了一首器乐演奏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讨论:

师:这首器乐演奏曲《采茶舞曲》和歌曲《采茶舞曲》在速度上有没有不同?(情绪变的更加的活泼欢快!)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江南地区的戏曲——越剧,聆听了根据越剧的音调改编的歌曲《采茶舞曲》,还学跳了采茶舞。让我们再一次跳起采茶舞,在我们优美的舞姿中结束这节课吧!

46

采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采菱》,体验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

2、通过观看图片、聆听乐曲,感受到江南的美,并将这种美感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3、明白DS的反复记号作用,理清演唱顺序。

4、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江南小朋友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柔美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来演唱《采菱》。 教学难点:

切分音节奏的正确演唱和间奏处的衔接。 教学准备:钢琴多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江南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那里的美丽风景?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走一走(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古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设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唐)赞美了江南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也是具有江南的地方色彩,歌名是《采菱》----板书课题(美丽的江南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是有什么植物长成的吗?

2、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但菱角这东西,娇气得很,成熟后,躲在水中,人不容易看见。倘若两日不采,便落入水底。那样,采菱人只能望菱兴叹了。(利用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菱的知识)

3、歌词朗读:先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全班一起读。

4、首先,静静聆听这首歌曲,同时注意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及情感表达。(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47

5、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由嘉兴南湖当地的小朋友演唱的歌曲,他们想通过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及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喜悦之情。

6、利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因为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难,我们今天就先来学唱歌词。(师自己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7.解决难点:

聆听完两遍后,让学生放慢试唱,让学生找出不会唱的地方,师生一起来解决难唱部分。重点是切分音节奏和间奏的正确连接。

8、学习认识反复记号D.S.

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呀!怎么刚才音乐中都唱了两遍?

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它(D.S.),这是一个反复记号,见到它,我们就要从这里(D.S)再唱一遍,一直唱到这里结束。(Fine)(板书)

9、我们理清了歌曲的演唱顺序,现在我们再来跟范唱演唱一遍。注意提醒学生高音处一定要用轻声唱。

10、下面跟着伴奏来演唱一遍,检验自己是否演唱准确?(伴奏) 四、情感启发,处理巩固歌曲

1、情境设置:我们现在来到了美丽的南湖,想象着你就坐在大木盆里边唱歌边采菱。歌曲处理:(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2、请一个小组的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 3、小组合作:女生演唱,男生划船。 五、小结

水乡的孩子爱南湖,爱南湖的喷泉和菱角,江南水乡的小朋友用自己的优美歌声歌颂了自己的家乡。大家也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啊!

48

音诗音画

教学目标:

1、欣赏并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2、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 3.尝试配乐朗诵。 教学重点:

欣赏并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教学难点:

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程

师:大家知道无锡在哪里吗? 生:江苏。

师:是的,无锡是江苏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城市。那大家知道无锡有哪些著名景点吗? (生踊跃回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向我们介绍了无锡的美景——《无锡景》。 三、学唱歌曲 1.听听《无锡景》

A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 B关注旋律特点,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 2.师生讨论

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师总结:《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3.唱唱《无锡景》 A视唱歌谱。(击拍学唱)

49

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普通话学唱

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4.品味《无锡景》 A欣赏吴方言演唱

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

B模仿吴方言演唱(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 C分组反馈,即时评价。 D教师弹奏琵琶为学生伴奏。 四、体会特点

师:大家能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吗?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

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

五、配乐朗诵

师:大家都会背白居易的《忆江南》吗? 生:会。

师:那么大家能尝试配乐朗诵吗? (师给同学时间准备,并请同学上台表演)

师:其实很多诗歌配上合适的音乐朗诵都更能打动人心,大家要多练习配乐朗诵啊! 六、结束课程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首江南歌曲,体会了江南风情,希望大家平时多加练习,下课。

50

山路弯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路弯弯》。

2、了解歌曲旋律走向与歌词情况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山路弯弯》。 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旋律走向与歌词情况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程。 师:大家走过山路吗? 生:走过。

师:那大家能说说山路有什么特点吗? 生:崎岖,泥泞,曲折„„

师:大家说得都很正确,山路是蜿蜒而崎岖的,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和山路有关——《山路弯弯》。

三、欣赏《山路弯弯》。

1、听前提问:这首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2、带着问题初听歌曲。 3、师生讨论探讨问题。 四、学唱《山路弯弯》。 1、朗诵歌词。 2、和旋律一起跟唱。 3、代入感情演唱。 五、探讨旋律走向。

师:大家学会唱这首歌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想想这首歌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呢?

51

(生踊跃发言)

师:那大家知道这首歌旋律走向和歌词情感的关系吗? (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山路弯弯》这首歌歌曲旋律走向和歌词情感是一致的,使得歌曲听上去音律和谐,婉转动人。

六、结束课程。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山路弯弯》这首歌曲,并且探讨了其旋律走向与歌词情感的关系,希望大家下课后多加练习。

52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了解唢呐的音色及特点,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教学重点:

感受人民争相购货的幸福之情和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教学难点:

了解唢呐的音色及特点。 教学器具:

唢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导入。

2、感受唢呐的音色:听唢呐的声音(选取一小段)。 3、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4、再听乐曲,在每个“标题”出现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动作。

5、分组开展模拟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

6、综合表演。 二、说一说

说一说唢呐的音色及特点。 三、学一学

模仿一下吹奏的姿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山村来了售货员》,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唢呐的演奏。

53

金扁担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掌握发声技巧及合唱技巧。

二、指导学生以欢快、喜悦的心情唱好歌曲,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三、复习变拍子,掌握歌曲的节拍规律,唱好上波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风格,唱好上波音以及前倚音,掌握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不带歌曲名称的歌单,分析歌曲的拍号、调号。 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并捻拍感受歌曲中拍号的变换。

3、提问:同学们听了歌曲以后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从山沟沟里修出了一条新公路直通大城市,从此山沟沟里的人富起来了)

4、老师补充:人们富裕了,多亏有了这条新修的公路,公路好像金扁担,挑着城乡奔\"四化\"。同学们,我们来给这道歌取个名字好吗?(回答正确后,将准备好的歌曲名称贴在歌单上)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6、请同学们自己唱一唱,自己学歌曲。

7、问一问:歌曲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主旋律基本不相同,是第一段的再现,它的形式更丰富、更富有激情。)

8、学唱第一乐段。

9、以活泼、喜悦的心情演唱第一乐段(钢琴伴奏) 10、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a、请出一名同学演唱,其它同学轻声哼唱,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乐曲。 b、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柔美、舒展)与第一、三乐段有什么不同?(拍号不同)

c、请同学们看前倚音。如果把前倚音去掉,大家唱一唱,比较一下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没有前倚音乐曲显得呆板,加上前倚音后,使乐曲更有特色,更婉转优美。)

54

d、视唱这一乐段,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e、听琴声轻唱歌词,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11、学唱第三乐段

提问:这一段应该怎样处理呢?启发学生:公路修好了,人们高不高兴呀?(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最爱怎样?(笑)你们看山花笑了,爷爷笑了,再听,老师也在笑。

g、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并接下去,充满激情地演唱第三乐段。 12、学习歌曲结束句

a、歌曲结束句,把歌曲推向高潮并干脆利落的结尾。 b、请同学们看高声部中及低声部中。

c、视唱或视奏高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d、唱词。

e、视唱或视奏低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唱好附点四分音符也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f、唱词。

1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

这道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分享了苗家人的喜悦,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能练习演唱歌曲并进一步感受歌曲。

55

雪橇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演唱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2. 结合《十一月·雪橇》欣赏,体验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

3. 欣赏歌曲《菩提树》器乐曲《铃儿响叮当》运用示范法吹奏乐曲促进学生的乐曲吹奏学习。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十一月·雪橇》音乐结构。 2.《十一月·雪橇》的音乐结构认知。 教学分析:

《十一月·雪橇》这是一首由三部曲式构成的乐曲,首部是一个三段曲式,呈示段在E大调上,但结束时转到了

小调上,中段在

小调上,旋律是呈示段的引用,但由于调性

和织体上的变化使得中段与呈示段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再现段旋律变为和弦式的,伴奏织体发生了变化,气势更宽广,气氛更加动荡。中部由复乐段构成,该乐段是一个平行但是转调的乐段,基于a小调,结束在D大调上,反复时转为再现部的属准备。整个再现部织体都变化了,高声部派生出一个持续的象征雪橇铃铛声响的固定音型,而歌曲性的旋律则在中、低音区奏出,更显得深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节。

1. 复习歌曲《踏雪寻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先请一名学生独唱,再请全体学生合唱《踏雪寻梅》。

(1)教师讲评学生的歌唱情况。

(2)学生听辨后回答教师所唱旋律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顺序。 (3)教师播放《咏雪》音频主部与副部主题,学生说出主奏乐器音色。 3. 教师讲评学生的复习结果。 二、欣赏器乐曲《十一月·雪橇》。

1. 教师导语:世界上很多音乐家都写过大量的和雪有关的音乐作品,现在请同学说说你知道的哪些作曲家还写过和雪相关的音乐作品?

学生回答:《雪花》《铃儿响叮当》《雪绒花》。

56

2. 大家知道很多和雪相关的题材作品,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十一月《雪橇》。

学生活动:学生简述自己所了解的柴可夫斯基。 教师介绍《十一月·雪橇》的相关资料。

这首作品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这首作品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作品,还有一段小故事。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十一月·雪橇》。

3. 乐曲欣赏《十一月·雪橇》。

(1)教师播放《十一月·雪橇》,同时指示音乐结构图引导学生完整听赏。 引子 + 首部(三段式) + 中部 + 连接部 + 再现部 (2)学生活动。

学生谈自己听音乐的感受。

呈示部:雪橇在旷野的寂静中悠闲地行使。

展开部:活跃的舞曲风与坚毅、粗犷的音乐情绪转化。 再现部:雪橇在旷野的寂静中悠闲地行使。 (3)学生活动。

听乐曲《十一月·雪橇》呈示部,学生用手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线特点与情绪特点。 学生分析呈示部旋律特点与音乐情绪:

呈示部:旋律走向以向上迂回起伏为主,音乐情境展现出悠闲、舒适与逸静的氛围。 (4)学生活动。

学生听《十一月·雪橇》展开部分析展开部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学生用两手的食指在桌面随音乐打击音乐节奏,以两个食指交替运动模拟音乐的节奏。 或者学生掉转椅子,把椅子当雪橇随音乐颠动身体,体会音乐的情绪。

学生分析音乐风格特点:展开部的音乐,由跳跃与活跃的舞曲风的音乐向坚毅与粗矿的音乐情绪的对比发展;进而回复活跃的舞曲风,提高音区的表现使之具有色彩性的变化发展;最后转化成调式的转变,做出最鲜明的妙趣横生的对比。

(5)学生听唱与记忆呈示部主旋律。

57

4. 再听《十一月·雪橇》,请学生在讲台或利用幻灯片,指示音乐结构图带动大家听赏。 5. 教师评价学生的听赏效果。 三、竖笛吹奏。

欣赏声乐曲舒伯特《菩提树》和器乐曲《铃儿响叮当》。 教师范奏《铃儿响叮当》学生练习,学生之间互教互评。 学生吹奏《铃儿响叮当》并为乐曲即兴编配打击乐器。 教师或学生示范吹奏《菩提树》,学生练习,互教互评。 教师讲评学生的吹奏情况与打击乐器编配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乐曲《十一月·雪橇》,体验了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并欣赏了歌曲《菩提树》,器乐曲《铃儿响叮当》也促进了学生的乐曲吹奏学习。

58

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聆听选择乐曲片段导入课题

1、请学生模仿滑旱冰的动作,并为此选择合适的配乐。 选择乐曲片段《溜冰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 2、分析:①滑冰动作作出强弱的规律 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③聆听a主题,体验节奏及速度

3、老师: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精彩展示?好!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用心体验,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老师:溜冰运动员的表现精彩吗?(学生:精彩)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分段赏析 四、总结

1. 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59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目 的:

1、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

2、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

3、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 内 容:

1、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2、读谱知识:变音记号——降记号。 3、音乐活动。

重 点: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 难 点:指导学生认识降记号,并知其用法。 教 法:指导法、情境教学法。

教 具:钢琴、录音机、音乐记号卡片。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冬季,你喜欢冬天吗?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听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1、初听歌曲,谈感受。 2、音乐游戏,认识降记号。

导言: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我需要五名助手,谁愿意和我合作?

导言:我是一个调皮的、调皮的、音乐记号,我的名字叫降记号,在我们变音记号家族中,我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要找到它,谁来帮我,到底谁是我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降记号的位置:位于音符的左上方,b7(板书)出示音阶图 听一听: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b7

降记号的作用:(板书)表示带降记号的音或同一小节内相同的音在自然音级上降低半个音。

5 6 5 6 | 5 b7 7 5 | 7 5 | 3 — ‖

60

导言:《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这支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降记号。想一想,结尾为什么要用不5 b7 | 1 — 而不用 5 7 | 1 —‖呢?(再听歌曲)

3、新歌教学 学习旋律 A、齐唱歌谱 B、用“la”轻唱。 C、指导演唱。

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想一想 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

导言: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C、填词齐唱

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

A、“啊,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 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 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 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

4、音乐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导言: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 A、歌唱 B、表演 C、打击乐伴奏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 小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 才艺展示阶段。 5、总结性评价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快乐吗?老师想听听你们对这节课、对老师有什么建议?请提出。

61

太阳公公追雪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歌曲。

2、用所学知识及书本提示编一个小节目。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歌曲。 教学难点:

用所学知识及书本提示编一个小节目。 教学准备: 钢琴、多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哪几首歌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雪橇》、《溜冰圆舞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师组织同学们复习三首歌曲) 师:那么这三首歌都与什么有关呢? 生:冬天。雪。

师:大家说得都很棒,这个单元标题是《银色的世界》,所以我们学的都是一些与冬天和雪花有关的歌曲。

三、组织活动

师:大家知道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踊跃回答)

师:(播放雪花图片)雪花是六边形的哦! 师:那大家知道雪花怕什么吗? (生踊跃回答)

师:有同学答到了怕热。那么雪花为什么怕热呢? 生:因为雪花碰到热的东西会融化。 师:那么什么东西最热? (生踊跃回答)

师:那雪花会怕太阳公公吗?

62

生:怕。

师:那大家想想太阳公公追着雪花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生思考,师选部分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故事都很棒,那么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要表演的故事。 (师展示图片)

师:这里有四幅图,讲述了一个《太阳公公追雪花》的故事,同学们能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以及一些课外的元素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

生:能。

(师给生分组并给足够的时间彩排) 四、表演节目

师:相信大家都准备好了,下面按照刚才的分组顺序依次向我们展示你们的成果吧! (生依次表演,师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结束课程

师:这节课大家的表演都很有趣,很精彩,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巩固知识,更能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参与。

63

六 年

级 音 龙 马 学 校64

教 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