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OBSERVATION体育观察
高校校园网球锻炼氛围培育途径研究
马仁燕 段俊辰(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14)摘要:近年来学生体质呈直线下滑的态势,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与学生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关系。校园网球氛围的培育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从而缓解学生体质的下滑。校园网球是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球锻炼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 校园网球 锻炼氛围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18)-07-WQ
学生体质的下滑一直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体质的健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学校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阵地,网球作为一种新兴时尚运动,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被广大学生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网球运动中来,高校网球锻炼氛围的培育为广大学生提供网球锻炼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网球运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形成广泛参与、生机勃勃的校园网球锻炼氛围是引导大学生主动、经常、自愿进行网球锻炼的关键所在。
1、对校园网球锻炼环境的解释
校园网球锻炼氛围主要指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被个体或群体认知与认同的,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各类身体活动产生长期稳定影响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外部网球氛围与环境[1]。校园网球体育锻炼氛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例如网球场地设施、网球比赛与网球规则等,内部的包括体育氛围、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
1.1、政策与制度环境
国家、省教育体育局和学校颁布的政策法规是学校体育实施的重要参考标准,学校体育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校园体育网球锻炼氛围的培育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与法规,健全网球锻炼制度,将网球纳入学生体育教学计划中,为校园网球锻炼氛围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文化环境
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体育文化是教育的本体,高校可以采用各种途径与形式加强校园网球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网球比赛与锻炼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网球宣传文化,全方位提高学生网球文化素养。
1.3、竞赛环境
网球竞赛活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检验网球教学和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传承网球精神和网球文化,增进友谊,促进健康。多组织各类网球比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网球运动中来,从而达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效果。
2、高校校园网球锻炼氛围近况
高校网球锻炼氛围对学生参加网球锻炼有着一定的影响,而现阶段学生进行网球锻炼情况不容乐观。首先,学校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对学生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对学生是否进行网球锻炼更不会重视。其次,网球教师配备不足,甚至是其他对网球不太擅长的体育老师来上网球课程,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不过关,在非网球专业老师的网球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为完成形式上的教学
任务,缺乏对上网球课程的兴趣,网球课的质量堪忧。对于学生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缺乏体育锻炼,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转向沉溺于网络游戏和手机生活中,因而近几年学生的体质一直呈直线式下降状态。网球场上除了会打网球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处在初学者状态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进行网球锻炼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进行网球锻炼的原因除了对网球感兴趣想尝试一下,更多的是选修了网球课程,想要在网球课程上拿到高分甚至不想让自己挂科。而网球自身也是一项不易上手的运动,较其他项目难度性更大一些,学生尝试进行网球锻炼,由于网球的难度性较大、不易上手等特征让部分学生感受不到网球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情绪体验,一定时间后,这些学生便不再进行网球运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进行网球锻炼氛围的构建。
3、高校校园网球锻炼氛围培育的意义
3.1、高校网球锻炼氛围培育是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文化是是高校教育、体育、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体育文化进行研究,阐述了体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园网球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对校园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二者息息相关,相互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网球文化的力量。
3.2、高校网球锻炼氛围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建立
高校网球文化机制的建设是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升、体育文化审美能力增强的契机,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传承我国体育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3.3、是促进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同伴效应影响显著。网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同伴一起练习的项目,有了固定的搭档和球友,会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网球运动。当网球锻炼氛围形成,在课余时间学生便会主动进行网球锻炼。
3.4、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现体育课程多元化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是现阶段体育教育需解决的重点。高校网球课程中,教师在教授网球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可以传播网球精神和网球文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网球运动,在浓厚的网球文化氛围熏陶下,实现体育课程多元化发展较易实现。
4、校园网球锻炼引导
学生进行网球锻炼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进行引导,学生进行网球锻炼的行为以某些方法和手段为导向,校园网球氛围的培育需要
61体育观察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07月上PHYSICAL OBSERVATION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的强力推动。
4.1、教学目标引导
考试的“指挥棒”效应在我国应试教育中广泛存在,设置强制性的学习目标和考试达标要求,可以让学生主动向学习目标和达标要求甚至是高分要求靠拢,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网球锻炼和运动。因此,高校网球氛围的培育可以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形成一套符合学生现阶段特征的综合的教学目标和考试综合评价。
4.2、考试激励引导
考试标准和考试要求是学生进行网球锻炼和学习的重要参考,这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广大学生向考试标准和要求相靠拢。为了顺利拿到学分或者高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学生自身对网球课程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升,参与网球课程的主动性会随之提高,网球课程的效率和质量相应得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会得到一定的保证。
设,让网球课程上好、上精。目前,部分高校网球场地建设不容乐观,师生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与场地设施的不健全的矛盾,影响了高校网球锻炼氛围的培育,遏制了网球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网球的物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6.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规范网球课程教学大纲,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充分利用好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让学生由最初的被动的参加网球锻炼,到逐步体会到网球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到最后喜欢上网球运动,最终转化为主动的参加网球运动。
6.3、加强校园网球社团与代表队建设
网球社团在高校中广泛存在,在网球社团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自发的组织网球锻炼活动,充分展现自我,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还收获了友谊,培养表达沟通能力。代表队是网球技能较好的同学在专业老师带领下经常组织训练并代表学校外出比赛获得荣誉的一个团体,这也是一个高校网球锻炼氛围培育的重要的途径。
6.4、广泛组织网球比赛
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网球技能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比赛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广泛的组织各类网球比赛,为学生们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参加网球锻炼,进而促进网球文化的传播建设。
5、网球锻炼保障
5.1、锻炼时间保障
除了网球课上的时间进行锻炼,课余时间是进行网球锻炼的好机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球锻炼是提高网球技能的必要条件。
5.2、场地设施保障
网球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网球锻炼的前提,是构建高校网球锻炼氛围的物质环境基础。只有网球场地足够充足,学生才有机会进行网球锻炼,网球课程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不会出现一片场地三组甚至四组同学使用的现象的发生。因此,高校网球锻炼氛围的培育需要网球场地设施的保障。
5.3、运动安全保障
全面实施运动安全保障需要从学生的强体与健康,技能与发展并存的视角,配备安全、舒适、便捷的场地设施与环境,辅以体育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运动安全保障。场地安全的与否是学生和老师上好网球课的必备因素,场地需要定期维护,及时排除网球场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切实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上课和锻炼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培榜.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15(06):118-121.
[2]杨玲,陈红刚,王伟明,宋经保.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03):116-122.
[3]韦雪亮.探寻全球视野下的网球运动魅力——评《网球运动》[J].大学教育科学,2017(01):131.
[4]李雁,张纪春.高校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培育途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113-117.
[5]陕威,江新华,郝世煜,黎辉,林锐明.高校网球课程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7):130-134.
[6]谢俊,朱昆荣.高校网球教育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60-261.
[7]吴梦.昆明市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发展浅析[J].思想战线,2015,41(S1):228-230.
6、校园网球锻炼氛围培育途径
6.1、加强高校网球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的高低程度决定了高校网球文化传播的数量与质量。校园网球物质文化的建设是衡量高校网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大经费投入,健全网球场地设施,增强网球师资力量建(上接第122页)
内容和评分标准进一步丰富和量化。
4.2.3、在组织赛事时网球比赛场地应与参赛队伍密切相关,参与高校不宜过多,赛事时间应安排在双休日或假期。在交流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参赛学生的资质进行审查,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以及学校的特点,同时也借鉴其他学校的长处。
[2]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M]. 人民体育出版社.樊智军.2007[3]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韩冬等编著. 1996
[4]对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的思考[J].闫立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03)
[5]我国业余网球赛事研究综述[J].张歆.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S2)
[6]我国业余网球赛事发展趋势与展望[J].苏雄.体育学刊.2012(02)
[7]运动竞赛组织与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祁社生.2013
参考文献:
[1]孙亚萍.业余网球赛事运行机制研究——"谁是球王"模式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5.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