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电力公司 2004年9月
目 录
1.避雷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2.变压器及电抗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3.电缆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4.电容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5.互感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6,电缆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7.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试验作业指导书(试行) 8.开关设备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9.母线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10.套管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避雷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避雷器交接或预试工作。
二、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气设备试验规程》
三、 试验设备、仪器及有关专用工具
1. 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 1 2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高压直流发生器 泄漏电流测试仪 数量 1台 1套 序号 7 8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绝缘板 温湿度计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3 工频升压设备 1只 9 线 4 兆欧表(2500V) 1只 10 常用工具 常用仪表(电压表、万用5 放电计数器测试棒 1套 11 表) 6 电源盘及刀闸板 2副 12 前次试验报告 1本 1套 1套 1个 1块 1个 2. 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 1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高压直流发生器 数量 1台 序号 7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温湿度计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2 工频升压设备 1套 8 线 3 兆欧表(2500V) 1只 9 常用工具 常用仪表(电压表、万用4 放电计数器测试棒 1只 10 表) 5 6 电源盘及刀闸板 绝缘板 1套 1块 11 前次试验报告 1本 1套 1套 1个 1个 四、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 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2. 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 试验项目 1. 绝缘电阻的测量
1.1试验目的
测量避雷器的绝缘电阻,目的在于初步检查避雷器内部是否受潮;有并联电阻者可检查其通、断、接触和老化等情况。 1.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35kV及以下的用2500V兆欧表;对35kV及以上的用5000V兆欧表;低压的用500V兆欧表测量。 1.4测量步骤
1.4.1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将被试品接地放电。放电时应用绝缘棒等工具进行,不得用手碰触放电导线。
图1 测量避雷器绝缘电阻接线图
1.4.2 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擦去被试品外绝缘表面的脏污,必要时用适当的清洁剂洗净。
1.4.3兆欧表上的接线端子“E”是接被试品的接地端的,“L”是接高压端的,“G”是接屏蔽端的。应采用屏蔽线和绝缘屏蔽棒作连接。将兆欧表水平放稳,当兆欧表转速尚在低速旋转时,用导线瞬时短接“L”和“E”端子,其指针应指零。开路时,兆欧表转速达额定转速其指针应指“∞”。然后使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的地线连接,兆欧表的高压端接上屏蔽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悬空(不接试品),再次驱动兆欧表或接通电源,兆欧表的指示应无明显差异。然后将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屏蔽连接线接到被试品测量部位。
1.4.4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或接通兆欧表电源,待指针稳定后(或60s),读取绝缘电阻值。
1.4.5读取绝缘电阻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
1.4.6 断开兆欧表后对被试品短接放电并接地。
1.4.7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1.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5.1试品温度一般应在10~40℃之间。
1.5.2绝缘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换算公式。 温度换算系数最好以实测决定。例如正常状态下,当设备自运行中停下,在自行冷却过程中,可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绝缘电阻值,从而求出其温度换算系数。 1.6测量结果的判断
FS(PBⅡ,LX)型交接时>2500MΩ,运行中>2000 MΩ;FZ(PBC,LD)、FCZ和FCD型等有分流电阻的避雷器,主要应与前一次或同一型式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氧化锌避雷器35kV以上不小于2500 MΩ,35kV及以下不小于1000 MΩ。底座绝缘电阻不小于100 MΩ。
2. 电导电流和直流1mA下的电压U1mA的测量
2.1试验目的
试验目的是检查避雷器并联是否受潮、劣化、断裂,以及同相各元件的α系数是否相配;对无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则要求测量直流1mA下的电压及75%该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2.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2.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高压直流发生器、微安表 2.4测量步骤
2.4.1避雷器地端接地,高压直流发生器输出端通过微安表与避雷器引线端相连,如图2所示。
图2 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接线图
2.4.2首先检查升压旋纽是否回零,然后合上刀闸,打开操作电源,逐步平稳升压,升压时严格监视泄漏电流,当要到1mA时,缓慢调节升压按钮,使泄漏电流达到1mA,此时马上读取电压,然后降压至该电压的75%,再读取此时的泄漏电流。
2.4.3迅速调节升压按钮回零,断开高压通按钮,断开设备电源开关,拉开电源刀闸,对被试设备和高压发生器放电。
2.4.4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2.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对不同温度下测量的普通阀型或磁吹型避雷器电导电流进行比较时,需要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温度。经验指出,温度每升高10℃,电流增大3%~5%,可参照换算。 2.6测量结果的判断
2.6.1对不同温度下测量的普通阀型或磁吹型避雷器电导电流进行比较时,需要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温度。经验指出,温度每升高10℃,电流增大3%~5%,可参照换算。 额定电压(千伏) 直流试验电压(千伏) 泄漏电流(微安) 3 4 ≤10 6 7 ≤10 10 11 ≤10 2.6.2 FZ(PBC,LD)型有分流电阻的避雷器的各元件直流试验电压和电导电流标准及同相各节间非线性系数差值,同相各节电导电流最大相差值(%)标准如下:
(20℃时) 元件额定电压(千3 伏) 直流试验电压(千伏) U2时电 导电流 U2 U1 上限 下交接 4 650 400 300 6 650 400 300 10 650 400 300 8 16 650 400 300 10 20 650 400 300 25 12 24 650 400 300 30 6 10 15 20 30 (微安) 限 运行 同相各节间电导电流最大相差 % 同相各节间非线性系数α的差值,交接时不应大于0.04运行中不大于0.05 电导电流最大相差 (%)=α=lg
IU1∕lg1
I2U2ImaxImin100%
ImaxI1、I2分别为电压U1、U2时测得的电导电流 Δα=α1-α2
2.6.3 氧化锌避雷器试验标准如下:
U1mA值与初始值或与制造厂给定值相比较,变化应不大于±5%,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不大于50μA。
3. 测量工频放电电压
3.1试验目的
测量工频放电电压,是FS避雷器和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必做项目,其试验的目的,是检查间隙的放电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3.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3.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电流表、调压器、试验变压器 3.4测量步骤
3.4.1工频放电试验接线与一般工频耐压试验接线相同,接线如图3所示。 3.4.2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为消除高次谐波的影响,必要时调压器的电源取线电压或在试验变压器低压侧加滤波回路。对有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在被试避雷器下端串接电流表,用来判别间隙是否放电动作。
3.4.3图3中的保护电阻器R,是用来限制避雷器放电时的短路电流的。对不带并联电阻的FS型避雷器,一般取0.1~0.5Ω/V,保护电阻不宜取得太大,否则间隙中建立不起电弧,使、测得的工频放电电压偏高。
3.4.4有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于阀片的电阻值较大,放电电流较小,过流跳闸继电器应调整得灵敏些。调整保护电阻器,将放电电流控制在0.05~0.2A之间,放电后在0.2S内切断电源。 3.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试验时,升压不能太快,以免电压表由于机械惯性作用读不准。应读取避雷器击穿时电压下降前的最高电压值,作为避雷器的放电电压。一般一只避雷器做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工频放电电压。 3.6测量结果的判断
FS(PBⅡ,LX)型的工频放电电压在下列范围内:
额定电压(千伏) 放电电压(千新装及大修后 运行中 3 9~11 8~12 6 16~19 15~21 10 26~31 23~33 伏) 4. 测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露电流
4.1试验目的
监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判断是否出现故障保障避雷器的安全运行。 4.2该项目适用范围
1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 4.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泄漏电流测试仪 4.4测量步骤
按照测试仪器接线方法,正确连接试验接线,一人接,一人检查,接线检查完毕后,进行交流泄漏电流的测试。 4.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由于是在运行中测量避雷器的泄露电流,因此应注意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监护人应提高警惕。
4.6测量结果的判断
测量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有明显变化时应加强监测,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5. 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5.1试验目的
工频参考电压是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明阀片的伏安特性曲线饱和点的位置。运行一定时期后,工频参考电压的变化能直接反映避雷器的老化、变质程度。 5.2该项目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
5.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调压器、试验变压器、交流泄漏电流测试仪器 5.4测量原理接线图
如图4接好试验接线,然后逐步升压使测得的工频泄漏电流等于工频参考电流,此时读取输入电压求得避雷器两端所加电压,此电压就为工频参考电压。 5.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应在20±15℃,测量应每节单独进行,整相避雷器有一节不合格,应更换该节避雷器(或整相更换),使该相避雷器合格 5.6测量结果的判断
判断的标准是与初始值和历次测量值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110kV及以上的避雷器,参考电压降低超过10%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造成的,宜退出运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应符合GB11032或制造厂规定。
6. 检查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
6.1试验目的
检查放电计数器是否正常工作。 6.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避雷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6.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放电计数器测试棒 6.4测量步骤
6.4.1 将测试棒的接地引线夹在计数器的接地端。
6.4.2 然后打开电源,等待几秒钟后,测试棒高压输出端迅速接触计数器与避雷器连接体,同时观察计数器是否动作。
6.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测试3~5次,均应正常动作,测试后计数器指示应调到“0”。 6.6测量结果的判断
观察计数器是否能正常动作。
变压器及电抗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交接、大修和预防性试验。 二. 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及安装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三. 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1. 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号 QJ42型单臂、QJ44型双臂电桥1 或直流电阻测试仪 2500—5000V手动或电动兆欧2 表 1块 9 系统 万用表、直流毫伏表 、相位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球隙、3 分压器、水阻等。 表、 1套 10 表、电压表、电流表、瓦特干 若1套 8 部放电测量系统 TDT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1套 量 号 倍频电源车、补偿电抗、局1套 数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量 数4 直流发生器、微安表 调压器、升压变压器,电流互5 感器、电压互感器 自动介损测试仪或QS1型西林6 电桥 1套 11 有载分接开关特性测试仪 电源线和试验接线、常用工1套 12 具、干电池 1套 若干 若1套 13 绝缘杆、安全带、安全帽 干 1只 7 QJ35型变比电桥或变比测试仪 1套 14 温湿度计 2. 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号 QJ42型单臂、QJ44型双臂电桥1 或直流电阻测试仪 2500—5000V手动或电动兆欧2 表 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球隙、电源线和试验接线、常用工(6-10KV站变1套 3 分压器、水阻等。时需要) 8 具、干电池 1块 7 有载分接开关特性测试仪 1套 6 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 量 号 数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若干 1套 若干 若4 直流发生器、微安表 1套 9 绝缘杆、安全带、安全帽 干 自动介损测试仪或QS1型西林5 电桥 1套 10 温湿度计 1只 四.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 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2. 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 试验项目
1.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
1.1 试验目的
检查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无匝间短路;分接开关的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以及分接开关的实际位置与指示位置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多股导线并绕的绕组是否有断股的情况; 1.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无载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故障后;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QJ42型单臂、QJ44型双臂电桥或直流电阻测试仪; 1.4试验方法 1.4.1电流电压表法
电流电压表法有称电压降法。电压降法的测量原理是在被测量绕组中通以直流电流,因而在绕组的电阻上产生电压降,测量出通过绕组的电流及绕组上的电压降,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接线如图所示。
图1-1电流电压表法测量直流电阻原理图
(a)测量大电阻 (b)测量小电阻
测量时,应先接通电流回路,待测量回路的电流稳定后再合开关S2,接入电压表。当测量结束,切断电源之前,应先断S2,后断S1,以免感应电动势损坏电压表。测量用仪表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电流表应选用内阻小的电压表应尽量选内阻大的4位高精度数
字万用表。当试验采用恒流源,数字式万用表内阻又很大时,一般来讲,都可使用图1-1(b)的接线测量。
根据欧姆定律,由式(1-1)即可计算出被测电阻的直流电阻值。
RX=U/I (1-1) RX——被测电阻(Ω)
U——被测电阻两端电压降(V); I——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A)。
电流表的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并应尽量地短,且接触良好,以减小引线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当测量电感量大的电阻时,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 1.4.2平衡电桥法
应用电桥平衡的原理测量绕组直流电阻的方法成为电桥法。常用的直流电桥有单臂电桥与双臂电桥两种。
单臂电桥常用于测量1Ω以上的电阻,双臂电桥适宜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的小电阻。 双臂电桥的测量步骤如下:
测量前,首先调节电桥检流计机械零位旋钮,置检流计指针于零位。接通测量仪器电源,具有放大器的检流计应操作调节电桥电气零位旋钮,置检流计指针于零位。
接人被测电阻时,双臂电桥电压端子P1、P2所引出的接线应比由电流端子C1、C2所引出的接线更靠近被测电阻。
测量前首先估计被测电阻的数值,并按估计的电阻值选择电桥的标准电阻RN和适当的倍率进行测量,使“比较臂”可调电阻各档充分被利用,以提高读数的精度。测量时,先接通电流回路,待电流达到稳定值时,接通检流计。调节读数臂阻值使检流计指零。被测电阻按式(1-2)计算
被测电阻=倍率 ×读数臂指示 (1-2)
如果需要外接电源,则电源应根据电桥要求选取,一般电压为2~4V,接线不仅要注意极性正确,而且要接牢靠,以免脱落致使电桥不平衡而损坏检流计。
测量结束时,应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以免在测量具有电感的直流电阻时其自感电动势损坏检流计。选择标准电阻时,应尽量使其阻值与被测电阻在同一数量级,最好满足下列关系式(1-2)
0.1RX<RN<10 RX (1-3) 1.4.3微机辅助测量法
计算机辅助测量(数字式直流电阻测量仪)用于直流电阻测量,尤其是测量带有电感的线圈电阻,整个测试过程由单片机控制,自动完成自检、过渡过程判断、数据采集及分析,它与传统的电桥测试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消除认为测量误差等优点。
使用的数字式直流电阻测量仪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测量值; (l)恒流源的纹波系数要小于0.1%(电阻负载下测量)。
(2)测量数据要在回路达到稳态时候读取,测量电阻值应在5min内测值变化不大于0.5%。
(3)测量软件要求为近期数据均方根处理,不能用全事件平均处理。 1.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5.1 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1.5.2 1.6MVA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1.5.3 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1.5.4 三相电阻不平衡的原因 :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焊接不良,三角形连接绕组其中一
相断线,套管的导电杆与绕组连接处接触不良,绕组匝间短路,导线断裂及断股等。 1.6 注意事项
1.6.1不同温度下的电阻换算公式:R2=R1(T+t2)/(T+t1)式中R1、R2分别为在温度t1、 t2时的电阻值,T为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235,铝导线取225。 1.6.2 测试应按照仪器或电桥的操作要求进行。
1.6.3 连接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长度相同,接触必须良好(用单臂电桥时应减去引线电阻)。
1.6.4 准确测量绕组的平均温度。
1.6.5 测量应有足够的充电时间,以保证测量准确;变压器容量较大时,可加大充电电流,以缩短充电时间。
1.6.6如电阻相间差在出厂时已超过规定,制造厂已说明了造成偏差的原因,则按标准要求执行。
2. 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和)极化指数及铁芯的绝缘电阻
2.1 试验目的
测量变压器的绝缘电阻,是检查其绝缘状态最简便的辅助方法。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能有效发现绝缘受潮及局部缺陷,如瓷件破裂,引出线接地等。 2.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必要时 2.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2500—5000V手动或电动兆欧表 2.4试验方法
2.4.1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并将其接地放电。此项操作应利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棒、绝缘钳等)进行,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放电导线。
2.4.2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擦去被试品表面的污垢,必要时可先用汽油或其他适当的去垢剂洗净套管表面的积污。
2.4.3将兆欧表放置平稳,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此时兆欧表的指针应指“∞”,再用导线短接兆欧表的“火线”与“地线”端头,其指针应指零(瞬间低速旋转以免损坏兆欧表)。然后将被试品的接地端接于兆欧表的接地端头“E”上,测量端接于兆欧表的火线端头“L”上。如遇被试品表面的泄漏电流较大时,或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发电机、变压器等,为避免表面泄漏的影响,必须加以屏蔽。屏蔽线应接在兆欧表的屏蔽端头“G”上。接好线后,火线暂时不接被试品,驱动兆欧表至额定转速,其指针应指“∞”,然后使兆欧表停止转动,将火线接至被试品。
2.4.4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待指针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
2.4.5测量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先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待指针指“∞”时,用绝缘工具将火线立即接至被试品上,同时记录时间,分别读取 15S和 60S或 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
2.4.6读取绝缘电阻值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的火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以免被试品的电容在测量时所充的电荷经兆欧表放电而损坏兆欧表,这一点在测试大容量设备时更要注意。此外,也可在火线端至被试品之间串人一只二极管,其正端与兆欧表的火线相接,这样就不必先断开火线,也能有效地保护兆欧表。
2.4.7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可在被试品表面加等电位屏蔽。此时在接线上要注意,被试品上的屏蔽环应接近加压的火线而远离接地部分,减少屏蔽对地的表面泄漏,以免造成兆欧表过载。屏蔽环可用保险丝或软铜线紧缠几圈而成。 2.4.8测得的绝缘电阻值过低时,应进行解体试验,查明绝缘不良部位 2.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明显变化;
(2)吸收比(10~30℃范围)不低于1.3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5; (3)绝缘电阻在耐压后不得低于耐压前的70%; (4)于历年数值比较一般不低于70%。 测量铁芯绝缘电阻的标准:
(1)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着差别,一般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 (2)运行中铁芯接地电流一般不大于0.1A; (3)夹件引出接地的可单独对夹件进行测量。 2.6注意事项
2.6.1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一般可按下式换算R2=R1×1.5(t1- t2)/10 R1、 R2分别为温度t1、t2时的绝缘电阻。
2.6.2测量时依次测量各线圈对地及线圈间的绝缘电阻,被试线圈引线端短接,非被试线圈引线端短路接地,测量前被试线圈应充分放 电;测量在交流耐压前后进行。
2.6.3变压器应在充油后静置5小时以上,8000kVA以上的应静置20小时以上才能测量。 2.6.4吸收比指在同一次试验中,60S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极化指数指10分钟与1分钟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220kV、120000kVA及以上变压器需测极化指数。 2.6.5测量时应注意套管表面的清洁及温度、湿度的影响。
2.6.6读数后应先断开被试品一端,后停摇兆欧表,最后充分对地放电。
3. 绕组的tgδ及其电容量
3.1 试验目的
测量tgδ是一种使用较多而且对判断绝缘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测量tgδ可以反映出绝缘的一系列缺陷,如绝缘受潮、油或浸渍物脏污或劣化变质,绝缘中有气隙发生放电等。 3.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必要时。(35KV及以上,10KV容量大于1600KVA)
3.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自动介损测试仪、QS1型西林电桥 3.4试验方法 3.4.1 QS1型西林电桥 3.4.1.1技术特性
QS1型电桥的额定工作电压为10kV,tgδ测量范围是0.5%~60%,试品电容Cx是30pF~0.4μF(当CN为50pF时)。该电桥的测量误差是:tgδ=0.5%~3%时,绝对误差不大于±0.3%;tgδ=3%一60%时,相对误差不大10%。被试品电容量CX的测量误差不大于±5%。如作电压高于10kV,通常只能采用正接线法并配用相压的标准电容器。电桥也可降低电压使用,但灵敏度降,这时为了保持灵敏度,可相应增加CN的电容量(例联或更换标准电容器)。 3.4.1.2接线方式
1.正接线法。所谓正接线就是正常接线,如图3-1所示。 在正接线时,桥体处于低压,操作安全方便。因不受被试品对地寄生电容的影响,测量准确。但这时要求被试品两极均能对地绝缘(如电容式套管、耦合电容器等),由于现场设备外壳几乎都是固定接地的,故正接线的采用受一定限制。
2.反接线法。反接线于被试品一极接地的情故在现场应用较广,如图所示。这时的高、低电压
图3-2QS1电桥全部原理接线图
适用况,3-2端恰到了
图
图3-1西林电桥原理
于±果工应电下如并
与正接线相反,D点接往高压而C点接地,因而称为反接线。在反接线时,电桥体内各桥臂及部件处于高电位,所以在面板上的各种操作都是通过绝缘柱传动的。此时,被试品高压电极连同引线的对地寄生电容将与被试品电容Cx并联而造成测量误差,尤其是Cx值较小时更为显着。
3、对角接线。当被试品一极接地而电桥又没有足够绝缘强度进行反接线测量时,可采用对角接线,如图3-3所示。在对角接线时,由于试验变压器高压绕组引出线回路与设备对地(包括对低压绕组)的全部寄生电容均与Cx并联,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误差。因此要进行两次测量,一次不接被试品,另一次接被试品,然后按式(3-1)计算,以减去寄生电容的影响。
tgδ=(C2 tgδ2-C1 tgδ1)/(C2-C1) (3-1)
CX=(C2-C1) (3-2) 式中 tgδ1——未接人被试品时的测得值; tgδ2——接人被试品后的测得值; C1——未接人被试品时测得的电容; C2——接人被试品后测得的电容。 这种接线只有在被试品电容远大时才宜采用。用QSI型电桥作对角还需将电桥后背板引线插头座拆开,图3-3中E点)的输出线屏蔽与接以免E点与地接通将R3短路。此外,有一套低压电源和标准电容器,供低通常用来测量压(100V)大容量电
图3-3对角线接线原理图 C
‘X
于寄生电容线测量时,将D点(即地线断开,在电桥内装压测量用,容器的特
——高压端寄生电容
C3——低压端寄生电容
‘
性。当标准电容CN=0.001μF时,试品电容 Cx的范围是300pF~10μF;当CN=0.01μF
时,CX的范围是3000pF~100μF。tgδ的测量精度与高压测量法相同,Cx的误差应不大于±5%。
3.4.2数字式自动介损测量仪
数字式介损测量仪的基本原理为矢量电压法。数字式介损型测量仪为一体化设计结构,内置高压试验电源和BR26型标准电容器,能够自动测量电气设备的电容量及介质损耗等参数,并具备先进的于扰自动抑制功能,即使在强烈电磁干扰环境下也能进行精确测量。电通过软件设置,能自动施加 10、5kV或2kV测试电压,并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能由外接调压器供电,可实现试验电压在l~10kV范围内的任意调节。当现场干扰特别严重时,可配置45~60HZ异频调压电源,使其能在强电场干扰下准确测量。
数字式自动介损测量仪为一体化设计结构,使用时把试验电源输出端用专用高压双屏蔽电缆 滞插头及接线挂钩)与试品的高电位端相连、把测量输人端(分为“不接地试品” 和“接地试品”两个输人端)用专用低压屏蔽电缆与试品的低电位端相连,即可实现对不接地试品或接地试品(以及具有保护的接地试品)的电容量及介质损耗值进行测量。
在测量接地试品时,接线原理见图3-4(b),它与常用的闭型电桥反接测量方式有所不同,现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如图3-5所示)为例,说明具体的接线方式。
测量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的电容CH-L时,按照图3-5(a)所示方式连接试验回路,低压测量信号IX应与测试仪的“不接地试品”输入端相连,即相当于使用QS1型电桥的正接测试方式。
测量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地的电容CH-L+CH-G时,应按照图3-5(b)所示方式连接试验回路,低压测量信号Ix应与测试仪的“接地试品”输人端相连,,即相当于使用QS1型电桥的反接测试方式。
测测量高之间的时,按所示方
图3-4试验时使用的仪器工作原理框图 (a)测量不接地试品(b)测量接地试品
图3-5测试接线示意图 (a)测量电容CH-L (b)测量电容CH-L+CH-G (c)测量电容
CH-G
试标准当仅压绕组对地电容CH-G照图3-5(c)式连接试验
回路,低压测量信号Ix应与测试仪的“接地试品”输人端相连,并把低压绕组短路后与测量电缆所提供的屏蔽E端相连,即相当于使用QSI型电桥的反接测试方式。 3.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20℃时tgδ不大于下列数值: 330-500kV 0.6% 66-220kV 0.8% 35kV及以下1.5%
(2)tgδ值于历年的数值比较不应有显着变化(一般不大于30%) (3)试验电压如下:
绕组电压10kV及以上 10kV 绕组电压10kV以下 Un
(4)用M型试验器时试验电压自行规定 3.6注意事项
3.6.1采用反接法测量,加压10kV,非被试线圈短路接地。 3.6.2测量按试验时使用的仪器的有关操作要求进行。
3.6.3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电场及磁场干扰,如屏蔽法、倒相法、 移相法。 3.6.4非被试绕组应接地或屏蔽。
3.6.5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尽量使每次测量的温度相近。
3.6.6尽量在油温低于50℃时测量,不同温度下的tg值一般可按下式换算 tg2=tg11.5t1t2/10
式中tg1、tg2分别为温度t1、t2的tg值
4.交流耐压
4.1试验目的
工频交流(以下简称交流)耐压试验是考验被试品绝缘承受各种过电压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压、波形、频率和在被试品绝缘内部电压的分布,均符合在交流电压下运行时的实际情况,因此,能真实有效地发现绝缘缺陷。
4.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更换绕组后、必要时、6-10kV站用变2年一次 4.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球隙、分压器、水阻等。 4.4试验方法
4.4.1试验变压器耐压的原理接线
交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应按被试品的要求(电压、容量)和现有试验设备条件来决定。通常试验时采用是成套设备(包括控制及调压设备),现场常对控制回路加以简化,例如采用图4-1所示的试验电路。试验回路中的熔断器、电磁开关和过流继电器,都是为保证在试验回路发生短路和被试品击穿时,能迅速可靠地切断试验电源;电压互感器是用来测量被试品上的电压;毫安表和电压表用以测量及监视试验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 进行交流耐压的被试品,一般为容性负荷,当被试品的电容量较大时,电容电流在试验变压器的漏抗上就会产生较大的压降。由于被试品上的电压与试验变压器漏抗上的电压相位相反,
有可能因电容电压升高而使被试品上的电压比试验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还高,因此要求在被试品上直接测量电压。
图4-1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图
由于抗与的漏的,的自源基谐波产生
l、双极开关;2、熔断器;3、绿色指示灯;4、常闭分闸按钮;5、常开合间按钮; 6、电磁对关;7、过流继电器;8、红色指示灯;9、调压器;10、低压侧电压表; 11、电流表;12、高压试验变压器;13、毫安表;14、放电管;15、测量用电压互感器;16、电压表;17、过压继电器;R1一保护电阻;CX一被试品
此外,被试品的容试验变压器抗是串联因而当回路振频率与电波或其高次频率相同而串联谐振
时,在被试品上就会产生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过电压。通常调压器与试验变压器的漏抗不大,而被试品的容抗很大,所以一般不会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但在试验大容量的被试品时,若谐振频率为 50HZ,应满足(CX<3184/XL(μF)XC >XL,XL是调压器和试验变压器的漏抗之和。为避免3次谐波谐振,可在试验变压器低压绕组上并联LC串联回路或采用线电压。当被试品闪络击穿时,也会由于试验变压器绕组内部的电磁振荡,在试验变压器的匝间或层间产生过电压。因此,要求在试验回路内串人保护电阻R1将过电流限制在试验变压器与被试品允许的范围内。但保护电阻不宜选得过大,太大了会由于负载电流而产生较大的压降和损耗;R1的另一作用是在被试品击穿时,防止试验变压器高压侧产生过大的电动力。Rl按0.1~0.5Ω/V选取(对于大容量的被试品可适当选小些)。 4.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4.5.1油浸变压器(电抗器)试验电压值按试验规程执行;
4.5.2干式变压器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部分更换绕组和定期试验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0.85倍。
4.5.3被试设备一般经过交流耐压试验,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不发生击穿,耐压前后绝缘电阻不降低30%,取耐压前后油样做色谱分析正常,则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4.5.3在试验过程中,若空气湿度、温度或表面脏污等的影响,仅引起表面滑闪放电或空气放电,应经过清洁和干燥等处理后重新试验;如由于瓷件表面铀层损伤或老化等引起放电(如加压后表面出现局部红火),则认为不合格。
4.5.4电流表指示突然上升或下降,有可能是变压器被击穿。
4.5.5在升压阶段或持续时间阶段,如发生清脆响亮的“当、当”放电声音,象用金属物撞击油箱的声音,这是由于油隙距离不够或是电场畸变引起绝缘结构击穿,此时伴有放电声,电流表指示发生突变。当重复进行试验时,放电电压下降不明显。如有较小的“当、当”放电声音,表计摆动不大,在重复试验时放电现象消失,往往是由于油中有气泡。 4.5.6如变压器内部有炒豆般的放电声,而电流表指示稳定,这可能是由于悬浮的金属件对地放电 4.6注意事项
4.6.1此项试验属破坏性试验,必须在其它绝缘试验完成后进行。
4.6.2变压器应充满合格的绝缘油,并静置一定时间,500KV变压器应大于72h,220 KV变压器应大于48h,110KV变压器应大于24h,才能进行试验。
4.6.3接线必须正确,加压前应仔细进行检查,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非被试线圈需短路接地,并接入保护电阻和球隙,调压器回零。
4.6.4升压必须从零开始,升压速度在40%试验电压内不受限制,其后应按每秒3%的试验电压均匀升压。
4.6.5试验可根据试验回路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突然变化,控制回路过流继电器的动作,
被试品放电或击穿的声音进行判断。
4.6.6交流耐压前后应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两次测量结果不应有明显差别。 4.6.7如试验中发生放电或击穿时,应立即降压,查明故障部位。
5.绕组泄漏电流
5.1试验目的
直流泄漏试验的电压一般那比兆欧表电压高,并可任意调节,因而它比兆欧表发现缺陷的有效性高,能灵敏地反映瓷质绝缘的裂纹、夹层绝缘的内部受潮及局部松散断裂绝缘油劣化、绝缘的沿面炭化等。 5.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必要时(35KV及以上,不含35/0.4KV变压器) 5.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试验变压器或直流发生器、微安表 5.4试验方法
试验回路一般是由自耦调压器、试验变压器、高压二极管和测量表计组成半波整流试验接线,根据微安表在试验回路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种基本接线方式,现分述如下。
5.4.1微安表接在高压侧
微安表接在高压侧的试验原理接线,如图5-1所示。
图5-1微安表接在高压侧试验原理接线 PV1—低压电压表;PV2—高压静电电压表 R—保护电阻;TR—自耦调压器;PA—微安表;TT—试验变压器;U2—高压试验变压器二次输出电压
由图5-1可见,试验变压器TT的高压端接至高压二极管V(硅堆)的负极由于空气中负极性电压下击穿场强较高,为防止外绝缘闪络,因此直流试验常用负极性输出。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其正极就有负极性的直流
高压输出。选择硅堆的反峰电压时应有20%的裕度;如用多个硅堆串联时,应并联均压电阻,电阻值可选约1000MΩ。为减小直流电压的脉动。在被试品CX上并联滤波电容器C,电容值一般不小于0.1μF。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如发电机、电缆等可以不加稳压电容。半波整流时,试验回路产生的直流电压为:
Ud=2 U2-Id/(2cf) Ud—直流电压(平均值,V);
C—滤波电容(C); f—电源频率(HZ)
Id—整流回路输出直流电流(A)
当回路不接负载时,直流输出电压即为变压器二次输出电压的峰值。因此,现场试验选择试验变压器的电压时,应考虑到负载压降,并给高压试验变压器输出电压留一定裕度。 这种接线的特点是微安表处于高压端,不受高压对地杂散电流的影响,测量的泄漏电流较准确。但微安表及从微安表至被试品的引线应加屏蔽。由于微安表处于高压,故给读数及切换量程带来不便。 5.4.2微安表接在低压侧
微安表接在低压侧的接线图如图5-2所示。这种接线微安表处在低电位,具有读数安全、切换量程方便的优点。
当被试品的接地端能与地分开时,宜采用图5-2(a)的接线。若不能分开,则采用5-2(b)的接线,由于这种接线的高压引线对地的杂散电流I’将流经微安表,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其误差随周围环境、气候和试验变压器的绝缘状况而异。所以,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的接线。
图5-2微安表接在低压侧,泄漏电流试验原理接线
(a)被试品对地绝缘 (b)被试品直接接地
采用图5-2(a)
5.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5.5.1试验电压见试验规程
5.5.2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明显变化 5.5.3泄漏电流最大容许值试验规程 5.6注意事项
5.6.1 35KV及以上的变压器(不含35/0.4KV的配变)必须进行,读取1分钟时的泄漏电流。
5.6.2试验时的加压部位与测量绝缘电阻相同,应注意套管表面的清洁及温度、湿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6.3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时,主要是与同类型变压器、各线圈相互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
5.6.4微安表接于高压侧时,绝缘支柱应牢固可靠、防止摇摆倾倒。
5.6.5试验设备的布置要紧凑、连接线要短,宜用屏蔽导线,既要安全又便于操作;对地要有足够的距离,接地线应牢固可靠。
5.6.6应将被试品表面擦拭于净,并加屏蔽,以消除被试品表面脏污带来的测量误差。 5.6.7能分相试的被试品应分相试验,非试验相应短路接地。 5.6.8试验电容量小的被试品应加稳压电容。 5.6.9试验结束后,应对被试品进行充分放电。
泄漏电流过大,应先检查试验回路各设备状况和屏蔽是否良好,在排除外因之后,才能对被试品作出正确的结论。
泄漏电流过小,应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微安表保护部分有无分流与断线。 高压连接导线对地泄漏电流的影响
由于与被试品连接的导线通常暴露在空气中(不加屏蔽时),被试品的加压端也暴露
在外,所以周围空气有可能发生游离,产生对地的泄漏电流,尤其在海拔高、空气稀薄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游离,这种对地泄漏电流将影响测量的准确度。用增加导线直径、减少尖端或加防晕罩、缩短导线、增加对地距离等措施,可减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空气湿度对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当空气湿度大时,表面泄漏电流远大于体积泄漏电流,被试品表面脏污易于吸潮使表面泄漏电流增加,所以必须擦净表面,并应用屏蔽电极。
6.空载电流、空载损耗
6.1试验目的 检查变压器磁路 6.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更换绕组后、必要时 6.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调压器、升压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等 6.4试验方法
6.4.1额定条件下的试验
试验采用图6-1到6-3的接线。所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级,并采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当用双功率表法测量时,也允许采用普通功率表)。互感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2级。
根据试验条件,在试品的一侧(通常是低压侧)施加额定电压,其余各侧开路,运行中处于地电位的线端和外壳都应妥善接地。空载电流应取三相电流的平均值,并换算为额定电流的百分数,即
I0%=[(I0A+I0B+ I0C)/3 In]×% (6-1)
式中I0A、I0B、I0C——三相实测的电流; In——试验加压线圈的额定电流
图6-1单相变压器损耗的测量接线图
(a)小电流下做空载试验(b)半间接测量接线(c0间接测量接线
图6-2三功率表法测量三相变压器损耗接线图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试验电压应该际对称即负序分不大于正的5%;试在额定电
额定频率和正弦波电压件下进行。但现场实际以满足这些条件,因而可能进行校正,校正方
所加是实的,量值序值验应压、的条上难要尽法如下: (一)试验电压
变压器的铁损耗可认为与负载大小无关,即空载时的损耗等于负载时的铁芯损耗,但这是额定电压时的情况。如电压偏离额定值,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都会急剧变化。这是因为变压器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取在磁化曲线的饱和段,当所加电压偏离额定电压时,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将非线性地显着增大或减少,这中间的相互关系只能由试验来确定。 由于试验电源多取自电网,如果电压不好调,则应将分接开关接头置于与试验电压相应的位置试验,并尽可能在额定电压附近选做几点,例如改变供电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位置,再将各电压下测得的P0和I0作出曲线,从而查出相应的额定电压下的数值。如在小于额定电压,但不低于90%额定电压值的情况下试验,可用外推法确定额定电压下的数值,即在半对数
坐标纸上录制I0、P0、与U的关系曲线,并近似地假定I0、P0是U的指数函数,因而曲线是一条直线,可延长直线求得UN;下的I0、P0。应指出,这一方法会有相当误差,因为指数函数的关系并不符合实际。 (二)试验电源频率
变压器可在与额定频率相差±5%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此时施加于变压器的电压应为 U1=UN×(f1/ fN)= UN×(f1/ 50) (6-2) f1——试验电源频率;fN——额定频率,即50HZ U1——试验电源电压; UN——额定电压
由于在f1下所测的空载电流I1接近于额定频率下的I0,所以这样测得的空载电流无须校正时,空载损耗按照下式换算
P0=P1(60/ f1-0.2)(6-3)
P1——在频率为f1、电压为U1时测得的空载损耗。 6.4.2低验
低电载损耗,在部门主要配过程中事故和大试验。主要绕组有无短路;并联
压下测量空制造和运行用于铁芯装的检查,以及修后的检查目的是:检查金属性匝间支路的匝数
图6-3双功率表法测量三相变压器损耗接线图
(a)直接测量(b)半间接测量(c)间接测量
电压下的试
是否相同;线圈和分接开关的接线有无错误;磁路中铁芯片间绝缘不良等缺陷。 试验时所加电压,通常选择在5%~10%额定电压范围内。低电压下的空载试验,必须计及仪表损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而且测得数据主要用于相互比较,换算到额定电压时误差较大,可按照下式换算
P0=P1(UN/ U1)n(6-4)
式中U1——试验时所加电压;Un——绕组额定电压;
P1——电压为 U’时测得的空载损耗;P0——相当于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 n——指数,数值决定于铁芯硅钢片种类,热轧的取1.8,冷轧的取1.9~2。 对于一般配电变压器或容量在3200kVA以下的电力变压器,对值可由图6-4查出。
6.4.3三相变压器
经过三相空载过国家标准时,应过对各相空载损耗损耗在各相的分布或磁路甲有无局部
图6-4对应于不同的U1/ UN时的n值
分相试验
试验后,如发现损耗超分别测量单相损耗,通的分析比较,观察空载情况,以检查各相绕组缺陷。事故和大修后的
检查试验,也可用分相试验方法。进行三相变压器分相试验的基本方法,就是将三相变压器当作三台单相变压器,轮换加压,也就是依次将变压器的一相绕组短路,其他两相绕组施加电压,测量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短路的目的是使该相无磁通,因而无损耗,现叙述如下。
(一) 加压绕组为三角形连接(a-y,b-z,c-x)
采用单相电源,ca相加压,非加压(即bc、ca 、ab),如图6-5所示。加
图6-5单相试验从三角形侧加压接线图 (a)ab相加压 (b)bc相加压 (c)ca相加压
依次在ab、bc、绕组依次短路分相试验接线于变压器绕组
上的电压应为线电压,测得的损耗按照下式计算
P0=(P0ab+P0bc+ P0ca)/2(6-5)
P0ab、P0bc、 P0ca——ab、bc、ca三次测得的损耗。 空载电流按下式计算
I0=[0.289(I0ab+I0bc+ I0ca)]/IN×100%(6-6) (二) 加压绕组为星形连接
依次在ab、bc、ca相加压,非加压绕组应短路,如图6-6所示。若无法对加压绕组短路时,则必须将二次绕组的相应相短路,如图6-7所示,施加电压U为二倍相电压,即U=2UL/3,式中UL为线电压。
测量的损耗进行计算,空载电
I0=[0.333I0ca)]/IN×100%
由于现场条压达不到上述要
压下测量的损耗如需换算到额定电压,可按照式(6-4)换算。
图6-6单相试验时加压绕组为星形接线且有中性点引出 (a)ab相加压 (b)bc相加压 (c)ca相加压 图6-7单相试验时二次侧绕组对应相短路 (a)ab相加压 (b)bc相加压 (c)ca相加压
仍然按照式(6-5)流百分数为 ((6-7)
件所限,当试验电求2UL/3,低电
I0ab+I0bc+
分相测量的结果按下述原则判断:
(1)由于ab相与bc相的磁路完全对称,因此所测得ab相和 bc相的损耗P0ab和P0bc应相等,偏差一般应不超过3%;
(2)由于ac相的磁路要比ab相或bc相的磁路长,故由ac相测得的损耗应较ab或bc相大。电压为 35~60kV级变压器一般为20%~30%;110~220kV级变压器一般为30%~40%。
如测得结果大于这些数值时,则可能是变压器有局部缺陷,例如铁芯故障将使相应相激磁损耗增加。同理,如短路某相时测得其他两相损耗都小,则该被短路相即为故障相。这种分相测量损耗判断故障的方法,称为比较法。 6.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与出厂值相比应该无明显变化 6.6注意事项
①空载试验采用从零升压进行,在低压侧加压,高(中)压侧开路,中性点接地,测量采用两瓦法或三瓦法。
②此试验在常规试验全部合格后进行,将分接开关置额定档,通电前应对变压器本体及套管放气。
③试验应设置紧急跳闸装置。
④计算 平均电流 I平均=(IA+IB+IC)/3 空载电流I0= I平均/IN×100% 空载损耗P0=P1+ P2(+P3)
7. 绕组所有分接的电压比
7.1试验目的
检查变压器绕组匝数比的正确性;检查分接开关的状况;变压器故障后,测量电压比来检
查变压器是否存在匝间短路;判断变压器是否可以并列运行。 7.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分接开关引线拆装后、更换绕组后、必要时 7.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QJ35型变比电桥或变比测试仪 7.4试验方法
7.4.1用双电压表法测量电压比 7.4.1.1直接双电压表法
在变压器的一侧施加电压,并用电压表在一次、二次绕组两侧测量电压(线电压或用相电压换算成线电压),两侧线电压之比即为所测电压比。
测量电压比时要求电源电压稳定,必要时需加稳压装置,二次侧电压表引线应尽量短,且接触良好,以免引起误差。测量用电压表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一次、二次侧电压必须同时读数。
7.4.1.2电压互感器的双电压表法
在被试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下测量电压比时,一般没有较准确的高压交流电压表,必须经电压互感器来测量。所使用的电压表准确度不低于0.5级,电压互感器准确度应为0.2级,其试验接线如图7-1所示。其中,图7-1(b)为用两台单相电压互感器组成的V形接线,此时,互感器必须极性相同。 当大型电力变压器瞬时全压励磁时,可能在变压器中产生涌流,因而在二次侧产生过电压,所以测量用的电压表在充电的瞬间必须是断开状态。为了避免涌流可能产生的过电压,可以用发电机调压,这在发电厂容易实现,而变电所则只有利用变压器新投人运行或大修后的冲击合闸试验时一并进行。对于 110/10kV的高压变压器,如在低压侧用 380V励磁,高压侧需用电压互感器测量电压。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应比电压表高一级,电压表为0.5级,电压互感器应为0.2级。
7.4.2变比电桥测量变压比
利用变比电桥能够很方便的测量出被试变压器的变压比。变比
图7-1经电压互感器测量电压比
(a)单相变压器测量 (b)三相变压器测量
电桥的测量原理图如图7-1所示,只需要在被试变压器的一次侧加电压U1,则在变压器的二次侧感应出电压U2,调整电阻R1,使检流计指零,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求出电压比K。
测量电压比的计算K= U1/ U2=(R1+ R2)
QJ35型变比范围为1.02—±0.2%,完全可以测量变压比的要7.4.3自动变比测试仪
按照仪器的需要,输入相关参数,按接线图和操作步骤,测出每个分接位置的变压比 7.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各相引接头的电压比与铭牌值相比,不应有显着差别,且符合规律;
(2)电压35kV以下,电压比小于3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为±1%;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电压比允许偏差±0.5%,其他分接的电压比允许偏差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
图7-1变比电桥测量原理图U1—被试变压器一次电压; U2—二次感应电压;P—检流计;R1—变比调节电阻; R2—标准电阻
公式为
/ R2=1+R1/ R2
电桥,测量电压比111.12,准确度为满足我国电力系统求。
的1/10以内,但不得超过±1%。 7.6注意事项
仪器的操作要求进行,首先计算额定变比,然后加压测量实际变比与额定变的误差。
8.校核三相变压器的组别和单相变压器的极性
8.1试验目的
由于变压器的绕组在一次、二次间存在着极性关系,当几个绕组互相连接组合时,无论接成串联或并联,都必须知道极性才能正确进行。
变压器接线组别是并列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若参加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接线组别不一致,将出现不能允许的环流。 8.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更换绕组后、内部接线变动后 8.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万用表或直流毫伏表 、电压表、相位表 8.4试验方法
8.4.1极性校核试验方法 8.4.1.1直流法
如图8-1所示,将1.5~3V直流电池经开关S接在变压器的高压端子A、X上,在变压器二次绕组端子上连接一个直流毫伏表(或微安表、万用表)。注意,要将电池和表计的同极性端接往绕组的同名端。例如电池正极接绕组A端子,表计正端要相应地接到二次a端子上。测量时要细心观察表计指针偏转方向,当合上开关瞬间指针向右偏(正方向),而拉开开关瞬间指针向左偏时,则变压器是减极性。若偏转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则变压器就是加极性。试验时应反复操作几次,以免误判断。在开、关的瞬间,不可触及绕组端头,以防触电。
8.4.1.2交流法 如
图
图8-1用直流法检查极性(a)加极性(b)减极性 E1~一次绕组电动势 E2~二次绕组电动势
8-2所示,将变压二次的a端子用交流电压,测量压侧电压Uax与
器的一次的A端子与导线连接。在高压侧加加入的电压UAX和低
未连接的一对同名端子间的电压UXx。如果UXx=UAX-Uax,则变压器为减极性,若UXx=UAX+Uax,则变压器为加极性。
交流法比直流法可靠,但在电压比较大的情况下(K > 20),交流法很难得到明显的结果,因为(UAX-Uax)与(UXx=UAX+Uax)的差别很小。这时可以从变压器的低压侧加压,使减极性和加极性之间的差别增大。如图8-2(b)所示,一台220/10kV变压器,其变比K=22。若在10kV侧加压20V,则
UXx=440-20(V) 为减极性 或 UXx=440+20(V) 为加极性
一般电压表的最大测量范围为 0~600V,而且差值为 440土 2(V)时分辨明显,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图8-2用交流法检查极性 (a)高压侧加压 (b)低压侧加压
8.4.2组别试验方法 8.4.2.1直流法 如图8-3
图8-3直流法对Y,y0连接组的9次测量
所示,用一低压直流电源,(通常用两节1.5V干电池串联)轮流加入变压器的高压侧AB、BC、CA端子,并相应记录接在低压端子ab、bc、ca上仪表指针的指示方向及最大数值。测量时应注意电池和仪表的极性,例如,AB端子接电池,A接正,B接负。表针也是一样的,a接正,b接负,图8-3是对接线组别为Y,y0的变压器进行的九次测量的情况。图中正负号表示的是:高压侧电源开关合上瞬间的低压表计指示的数值和方向的正负;如是分闸瞬间,符号均应相反。 8.4.2.2双电压表法
连接变压器的高压侧A端与低压侧a端,在变压器的高压侧通入适当的低压电源,如图8-4所示。测量电压UBb、、UBc、UCb,并测量两侧的线电压UAB、UBC、UCA和Uab、Ubc、Uca。根据测量出的电压值,可以来判断组别。
图8-4用双电压表法检查变压器接线组别
8.4.2.3相位表法 相位表法
图8-4用相位表确定接线组别
就是利用相位表可直接测量出高压与低压线电压间的相位角,从而来判定组别,所以又叫直接法。 如图8-4所示,将相让表的电压线圈接于高压,其电流线圈经一可变电阻接人低压的对应端子上。当高压通人三相交流电压时,在低压感应出一个一定相位的电压,由于接的是电阻性负载, 所以低压侧电流与电压同相。因此,测得
的高压侧电压对低压侧电流的相位就是高压侧电压对低压侧电压的相位。 8.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与铭牌和端子标志相符合。 8.6注意事项
8.6.1 测量极性可用直流法或交流法,试验时反复操作几次,以免误判断,在开、关的瞬间,不可触及绕组端头,以防触电。
8.6.2接线组别可用直流法、双电压表法及相位表法三种,对于三绕组变压器,一般分两次测定,每次测定一对绕组。
8.6.3直流法测量时应注意电池和仪表的极性,最好能采用中间指零的仪表,操作时要先接通测量回路,再接同电源回路,读数后要先断开电源回路,后断开测量回路表计。 8.6.4双电压表法试验时要注意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度不超过 2%,电压表宜采用0.5级的表。
8.6.5相位表法对单相变压器要供给单相电源,对三相变压器要供给三相电源,接线时要注意相位表两线圈的极性。
8.6.6在被试变压器的高压侧供给相位表规定的电压一般相位表有几档电压量程,电压比大的变压器用高电压量程,电压比小的用低电压量程。可变电阻的数值要调节适当,即使电流线圈中的电流值不超过额定值,也不得低于额定值的20%;
8.6.7必要时,可在试验前,用已知接线组的变压器核对相位表的正确性。
9. 局部放电测量
9.1 试验目的
测试电气设备的局部放电特性是目前预防电气设备故障的一种好方法。 9.2 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大修后、必要时 9.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倍频电源车、补偿电抗,局部放电测量系统
9.4 试验方法
9.4.1局部放电试验前对试品的要求
a.本试验在所有高压绝缘试验之后进行,必要时可在耐压试验前后各进行一次,以资比较。
b.试品的表面应清洁干燥,试品在试验前不应受机械、热的作用。
c.油浸绝缘的试品经长途运输颠簸或注油工序之后通常应静止48h后,方能进行试验。 d.测定回路的背景噪声水平。背景噪声水平应低于试品允许放电量的50%,当试品允许放电量较低(如小于10PC)时,则背景噪声水平可以允许到试品允许放电量的100%。现场试验时,如以上条件达不到,可以允许有较大干扰,但不得影响测量读数。 9.4.2试验基本接线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基本原理接线,如图9-1所示
图9-1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基本原理接线图
(a)单相励磁基本原理接线;(b)三相励磁基本原理接线;(c)在套管抽头测量和校准接线
Cb一变压器套管电容
利用变压器套管电容作为耦合电容Ck,并且在其末屏端子对地串接测量阻抗Zm。 9.4.3试验电源
试验电源一般采用50 HZ的倍频或其它合适的频率。三相变压器可三相励磁,也可单相励磁。
9.4.4现场试验电源与试验方法
现场试验的理想电源,是采用电动机一发电机组产生的中频电源,三相电源变压器开口三角接线产生的150HZ电源,或其它形式产生的中频电源。试验电压与允许放电量应同制造厂协商。 若无合适的中频或150HZ电源,而又认为确有必要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则可采用降低电压的现场试验方法。其试验电压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高,持续时间和允许局部放电水平不作规定。降低电压试验法,不易激发变压器绝缘的局部放电缺陷。但经验表明,当变压器绝缘内部存在较严重的局部放电时,通过这种试验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 9.4.5现场试验工频降低电压的试验方法
工频降低电压的试验方法有三相励磁、单相励磁和各种形式的电压支撑法。现推荐下述两种方法。 9.4.5.1单相励磁法
单相励磁法,利用套管作为耦合电容器Ck,其接线如图9-2所示。这种方法较为符合
图9-2单相励磁的试验接线、磁通分布及电压相量 (a)C相励磁时的接线图;(b))各柱磁通分布示意图; (c)电压相量图
变压器的实际运行状况。图9-2同时给出了双绕组变压器各铁芯的磁通分布及电压相量图(三绕组变压器的中压绕组情况相同)。
由于C相(或A相)单独励磁时,各柱磁通分布不均,A、B、C
(或AM、BM、CM)
感应的电压又服从于E=4.44fWφ规律,因此,根据变压器的不同结构,当对C相励磁的感应电压为Uc时B相的感应电压约为0.7Uc,A相的感应电压约为0.3Uc(若A相励磁时,则结果相反)。
当试验电压为U时,各相间电压为 UCB=1.7U ; UCA=1.3U
当A相单独励磁时,各相间电压为 UBA=1.7U ; UAC=1.3U
当B相单独励磁时,三相电压和相间电压为 UA=UC=(1/2) UB UBA=UBC=1.5U
单相电源可由电厂小发电机组单独供给,或以供电网络单独供给。选用合适的送电网络,如经供电变压器、电缆送至试品,对于抑制发电机侧的干扰十分有效。变电所的变压器试验,则可选合适容量的调压器和升压变压器。根据实际干扰水平,再选择相应的滤波器。 9.4.5.2中性点支撑法
将一定电压支撑于被试变压器的中性点(支撑电压的幅值不应超过被试变压器中性点耐受
长时间工
图9-3中性点支撑法的接线图 (a)低压侧加压法;(b)中性点加压法
Cb一变压器套管电容Ck一耦合电容;T0一支撑变压器;C一补偿电容; U0一支撑电压;ZM一测量阻抗;TR一被试变压器
频电压的绝缘水平),以提高线端的试验电压称为中性点支撑法。支撑
方法有多种,便于现场接线的支撑法,如图9-3所示。
图9-3(b)的试验方法中,A相统组的感应电压Ui为2倍的支撑电压 U0,则A相线端对地电压UA为绕组的感应电压Ui与支撑电压U0的和,即 UA=3U0 这就提高了A相统组的线端试验电压.
根据试验电压的要求,应适当选择放电量小的支撑变压器的容量和电压等级,并进行必要的电容补偿。 9.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国家标准GB 1094—85(电力变压器)中规定的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加压时间步骤,如图9-4所示。其试验步骤为:首先试验电压升到U2下进行 测量,保持5min;然后试验电压升到U1,保持5S;
最后电压降到U2下再进行测量,保持
图9-4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加压时间及步骤
30min。
U1、U2的电压值规定及允许的放电量为 U1=3UM/3= UM;
U2=1.5 UM/3电压下允许放电量Q<500pC 或U2=1.3 UM/3电压下允许放电量Q<300pC 式中:UM——设备最高工作电压。
试验前,记录所有测量电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50%。 测量应在所有分级绝缘绕组的线端进行。对于自耦连接的一对较高电压、较低电压绕组的线端,也应同时测量,并分别用校准方波进行校准。在电压升至U2及由U2再下降的过程中,应记下起始、熄灭放电电压。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应连续观察放电波形,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放电量Q。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最高重复脉冲为准,偶尔发生的较高的脉冲可忽略,但应作好记录备查。
整个试验期间试品不发生击穿;在U2的第二阶段的 30 m i n内,所有测量端子测得的放电量Q连续地维持在允许的限值内,并无明显地、不断地向允许的限值内增长的趋势,则试品合格。
如果放电量曾超出允许限在 但之后又下降并低于允许的限值,则试验应继续进行,直到此后30min的期间内局部放电量不超过允许的限值,试品才合格。 9.6注意事项
9.6.1干扰的主要形式如下: (1)来自电源的干扰; (2)来自接地系统的干扰;
(3)从别的高压试验或者电磁辐射检测到的干扰; (4)试验线路的放电;
(5)由于试验线路或样品内的接触不良引起的接触噪声。 9.6.2对以上这些干扰的抑制方法如下:
(1)来自电源的于扰可以在电源中用滤波器加以抑制。这种滤波器应能抑制处于检测 仪的频宽的所有频率,但能让低频率试验电压通过。
(2)来自接地系统的干扰,可以通过单独的连接,把试验电路接到适当的接地点来消 除。
(3)来自外部的干扰源,如高压试验、附近的开关操作、无线电发射等引起的静电或 磁感应以及电磁辐射,均能被放电试验线路耦合引人,并误认为是放电脉冲。如果这些干 扰信号源不能被消除,就要对试验线路加以屏蔽。需要有一个设计良好的薄金属皮、金属 板或铁丝钢的屏蔽。有时样品的金属外壳要用作屏蔽。有条件的可修建屏蔽试验室。 (4)试验电压会引起的外部放电。假使试区内接地不良或悬浮的部分被试验电压充 电,就能发生放电,这可通过波形判断与内部放电区别开。超声波检测仪可用来对这种放 电定位。试验时应保证所有试品及仪器接地可靠,设备接地点不能有生锈或漆膜,接地连 接应用螺钉压紧。
(5)对试验电路内的放电,如高压试验变压器中自身的放电,可由大多数放电检测仪检测到。在这些情况中,需要具备一台无放电的试验变压器。否则用平衡检测装置或者可以在高压线路内插入一个滤波器,以便抑制来自变压器的放电脉冲。
9.6.3如果高压引线设计不当,在引线上的尖端电场集中处会出现电晕放电,因此这些引线要由光滑的圆柱形或者直径足够大的蛇形管构成,以预防在试验电压下产生电晕。采用环状结构时圆柱形的高压引线可不必设专门的终端结构。采用平衡检测装置或者在高压线终端安装滤波器,可以抑制高压引线上小的放电。滤波器的外壳应光滑、圆整,以防止滤波器本身产生电晕。
10.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
10.1 试验目的
确定变压器绕组是否发生变形,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10.2 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出口短路后 10.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TDT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系统
10.4
测试方法
10.4.1变压器绕组变形后频响特性曲线变化情况分析 变压器绕组的等值网络图如下: 法是试方绕组线进前后判断
了机械变形。
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种类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如果变压器在运输过程或安装过程中发生了碰撞,变压器绕组就可能发生整体位移,这种变形一般整体完好,只是变压器绕组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这种情况下,线圈对地电容C会发生改变,但线圈的电感量和饼间电容并不会发生变化,频响特性曲线各谐振峰值都对应存在,但谐振点会发生平移。线圈在运行中,出现固定压板松动、垫块失落等情况时或由于绕组间安匝不平衡,可能会出现高度尺寸上的拉伸,线圈在高度上的增加,将使线圈的总电感减小,同时线饼间的电容减小,在对应的频响特性曲线上,变形相曲线将出现第一个谐振峰值向高频方向偏移,同时伴随着幅值下降,而中高频部分的曲线与正常相的频响特性曲线相同。线圈在运行中,由于漏磁的作用,线圈在端部所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最大,可能使线圈出现高度上的压缩,线圈的总电感增加,线饼间的电容增加,在对应的频响特性曲线上,变形相曲线将出现第一个谐振峰值向低频方向偏移,同时伴随着幅值升高,而中高频部分的曲线与正常相的频响特性曲线相同。
变压器在发生出口短路后,一般只是发生局部变形,如出现局部压缩或拉开变形、扭
H(t)=Vo(t)/Vi(t) H(jω)=Vo(jVi L L L 频率响应
C K C K C 一种先进的测法,它主要对的频响特性曲行测试,进行或相间比较来绕组是否发生
C K C Vo 图1 变压器等值网
曲、幅相变形(向内收缩和鼓爆)、引线位移、匝间短路、线圈断股、存在金属异物等情况。如果变压器出现事故,则这几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当线圈两端被压紧时,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个别垫块可能被挤出,造成部分线饼被压紧,部分线饼被拉开,纵向电容发生变化,部分谐振峰值向高频方向移动,部分谐振峰值向低频方向移动。变压器绕组发生匝间短路后,由于线圈电感明显下降,低频段的频响特性曲线会向高频方向偏移,线圈对信号的阻碍大大减小,频响曲线将向衰减减小的方向移动,一般说来也可以通过测量变压比(有时候不一定能够测出变压比)来判断绕组是否发生匝间短路。线圈断股时,线圈的整体电感将略有增大,对应到频谱图,其低频段的谐振点将向低频方向略有移动,而中高频的频响曲线与正常曲线的图谱重合。在发生断股和匝间短路后,一般会有金属异物产生,虽然金属异物对低频总电感影响不大,但饼间电容将增大,频谱曲线的低频部分谐振峰值将向低频方向移动,中高频部分曲线的幅值将有所升高。当变压器绕组的引线发生位移时,不会影响线圈电感,频响特性曲线在低频段应重合,只是在中、高频部分的曲线会发生改变,主要是衰减幅值方面的变化,引线向外壳方向移动则幅值向衰减增大的方向移动,引线向线圈靠拢则曲线向衰减较小的方向移动。在电动力作用下,在线圈两段受到压迫时,线圈向两端顶出,线圈被迫从中部变形,如果变压器的装配间隙较大或有撑条受迫移位,线圈可能会发生轴向扭曲,由于这种变形使部分饼间电容和部分对地电容减小,所以频响特性曲线谐振峰值会向高频方向偏移,低频附近的谐振峰值略有下降,中频附近的谐振峰值点频率略有上升,高频段的频响特性曲线保持不变。在电动力作用下,一般是内线圈向内收缩,如果装配留有裕度,线圈有可能出现幅向变形,出现收缩和鼓爆,这种情况下,线圈电感会略有增加,线圈对地电容会略有增加,在整个频段范围内谐振点会向高频方向略微偏移。 10.4.2试验步骤
10.4.2.1变压器停电完毕;
10.4.2.2将变压器的各侧出线完全拆除; 10.4.2.3将变压器的档位调至最大档
10.4.2.4用DTD绕组变形测试仪对变压器的每相进行测量,并且对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10.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0.5.1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时,可根据特定相关系数的变化判断绕组变形的严重程度,并结合频响特性曲线的谐振点和谐振幅值的变化加以确认。
10.5.2当变压器绕组的频响特性曲线相关系数小于0.6且低频段谐振点有明显偏移时,变压器绕组发生了严重变形;
10.5.3当相关系数小于0.8且大于0.6且低频段谐振点有偏移时,变压器绕组发生了较
严重变形;
10.5.4当相关系数大于0.9时小于1.3时,变压器绕组有轻微变形;
10.5.5当相关系数大于1.3时,且频响特性曲线低频部分谐振点无明显偏移时,变压器绕组无明显可见变形;
10.5.6通过相关系数判断绕组的变形程度后,还需通过谐振点的偏移和谐振幅值进一步确认线圈的变形性质:变压器绕组频响特性曲线谐振点在低频段发生了较明显偏移且幅值变化较大,或在整个频段范围内谐振点都发生了偏移时,变压器绕组发生了严重变形或发生了整体变形,应尽快处理变压器。
10.6 注意事项
10.6.1电源使用220V交流电源;
10.6.2测试过程中要排除外部干扰,进行准确测量; 10.6.3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过度震动。 11.分接开关试验
11.1 试验目的
进行分接开关的试验,以确定分接开关各档是否正常 11.2 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及必要时 11.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QJ44型双臂电桥、有载分接开关特性测试仪 11.4 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11.4.1试验项目
接触电阻(吊罩时测量),过渡电阻测量,过渡时间测量 11.4.2试验方法
11.4.2.1在变压器吊罩时时可用双臂电桥测量无载调压分接开关和有载调压分接开关选
择开关的接触电阻和切换开关的接触电阻和过渡电阻,用有载分接开关特性测试仪可测量分接开关不代线圈时的切换波形和切换时间和同期。
11.4.2.2用有载分接开关特性测试仪可测量分接开关代线圈时的切换波形和切换时间和同期。
11.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11.5.1无载分接开关每相触头各档的接触电阻,应符合制造厂要求。
11.5.2有载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接触电阻及切换时间,都应符合制造厂要求,过渡电阻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10%,接触电阻小于500μΩ。
11.5.3分接开关试验可检查触头的接触是否良好,过渡电阻是否断裂,三相切换的同期和时间的长短。
11.6注意事项
11.6.1测量应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和要求进行,带线圈测量时,应将其他侧线圈短路接地。
11.6.2应从单数档到双数档和双数档到单数档两次测量。
电缆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 适用范围
1、本指导书在重庆市电力公司各下属单位范围内适用。
2、本指导书适用于1kV及以上电缆(包括橡塑绝缘电缆和油纸绝缘电缆)的交接、预防性试验。
二 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GB 50150-91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596-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三 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1. 交接及大修后(新作终端或接头后)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号 500V、1000V、2500V兆欧1 表 2 3 4 5 6 7 8 9 调压器 试验变压器 高压硅堆 保护电阻 电压表 微安表 数字万用表 双臂电桥 块 1只 1台 1根 1只 1块 1块 1块 1只 1套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试验导线 交流试验变压器 干湿温度计 电源盘 平口螺丝刀 梅花螺丝刀 计算器 试验原始记录 若干 1台 1只 2只 1把 1把 1只 1本 各111 带有屏蔽层的测量导线 1根 数量 序号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10 串联谐振试验设备 2. 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号 500V、1000V、2500V兆欧1 表 2 3 调压器 试验变压器 数量 序号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各110 块 1只 1台 11 12 试验导线 交流试验变压器 若干 1台 带有屏蔽层的测量导线 1根 4 5 6 7 8 9 注:
高压硅堆 保护电阻 电压表 微安表 双臂电桥 串联谐振试验设备 1根 1只 1块 1块 1只 1套 13 14 15 16 17 18 干湿温度计 电源盘 平口螺丝刀 梅花螺丝刀 计算器 试验原始记录 1只 2只 1把 1把 1只 1本 如果使用直流高压发生器一套时,也可不需2~7所列设备 四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 基本要求
1.1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现场试验中的安全和健康,电力系统发、供、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1.2 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加压时,必须将被测设备从各方面断开,验明无电压,确实证明设备无人工作,且电缆的另一端已派专人看守后,方可进行。在加压过程中,试验人员应精力集中,操作人应站在绝缘垫上。
1.3摇测电缆绝缘电阻时,测量完毕,仍然要摇动摇表,使其保持转速,待引线与被试品分开后,才能停止摇动,以防止由于试品电容积聚的电荷反放电损坏兆欧表。
1.4 变更接线或绝缘电阻试验以及直流耐压结束后应对电缆彻底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短路接地。
1.5高压设备带电时的安全距离
表1 高压设备带电时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 10及以下 20-35 44 60-110 154 220 330 500 安全距离(m) 0.70 1.00 1.20 1.50 2.00 3.00 4.00 5.00 2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2.1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a. 工作票制度; b. 工作许可制度; c. 工作监护制度;
d. 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注:详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2必须由有经验的运行维护单位的实际操作人员现场进行安全监督。 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2.3 电气试验工作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必须严格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五.试验项目及要求
1绝缘电阻测量 1.1测量目的
通过对主绝缘绝缘电阻的测试可初步判断电缆绝缘是否受潮、老化、脏污及局部缺陷,并可检查由耐压试验检出的缺陷的性质。对橡塑绝缘电力电缆而言,通过电缆外护套和电缆内衬层绝缘电阻的测试,可以判断外护套和内衬层是否进水。
1.2 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针对橡塑绝缘电缆)及预防性试验时,耐压前后进行。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仪表
1.3.1 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橡塑电缆的外护套和内衬层绝缘电阻时) 1.3.2 采用1000V兆欧表(对0.6/1kV及以下电缆) 1.3.3采用2500 V兆欧表(对0.6/1kV以上电缆) 1.4试验步骤
1.4.1电缆主绝缘绝缘电阻测量
1.4.1.1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其对外的一切连线,并将其接地充分放电。 1.4.1.2 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檫净电缆头,然后将非被试相缆芯与铅皮一同接地,逐相测量。
1.4.1.3 将兆欧表放置平稳,将兆欧表的接地端头“E”与被试品的接地端相连,带有屏蔽线的测量导线的火线和屏蔽线分别与兆欧表的测量端头“L”及屏蔽端头“G”相连接。
1.4.1.4 接线完成后,先驱动兆欧表至额定转速(120转/分钟),此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再将火线接至被试品,待指针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
1.4.1.5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的火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
转。
1.4.1.6 将被试相电缆充分放电,操作应采用绝缘工具。 1.4.2 橡塑电缆内衬层和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 解开终端的铠装层和铜屏蔽层的接地线 1.4.2
1.4.2.2 首先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檫净电缆头; 注1:测量内衬层绝缘电阻时:
将铠装层接地;将铜屏蔽层和三相缆芯一起短路(摇绝缘时接火线) 注2:测量外护套绝缘电阻时:
将铠装层、铜屏蔽层和三相缆芯一起短路(摇绝缘时接火线) 1.4.2 1.5试验接线图
绝缘电阻测试原理接线图 (a)不加屏蔽 (b)加屏蔽
1.6 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运行中电缆,其绝缘电阻值应从各次试验数据的变化规律及相间的相互比较来综合判断。
1.6.1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值与电缆的长度和测量时的温度有关,所以应进行温度和长度的换算,公式为:
Ri20=RitKL
式中 Ri20表示温度为20℃时的单位绝缘电阻值,(MΩ.km);
Rit表示电缆长度为L,在温度为t℃时的绝缘电阻值,MΩ;
L为电缆长度(km);
K为绝缘电阻温度换算系数,见下表
电缆绝缘的温度换算系数
温度0 (℃) K 0.48 0.57 0.70 0.85 1.00 1.13 1.41 1.66 1.9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停止运行时间较长的地下电缆可以以土壤温度为准,运行不久的应测量导体直流电阻后计算缆芯温度,对于新电缆(尚未铺设)可以以周围环境温度为准。
1.6.2绝缘电阻参考值 对油纸绝缘电缆 额定电压(kV) 1~3 绝缘电阻每km50 不少于(MΩ) 对橡塑绝缘电缆: 主绝缘电阻值应满足:
额定电压(kV) MΩ 3~6 1000 10 1000 35 2500 100 100 100 6 10 35 橡塑绝缘电缆的内衬层和外护套电缆每km不应低于0.5MΩ(使用500V兆欧表),当绝缘电阻低于0.5 MΩ/km时,应用万用表正、反接线分别测量铠装层对地、屏蔽层对铠装的电阻,当两次测得的阻值相差较大时,表明外护套或内衬层已破损受潮。
1.6.3对纸绝缘电缆而言,如果是三芯电缆,测量绝缘电阻后,还可以用不平衡系数来判断绝缘状况。
不平衡系数等于同一电缆各芯线的绝缘电阻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绝缘良好的电缆,其不平衡系数一般不大于2.5。
1.7 注意事项
1.7.1兆欧表接线端柱引出线不要靠在一起;
1.7.2测量时,兆欧表转速应尽可能保持额定值并维持恒定。
1.7.3被试品温度不低于+5℃,户外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且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2 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
由于重庆市电力公司目前已经着手对交联聚乙烯电缆开展交流耐压试验工作,所以这里的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主要针对纸绝缘电缆,对于尚未开展交流耐压试验(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单位,也可参照《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
2.1测量目的
通过直流耐压试验可以检查出电缆绝缘中的气泡、机械损伤等局部缺陷,通过直流泄漏电流测量可以反映绝缘老化、受潮等缺陷,从而判断绝缘状况的好坏。
2.2 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预试、新作终端或接头后 2.3 试验时使用的仪表(测量仪器) 直流高压发生器一套,也可使用下列散件:
2.3.1 调压器 2.3.2 试验变压器 2.3.3 高压硅堆 2.3.4 保护电阻 2.3.5 直流微安表 2.3.6电压表 2.4试验步骤
2.4.1. 按照试验接线图由一人接线,接线完后由另一人检查,内容包括试验接线有无错误,各仪表量程是否合适,试验仪器现场布局是否合理,试验人员的位置是否正确。
2.4.2 将电缆充分放电,指示仪表调零,调压器置于零位。
2.4.3 测量电源电压值并分清电源的火、地线,电源火、地线应与单相调压器的对应端子相接。
2.4.4 合上电源刀闸,给升压回路加电,然后用单相调压器逐步升压至预先确定的试验电压值:在0.25、0.5、0.75倍试验电压下各停留1分钟,读取泄漏电流值,在1.0倍试验电压下读取1分钟及5分钟泄漏电流值,交接时还应读取10分钟和15分钟泄漏电流值。
2.4.5 试验完毕,应先将升压回路中单相调压器退回零位并切断电源。
2.4.6 每次试验后,必须将电缆先经电阻对地放电,然后对地直接放电。放电时,应使用绝缘棒,并可根据被试相放电火花的大小,大概了解其绝缘状况。
2.4.7 再次试验前,必须检查接地是否已从被试相上移开。 2.5试验原理接线图
2.6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原理接线图
1-微安表屏蔽 2-导线屏蔽
2.6.1 试验电压标准
预试时纸绝缘电缆主绝缘的直流耐压试验值(加压时间5min)
电缆额定电压(U0/U) 1.0/3 3.6/3.6 3.6/6 6/6 6/10 8.7/10 21/35 26/35 直流试验电压(kV) 12 17 24 30 40 47 105 130 交接时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主绝缘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 电缆额定电压U0/U (kV) 0.6/1 6/6 0 直流试验电压 (kV) 试验时间 (min) 6U 10 6U 10 6U 10 5U 10 8.7/121/35 不滴流油浸纸绝缘电缆主绝缘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 电缆额定电压U0/U (kV) 0.6/1 6/6 0 直流试验电压 (kV) 试验时间 (min) 6.7 5 20 5 37 5 80 5 8.7/121/35 交联聚乙烯电缆主绝缘的直流耐压试验标准(加压5分钟)
电缆额定电压(U0/U) 1.8/3 3.6/3.6 6/6 6/10 8.7/10 21/35 26/35 48/66 64/110 127/220 直流试验电压(kV) 11 18 25 25 37 63 78 144 192 305 2.6.2 要求耐压5分钟时的泄漏电流值不得大于耐压1分钟时的泄漏电流值。 对纸绝缘电缆而言,三相间的泄漏电流不平衡系数不应大于2,6/6kV及以下电缆的泄漏电流小于10μA,8.7/10kV电缆的泄漏电流值小于20μA时,对不平衡系数不作规定。 2.6.3 在加压过程中,泄漏电流突然变化,或者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或者随试验电压的上升而不成比例地急剧增大,说明电缆绝缘存在缺陷,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必要时可延长耐压时间或提高耐压值来找绝缘缺陷。
2.6.4 相与相间的泄漏电流相差很大,说明电缆某芯线绝缘可能存在局部缺陷。 2.6.5 若试验电压一定,而泄漏电流作周期性摆动,说明电缆存在局部孔隙性缺陷。当遇到上述现象,应在排除其他因素(如电源电压波动、电缆头瓷套管脏污等)后,再适当提高试验电压或延长持续时间,以进一步确定电缆绝缘的优劣。
2.7注意事项
2.7.1 试验时,应每相分别施加电压,其他非被试相应短路接地。
2.7.2 每次改变试验接线时,应保证电缆电荷完全泄放完、电源断开、调压器处于零位,将待被试的相先接地,接线完毕后加压前取下该相的地线。
2.7.3 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只作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能作为是否能投入运行的判据。
2.7.4 注意温度和空气湿度对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当空气湿度对表面泄漏电流远大于体积泄漏电流,电缆表面脏污易于吸潮,使表面泄漏电流增加,所以必须擦净表面,并应用屏蔽电极。另外,温度对高压直流试验结果的影响极为显着,最好在电缆温度为30~80℃时做试验,因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泄漏电流变化较明显。
2.7.5 对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单芯电缆主绝缘作直流耐压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使这一端的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临时接地。 3 检查相位
3.1测量目的
检查电缆两端相位一致并应与电网相位相符合,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3.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或检修后。
3.3试验时使用的仪表(测量仪器) 数字万用表 3.4试验步骤
3.4.1 在电缆一端将某相接地,其他两相悬空,准备好以后,用对讲机呼叫电缆另一端准备测量。
3.4.2 将万用表的档位开关置于测量电阻的合适位置,打开万用表电源,黑表笔接地,将红表笔依次接触三相,观察红表笔处于不同相时电阻值的大小。
3.4.3 当测得某相直流电阻较小而其他两相直流电阻无穷大时(此时表),说明该相在另一端接地,呼叫对侧做好相序标记(己侧也做好相同的相序标记)。
3.4.4 重复步骤ABC,直至找完全部三相为止,最后随即复查任意一相,确保电缆两端相序的正确。
3.5原理接线图
4 交联聚乙烯电缆交流耐压试验 4.1 测量目的
橡塑绝缘电缆特别是交联聚乙烯电缆,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在中低压电压等级中已基本取代了油浸纸绝缘电缆,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已发展至500kV电压等级。如果对交联聚乙烯电缆施加直流电压,那么直流试验过程中在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附件中会形成空间电荷,对绝缘,有积累效应,加速绝缘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直流电压下绝缘电场分布与实际运行电压下不同。因此,直流试验合格的交联聚乙
烯电缆,投入运行后,在正常工作电压作用下也会发生绝缘事故。通过施加交流试验电压,可以避免以上不足,并且可以有效地鉴别正常绝缘的绝缘水平。
4.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预试、 新作终端或接头后 4.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测量仪器)
串联谐振试验设备一套(包括操作箱、励磁变、谐振电抗器、分压器、负载补偿电容等)
4.4试验步骤
4.4.1 将被试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解开并充分放电。
4.4.2 布置试验设备,检查设备的完好性,连接电缆无破损、断路和短路。连接线路前应有明显的电源断开点。
4.4.3 按照试验接线图连接各部件,各接地点应一点接地。
4.4.4 检查“电源”开关处于断开位置,“电压调节”电位器逆时针旋转到底(零位),接通电源线。
4.4.5 检查“过压整定”拨码开关,拨动拨盘,使显示的整定值为试验电压的1.05~1.1倍。
4.4.6 接通“电源”开关,显示设置界面,进行有关参数设置。 4.4.7 升压及试验结果保存与查询。 4.4.8 更换试验相,重复步骤A~G。 4.4.9 关机,断开电源。 4.5试验原理接线图
串联谐振试验现场接线布置原理示意图(单个或并联使用) 串联谐振试验现场接线布置原理示意图(单个或串并联使用) 4.6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4.6.1 国内部分地区(省)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江苏、安徽 浙华北 地区 江 (1~300Hz) (30~300Hz) 交接/U0/U 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6.7/5 1.8/3 2 U0/5 1.6 U0/5 1.6 U0/5 2 U0/5 (6kV) 1.6 U0/5 2 U0/60 1.6 U0/5 2 U0/60 1.6 U0/5 1.6 U0/5 2 U0/5 1.6 U0/5 (3.2 U0) 17.4/5 14.8/(3.0U0) 5 2 U0/5 1.6 U0/5 2 U0/5 1.6 U0/5 (3.5 U0) 2 U0/5 3.6/6 (7.2KV) 6/10 2 U0/5 8.7/10 11.6/5 9.9/5 5.7/5 分钟 预试/交接/预试/交接/预试/交接/预试/(1~300Hz) (20~70Hz) 山东 吉林 江苏、安徽 浙华北 地区 江 (1~300Hz) (30~300Hz) 12/20 2 U0/5 21/35 1.6 U0/5 1.6 U0/5 1.6 U0/5 (1~300Hz) (20~70Hz) 山东 吉林 2 U0/60 2 U0/60 26/35 64/110 127/220 1.7 U0/5 1.4 U0/5 江苏1.36 U0/5 1.15 U0/5 1.7 U0/60 1.4 U0/60 1.7 U0/60 1.4 U0/60 1.7 U0/60 1.4 U0/60 1.36 U0/5 1.12 U0/5 颁发日期 2002.2 安徽 2003.6 2002.2 2003.3(新版) 4.6.2 由于重庆市电力公司目前还未有统一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各单位可参照相关省市制定的标准执行。
4.6.3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通常为20~300Hz),当确定试验电压后,逐渐升高电压,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耐压通过,说明电缆能够投入运行,否则不合格。
4.7注意事项
4.7.1 被试电缆两端应完全脱空,试验过程中,两端应派专人看守。
4.7.2 试验前应根据电缆长度、电压等级等确定励磁变低压侧接线方式,以使励磁变高压能输出满足试验条件的电压。
4.7.3 在施加试验电压前应设定好过电压整定值。
4.7.4 试验设备(谐振电抗器、分压器、励磁变压器等)应尽量靠近被试电缆头,减少试验接地线的长度,及减少接地线的电感量。
4.7.5 试验时操作人员除接触调谐、调压绝缘旋钮外,不要触及控制箱金属外壳。 5 交联聚乙烯电缆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5.1测量目的
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缆铜屏蔽层电阻的测量,以判断铜屏蔽层是否被腐蚀;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缆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的测量,可大致判断附件中导体连接点接触情况。
5.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投运前、重作终端或接头后或内衬层破损进水后 5.3试验时使用的仪表(测量仪器) 双臂电桥一套 5.4试验步骤
5.4.1 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铜屏蔽层直流电阻。 5.4.2 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导体的直流电阻。 5.5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当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加时,表明铜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铜屏蔽层有可能被腐蚀;当该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少时,表面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 6 交叉互联系统
6.1测量目的
检查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耐受规定电压的能力;检查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性能的好坏,以保证高压电缆的金属护套能承受在电缆受到过电压时感应的过电压对外护层的破坏;检查互联箱中闸刀(或连接片)接触电阻的大小。
6.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预试时
6.3使用的仪表(测量仪器) 6.3.1直流发生器一套 6.3.2 1000V兆欧表 6.3.3 回路电阻测试仪 6.4试验步骤
6.4.1 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 6.4.2 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 6.4.2.1对炭化硅电阻片:
6.4.2.1.1将连接线拆开后,分别对三组电阻片施加产品规定的直流电压后测量流过电阻片的电流值。
6.4.2.1.2将测得值与产品规范相比较。 6.4.2.2对氧化锌电阻片: 6.4.2.2.1将连接线拆开。
6.4.2.2.2对产品施加直流电压,当回路中电流刚好达1mA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及直流1mA参考电压。
6.4.2.2.3测得的U1Ma应符合产品规范。
6.4.2.3测量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
6.4.2.3.1将非线性电阻片的全部引线并联在一起并与接地的外壳绝缘。 6.4.2.3.2用1000V兆欧表测量引线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 6.4.3 互联箱
6.4.3.1测量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
6.4.3.2检查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是否正确。 6.5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6.5.1 在对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过程中,要求施加直流电压5kV,加压时间1min,不应击穿,如果发生击穿现象,说明电缆绝缘中有气泡、机械损伤等局部缺陷。
6.5.2 在测量炭化硅电阻片泄漏电流试验中,如果试验时的温度不是20℃,则被测电流值应乘以修正系数(120-t)/100(t为电阻片的温度,℃)。
6.5.3 当用兆欧表测量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小于10 MΩ时,说明电阻片受潮或老化。
6.5.4 测量互联箱中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不应大于20μΩ,否则说明接触不良好,应处理。
6.6 注意事项
6.6.1 在测量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中,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三段电缆金属套都接地,使绝缘接头的绝缘夹板也能结合在一起试验,然后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与地之间施加直流电压。
6.6.2 互联箱中闸刀(或连接片)接触电阻的测量应在做完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所有试验后进行。
6.6.3 检查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试验应在交叉互联系统的试验合格后密封互联箱之前进行。
电容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高压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交流滤波电容器、集合式电容器、断路器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的交接或预防性试验。
二. 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及安装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制造厂出厂说明书
三. 试验设备、仪器及有关专用工具
3. 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及材料:
序号 1 3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兆欧表 介损测试仪 常用仪表(电压表、微安5 表、万用表等) 7 9 11 13 局部放电测试仪 常用工具 示波器 操作杆 1套 1套 1台 3副 8 10 12 14 1套 6 接线) 交流耐压试验系统 安全带 暂态录波系统 设备试验原始记录 1套 3根 一套 1本 数量 1块 1套 序号 2 4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电源盘 刀闸板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个 2个 2块 4. 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及材料:
序号 1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兆欧表 常用仪表(电压表、微安数量 1块 序号 2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介损测试仪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套 3 表、万用表等) 5 7 9 安全带 操作杆 设备预试台帐 1套 4 接线) 1个 2根 3副 1套 6 8 电源盘 常用工具 1个 1套 四. 安全措施、试验工作要求
1. 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2. 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 电气试验项目及要求
1. 渗漏油检查 1.1 目的
检查电容器是否有渗漏油现象。 1.2 试验性质
交接、大修后、预防性试验或每6个月。 1.3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有渗漏油现象应停止使用。 1.4 注意事项
渗漏油检查由变电站值班员或检修人员观察。 2. 交流耐压
2.1 目的
检查电容器极间或极对壳的绝缘性能。 2.2 试验性质 交接
2.3 使用仪表
调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分压器、限流电阻、测量用电流电压表。 2.4 试验步骤
电容器极间交流耐压试验所需无功容量较大,有试验条件的可用试验变压器对电容器直接加压试验,否则采用串联谐振的试验方法。消弧线圈L2与电容量并联,以补偿电容电流,使其并联后仍为容性,再与消弧线圈L1串联,L1用于电压补偿,以实现用较低的电源电压和较小的电流来满足试验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的试品的试验要求。
电容器极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将电容器的两极连接在一起,外壳接地,用一般的耐压试验方法,对电容器两极逐步加至试验电压,并持续1min。 2.5 接线图
电容器极间交流耐压采用补偿方法的试验接线如图2所示。 2.6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交流耐压过程中无放电、升温和击穿为合格。 2.7 注意事项
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按产品出厂试验电压值的75%进行。 3. 绝缘电阻 3.1 目的
检查电容器极间和双极对壳的绝缘状况。 3.2 试验性质
交接、大修后、预防性试验。 3.3 使用仪表 绝缘摇表或兆欧表。 3.4 试验步骤
一般用2500V兆欧表测量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对断路器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测量两极间的绝缘电阻;对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和交流滤波电容器,测量两极对外壳的绝缘电阻(测量时两极应短接),以检查器身套管等的对地绝缘。
3.5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和交流滤波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不低于2000MΩ;断路器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极间绝缘电阻不低于5000MΩ;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集合式电容器的相间和极对壳绝缘电阻不做规定。 3.7 注意事项
3.7.1 串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用1000V兆欧表测量,其余用2500V兆欧表测量。
3.7.2使用兆欧表测量时应注意在测量前后均应对电容器充分放电;测量过程中,应充断开兆欧表与电容器的连接面停止摇动兆欧表的手柄,以免电容器反充放电损坏兆欧表。 4.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及电容值 4.1 目的
检查电容器极间电容量及其介质损耗。 4.2 试验性质
交接、大修后、预防性试验。
4.3 使用仪表
电容表、介质损耗电桥、调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分压器、标准电容。 4.4 试验步骤
测量极间电容量可采用电容表直接测量、电流电压表法和电桥法。电容表法可以直接读数,简单易行,但受电容表准确度和测量电容值大小的限制。用电流、电压表法测量电容量的接线如图1所示。测量电压取0.05~0.5Un,额定电压Un较低的电容器应取较大的系数,测量时要求电源频率稳定,并为正弦波,测量读数用电流、电压表均不低于0.5级。加上试验电源,待电压、电流表指针稳定以后,同时读取电流和电压。当被试品的容抗较大时,电流表的内阻可以忽略不计,其被测电容为
Cx=I*106/2πfU
式中,I—通过被试电容器的电流(A);
U—加于被试电容器的试验电压(V); f—试验电源频率(Hz); Cx—被试电容量(μF)。
4.5 接线图
图1 用电流、电压表法测量电容器接线图 图2 极间交流耐压、tgδ和电容量测量接线图
图2中TR为移圈调压器;T为隔离变压器;L1、L2为消弧线圈;Cx为被试电容器;CN为标准电容器;RN为交流分流器;TV1、TV2为电压分压器;TA为电流互感器,r为阻尼电阻;F为保护球隙;S1~S3为开关。U1为电源电压;U2为加在被试电容器上的电压;
U为补偿电压;I1为试验变压器的电流;I2为补偿电流;Ic为被试电容器的电容电流。 4.6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10kV或额定电压下油纸绝缘耦合电容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小于0.5,膜纸绝缘耦
合电容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小于0.2;每相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交流滤波电容器、集合式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的电容值偏差不超出额定值的-5%~+10%范围,电容器叠柱中任何两单元的实测电容之比值与这两单元的额定电压之比值的倒数之差不应大于5%;断路器电容器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5%范围内。对电容器组,还应测量总的电容值。交流滤波电容器组的总电容值应满足交流滤波器调谐的标准。 4.7 注意事项
4.7.1耦合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采用电桥法正接线测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的电容值与出厂值相差±2%范围时,准确度为0.5级及0.2级的应进行误差试验。
4.7.2断路器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及电容值用电桥法正接线与断口并联测量。对OWF系列电容器tgδ≥0.5%时,宜停止使用。
4.7.3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交流滤波电容器、集合式电容器在预防性试验时不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 5. 并联电阻值测量 5.1 试验性质
交接、大修后、预防性试验。 5.3 使用仪表 万用表 5.4 试验步骤
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和交流滤波电容器并联电阻采用自放电法测量,断路器电容器并联电阻可用万用表测量。 5.5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并联电阻值与出厂值的偏差在±10%范围内为合格。 5.6 注意事项
耦合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不做这项试验。 6. 局部放电试验 6.1 目的
检查电容器的绝缘性能。 6.2 试验性质 交接。 6.3 使用仪表
调压器、试验变压器、分压器、局部放电测量装置 6.4 试验步骤
预加电压值为0.8×1.3Um,停留时间大于10s;降至测量电压值为1.1Um/3,维持1min后,测量局部放电量。 6.5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试验电压下放电量小于10pC为合格,放电量超过规定时,应综合判断,局部放电量无明显增长时一般仍可使用,但应加强监视。 6.7 注意事项
局部放电试验仅限于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除交接外,局部放电试验仅在其它试验判断电容器绝缘有疑问时进行,多节组合的耦合电容器可分节进行试验。
7. 电容器组现场投切试验 7.1 目的
检查并联电容器组回路的投切性能。
7.2 试验性质
系统试验,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组。 7.3 使用仪表
测量用电流、电压表,示波器,暂态录波系统,电容分压器。 7.4 试验步骤
在电网额定电压下,对电力电容器组回路进行3次合闸、分闸试验,测量投切过程中三相稳态和暂态的母线及电容器上的电压波形、合闸过程的三相涌流波形、避雷器的动作电流。电流、电压的稳态信号可通过变电站的CT和PT二次直接读取,同时用光线示波器记录波形;因合闸涌流的频率约为几百赫兹,可从CT抽取信号输入示波器;暂态电压信号由电容分压器降低电压获得,通过阻抗变换器再输入暂态录波系统;避雷器的动作电流应通过分流器FL抽取信号输入示波器。试验接线时,所有暂态测量信号线均应使用双屏蔽电缆,并采用阻抗匹配措施。 7.5 接线图
图3 10kV电容器组现场投切试验接线图
7.6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熔断器不应熔断;电容器组各相电流相互间的差值不宜超过5%。 7.7 注意事项
为保证测量信号的可靠记录,应保持开关投切的动作时间与暂态录波装置启动的同步,每次操作完毕后,须及时分析波形图,如出现异常由现场负责人决定试验是否继续进行。
互感器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35kV及以上电磁式、电容式互感器的交接或预防性试验。
二、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及安装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
制造厂说明书
三、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5. 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 1 3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兆欧表 介损测试仪 常用仪表(电压表、微安5 表、万用表等) 7 9 11 局部放电测试仪 常用工具 操作杆 1套 1套 3副 8 10 12 1套 6 接线) 交流耐压试验系统 安全带 设备试验原始记录 1套 3根 1本 数量 1块 1套 序号 2 4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电源盘 刀闸板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个 2个 2块 6. 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 1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兆欧表 常用仪表(电压表、微安3 表、万用表等) 5 7 安全带 操作杆 2根 3副 6 8 1套 4 接线) 电源盘 常用工具 1个 1套 数量 1块 序号 2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介损测试仪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个 1套 9 设备预试台帐 1套 四、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3. 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4. 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试验项目 1. 绝缘电阻的测量 1.1 试验目的
有效发现设备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1.2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防性试验 1.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2500V兆欧表、1000V兆欧表或具有1000V和2500V档的电动绝缘兆欧表 1.4 测量步骤
1.4.1 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将被试品接地放电。放电时应用绝缘棒等工具进行,不得用手碰触放电导线。
1.4.2 一次绕组用2500V兆欧表测量,二次绕组用1000V兆欧表测量。测量时,被测量绕组短接至兆欧表,非被试绕组均短路接地。
1.4.3 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擦去被试品外绝缘表面的脏污,必要时用适当的清洁剂洗净。 1.4.4 兆欧表上的接线端子“E”接被试品的接地端,“L”接高压端,“G”接屏蔽端。采用屏蔽线和绝缘屏蔽棒作连接。将兆欧表水平放稳,当兆欧表转速尚在低速旋转时,用导线瞬时短接“L”和“E”端子,其指针应指零。开路时,兆欧表转速达额定转速其指针应指“∞”。然后使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的地线连接,兆欧表的高压端接上屏蔽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悬空(不接试品),再次驱动兆欧表或接通电源,兆
欧表的指示应无明显差异。然后将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屏蔽连接线接到被试品测量部位。
1.4.5 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或接通兆欧表电源,待指针稳定后(或60s),读取绝缘电阻值。
1.4.6 读取绝缘电阻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
1.4.7 断开兆欧表后对被试品短接放电并接地。
1.4.8 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2. 极性检查 2.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 2.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毫伏表,干电池等 2.3 测量步骤
极性检查试验接线如图1所示,当开关S瞬间合上时,毫伏表的指示为正,指针右摆,然后回零,则L1和K1同极性。
装在电力变压器套管上的套管型电流互感器的
极性关系,也要遵循现场习惯的标法,即“套管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始端a与套管上端同极性”的原则。因为套管型电流互感器是在现场安装的,因此应注意检查极性,并做好实测记录。 3. 励磁特性试验 3.1 试验目的
可用此特性计算10%误差曲线,可以校核用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互感器的特性是否符
图1 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查接线图
合要求,并从励磁特性发现一次绕组有无匝间短路。 3.2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互感器的交接试验 3.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调压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3.4 测量步骤
图2 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试验接线图
(a)输出电压220~380V;(b)输出电压500V; TR一调压器;PA一电流表;PM电厂表
按图2所示接线。
试验时电压从零向上递升,以电流为基准,读取电压值,直至额定电流。若对特性曲线有特殊要求而需要继续增加电流时,应迅速读数,以免绕组过热。 3.5 测量结果判断
当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有匝间短路时,其励磁特性在开始部分电流较正常的略低,如图3中曲线2或3所示,因此在录制励磁特性时,在开始部分多测几点。当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较大,励磁电压也高时,可用2(b)的试验接线,输出电压可增至500V左右。但所读取的励磁电流值仍只为毫安级,在试验时对仪表的选用要加以注意。
根据规程规定,电流互感器只对继电保护有特性要求时才进行该项试验,但在调试工作中,当对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发生怀疑时,也可测量该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以供分
图3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匝间短路时的励磁
特性曲线
1-正常曲线2-短路1匝;3-短路2匝
析。
4. 电流比效对试验 4.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互感器的交接试验 4.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电流表、升流器、标准电流互感器、调压器等 4.3 测量步骤
理想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应与匝数比成反比,即:
I1 / I2=N2 / N1
式中:I1— 一次电流(A);I2—M次电流(A);N1— 一次绕组匝数;N2— 二次绕组匝数。
电流比测量接线见图4,如被测互感器TAX实际的电流比为
KX=I1X / I2X 标准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为
KN=I1N / I2N
已知被试电流互感器的铭牌标定电流比为K1X。 5. 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5.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互感器的交接试验 5.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QJ44型双臂电桥、甲电池等 5.3 测量步骤
以QJ44型双臂电桥为例,测量步骤如下:
图4电流比测量接线
T-升流器;TAX-被试电流互感器;
TAN-标准电流互感器
测量前,首先调节电桥检流计机械零位旋钮,置检流计指针于零位。接通测量仪器电源,具有放大器的检流计应操作调节电桥电气零位旋钮,置检流计指针于零位。
接人被测电阻时,双臂电桥电压端子P1、P2所引出的接线应比由电流端子Cl、C2所引出的接线更靠近被测电阻。
测量前首先估计被测电阻的数值,并按估计的电阻值选择电桥的标准电阻RN和适当的倍率进行测量,使“比较臂”可调电阻各档充分被利用,以提高读数的精度。测量时,先接通电流回路,待电流达到稳定值时,接通检流计。调节读数臂阻值使检流计指零。被测电阻按下式计算
被测电阻=倍率×读数臂指示
如果需要外接电源,则电源应根据电桥要求选取,一般电压为2~4V,接线不仅要注意极性正确,而且要接牢靠,以免脱落致使电桥不平衡而损坏检流计。
测量结束时,应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以免在测量具有电感的直流电阻时其自感电动势损坏检流计。 6. tgδ及电容量(20kV及以上)测量 6.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互感器的交接、大修后和预防性试验 6.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0.5级及以上精度、三位有效数值及以上,自动抗干扰一体化电桥或QS19型电桥等。 6.3 测量步骤
一般采用正接线法测量,试验接线和测试步骤参见测试仪器的使用说明书。 操作及注意事项:
测量tgδ是一项高电压试验,电桥桥体外壳应用足够截面的导线可靠接地,对桥体或标准电容器的绝缘应保持良好状态。反接线测量时,桥体内部及标准电容器外壳均带高压,
应注意安全距离。
6.4 影响tgδ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
在排除外界干扰,正确地测出tgδ值后,还需对tgδ的数值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为此,就要了解tgδ与哪些因素影响有关。根据tgδ测量的特点,除不考虑频率的影响(因施加电压频率基本不变)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tgδ有直接影响,影响的程度随材料、结构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tgδ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现场试验时,设备温度是变化的,为便于比较,应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tgδ值换算至20℃(见附录B)。例如,25℃时测得绝缘油的介质损失角为0.6%,查附录B得25℃时的系数为0.79,因此20℃时的绝缘油介质损失角即为tgδ20=0.6%×0.78=0.47%。
应当指出,由于被试品真实的平均温度是很难准确测定的,换算系数也不是十分符合实际,故换算后往往有很大误差。因此,应尽可能在10~30℃的温度下进行测量。
有些绝缘材料在温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其tgδ可能随温度的降低而上升;而潮湿的材料在0℃以下时水分冻结,tgδ会降低。所以,过低温度下测得的tgδ不能反映真实的绝缘状况,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测量tgδ应在不低于5℃时进行。
油纸绝缘的介质损耗与温度关系取决于油与纸的综合性能。良好的绝缘油是非极性介质,油的电 主要是电导损耗,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纸是极性介质,其年 由偶极子的松弛损耗所决定,一般情况下,纸的培 在一40~60℃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不含导电杂质和水分的良好油纸绝缘,在此温度范围内其边 没有明显变化。对于电流互感器与油纸套管,由于含油量不大,其主绝缘是油纸绝缘。因此,对把 进行温度换算时,不宜采用充油设备的温度换算方式,因为其温度换算系数不符合油纸绝缘的tgδ随温度变化的真实情况。
当绝缘中残存有较多水分与杂质时,tgδ与温度关系就不同于上述情况,tgδ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加。如两台220kV电流互感器通入50%额定电流,加温9h,测取通入电流前后tgδ的变化,tgδ初始值为0.53%的一台无变化,tgδ初始值为0.8%的一台则上升为1.1%。实际上初始值为0.8%的已属非良好绝缘,故tgδ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说明当常温下测得的tgδ较大,在高温下tgδ又明显增加时,则应认为绝缘存在缺陷。
(2)、试验电压的影响
良好绝缘的tgδ不随电压的升高而明显增加。若绝缘内部有缺陷,则其tgδ将随试验电压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图5表示了几种典型的情况:
曲线1是绝缘良好的情况,其tgδ几乎不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仅在电压很高时才略有增加。
曲线2为绝缘老化时的示例。在气隙起始游离之前,tgδ比良好绝缘的低;过了起始游离点后则迅速升高,而且起始游离电压也比良好绝缘的低。
曲线3为绝缘中存在气隙的示例。在试验电压未达到气体起始游离之前,tgδ保持稳定,但电压增高气隙游离后,tgδ急剧增大,曲线出现转折。当逐步降压后测量时,由于气体放电可能已随时间和电压的增加而增强,故tgδ高于升压时相同电压下的值。直至气体放电终止,曲线才又重合,因而形成闭口环路状。
曲线4是绝缘受潮的情况。在较低电压下,tgδ已较大,随电压的升高tgδ继续增大;在逐步降压时,由于介质损失的增大已使介质发热温度升高,所以吃 不能与原数值相重合,而以高于升压时的数值下降,形成开口环状曲线。
从曲线4可明显看到,tgδ与湿度的关系很大。介质吸湿后,电导损耗增大,还会出
图5 tgδ与电压的关系曲线
1-绝缘良好的情况;2-绝缘老化的情况;3-绝缘中存在气隙的情况;4-绝缘受潮的情况。
现夹层极化,因而tgδ将大为增加。这对于多孔的纤维性材料(如纸等)以及对于极性电介质,效果特别显着。
综上所述,tgδ与介质的温度、湿度、内部有元气泡、缺陷部分体积大小等有关,通过tgδ的测量发现的缺陷主要是:设备普遍受潮,绝缘油或固体有机绝缘材料的普遍老化;对小电容量设备,还可发现局部缺陷。必要时,可以作出tgδ与电压的关系曲线,以便分析绝缘中是否夹杂较多气隙。对tgδ值进行判断的基本方法除应与有关“标准”规定值比较外,还应与历年值相比较,观察其发展趋势。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有时即使数值仍低于标准,但增长迅速,也应引起充分注意。此外,还可与同类设备比较,看是否有明显差异。在比较时,除tgδ值外,还应注意Cx值的变化情况。如发生明显变化,可配合其他试验方法,如绝缘油的分析、直流泄漏试验或提高测量tgδ值的试验电压等进行综合判断。 7. 交流耐压试验 7.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流互感器的交接、大修后和预防性试验 7.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工频耐压装置一套 7.3 测量步骤
试验设备及仪器和试验方法参照变压器工频交流耐压试验,耐压试验时,被试绕组短接至兆欧表,非被试绕组均短路接地;在试验过程中,若由于空气湿度、温度、表面脏污等影响,引起被试品表面滑闪放电或空气放电,不应认为被试品的内绝缘不合格,需经清洁、于燥处理之后,再进行试验;升压必须从零开始,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在40%试验电压以内可不受限制,其后应均匀升压,速度约为每秒3%的试验电压;耐压试验前后均应测量被试品的绝缘电阻;高压试验变压器有测量绕组的,在不使用时,低端必须接地,注意绕组不能短路;耐压试验接线必须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工作负责人检);
加压过程中,必须有人呼唱、监护;加压部分对非加压部分的绝缘距离必须足够,并要防止对运行设备及非加压部分的伤害。 8. 电压互感器空载电流试验 8.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交接、大修后试验 8.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电流表、调压器等 8.3 测量步骤
试验接线见图6。试验时,从低压侧加压,高压侧低端(X端)必须接地,逐渐升至额定电压,读取电流表读数,即为在额定电压下的空载电流。
对于三相电压互感器,可在低压侧加三相100V
试验电源。若三相电源不平衡时,可取三相电压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所加电压的数值。当各相电压差不超过2%时,可用UAC代表平均电压,然后读取各相的空载电流值。
试验测得的空载电流值与制造厂数据比较,应基本接近。若相差太大,说明互感器有问题。对于串级式电压互感器,如果刚加电压,空载电流就大大增加,可能是连耦绕组极性接反;如果连耦绕组断开,则其空载电流较正常值小得很多。 9. 测量一次绕组对地的tgδ值 9.1 该项目适用范围
20kV及以上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大修后和预防性试验 9.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试验设备及仪器:0.5级及以上精度、三位有效数值及以上,自动抗干扰一体化电桥或QS19型电桥等。
图6 测量电压互感器的空载电流接线图
9.3 测量步骤
试验方法以QS19型电桥为例,自动抗干扰一体化电桥根据使用说明书可参照QS19型电桥进行。 9.4.1反接线法
35kV及以上的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连同套管一起对外壳的tgδ值,可用西林电桥的反接线法进行测定。对于全绝缘的一次绕组,其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变压器绕组的试验相同(参见第五章第四节),试验电压为10kV。
对于分级绝缘的电压互感器以及串级式电压互感器,因为绕组接地端的绝缘水平低,试验电压只能加至2~3kV,并需查看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后方可加压。此时,若用西林电桥反接线法,接线时电桥的“Cx”端必须和被试互感器一次绕组的接地端X相接,或者A与X短后和“Cx”相接。如仅将一次绕组出线端A与电桥的“Cx”连接,测量结果会出现误差。近年来对串级式电压互感器,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采用自激法和末端屏蔽法测量tgδ值。
9.4.2 高压标准电容器自激法测量
采用高压交流电桥高压标准电容器自激法测量级式电压互感器的电 值接线,如图7所示。图中A-X为两元件铁芯串接高压测绕组的出线端,a-x低压侧绕组出线端,ad-xd为低压侧辅助绕组出线图中其他符号含义同图4-3、图4-5,所不同的是用电压互感器本身作为试验变压器,以套管和绕组
图7 采用高压标准电容器
自激法测量电台值接线
串
为端,利的
对地电容作为Cx。这种线路的电压分布与电压互感器工作时一致,所以避免了高压侧绕组靠近低压端的容量大,而造成主要反映低压端介质损耗的缺点。如能采用更高电压的标准电容器就更接近实际,如国产的250kV六氟化硫标准电容器,就能够满足110kV及
220kV的电压互感器在工作电压下用自激法测tgδ的试验。试验方法和第四章中用QS19型电桥对角接线法测量tgδ的方法完全一样,由于桥体处于低压端,所以标准电容器可以选用更高的电压等级,以满足电压互感器的测量要求。 9.4.3低压标准电容器自激法
如图8所示,利用QSI型桥体内的标准电容作为电桥的标准臂,对串级式互感器进行自激测量tgδ值。电桥的标准电容供电是取自辅助绕组ad-xd端子上所感应的电压,标准电容桥臂承受的电压较低,此时辅助绕组的负荷很小,ù1和ù2相量基本上是重合的,经试验证明它们之间的角差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不管用高压标准电容器自激法,还是用低压标准电容器自激法,在测量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tgδ值时,仍然避免不了强电场的干扰影响。其干扰源一个来自互感器高压侧外界电
场(附近的高压带电设备),另一个来自二次侧激磁系统。前者可采用高压屏蔽的办法消除,具体办法参照第四章。后者可将调压装置的接地点尽量靠近滑动接点。另外还可以配合调换自激电源的相位和隔离变压器,使干扰减少到最小程度。
试验时注意事项:
(1)将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X端接地线拆除。
(2)电压互感器低电压绕组a-x及ad-xd各绕组应有一端良好接地,a-x和ad-xd绕组不能短路。
(3)试验回路中接人220/36~12V隔离变压器,以防止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及误加电压;隔离变压器二次电压的选择是当一次电压为220V时,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电压为10kV。
图8 利用低压标准电容器自激法测量tgδ值接线
(4)如使用QS19型电桥测量时,可用电桥的三根连线引出,但需将插头的脚柱“E线”的屏蔽与电桥内屏蔽断开,并将其“E线”的外屏蔽经导线引出接地。
(5)标准电容CN应放在耐压为10kV以上的绝缘台上;
(6)标准电容器与电压互感器“A”端子的连线,最好采用带屏蔽的高压电缆屏蔽层接到电压互感器的X端。
(7)调节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电压为10kV,将电桥分流器置于0.01位置进行测量。
(8)当有电场干扰时,可参
见以下所述方法和第四章所述方法消除之。 9.4.4 首端屏蔽法
当现场有强电场干扰时,因高压首端暴露在强电场位置,若将电压互感器高压首端接地(见图9),在有强电场干扰时使用该方法效果很好。但由于低压小套管处于高电位,因此试验电压仅能加到3kV。
试验时,由于高压绕组X端仅能加到3kV,因而二次绕组的励磁电压很低,为使调压方便,应将二次2个绕组串接;隔离变压器T可使用220/36V的安全灯变压器,一次接调压器,如被试互感器为JCC-110型,则二次绕组施加7.45V即可,如为JCC-220型互感器,二次绕组施加电压更低,测量时,用一数字电压表监测二次绕组电压即可。由于首端试验时接地,因此在预防性试验时可以不拆除首端连接线,使现场工作简化。 9.4.5末端屏蔽法
用末端屏蔽法测量tgδ值的接线如图10所示。它同样可利用QS19型高压电桥或其他数字电桥进行测量,并需用高压试验变压器T在被试电压互感器的高压侧激磁,同时
图10 用末端屏蔽法测量tgδ值接线 图9 首端屏蔽法测量tgδ值接线
供给电桥电源。低压绕组末端接地,低压绕组输出处于较低电位,这样基本上避免了小套管因受潮和脏污对tgδ测量值的影响。可见,末端屏蔽法的接线只能测出和低压绕组及辅助绕组及辅助绕组直接耦合高压绕组部分的tgδ值。如老式JCC-110型和JCC-220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铁芯的电压互感器,只能反映部分高压绕组的tgδ值。两个铁芯只反映下部一个铁芯,即tgδ/2值,四个铁芯只反映tgδ/4值,但比过去的常规接线(即第四章中所介绍的方法)基本上不能反映高压绕组的值要好得多,且不像常规接线那样只能加压2000~2500V,而是能满足标准电容器的电压(QS19型电桥可以加压到10kV),对提高tgδ值的灵敏度也大有好处。显然,末端屏蔽法比自激法测得的结果偏小,如果采用QS19型电桥测量的值小于1%时,需在Z4臂上并联一适当电阻R’4扩大其量程。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的经验,并联电阻值可选等于R4的数值,即3184Ω,这时Z4臂上的电阻就变成了1592Ω,量程增大了一倍。该电阻可用电阻箱调节,因此,所测得的tgδ值必须除2,才是QS19型电桥测试试品的实际值。
采用末端屏蔽法时,注意二次绕组必须开路。当tgδ值较大时,分别测a-x和ad-xd绕组和铁芯底座的介损,以区分介损增大的性质。 10. 绕组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 10.1 该项目适用范围
2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交接、大修后和预防性试验 10.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工频交流耐压装置一套 10.3 测量步骤
电压互感器绕组的绝缘电阻、tgδ以及绝缘油试验都合格后,就可进行绕组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对于全绝缘的电压互感器,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与电力变压器相同,但试验电压标准比电力变压器高。对于分级绝缘及串级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不能进行工频
交流耐压试验。
对于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规程规定试验电压为1000V,可与二次回路耐压试验同时进行。 11.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感应耐压 11.1 该项目适用范围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交接、大修后和预防性试验 11.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倍频试验装置一套 11.3 测量步骤
11.4.1 试验原理及方法
电压互感器进行交流感应耐压试验,也即是在互感器低压侧加上约为3倍额定电压,在一次侧感应出相应的高压来进行试验。为了防止铁芯过分饱和,应该提高电源电压的频率,采用150Hz电源进行试验。当频率超过100Hz时,为避免提高频率后对绝缘的考验加重,所以应相应地减少耐压时间,耐压时间t(S)由下式确定
t = 60×100/f 用于串级式互感器耐压的150Hz电压发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1.4.2 单相变压器组二次侧开口输出电源
利用三台单相变压器,一次侧接
成星形,二次侧接成开口三角形,如图11所示。当在一次侧加压,使变压器的铁芯过励磁时,由于是星形接法,则一次侧没有3次谐波电流,此时中性点必须悬浮不能接地,否则一次侧有3次谐波电流,会使磁通波形的3次谐波分量减小。由于铁芯中有3次谐波磁通,每相绕组便感应出3次谐波电动势,当励磁电流为正弦波,在铁芯饱和情况下,主磁
图11 由三台单相变压器构成3倍频发生器原理图
通的波形是平顶波,这样,在主磁通波中包含了较大的3次谐波,见图12所示。
图12 平顶波磁通产生电动势的波形
(a)电流波形与磁通波形关系;(b)磁通与电动势关系
11.4.3 利用三电感过励磁构成倍频电源
当铁芯电感线圈接成星形,并施以三相电压过励磁时,则在中性点感应出3倍频电动势,其3次谐波产生原理同上所述。因磁通为平顶波,所以可分解为l、3、5、7次等谐波,当过励磁达1.5信时,3次谐波分量可达基波的40%。各次谐波在三相电感线圈上产生自感电动势,而正序和负序谐波在中性点之和为零,所以在中性点仅感应出3次以上的零序分量。
三电感过励磁可利用一台 15kVA三相自耦调压器反加压构成,原理如图13所示。接线时,380V三相电源加到调压器输出端,即可调触头端,开始,调压器输出端调到电压最大位置,输人端开路,合上电源后将输出触点向减小
输出电压方向调节,直至铁芯饱和,在中性点产生出150Hz电压。调节时注意监视输人电流的大小。 11.4.4 组合变频电源
图13 由自耦调压器构成3倍频发生器原理图
利用可控硅变频器组合电源进行倍频耐压更为方便,变频电源原理框图见图14。
图14 变频电源原理框图
变频电源的输出频率可从150~200HZ由编程调节锁定,具有体积小、调压方便等优点。如使用2kW的变频电源,即可满足对110、220kV的互感器进行试验要求。 11.4.5 用三相自耦调压器构成倍频发生器进行110kV互感器试验
利用三相自耦调压器过励磁,由中性点输出3倍频电源,其试验接线如图15所示。 图13-15中,试品TV为JCC-110型电压互感器,试验时考虑容升为5%。 试验记录:U1=154V,I1=16.5A,P—840W,U2=270V。
在按图13-15进行试验时,TR1选用15kVA三相手动自耦调压器作为过励磁发生器TR2为3~5kVA单相自耦调压器。TR1合电源前,可调端子放置为最高电压处,逐渐向低电压调,即增大励磁TR2的调压端也放置在最高电压处,当示波器观测到3次谐波电压时逐渐向低端调,使输出端电压上升。为了避免回路产生谐振,在adxd接2个220V、300W白炽灯,两个灯泡串联连接起阻尼作用,以防止电压过高突然烧坏灯丝使回路无阻尼。
图15 自耦调压器倍频发生器原理图
由于过励磁产生的3倍频电源含有较大的5次、9次等高次谐波,因此测量电压的表计应采用峰值电压表。为了改善试验电压波形,有条件时可在3倍频发生器的输出端加接LC串联谐波回路,滤掉
250Hz和450Hz谐波,LC值可按下式计算
f = 1 /(2πLC)
LC =(1/(2πf))2 (13-18)
选择滤波电容时,不应显着增加回路的无功电流,一般可选取电容值为4~8μF。 1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介损试验 12.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2.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数字式自动介损仪 12.3 测量步骤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接线如图16所示,由电容分压器(包括主电容器C1,分压电容器C2)、中间变压器(即中间电压互感器TV)、共振电抗器L1、载波阻抗器L2及阻尼电阻器R等元件组成。其介质损耗角tgδ值的测试,可分单元件试验。例如,对电容器,可照电力电容器的要求进行试验;对中间变压器,可选用“自激法”或“末端屏蔽法”,均可得到有效的结果。
数字式自动介损仪测试方法
前面介绍的都是QS19型电桥在现场测试方法,当使用数字测试仪时,如果数字仪器是外接高压试验变压器加压,上述的几种方法都可应用于测量;如果仪器是内带高压电源,自动施加2、10kV高压输出时,则可用末端屏蔽法或首端屏蔽法进行测量;当外电场干扰严重时,如用60Hz试验电源,则效果更佳。 13. 局部放电试验 13.1 该项目适用范围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交接、大修后试验
图16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接线图
F保护闸隙;S短路开关
13.2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局部放电测量系统 13.3 测量步骤
图17 互感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原理接线 (a)电流互感器;(b)电压互感器
Ck一耦合电容器;C一铁芯;Zm一测量阻抗;F一外壳;L1、L2一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端子; K1、K2一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端子;A、X一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端子;a、x一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端子
试验接线:互感器局部放电试验原理接线,如图17所示。
电压互感器试验时,D或B点可任一点接地,当采用B点接地时,C、F能接D点就接D点。不能接D点则可接B点(接地)。
试验及标准:国家标准GB5583 85(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关于仪用互感器局部放电允许水平,见下表。
接地形式 预加电压 测量电压 绝缘形互感器形式 >10S >1min 式 液体浸渍 1.1 Um1) 固 体 1.1 液体浸渍 固 体 液体浸渍 固 体 液体浸允许局部放电水平 视在放电量PC 100 250 电网中性点绝缘或经消弧线图接地 电流互感器和相对地电压互感器 1.3Um Um相对相 电压互感器 3 10 50 1.3Um 0.8×1.1 Um 1.1 10 50 10 电网中性电流互感器点有效接地 和相对地电压互感器 相对相 电压互感器 1.3Um Um3 渍 固 体 液体浸渍 固 体 50 1.3Um 1.1 Um 10 50 注;1)只在制造厂与买主间协商后,才能施加这些电压。
为防止励磁电流过大,电压互感器试验的预加电压,可采用150Hz或其它合适的频率作为试验电源。
试验应在不大于1//
33测量电压下接通电源,然后按表2规定进行测量,最后降到l
测量电压下。方能切除电源。
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最高重复脉冲为准,偶尔发生的较高脉冲可以忽略,但
应作好记录备查
试验期间试品不击穿,测得视在放电量不超过允许的限值,则认为试验合格。
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原则上应按上述标准与规定进行。但若受变电所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认为必须要对运行中的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时、又无适当的电源设备、则推荐按以下方法进行
(1)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试验电压一般可用电压互感二次绕组自励磁产生,以杂散电容Cs取代耦合电容器Ck,其试验接线如图18所示;外壳可并接在X,也可直接接地。以150Hz的频率作为试验电源。在次级读取试验电压
时,必须考虑试品的容升电压。容升电压的参考值,见下表。 电压等级 110kV JCC1-220 JCC2-220 图18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接线
容升电压 4% 8% 16% 图 19 抑制干扰的对称法接线
当干扰影响测量时,可采用邻近相的互感器接成平衡回路的接线、如图19所示,被试互感器磁,非被试互感器不励磁,以降低干扰。
采用两组二次绕组串联励磁,以减小试验的磁电流。
试验标准(推荐值)如下: 励磁方式:两组二次绕组串联励磁; 允许背景干扰水平:20 P C;
预加电压:根据设备情况适当施加预加电压; 测量电压:1.1Um/工作电压;
允许放电量:20PC。
3连励
励
图20 接有Ck的试验接线
,其中Um为设备最
高
如采用150Hz的加压设备,则应按表2标准,允许放电量为20pC(现场测量)。 接有耦合电容器Ck的试验接线,如图20所示。
(2)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试验,试验电压由外施电源产生,杂散电容已代替耦合电容Ck,其接线如图21所示。互感器若有铁芯C端子引出,则并接在B处,电容式互感器的末屏端子也并接在B处。外壳最好接B,也可直接接地。试验变压器一般按需要选用单级变压器出接(例如单级电压为60kV的3台变压器串接),其内部放电量应小于规定的允许水平。
图21 电流互感器试验接线
Tr一试验变压器;C一铁芯;F一外壳
当干扰影响现场测量时,可利用邻近相的互感器连接成平衡回路,其接线如图13-22所示,邻近相的互感器不施加高压。
试验标准(推荐值)如下:
预加电压:根据设备情况,适当施加预加电压;
测量电压:1.1Um/
3图22 抑制干扰的平衡法接线 Cx-被试互感器;CC-邻近相互感器
,其中Um为设备最高工作电压;
允许放电量:20 P C;
允许背景干扰水平:20PC以下。
如有合适的加压设备,则允许放电量为20 pC(现场测量)
接地装置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新投运或改造后的接地装置的现场检验及定期校验。
二、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及安装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三、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1.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及材料:
序号 1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电极 数量 3根 序号 7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电源盘 专用测量线(根据装置大2 榔头 1把 6 小确定长度) 2个 3 常用工具 1套 各19 万用表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块 4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 块 10 接线) 11 设备试验原始记录 1个 5 接地电阻测试仪 1套 1本 2.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及材料:
序号 1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电极 数量 3根 序号 7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电源盘 专用测量线(根据装置大2 榔头 1把 6 小确定长度) 3 常用工具 1套 各14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 块 5 接地电阻测试仪器 1套 11 10 接线) 设备预试台帐 1本 9 万用表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个 1块 2个 四、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2.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试验项目
1.接地电阻的测量 1.1 试验目的
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受到外力破坏或化学腐蚀等影响而导致接地电阻值的变化。 1.2 该项目适用范围
新投运或改造后的接地装置的现场检验及定期校验 1.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三极法) 接地电阻测试仪
1.4 测量接地电阻时电极的布置
1.4.1发电厂和变电所接地网测量接地电阻的电极布置 电极布置见图 l。
根据DL/T621《电力设备接地设计规程》中接地电阻测量方法,推荐“dl3一般取接 地网最大对角线的4~5倍,以使其间的电位分布出现一平缓区段。在一般情况下,电压 极到接地网的距离约为电流极到接地网距离的50%~60%”。测量时,沿接地网和电流极 的连线移动3次,每次移动距离为d 13的5%左右,如3次测得的电阻值接近即可。
图1 发电厂和变电所接地网测量接地电阻的电极布置图
1-接地体;2-电压极;3-电流极
图2 电流极、电压极的三角形布置法 图3 大型发电厂、变电所电压极、电流 极的布置
电压极、电流极也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三角形布置方法,一般取d12—d13,夹角θ=30°。
对大型发电厂、变电所,由于地网直径极大,经常使用架空线路作电压、电流测量线,这时电压、电流极的布置不可能一定是直线或成30”,可能布置成如图3所示的位置。 若电压、电流极的布置不成直线或30”,测量结果将按下式作误差修正 1.4.2 电力线路测量杆塔接地电阻的电极布置
电极布置如图4所示。图中,d 13一般取接地装置最长射线长度L的4倍,d12取 L的2.5倍。
1.5 测量方法及接线
1.5.1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法(三极法)
图4 电力线路测量杆塔接地电阻的 图5 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法的试验接线 电极布置
l一接地体;2一电压极;3一电流极
采用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法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试验接线,如图5所示。 这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施加电源后,同时读取电压值、电流值和功率值,并由下式计 算出接地电阻。即
对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若地中有干扰电流流过,电压表读数亦包含于扰电压,则 测量结果不是实际的接地电阻值,我们经常采用电源倒相或增大试验电流的方法来消除和 减小干扰造成的误差。对于电流、电压测量线很长,又并行排列的情况,线间互感形成的 互感电压也会影响测量结果,建议采用功率表法。 接地电阻由下式计算
1.5.2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接地电阻
图6 比率计法测量接地电阻试验接线
测量接地电阻用的仪表有许多种,从测量原理上分为两类:一为比率计法,二为电桥法。还有围绕这两种方法开发的数字式接地电阻测量仪。
采用比率计法测量接地电阻试验接线如图6所示,如原苏联产的MC-07、MC-08型,日本产L-8型比率计均采用这种接线。
两种采用电桥测量接地电阻试验接线如图7(a)、(b)所示,采用这类原理的接地电阻测量仪有国产的ZC-8型、ZC29型等接地兆欧表和现行开发的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 1.6 消除干扰的措施
1.6.1.消除接地体上零序电流干扰
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网中经常有零序电流流过(包括新建站),零序电流的存在给接
地电阻测试带来误差,常用下列措施消除。
(1) 加大测量电流的数值,以减小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采用变频电源,即采用50士10HZ的工频电源作试验源; (3)采用倒相法,按计算公式,可消除零序电流干扰的影响。 图7 采用电桥测量接地电阻试验接线
1-接地体;2-电压极;3-电流极;P-检流计;S-开关; S。、Sb-滑动电阻调节手柄;TTI7-试验变压器 1. 6.2消除测量线间互感电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20kV及以上的发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大,地网最大对角线的长度D一般为几百米。 在测量接地电阻时需放置专用的测量线达回千米以上,有时无法满足需要,现场测试常利 用一条停运的低压架空线为测量线路,从而造成电流线与电压线长距离平行,因互感作用 而在电压线上有较大的感应电压。另一方面,大型地网接地电阻甚小,注人测量电流后地 网电位升高值较小,所以感应电压的串人,将严重影响测量结果,使地网接地电阻大幅度 偏高,造成地网电阻不合格的假象,常用以下措施消除:
图8 四极法测量接地电阻
rg-接地体的半径;2-电压极;3-电流极;4-辅助电压极离接地网边缘20~30m处 (1)采用功率表三极法,用计算公式,消除互感电压的影响。
(2)采用四极法测量,可消除互感电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接线见图8。在测量电压极与地网间电压U12的同时,测出辅助电压极与地网和电压极间电压U14、U24,由下式可计算出测量所得的接地电阻值
(3)消除构架上架空地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尽量将发变电站进出线杆塔架空地线与地网解开。 1.7 测量时注意事项
(1)接地电阻测试应在每年的雷雨季节来临前进行,由于土壤湿度对接地电阻的影响
很大,因此不宜在刚下过雨后进行。
(2)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接地电阻,若发现有外界干扰而读数不稳时,最好采用电
流表电压表和功率表(三极法)测量,以消除干扰的影响。
(3)电压极、电流极的要求:电压极和电流极一般用一根或多根直径为25~50rum。 长0.7~3m的钢管或圆钢垂直打人地中,端头露出地面150~200mm,以便连接引线。电
压极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00~2000Ω;电流极的接地电阻应尽量小,以使试验电源能将足
够大的电流注人大地。由此,电流极的接地经常采用附近的地网和杆塔的接地。 (4)测量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通人的电流一般不应低于10~20A,测
量接地体的接地电阻,通人的电流不小于IA即可。
(5)注人接地电流测量接地电阻时,会在接地装置注人处和电流极周围产生较大的电 压降,因此,在试验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在20~30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人或动物进人。
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行)
目 录
一 适用范围……………………………………………………………1
二 引用标准和规程……………………………………………………1
三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1 四 绝缘油的取样工作……………………………………………………2 五 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4 六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10 七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13 八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定 真空压差法……………………………………15 九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18 十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酸值测定法(BTB法)…………………………20 十一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21 十二 石油产品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23 十三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25 十四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分含量现场测试工作……………………29 十五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密封试验……………………………………31 十六 六氟化硫新气微水含量的测定………………………………………33 十七 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含量测定……………………………35 十八 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法)………………39 十九 六氟化硫新气中空气、四氟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法…………………42 二十 六氟化硫新气中酸度测定…………………………………………44 二十一 六氟化硫气体毒性生物试验方法…………………………………48
一. 适用范围
适用于绝缘化学监督工作中进行绝缘油试验和六氟化硫气体的检测工作。 二. 引用标准和规程
GB7595-87《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GB11023-89《高压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性试验方法》
GB/T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T 507-86《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
GB 7600-87《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 GB/T 261-83《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GB/T 759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GB/T 7598-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 GB 7597-8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T 6541-86《石油产品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
GB/T 5654-85《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GB5832.1-86《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电解法》 GB5832.2-86《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露点法》
DL506-92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分含量现场测量方法》 DL 423-91《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定 真空压差法》 DL 429.9-91《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 SD 307-89《六氟化硫新气中酸度测定法》
SD 309-89《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含量测定法》
SD 310-89《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法》
SD 311-89《六氟化硫新气中空气、四氟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SD 312-89《六氟化硫气体毒性生物试验方法》 三.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 基本要求
1. 1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现场试验中的人身安全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执行DL409《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1. 2工作人员与带电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
表1 高压设备带电时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 10及以下 20-35 44 60-110 154 220 330 500 2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2.1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1.
1工作票制度
安全距离(m) 0.7 1.00 1.20 1.50 2.00 3.00 4.00 5.00 2.1.2工作许可制度 2.1.3工作监护制度
2.1.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2.2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的取样及试验工作,应填写第二种工作票。
2.3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的取样及试验工作,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四. 绝缘油的取样工作 1.安全工作要求
1. 1新油的验收、新油处理过程中的检验、为交付运行的新设备取样检验取样前应征得现场工作负责人的许可。
1. 2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绝缘油的取样工作,应填写第二种工作票。 1. 3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绝缘油的取样工作,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1. 4在工作地点应悬挂在“在此工作标示牌”。 1. 5楼梯的使用和搬运应符合《安规》的要求。 1. 6取样时应有专人进行监护
1. 7带电取样时应使用必要的安全工具。
2. 工作目的:将现场设备或油罐中绝缘油取回试验室进行分析试验。 3. 工作性质:交接、大修后或预防性试验 4.取样工具
4. 1取样瓶500-1000毫升磨口具塞玻璃瓶,并贴好标签。
4.1. 1适用范围:适用于常规分析
4.1.2取样瓶的准备:取样瓶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净,烘干、冷却后,盖紧瓶盖。
4. 2注射器:应使用20-100毫升全玻注射器,注射器头部用小胶皮头密封。 4.2.1适用范围:适用于油中水份含量测定、油中含气量测定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4.2.2注射器的准备:注射器使用前,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净,在105℃温度下充分干燥,干燥后应立即用小胶头盖住头部待用(最好保存在干燥器中)。
4. 3油桶取样用取样管(见图1) 4. 4油罐或油槽车用取样勺(见图2)
4. 5从密闭充油电气设备中取样还应有防止污染的密封取样阀。 5取样方法和取样部位 5. 1常规分析取样
5.1.1油桶中取样:试油应从污染最严重的底部取样,必要时可抽查上部油样。开启桶盖应将桶盖外部擦干净,然后用清洁、干燥的取样管取样。从整批油桶中取样时,取样的桶数应能够代表该批油的质量,具体规定见表2,每次试验应按表2规定取数
个单一油样,并再用它们均匀混合成一个混合油样。
表2 高压设备带电时的安全距离
总油桶数 1 2-5 取样桶数 1 2 总油桶数 51-100 101-200 取样桶数 7 10 6-20 21-50 3 4 201-400 大于401 15 20 5.1.2油罐或槽车中取样:试油应从污染最严重的底部取样,必要时可抽查上部油样。取样前应排去取样工具内存油,然后取样。
5.1.3电气设备中取样:对于变压器、油开关或其他充油电气设备,应从下部阀门处取样,取样前应将阀门擦净,再放油冲洗干净。 5.1.4取样量:以够试验用量为限。 5. 2变压器油中水分和溶解气体分析取样
5.2.1取样方法:油样应为能代表设备的本体油,应避免再油循环不够充分的死角取样,一般应从设备的底部取样阀取样,在特殊的情况下可在不同的部位取样。取样要求全密封,即取样连接方式可靠,既不能让油中溶解的水分及气体逸散,也不能混入空气,操作时油中不得产生气泡。取样应在晴天进行,取样后注射器芯子能自由活动,以免形成负压空腔。油样应避光保存。
5.2.2取样量:做溶解气体分析时取样量为50-100毫升,专用于测定油中水分含量的油样,可取20毫升。 5. 3样品标签
标签内容有:单位、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取样日期、取样部位、取样天气、油牌号、油重和取样人。 6. 注意事项
6. 1油样的运输和保存:油样应尽快进行分析,做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油样不得超过四天;做油中水分含量的油样不得超过十天。油样运输中应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容器
破碎,油样运输和保存期间,应注意避光。
6.2样品应防止污染,避免带入外部杂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用全密封取样,尽量缩短样品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五. 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充油电气设备内绝缘油中的溶解气体组分(包括氢、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及氮等)含量的方法,其浓度以μL/L计量。充油电气设备中的自由气体(气体继电器中气体、设备中油面气体等)也可参照本方法进行组分分析,其浓度以μL/L计量。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 试验方法 3.1 方法概要
首先按要求采集充油电气设备中的油样,其次脱出油样中的溶解气体,然后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各气体组分,浓度用色谱数据处理装置或记录仪进行结果计算。 3.2 样品采集
按GB7597—1987全密封式取样的有关规定进行。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3.3 仪器设备和材料
3.3.1 从油中脱出溶解气体的仪器,可选用下列仪器中的一种。 3.3.1 恒温定时振荡器
往复振荡频率275次/min±5次/min,振幅35mm±3mm,控温精确度±0.3℃,定时精确度±2min。 3.3.2 气相色谱仪
专用或改装的气相色谱仪。应具备热导鉴定器(TCD)(测定氢气、氧气、氮气)、氢焰离子化鉴定器(FID)(测定烃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镍触媒转化器(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定器转化为甲烷)。检测灵敏度应能满足油中溶解气体最小检测浓度的要求。
3.3.2.1 仪器气路流程。
3.3.2.2 色谱柱:对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常见的气路流程见表1。
表1 色谱流程
序号 流程图 说明 1. 分两次进样: 进样Ⅰ(FID)测C1~C2 进样Ⅱ(TCD)测H2、O(,2N2)(FID)测CO、CO2 1 2. 此流程适合于一般仪器; 3. 图中Ni表示镍触媒转化器,Air、N2、Ar、H2、分别表示空气、氮气、氩气、氢气 1. 一次进样,双柱并联二次分流控制; (TCD)测H2、O2 (FID1)测C1~C2、CO、CO2 2. 此流程适合于一般仪器; 3. 同序号1中说明3; 4. 此流程若采用三检测器(TCD和双FID) 柱Ⅰ(FID1)测C1~C2 柱Ⅱ(TCD)测H2、O2(N2),2 转化器后接(FID2)测CO、CO2 1. 一次进样,自动阀切换操作: 阀切换如图位置时: (TCD)测H2、O2 (FID)测CH4、CO 阀切换脱开柱Ⅱ,连通针阀时:(FID)测CO2、C1~C2 2. 此流程适合于自动分析仪器; 3. 同序号1中说明3 3 3.3.3 记录装置
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工作站或具有满量程1mV的记录仪。 3.3.4 玻璃注射器
100mL、5mL、1mL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良好,芯塞灵活无卡涩,刻度经重量法校正。(机械震荡法用100mL注射器,应校正40.0mL的刻度)气密性检查可用玻璃注射器取可检出氢气含量的油样,存储至少两周,在存储开始和结束时,分析样品中的氢气含量,以检测注射器的气密性。合格的注射器,每周允许损失的氢气含量小于2.5%。
3.3.5 不锈钢注射针头
牙科5号针头或合适的医用针头。 3.3.6 双头针头(机械振荡法专用) 可用牙科5号针头制作。 3.3.7 注射器用橡胶封冒 弹性好,不透气。 3.3.8 标准混合气体
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单位配制,具有组分浓度含量、检验合格证及有效使用期。
常用浓度以接近变压器故障判断注意值换算成气体组分的浓度。 3.3.9 其他气体(压缩气瓶或气体发生器) 3.3.9.1 氮气(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 3.3.9.2 氢气:纯度不低于99.99%。 3.3.9.3 空气:纯净无油。 3.4 最小检测灵敏度
运行设备中油含有较高的溶解气体,出厂、交接检验设备中的油含有气体浓度很低。因此,运行设备与设备出厂色谱检验应有不同最小检测浓度要求,见表2。
表2 要求的最小检测浓度
气体 出厂、交接试验 运行试验 20℃下的浓度,μL/L 气体 一氧化碳 出厂、交接试验 运行试验 20℃下的浓度,μL/L 5.0 25 氢 2 5 二氧化碳 10 25 烃类 0.1 1 空气 50 50 500kV及以上充油电气设备和220kV及以上的互感器、套管,在运行试验中,烃类气体的最小检测浓度,建议与出厂、交接试验的要求相同。 3.5 准备工作 3.5.1 脱气装置
3.5.1 顶空取气法—恒温定时震荡器,校正恒温定时震荡器的控制温度与设定时间,然后升温至50℃恒温备用。
3.5.2 气相色谱仪—使仪器性能处于稳定备用状态。
3.6 试验步骤 3.6.1 脱气
3.6.1.1 顶空取气法—机械振荡法 3.6.1.1.1 操作步骤
3.6.1.1.1.1 贮气玻璃注射器的准备:取5mL玻璃注射器A,抽取少量试油冲洗器筒内壁1-2次后,吸入约0.5mL试油,套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针头垂直向上。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和试油慢慢排出.使试油充满注射器内壁缝隙而不致残存空气。 3.6.1.1.1.2 试油体积调节:将100mL玻璃注射器B中油样推出部分,准确调节注射器芯至40.0mL刻度(V1),立即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为了排除封帽凹部内空气,可用试油填充其凹部或在密封时先用手指压扁封帽挤出凹部空气后进行密封。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空气气泡进入油样注射器B内。
3.6.1.1.1.3 加平衡载气:取5mL玻璃注射器C,用氮气(或氩气)清洗1-2次,再准确抽取5.0mL氮气(或氩气)然后将注射器C内气体缓慢注入有试油的注射器B内。含气量低的试油,可适当增加注入平衡载气体积,但平衡后气相体积不应超过5mL。一般分析时,采用氮气做平衡载气,如需测定氮组分,则要改用氩气做平衡气。 3.6.1.1.1.4 振荡平衡:将注射器B放入恒温定时振荡器内的振荡盘上。注射器放置后,注射器头部要高于尾部约5°,且注射器出口在下部(振荡盘按此要求设计制造)。启动振荡器操作钮,连续振荡20min,然后静止10min。室温在10℃以下时,振荡前,注射器B应适当预热后,再进行振荡。
3.6.1.1.1.5 转移平衡气:将注射器B从振荡盘中取出,并立即将其中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A内。室温下放置2min,准确读其体积Vg(准确至0.1mL),
以备色谱分析用。为了使平衡气完全转移,也不吸入空气,应采用微正法转移,即微压注射器B的芯塞,使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进入注射器A。不允许使用抽拉注射器A芯塞的方法转移平衡气。注射器芯塞应洁净,以保证其活动灵活。转移气体时,如发现注射器A芯塞卡涩时,可轻轻旋动注射器A的芯塞。 3.6.2 样品分析. 3.6.2.1 仪器的标定
采用外标定量法。用1mL玻璃注射器D准确抽取已知各组分浓度Cis的标准混合气0.5ml(或1ml)进样标定。从得到的色谱图上量取各组分的峰面积Ais(或峰高his)。 标定仪器应在仪器运行工况稳定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两次标定的重复性应在其平均值的±2%以内。每次试验均应标定仪器。 至少重复两次。取其平均值Ais(或his)。 3.6.2.2试样分析
用1mL玻璃注射器D从注射器(机械振荡法)或气体继电器气体样品中准确抽取样品气0.5ml(或1ml),进样分析。从所得色谱图上量取各组分的峰面积Ai(或峰高hi)。 重复脱气操作两次,取平均值Ai(或hi)
样品分析应与仪器标定使用同一支进样注射器,取相同进样体积。 3.6.3 结果计算
3.6.3.1 采用机械振荡法的计算 3.6.3.1.1样品气和油样体积的校正
按式(1)和式(2)在室温、试验压力下平衡的气样体积Vg和试油体积V1分别校正为50℃试验压力下的体积:
V′g=Vg323 (1) 273tV′1= V1[1+0.0008(50-t)] (2)
式中:V′g—50℃ 试验压力下平衡气体体积,mL;
Vg—室温t、试验压力下平衡气体体积,mL; V′1—50℃时油样体积.mL V1—室温t、时所取油样体,mL; t—试验时的室温℃
0.0008——油的热膨胀系数,1/℃ 3.6.3.1.2 油中溶解气体各组分浓度的计算
按式(3)计算油中溶解气体各组分的浓度:
Xi0.929VgpAi (3) CisKi101.3V1Ais式中:Xi—油中溶解气体i组分浓度,μL/L;
Cis—标准气中i组分浓度, μL/L
Ai—样品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 Ais—标准气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
V′g—50℃试验压力下平衡气体体积,mL; V′1—50℃时油的体积,ML; P—试验时的大气压力,kPa;
0.929—油样中溶解气体浓度从50℃校正到20℃时的温度校正系数。 式中的Ai、Ais也可用平均峰高hi、his 代替。
50℃时国产矿物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各组分分配系数(Ki)见表3。测定方法见
附录B。
对牌号或油种不明的油样,其溶解气体的分配系数不能确定时,可采用二次溶解平衡测定法。见附录C。
表3 50℃时国产矿物绝缘油的气体分配系数(Ki)
气 体 氢 (H2) Ki 0.06 气 体 一氧化碳(CO) 氧 (O2) 0.17 二氧化碳(CO2) 氮 (N2) 0.09 甲烷(CH4) 0.39 0.92 Ki 0.12 气 体 乙炔 Ki 1.02 (C2H2) 乙烯1.46 (C2H4) 乙烷2.30 (C2H6) 3.6.3.2 自由气体各组分浓度计算
按式(4)计算自由气体各组分浓度:
XigCisAig (4) Ais式中:Xig——自由气体中i组分浓度μL/L
Cis—标准气中i组分浓度μL/L
Aig—自由气体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 mm2
Ais—标准气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
其中Ai、Ais也可用平均峰高hi、his 代替。
六.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验收20℃时粘度不大于50mm2/s的各种绝缘油。例如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电缆油等新油或使用过的油,但主要是用于新油。
介电强度并不是用来评定绝缘油质量的一个标准,而是一项常规试验,它用来阐明绝缘油被水和其他悬浮物质物理污染的程度以及打算注入设备前进行干燥和过滤是否适宜。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方法概要
测定方法是将放在专门设备里的被测试样经受一个按一定速率连续升压的交变电场的作用直至油击穿.测量值与所用的测量设备和采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3.2 仪器 3.2.1 变压器
3.2.1.1 试验是从交流(50Hz)的低压电源供电的一个升压变压器得到的.通过手调或自动控制装置逐渐增加初级线圈电压,经升压后的次级线圈电压,经升压后的次级线圈电压施加于试验油杯的电极上.该电压应是一近似正弦的波形,其峰值因数应在根号2±5%范围。
3.2.1.2变压器和相配的装置应能在电压大于15kV产生一个20mA的最小短路电流。 3.2.2 保护装置
3.2.2.1装置应良好接地。
3.2.2.2 进行试验时尽可能防止产生高频震荡。
3.2.2.3为了保护设备和避免试油在击穿瞬间的分解,可与试油杯串联一个电阻,以限制击穿电流。
3.2.2.4 高压变压器的初级电路上接一个断路器,这个断路器能在试样击穿后不超过0.02s的时间内因试样的击穿电流作用而动作.断路器接一个无电压释放线圈以保护设备。 3.2.3电压调节
3.2.3.1 电压调节可用下列设备之一来实现 3.2.3.1.1 变比自耦变压器 3.2.3.1.2 电阻分压器 3.2.3.1.3 发电机磁场调节 3.2.3.1.4感应调节器
3.2.3.2电压调节最好采用自动升压系统,因为手控调节不易得到要求的匀速升压。 3.2.4试验电压的测量
试验电压值是电压的有效值,即电压峰值除以√2.电压可以用峰值电压表或其他类型的测量电压表连接到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或输出断来测量。使用的测量仪器须用球隙校正望它测量的全电压。从球隙得到的电压与辅助仪器所指示的电压的比与试验油杯或球隙是否接入有关,因此校正过程中应将试验油杯接在电路里。如果知道球隙的接入对电压比的影响可忽略,那么在测量过程中可不接球隙。 3.2.5 试验油杯
3.2.5.1试验油杯由杯体与电极两部分组成。
3.2.5.2油杯杯体是由玻璃,塑料制成的透明容器或由电工陶瓷制成的容器,有效容积在300~500mL之间,杯体以密闭为宜。
3.2.5.3 电极由磨光的铜,黄铜,青铜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呈球形,直径12.5~13mm,如图1所示。呈球盖形。电极面应光滑.一旦电极面上有由于放电引起的凹坑时就应更换电极。
3.2.5.4 电极应安装在水平轴上,彼此相隔2.5mm。电极间间隙用块规校准。要求精确到0.1mm。电极轴浸入试油的深度应为40mm左右。 3.3准备工作 3.3.1 取样
介电强度的测试对试样的轻微污染相当敏感,取样时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取样要用清洁,干燥的专用取样器,严格地按GB/T 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取样。对桶装或油听装的试样应从容器底部抽取。 3.3.2 试样的准备。
3.3.2.1 轻轻摇动盛有试样的容器,使油中杂质均匀分布而又不形成气泡。 3.3.2.2 将试样慢慢倒入已准备好的油杯,倒试样时要避免空气泡的形成(可借助与清洁干燥的玻璃棒)。操作应在防尘干燥的场所进行,以免污染试样。 3.3.2.3试验时的油温应与室温相同。仲裁试验应在15~20℃之间进行。 3.3.3 油杯的准备
3.3.3.1 油杯不使用时,应将它充满干燥的油,并放于干燥防灰尘的清洁地方。 3.3.3.2 油杯有一段时间未使用,重新在使用时,应进行严格清洗。 3.3.3.2.1 拆去并洗净电极然后用干燥的新油洗涤。
3.3.3.2.2 细心的重新安装上电极,安装时避免手指与它接触。 3.3.3.3 在按规定进行充试样时,用试样冲洗油杯(至少两次)。 3.4 试验步骤
3.4.1试验在湿度不高于75%的条件下进行。
3.4.2 在测定装置上,对盛有试样的电极两端施加50Hz交流电压,电压按2Kv/s均匀速度从零开始升到试样发生击穿的值.击穿电压就是当电极间发生第一个火花时达到的电压.不管这个火花是瞬间的或恒定的。
如果在电极间发生瞬间火花(听得见的或可见的),则人工断开电路.如果发生恒定的电弧,则高压变压器初级电路上的断路器能自动断开电路.断开电路的自动短路器能在0.02s内切断电压。
试样装入油杯.在保证试样中不在有空气泡后尽快地施加第一次电压(最迟在装油后10min进行)
3.4.3试样发生击穿后,电极间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轻轻搅拌试样,搅拌时尽可能的避免空气泡的产生。
3.4.4待空气泡消失后1min,在按要求施加第二次电压.如不可能观察到空气泡的消失,则必须等5min后在依次进行击穿试验.以上试验每个试样进行六次.以六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的击穿电压。 3.5 报告
3.5.1 记录试验得到的六次击穿电压值,并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用千伏(kV)表示。
3.5.2 试验报告还应记述使用电极的类型、油温。
七.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运行变压器油中的水分含量。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仪器
3.1.1 微库仑分析仪
3.1.2 注射器:0.5, 50μl;1,2,5,2.5,50ml。 3.1.3 分液漏斗:250ml。 3.1.4 抽滤瓶:250。
3.1.5 洗气瓶:250~300mL。 3.1.6 保温瓶:大口矮型 3.2 试剂
3.2.1无水甲醇:分析纯。 3.2.2 吡啶:分析纯。 3.2.3 碘:分析纯。
3.2.4 三氯甲烷(氯仿):分析纯。 3.2.5 四氯化碳:分析纯。 3.2.6 乙二醇:分析纯。 3.2.7 高真空硅脂。
3.2.8 变色硅胶。
3.2.9 二氧化硫:用钢瓶装或用亚硫酸氢钠和硫酸反应成二氧化铁,使用前均需要进行干燥脱水。 3.3 准备工作
3.3.1 卡尔费休试剂配制
3.3.1.1 量取140ml吡啶注入250ml干燥洗气瓶内,洗气瓶进出口乳胶管或塑料管连接,并用夹子夹紧,玻璃磨口接头初涂少许润滑脂。 3.3.1.2 称量装有吡啶的洗气瓶,并记录其重量。
3.3.1.3 将装有吡啶的洗气瓶放入装有碎冰和食盐的保温瓶内,将洗气瓶进气口与二氧化硫发生器出口的缓冲瓶相联;出口管与一个装有10%氢氧化钠的吸收瓶相联,整个装放在通风橱里。
3.3.1.4 打开洗气瓶进出口的夹子,缓慢地通入二氧化硫使之在吡啶中鼓泡,大约30min,直至洗气瓶增重30±1g为止,此溶液为吡啶—二氧化硫溶液。
3.3.1.5 关闭进气管口的夹子和二氧化硫发生器的截门,最后关闭出气管的夹子,取下洗气瓶。
3.3.1.6 在500ml干燥棕色瓶中加入157ml无水甲醇和15.1g碘,充分摇动使其完全溶解。此溶液即为甲醇—碘溶液。 3.3.2 电解液的配制
3.3.2.1 阳极液(按体积分数计)
将三氯甲烷34%,四氧化碳3%,甲醇—碘溶液22%,吡啶—二氧化硫溶液21%,乙二醇20%注入干燥棕色瓶内, 充分混合摇匀。封好瓶口,标明配制日期,放入干燥器
内,稳定24h后使用。
3.3.2.2 阴极液(按体积分数计)
甲醇—碘溶液35%,四氯化硫26%,吡啶-二氧化硫溶液13%,乙二醇26%注入干燥棕色瓶内,充分混摇均匀.。封好瓶口,标明配制日期,放入干燥器内,稳定24h后使用。 3.3.3 电解池的安装
将预先清洗、干燥的电解池阳极室放入搅拌子,并加入70ml阳极电解;在阴极室内加入2ml阴极电解液,其液面与阳极室溶液在同一水平面或稍微低些。 3.3.3.2 安放电极时,要注意电极方向与电解液的搅拌方向切线。
3.3.3.3 干燥管内装入变色硅胶,然后盖好所有的塞子,并在玻璃磨口处涂上高真空硅脂。 3.4 试验步骤
3.4.1 按仪器说明书连接仪器电源线,调试仪器。
3.4.2 将电极引线接到库仑分析仪指定位置。开动电磁搅拌器,开始电解所存在的残余水分。若电解液过碘.注入适量含水甲醇或纯水,此时电解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呈黄色进行电解。
3.4.3 当电解液达到终点,选择合适的延迟时间(一般放在50s档),按下启动钮,用0.5μL注射器量取0.1μL蒸馏水或除盐水(或用已知含水量的标样),通过电解池商埠进样口注入电解池,进行校正。仪器显示毫库数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不应超过±5%,超出此范围,应调整电流补偿器。当连续三次进0.1μL水均达要求值,才能认为仪器调整完毕。
3.4.4 仪器调整平衡后,用注射器取试油,再排掉,冲洗三次最后准确量取1mL试油(若试油含水量低,可以增加进油量)。
3.4.5 按启动钮,试油通过电解池上部进样口注入电解池。此时,自动电解至终点,记下显示数字。同一试验至少重复操作二次以上,取平均值。 3.5 计算
油中水分含量按式(1)计算:
Q103X (1)
V10722式中:X—水分含量,μg/g;
Q—试油消耗的电量,mC; ρ—试油的视密度,g/mL; V—试油的体积,mL; 10722—换算常数。mC/g。
八.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定 真空压差法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110~500kV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充油套管等充油电器设备的油中含气量测定。适用于在40℃下运动粘度不大于40mm2/s的各种低、中等粘度的其他油品。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测试原理
使被测油样进入一起脱气室内,在高真空下,释放出油中溶解的气体。根据脱气
油样的体积、温度、脱出气体所产生的压差,计算出油的含气量,以在标准状态下占油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3.2 含气量测试仪 3.2.1 仪器结构
仪器结构应保证能在高真空下工作,每次使用前应检查密封性。
3.2.1.1 仪器各部分说明
脱气室C:由耐热性玻璃制成,脱气室有标定刻度,分度值为1mL; 玻璃旋塞1~7:应具有高真空密封性,在旋塞与塞芯处需涂上真空脂; 喷嘴I:玻璃管滴口,用来使油呈分散状滴在脱气室的壁上;
U形油柱压差计F:由耐热性玻璃制成,标定刻度的分度值为1mm;
冷阱G:溶剂50mL,内装固体二氧化碳制冷剂,用来消除油中水分所产生的蒸
汽压;
储油瓶D:溶剂250ML,脱气油盛器;
恒温箱L:用来加强油中气体的释放过程,脱气室必须置于箱内中心位置,调温
范围为室温~100℃,调温精确度为±2℃。
真空泵K; 废油瓶E。
3.2.1.2 仪器的标定
仪器出厂前已由制造厂精确标定,标定后已将标定断口封死,故一起在使用中如
未发生玻璃件的整修,则不需要标定。
仪器的玻璃件损坏后修复使用时,应重新标定。标定可采用蒸馏水称重法或委托
仪器生产厂进行。 3.2.2 仪器配用的器材
3.2.2.1 真空泵,其真空(绝对残压)小于1.33Pa。 3.2.2.2 取样器为医用100mL注射器。 3.2.2.3 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
3.2.2.4 秒表或记时器,其精确度为0.1s。 3.2.2.5 盛装固体二氧化碳的冷藏瓶。 3.2.2.6 真空密封脂。
3.2.2.7 275号硅油,其密度为1.09g/cm3。 3.2.2.8 电热吹风机,其功率为500W。 3.2.2.9 固体二氧化碳。 3.2.2.10 读数放大镜。 3.3 取样
按GB 7597取样应符合从现场设备中取样时确保油流不接触空气的规定。
3.4 测试步骤
3.4.1 接通恒温箱加热电源,将其升温至规定的测试温度(一般为20~40℃)并保持10~20min,使温度稳定。
3.4.2 当测定低含气量油样,油中水分含量大于30ug/g时,在冷阱内装入固体二氧化碳制冷。
3.4.3 关闭旋塞3、4、5,开启旋塞1、2、6、7对脱气室抽真空,到系统真空达到
13.33~1.333Pa或当电火花检漏仪呈现蓝紫色时,关闭旋塞2、7,保持15min,观察仪器真空是否变化。在确认真空无变化时,即可对油样进行测试。
测试时真空泵应继续对仪器抽真空,以保持系统的密封性。
3.4.4 开启旋塞4,使被测油样充满旋塞4至5的空间,以除区此段管路中的空气。随后关闭旋塞4,开启旋塞3,以样品油30~50mL冲洗脱气室内管壁后,关闭旋塞3,并通过旋塞2排除冲洗油。
3.4.5 再次对脱气室真空进行检查,如合格(火花检漏仪器呈蓝紫色),则关闭旋塞2、7,然后通过控制旋塞3的开度,使被测油样以1~3滴/s的速度滴入,勿成线状流入。一般25mL油样以5min滴完为宜。
3.4.6 待进入脱气室被测试的油样量达25±5mL后,关闭活塞3。当脱气室内的进油口不再有油滴下时,立即读取U形管所示压差值,并同时记录脱气室的温度及室温。 3.5 计算
按下式计算油在101.3kPa、0℃时的含气量:
式中:G——油中含气量对油样体积的百分数,%;
V——脱气装置的总体积,mL; V0——脱气室内油样的体积,mL; Vd——恒温箱内脱气室的体积,mL;
p——油中脱出气体产生的压差(用mm硅油柱表示);
t1——室温,℃;
t2——恒温箱内的温度,℃;
2.878——硅油对水银压强的换算系数。
九.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石油产品用闭口杯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闭口杯法闪点。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方法概要
试样在连续搅拌下用很慢的恒定速率加热。在规定的温度间隔,同时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一小火焰引入杯内。试验火焰引起试样上的蒸汽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3.2仪器
3.2.1闭口闪点测定器 (见图1):符合SH/T 0315《闭口闪点测定器技术条件》。 3.2.2.1温度计:符合GB/T 514《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3.2.2.2防护屏:用镀锌铁皮制成,高度550~650mm,宽度以适用为宜,屏身内壁涂成黑色。 3.3 准备工作
3.3.1 试样的水分超过0.05%时,必须脱水。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并冷却的食盐。硫酸钠或无水氯化钙进行,试样闪点估计低于100℃时不必加温,闪点估计高于100℃时可以加热到50~80℃。
脱水后,取试样的上层澄清部分供试验使用。
3.3.2 油杯要用无铅汽油洗涤,再用空气吹干。
3.3.3 试样注入油杯时,试样和油杯的温度都不应高于试样脱水的温度。杯中试样要装满到环状标记处,然后盖上清洁。干燥的杯盖,插入温度计,并将油杯放入空气浴中。试验闪点低于50℃的试样时,应预先将空气浴冷到室温(20±5℃)。
3.3.4 将点火器的灯芯或煤气引火点燃,并将火焰调整到接近球形,其直径为3~4mm。使用灯芯的点火器之前,应向器中加入轻质润滑油(如缝纫机油,变压器油等)作为燃料。
3.3.5 闪点测定器要放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方便利于观察闪火。为了更有效的避免气流和光线的影响,闪点测定器应围着防护屏。
3.3.6 用检定过的气压计,测出试验时的实际大气压力P。 3.4 试验步骤
3.4.1 用煤气灯或带变压器的电热装置加热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3.4.1.1 试验闪点低于50℃的试样时,从试验开始到结束要不断地进行搅拌,并使试样温度每分钟升高1℃。
3.4.1.2 试验闪点高于50℃的试样时,开始加热速度要均匀上升,并定期进行搅拌。到预计闪点高度要均匀上升,并定期进行搅拌。到预计闪点前4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在预计闪点前20℃时,升温速度能控制在每分钟2~3℃并还要不断搅拌。 3.4.2 试样温度到达预期闪点前10℃时,对于闪点低于104℃的试样每经1℃进行点火试验,对于闪点高于104℃的试样每经2℃进行点火试验。
试样在试验期间都要转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只有在点火时才停止搅拌。点火时,使火焰在0.5秒内降到杯上含蒸汽的空间中,留在这一位置1秒立即迅速回到原位。
如果看不到闪火,就继续搅拌试样,并按本条的要求重复进行点火试验。
3.4.3 在试样液面上方最初出现蓝色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得到初次闪火之后,继续按照第二步骤进行点火试验,应能继续闪火。在最初闪火之后,如果再进行点火却看不到闪火,应更换试样重新试验,只有重复试验的结果依然如此,才能认为测定有效。 3.5 大气压力对闪点影响的修正
3.5.1 观察和记录大气压力,按式(1)或式(2)计算在标准大气压力,101.3kPa或760mmHg时闪点修正数Δt(℃):
Δt=0.25(101.3-p) (1) Δt=0.0345(760-p) (2)
式中:p—实际大气压力。
式(1)中p的单位为kPa,式(2)中p的单位为mmHg。
3.5.2 观察到的闪点数值增加修正数,修约后以整数结果。此外,式(2)修正数Δt(℃)还可以从下表查出: 大气压力 mmHg 630658 659687 十.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酸值测定法(BTB法)
~~ +4 +3 688~716 717~745 +2 +1 775~803 -1 修正数Δt ℃ 大气压力 mmHg 修正数Δt ℃ 大气压力 修正数Δt mmHg ℃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的酸值。
该法是采用沸腾乙醇抽出试油中的酸性组分,再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试油酸性组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仪器
3.1.1 锥形烧瓶:200~300ml。
3.1.2 球形或直形回流冷凝器.:长约30mm。 3.1.3 微量滴定管:1~2ml 分度0.02ml。 3.1.4 水浴。 3.2 试剂
3.2.1 氢氧化钾溶液:配成0.02~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3.2.2 嗅百里香草酚蓝(BTB)指示剂:取0.5g嗅百里香草酚蓝(称准至0.01g)放入烧杯内,加入100ml无水乙醇,然后用0.1mol/L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和至pH为5.0。 3.3 试验步骤
3.3.1 用锥形烧瓶称取试油8~10g (准至0.01g)。
3.3.2 量取无水乙醇50ml倒入有试油的锥形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器,于水浴上加热,在不断摇动下回流5min,取下锥形烧瓶加入0.2ml BTB指示剂,趁热以0.02~
0.05mol/L 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为止,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毫升数。
BTB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因试油带色的影响,其终点颜色为蓝绿色。 在每次滴定时,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时间不得超过3min.。 3.3.3 取无水乙醇50ml按第二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3.4计算
试油的酸值按下式计算:X(V1V0)56V.1C
m式中:X—试油的酸值,mgKOH/g;
V1—滴定试油所消耗0.02~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 ,ml; V0—滴定空白所消耗0.02~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 ml; C—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 mol/L; 56.1—氢氧化钾分子量; m—试油的质量,g。
十一.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 1适用范围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仪器
H比色计:pH为3.8~7.0,间隔为0.2,比色管直径为15mm,容量10ml。
3.1.2比色盒
3.1.3锥形瓶:250ml。 3.1.4分液漏斗:250ml。 3.1.5温度计:1~100℃。 3.1.6水浴。 3.2试剂 3.2.1 pH指示剂
3.2.1.1 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及变色范围见表1。
表1 指示剂的配制
指示剂名称 溴甲酚绿 变色范围 3.8~5.4 黄~蓝 溴甲酚紫 5.2~6.8 黄~紫 溴百里香草酚蓝 6.0~7.6 黄~蓝 3.2.1.2 指示剂应盛在严密的棕色试剂瓶内,保存于阴暗处。 3.2.2 试验用水
除盐水或二次蒸馏水,煮沸后,pH为6.0~7.0,电导率小于3μS/cm(25℃)。
配制方法 3.2.3 化学试剂
所用固体试剂均应进行干燥(苯二甲酸氢甲、磷酸二氢甲的干燥温度为100~
110℃)。
3.2.3.1苯二甲酸氢甲:保证试剂或基准试剂。 3.2.3.2 磷酸二氢甲:保证试剂或基准试剂。 3.2.3.3 氢氧化钠:分析纯。
3.2.3.4 盐酸:分析纯,相对密度为1.9。 3.3试验步骤
3.3.1 量取50ml试油于250ml锥形瓶内,加入等体积预先煮沸过的蒸馏水,加热(禁用明火)至70~80℃,并在此温度下摇动5min。
3.3.2 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内,待分层并冷至室温后,取10ml水抽出液加入比色管,同时假如0.25ml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比色盒进行比色,记录其pH值。(注:当油的pH值大于5.4时,按表1酌情采用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香草酚蓝作指示剂。)
十二. 石油产品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非平衡条件下矿物油对水的界面张力的测定,实践证明,用本方法能可靠地指示出亲水化合物的存在。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方法概要
界面张力是通过一个水平的铂丝测量环从界面张力较高的液体表面拉脱铂丝圆
环,也就是从水平油界面将铂丝圆环向上拉开所需的力来确定的。在计算界面张力时,所测得的力要用一个经验测量系数进行修正,此系数取决于所用的力、油和水的密度以及圆环的直径。测量是在严格、标准化的非平衡条件下进行,即在界面形成后1min内完成测定。 3.2 仪器
3.2.1 界面张力仪:备有周长为40或60mm的铂丝圆环。
3.2.2 圆环:用细铂丝制成一个周长为40或60mm圆度较好的圆环,并用同样细铂丝焊于圆环上作为吊环。必须知道两个重要的参数,即圆环的周长,圆环的直径与所用铂丝的直径比。
3.2.3 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5mm的玻璃烧杯或圆柱形器皿。 3.3 试剂 蒸馏水。 3.4 准备工作 3.4.1 仪器的准备
3.4.1.1 用石油醚清洗全部玻璃器皿,接着分别用丁酮和水清洗,在用热的铬酸洗液浸洗,除去油污,最后用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如果试样杯不立即使用。应将试样杯倒置于一块清洁布上励干。
3.4.1.2 在石油醚中清洗铂丝圆环,接着用丁酮漂洗,然后在煤气灯或酒精灯的氧化焰中加热铂丝圆环。 3.4.2 仪器的校正
3.4.2.1 按照制造厂规定方法,用砝码校正界面张力仪。调节张力仪的零点。
3.4.2.2 再用砝码校正张力仪,使圆环每一部分都在同一平面上。 3.4.3 试样的准备
试样用直径为150mm的中速滤纸过滤,每过滤约25mL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注:试样不宜存放在塑料容器内,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3.5 试验步骤
3.5.1 测定试样在25℃ 的密度,准确至0.001g/mL。
3.35.2 把50~75mL25±1℃的蒸馏水倒入清洗过的试样杯中,将试样杯放到界面张力仪的试样座上,把清洗过的圆环悬挂在界面张力仪。.可升高可调节的试样座,使圆环浸入试样杯中心处的水中,目测至水下深度不超过6mm为止。
3.5.3 慢慢降低试样座,增加圆环系统的扭矩,以保持扭力臂在零点位置。当附着在环上的水膜接近破裂点时,应慢慢地进行调节,以保证水膜破裂时扭力臂在零点位置。当圆环拉脱时读出刻度数值,使用水和空气密度差(p0-p1)=0.997g/mL这个值计算水的表面张力,计算结果约为71~72mN/m。如果低于这个计算值,可能是由于界面张力仪调节不当或容器不净所致,应重新调节界面张力仪,清洗圆环和用热的铬酸洗液浸洗试样杯,然后重新测定。若测数据仍然较低,就要进一步提纯蒸馏水(例如:用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将蒸馏水重新蒸馏)。
3.5.4 用蒸馏水测得准确结果后,将界面张力仪刻度盘指针调回零点,升高可调节的试样座,使圆环浸入蒸馏水中的5mm深度,在蒸馏水上慢慢倒入已调至25±1℃过滤后试样至约10mm高度,注意不要使圆环碰及油和水界面。
3.5.5 让油-水界面保持在30±1s,然后慢慢降低试样座,增加圆环系统扭矩,以保持扭力臂在零点,当俯着在圆环上水膜接近破裂点时,扭力臂仍在零点上。上述这些
操作,即圆环从界面提出来的时间应尽可能地接近30s。当接近破裂点时,应很缓慢地调节截面张力仪,因为液膜破裂通常是缓慢的,如果调节太快,则可能产生后滞现象,使结果偏高。从试样倒入试样杯,至油膜破裂全部操作时间大约60s。记下圆环从界面拉脱时的刻度盘读数。 3.6 计算
试样的界面张力δ(mN/m)按式(1)计算:
δ=MF (1)
式中:M—膜破裂时刻度盘读数,mN/m;
F—系数,按式(2)计算。
F0.72500.03678MP (2) 2rar(01)1.679rw (3) rarP0.04534式中:0—水在25℃时的密度,g/mL;
1—试样在25℃时的密度,g/mL; P—常数;
rw—铂丝的半径,mm; rar—铂丝环的平均半径,mm。
十三.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试验温度下呈液态的绝缘材料的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本方法主要用于对没有使用过的液体绝缘材料进行试验。但也适用于试验在诸如变压器、电缆及其他电气设备内的已用绝缘液体。 2 试验性质 预试、交接、大修 3试验方法 3.1 仪器
3.1.1 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仪器
对于常规使用,可用具有介质损耗因素的分辨力为10-4的交流(工频)电桥。但最好采用相当试样电容为100pF时具有10-5分辨力的电桥。 3.1.2 体积电阻率的测量仪器
使用具有1015Ω以上分辨力的高阻计或其他仪器测量。测量仪器引起的测量误差应保证在20%以下。 3.1.3 电极杯
当进行精密测量时应使用三端电极杯。三端电极杯里有足以屏蔽测量电极的保护电极。通常引线屏蔽层接到保护电极。如使用二端电极杯测量体积电阻率时,应保证测量电极与高压电极间的绝缘电阻至少是被测液体电阻的100倍。同样,在交流下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时也应有相应的比值。洗净烘干后的空杯损耗因数应接近零。
电极杯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极杯能容易的拆洗所有零件,能重新装配而不致明显地改变空杯的电容。它还应能放在一个合适的恒温浴或烘箱内,并能测量内电极的温度。
b. 用来制造电极杯的材料应无气孔、能经受所要求的温度。电极间同轴度应不受
温度变化的影响。与试验液体接触的电极表面粗糙度Ra应不低于0.16μm ,使之容易清洗。在试样期间液体和电极之间无化学作用。电极也不受清洗剂的影响。
用来支撑电极的固体绝缘材料应具有低的损耗因数、高的电阻率和足够的机械强度。这些固体绝缘材料不应吸收试验液体及清洗剂,也不与它们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c. 引线应使用屏蔽导线。为了抵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在电极外面要加一层接地屏蔽套。
满足上述要求的电极杯方可使用。可用于低粘度液体及施加电压不高于2000V的三端电极杯。
最好测一种类型的液体用一个电极杯。
3.1.4 试验箱
试验箱应能保持温度在规定值的±0.5℃内,它可以由强制通风的烘箱或能控制温度并带有支撑电极杯的油浴箱或加热套组成。 3.1.5 玻璃器具
采用由硼硅玻璃做的普通化学玻璃器具。用于倒注试样的所有玻璃器具按规定洗净并充分干燥。 3.1.6 计时器
用以测量充电时间,准确到0.5s。 3.2 清洗用溶剂
用于清洗电极杯的溶剂至少符合工业纯要求并存储在棕色玻璃瓶里。桶装溶剂应
经过滤后存储在棕色玻璃瓶里。 3.3 清洗电极杯
测量介电性能时,对电极杯清洗最为重要。因为绝缘体对极微小污染的影响都极为敏感。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下述方法要点进行:
a. 完全拆卸电极杯。
b. 彻底洗涤所有组成零件,更换二次溶剂。
c. 先用丙酮,然后用软性擦皂或洗净剂洗涤。磨料颗粒和摩擦动作不应损伤金属表面粗糙度。
d. 用5%磷酸钠蒸馏水溶液煮沸至少5min,然后用蒸馏水洗几次。 e. 用蒸馏水煮沸1h。
f. 在105~110℃烘箱中烘干各零件60~90min。
g. 电极洗净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们表面,并注意将零件放置在清洁表面上,不要被潮气和灰尘污染。
注:使用溶剂时应注意预防燃烧和对人体的毒性。
3.4 取样
取样时,应按被试液体取样方法标准进行,务必保证样品不受污染受潮。 样品应在容器中密封、遮光保存,谨防受潮。样品存放时间尽可能短,一般不得超过两周。除有特殊要求外,在试验前不在经过过滤、干燥处理。 3.5 试验设备
3.5.1 将盛有样品的容器放在试验室内。试验室空气应洁净,相对湿度不超过70%。 3.5.2 倾斜容器并缓慢旋转样品使样品均匀。打开容器口,用干净无绒布或细滤纸擦
净容器口。倒出一样液体样品冲洗容器口表面。然后将所需试样倒入带盖锥形烧瓶中。 5.3 将盛有试样的锥形烧瓶放入烘箱内使试样加热到超过要求的试验温度5~10℃,在此温度下保持时间不应超过1h。 3.6 试样注入电极杯
3.6.1 装配电极杯(此时电极杯还是热的),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电极或绝缘表面,并将装配好的电极杯放到比规定试验温度高5~10℃的加热箱里。
注:为了检验电极是否清洁干净,通常此时要测量空电极的介质损耗因数(应接近零),并记录空杯电容。
3.6.2 当内电极温度超过试验温度时迅速取出电极杯,并将内电极提出(不要让它直接接触电极任何表面)将一份加热过的试样注满电极杯,剩余的加热过的试样放回烘箱原位。放入内电极,并两次抬起放下内电极以涮洗电极杯。再取出内电极,倒掉涮洗液并立即用第二份加热过的试样再注入电极杯。
3.6.3 装好电极杯,并把它放入符合试验温度的试验箱中,接好电路,并保证在15min内达到温度平衡。
注:为保证15min内达到平衡,首先要选择好试样、电极杯及试验箱预热温度。而且要迅速地完成上述操作步骤。迅速操作不但可防止电极过分冷却,也可避免灰尘微粒在电极杯的湿润面上聚集。 3.7 试验温度
本试验方法适合于在较宽温度范围内试验绝缘体。除非被试液体的规范另有规定,一般试验在90℃以下进行。 3.8 介质损耗因数(tgδ)的测量
3.8.1 试验电压
试验采用50Hz电压。电压值由被试液体的规范而定。通常,可根据测试仪器性质及被试液体要求在电场强度为0.03~1Kv/mm 之间选择。但必须注意电场强度对测试值有影响。因此,用不同电压测试得到的结果不可相比。 3.8.2 测量
3.8.2.1 试样注入电极杯后经15min,内电极温度与所要求的试验温度之差应不大于±1℃,此时开始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注意,仅在测量时施加电压。由于加热时间对测量值有影响,因此应尽快完成测量。
8.2.2 测量完后立即倒出第一份试样,并将第二份试样注入电极杯进行测量。操作过程同第一次(但不必再涮洗)。两次读数之间的差别不应大于0.0001加上两个值中较大一个的25%。
注:重复测量可以在同样形式的另一个电极杯中进行,但其重复性必须符合上述要求。
3.9 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3.9.1 试验电压
除另有规定外,直流试验电压一般选用使液体承受200~300V/mm的电场强度。 3.9.2 充电时间
通常,充电时间为60s。 3.9.3 测量
如果在这试样上已经测过损耗因数,两电极应短接1min后立即开始测量体积电阻率,如果仅测量体积电阻率,则在电极杯注试样15min后立即开始测量。
接好测量仪器和电源的连接线,电源的正极接到电极杯的外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在充电到60s时立即记录电阻值。
注:也可用电流为读数的仪器,但其他基本要求仍需遵守。
短接电极杯两极5min,倒掉电极杯里的液体,从样品中倒出第二个试样重复测量。用下式计算体积电阻率.单位为Ω.m:
ρ=KR
式中:R——测出的试样电阻值, Ω;
K——空电极常数 ,m。
空电极常数根据以空气为介质时的电极杯电容按下式计算:
K=0.113C
两次读数之差不应超过两值中较高一个的35%。否则,继续对试样进行测量。直到相邻两个读数之差不超过两个值中较高一个的35%为止,此时试验才算有效。 十四.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分含量现场测试工作 1安全工作要求
1. 1在未投运前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进行水分含量现场测试工作应征得现场工作负责人的许可。
1. 2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水分含量现场测试工作,应填写第二种工作票。
1. 3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水分含量现场测试工作,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1. 4在工作地点应悬挂在“在此工作标示牌”。
1. 5工作应符合《安规》的要求。
2. 试验目的:测试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水分的含量 3. 试验性质:交接、大修后或预防性试验 4. 对测量仪器的要求
4. 1用于气体中微量水分测量的仪器需要定期校验,校验周期为一年。
4. 2电解式微量水分分析仪的测量范围应满足0-1000×10-6(体积比)。在30-1000×10-6范围内的引用误差不得超过±5%。
4. 3冷凝式露点水分测量仪和阻容式露点水分分析仪器测量露点范围应满足10—-60℃。测量误差:10—-30℃,±1.5℃;-30—-50℃,±2.0℃;-50—-60℃,±3.0℃;
4. 4有自校功能的阻容式水分测量仪器,在30-1500×10-6的曲线范围内输入校验对应值,不得少于五点。 5测量方法 5. 1电解法
5.1.1气密性检查:测试系统所要接头处应无泄漏,否则会因空气中的水分渗入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5.1.2六氟化硫气体流量的标定:仪器的浮子流量计应用皂膜流量计标定,要求标定100mL/min和50mL/min两点,标定过程中浮子应保持稳定。 5.1.3电解池的检查
5.1.3.1电解池灵敏度的检查:将被测气体流量从100mL/min降到50mL/min,所得到的含水量应是初始值的一半,最大相对偏差为10%。
5.1.3.2取去电解池两端接线柱上的接线片,用万用表的100(Ω)档于接线柱相接,万用表的指针应从低阻值明显向高阻值变化,否则需要电解池需要清洗涂敷或更换。 5.1.4电解池及测量仪器本底干燥:利用高纯氮气进行干燥,将控制阀置于干燥档,缓慢的打开测试流量阀,以20-50mL/min的流量干燥电解池,为节约用气,旁通流量可以关小,至表头示值下降值5×10-6以下。
5.1.5测量:将控制阀置于“测量位置”,准确调节测试流量为100mL/min,直到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该读数减去标底值为被测气体中底水分含量。
5. 2冷凝露点法:目前采用冷凝露点法露点仪一般采用半导体制冷和光电测量原理。 5.2.1测量系统、管路及接头等应无泄漏。
5.2.2镜面污染的处理:当固体颗粒、污着物、油污等进入仪器,镜面受污染时会引起测量底露点偏离。此时可用涤绸沾无水乙醇或四氯化碳轻轻擦洗镜面,再用干净底涤绸擦干净。
5.2.3测量方法:采用光电测量的露点仪,测试时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可直接测得露点值。
5.2.4测量重复性:测量时,直到连续三次测试底露点值差不大于±1.5℃
5.2.5计算:测量时可以采用带压测量或常压测量,一般情况下,普遍采用常压测量,测量时将仪器底排气阀门完全打开,调节进气阀门,控制流量在40mL/min左右,测量得到露点值,根据露点值查表得到冰的饱和蒸气压,用查的冰的饱和蒸气压除以测试地点的大气压力,可以得到测试气体中的水分含量(体积比)。 5. 3阻容法:采用阻容法的测试仪器很多,应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5.3.1测量系统、管路及接头等应无泄漏。
5.3.2采用阻容法测试可显示露点值或是气体中水分含量(体积比),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5.3.3传感器应保存在密封的干燥器中,使用时切换测量。
5.3.4部分阻容法露点仪存在信号漂移的现象,应定期进行检验校准。 6.测量时注意事项
6. 1测量时应保证气体流速的稳定,切忌产生大的流速波动。 6. 2用于测量的管路应尽可能的短,要保证系统的密封性。
6. 3测量仪器气体出口应配有排气管,避免测试人员受到六氟化硫气体的污染。 6. 4阴雨天不准在室外测量。
6. 5测量压力要求与大气压力一致,仪器测量室出口直接与大气相同。特殊情况下测量压力也可以高于大气压力,但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测量。
6. 6当测试结果接近设备中六氟化硫的水分允许含量标准的临界值时,至少应该复测一次。
十五.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密封试验 1安全工作要求
1. 1在未投运前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进行气体密封试验应征得现场工作负责人的许可。
1. 2投运后的设备必须在停电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气体密封试验,工作前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1. 3在工作地点应悬挂在“在此工作标示牌”。 1. 4工作应符合《安规》的要求。
2. 试验目的:检测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气体密封性能 3. 试验性质:交接、大修后或必要时。 4测试仪器
4. 1定性检漏仪:灵敏度不低于10-8,响应时间不大于10s。
4. 2定量检漏仪:灵敏度不低于10-8,响应时间不大于10s,测量范围10-4-10-8。 4. 3所有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 5.测试
5. 1定性检漏:定性检漏是判断试品漏气与否的一种手段。
5.1.1抽真空检漏:试品抽真空到真空度为113×10-6MPa,再维持真空泵运转30min后停泵,30min后读取真空度A,5h后再读取真空度B;如B-A值小于133×10-6Mpa,则认为密封性能良好。
5.1.2检漏仪检漏:试品充气至额定压力,然后使用灵敏度不低于10-8的六氟化硫检漏仪检漏,无漏点则认为密封性能良好。
5. 2定量检漏可以在整台设备/隔室或由密封对应图TC规定的部件或元件上进行。,定量检漏现场普遍采用,挂瓶法、局部包扎法和压降法。制造厂应提供试品的体积和充气量。
5.2.1挂瓶法:挂瓶法适用于法兰面有双道密封槽的场合。在双道密封槽之间有一个检测孔,试品充气至额定压力后,取掉检测孔的螺塞,经24h后,用软胶管分别连接检测孔和挂瓶,经过一段时间后取下挂瓶,用六氟化硫检漏仪测定挂瓶内六氟化硫气体的浓度,根据式(1)计算出密封面的漏气率。
FCVP(MPa103/s) 式(1) t式中:C-挂瓶中六氟化硫气体的浓度,μL/L;
V-挂瓶容积,m3; P-环境绝对大气压,Mpa; △t-挂瓶时间,s;
5.2.2局部包扎法:用约0.1mm厚的塑料薄膜按被试品的几何形状围一圈半,使接缝向上,尽可能构成圆形或方形,经整形后边缘用扎紧或用胶带密封。塑料薄膜和被试品应保持一定的空隙,一般为5mm左右,过一定时间后测定包扎腔内六氟化硫气体浓度。根据式(2)、(3)、(4)分别计算出试品的漏气率F、年漏气率Fy和补气间隔时间T。
FC(VmV1)P(MPam3/s) 式(2)
t式中:△C-试验开始到终了时泄漏气体浓度的增量,为测量值的平均值,μL/L;
△t-测量△C的时间间隔,s; Vm-封闭容积,m3; V1-试品体积,m3; P-绝对大气压,Mpa; 相对年漏气率Fy:
F31.5106Fy100(%/年) 式(3)
V(Pr0.1)式中:V-试品气体密封系统容积,m3;
Pr-试品压力,Mpa; 补气时间T:
T(PrPmin)V(年) 式(4)
F31.5106式中:Pmin-最小运行压力,Mpa;
5.2.3压降法:压降法适用于设备/隔室漏气量较大或是在运行期间测定漏气率,通过压力降,用式(5)、(6)计算漏气和补气间隔时间:
FyP12100(%/年) 式(5)
P10.1t式中:△P=P1-P;
P1—压降前的压力(换算到标准大气压条件下),MPa; P—压降后的压力(换算到标准大气压条件下),MPa; △t—压降△P经过的时间,月;
T(PrPmin)t(年) 式(6)
12P式中:压力应采用同样单位。 6.注意事项
6. 1采用定性检漏仪进行检漏时检漏仪的探头移动速度不宜大于10mm/S。 6. 2采用包扎法进行定量检漏时应注意保证包扎的严密性。 十六. 六氟化硫新气微水含量的测定 1测量目的
测定六氟化硫(SF6)新气微水含量。 2 试验性质 交接试验。 3对测量仪器的要求
3.1用于气体中微量水分测量的仪器需要定期校验,校验周期为一年。
3.2电解式微量水分分析仪的测量范围应满足0-1000×10-6(体积比)。在30-1000×10-6范围内的引用误差不得超过±5%。
3.3冷凝式露点水分测量仪和阻容式露点水分分析仪器测量露点范围应满足10—-60℃。测量误差:10—-30℃,±1.5℃;-30—-50℃,±2.0℃;-50—-60℃,±3.0℃; 4测量方法 4. 1电解法
4.1.1气密性检查:测试系统所要接头处应无泄漏,否则会因空气中的水分渗入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4.1.2六氟化硫气体流量的标定:仪器的浮子流量计应用皂膜流量计标定,要求标定100mL/min和50mL/min两点,标定过程中浮子应保持稳定。 4.1.3电解池的检查
4.1.3.1电解池灵敏度的检查:将被测气体流量从100mL/min降到50mL/min,所得到的含水量应是初始值的一半,最大相对偏差为10%。
4.1.3.2取去电解池两端接线柱上的接线片,用万用表的100(Ω)档于接线柱相接,万用表的指针应从低阻值明显向高阻值变化,否则需要电解池需要清洗涂敷或更换。 4.1.4电解池及测量仪器本底干燥:利用高纯氮气进行干燥,将控制阀置于干燥档,缓慢的打开测试流量阀,以20-50mL/min的流量干燥电解池,为节约用气,旁通流量可以关小,至表头示值下降值5×10-6以下。
4.1.5测量:将控制阀置于“测量位置”,准确调节测试流量为100mL/min,直到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该读数减去标底值为被测气体中本底水分含量。
4.1.6 注意事项
4.1.6.1 因为含水量随压力降低而升高,所以分析产品时,应在接近生产厂标明压力下取样。
4.1.6.2 连续测定含水量较高的气体,为延长电解池一次凃敷后的使用时间,当不需要读数时,切换四通阀,让辅助气体吹洗电解池,需要读数前约20min切换至被测气体,呆示值稳定读数后,又立刻切换至辅助气体。
4.1.6.3 样品气体进入仪器前应平衡至室温,电解池内气体应接近大气压力。 4.1.6.4 本底值将得越低越好,否则会增加分析结果得误差。
4.1.6.5 应避免在极干燥得气氛中长期吹洗电解池而使电解效率下降。
4. 2冷凝露点法:目前采用冷凝露点法露点仪一般采用半导体制冷和光电测量原理。 4.2.1测量系统、管路及接头等应无泄漏。
4.2.2镜面污染的处理:当固体颗粒、污着物、油污等进入仪器,镜面受污染时会引起测量底露点偏离。此时可用涤绸沾无水乙醇或四氯化碳轻轻擦洗镜面,再用干净底涤绸擦干净。
4.2.3测量方法:采用光电测量的露点仪,测试时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可直接测得露点值。
4.2.4测量重复性:测量时,直到连续三次测试底露点值差不大于±1.5℃
4.2.5计算:测量时可以采用带压测量或常压测量,一般情况下,普遍采用常压测量,测量时将仪器底排气阀门完全打开,调节进气阀门,控制流量在40mL/min左右,测量得到露点值,根据露点值查表得到冰的饱和蒸气压,用查的冰的饱和蒸气压除以测试地点的大气压力,可以得到测试气体中的水分含量(体积比)。
4.2.6.测量时注意事项
4.2.6.1测量时应保证气体流速的稳定,切忌产生大的流速波动。 4.2.6.2用于测量的管路应尽可能的短,要保证系统的密封性。
4.2.6.3测量仪器气体出口应配有排气管,避免测试人员受到六氟化硫气体的污染。 4.2.6.4测量压力要求与大气压力一致,仪器测量室出口直接与大气相通。特殊情况下测量压力也可以高于大气压力,但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测量。
4.2.6.5当测试结果接近设备中六氟化硫的水分允许含量标准的临界值时,至少应该复测一次。
十七. 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含量测定 1测量目的
测定六氟化硫新气中可水解氟化物的含量 2试验性质 交接试验 3仪器及设备
3.1 分光光度计 配有2cm或4cm玻璃比色皿。 3.2 玻璃吸收瓶 1000mL,能够承受真空13.3Pa。 3.3 球胆 大于 1000mL。 3.4 U型水银压差计。 3.5 真空泵。
3.6 皮下注射器 10mL并配有一个6*注射针头。 3.7 酸度计。
3.8 玻璃电极。 3.9 甘汞电极。 3.10 氟离子选择电极。 3.11 电磁搅拌器。 3.12 盒式空气压计。 4.试剂
4.1 茜素氟蓝(3-氨甲基茜素-N、N-双乙酸)。 4.2 氢氧化铵溶液 密度0.880kg/m3。 4.3 乙酸铵溶液 20%(重量体积比)。 4.4 无水乙醇 分析纯。 4.5 冰乙酸 分析纯。 4.6 丙酮 分析纯。 4.7 氧化镧 含量99.99%。 4.8 盐酸 0.1mol/L。 4.9 盐酸 2 mol/L。 4.10 氟化钠 分析纯。
4.11 氢氧化钠溶液 0.1mol/L。 4.12 氢氧化钠溶液 5 mol/L。 4.13 氯化钠 分析纯。
4.14 柠檬酸三钠(含两个结晶水) 分析纯 5.试验步骤
5.1 准备
5.1.1 茜素-镧络合试剂的配置
5.1.1.1在50mL烧杯中,称量0.048g(精确到±0.001g)茜素氟蓝,并加入0.1mL氢氧化铵溶液(4.2条),1mL乙酸铵溶液(4.3条)及10mL去离子水,使其溶解。 5.1.1.2 在250mL容量瓶中,加入8.2g无水乙酸钠(4.4条)和冰乙酸溶液[6.0mL冰乙酸(4.5条)和25mL去离子水]使其溶解。然后将上述茜素氟蓝溶液定量地移入容量瓶中,并边摇荡边缓慢地加入100mL丙酮。
注:①如果茜素氟蓝溶液中有沉淀,需用滤纸将它过虑到250mL容量瓶中,
再用少
量去离子水冲洗滤纸,滤液一并加到容量瓶中。
②冲洗烧杯及滤纸地水量都应尽量少,否则最后溶液体积会超过250mL。 ③加丙酮摇匀地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因此要防止溶液溢出,最后要把容量
瓶塞子打开一下,以防崩开
5.1.1.3 在50mL烧杯中称量0.041g(精确到±0.001g)氧化镧(4.7条),并加入2.5mL盐酸(4.9条),温和地加热以助溶解。再将该溶液定量地移入上述容量瓶中,将溶液充分混合均匀、静置,待气泡完全消失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该试剂在15~20 oC下可保存一周,在冰箱冷藏室中可保存一个月。 5.1.2 氟化钠储备液(1mg/mL)的配制
称2.210g(精确到±0.001g)干燥的氟化钠(4.10条)溶于50mL去离子水及1mL氢氧化钠溶液(4.11条)中,然后再定量地转入至1000mL的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储存于聚乙烯瓶中。
5.1.3 氟化钠工作液A(1μg/mL)的配制
当天使用时,取氟化钠储备液按体积稀释1000倍。 5.1.4氟化钠工作液B(0.1mol/L)的配制
称4.198g(精确到±0.001g)干燥的氟化钠(4.10条),溶于50mL去离子水及1mL氢氧化钠溶液(4.11条)中,然后再定量地转入至1000mL的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5.1.5 总离子调节液(缓冲溶液)的配制
将57mL冰乙酸(4.5条)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58g氯化钠(4.13条)和0.3g柠檬酸三钠(4.14条),用氢氧化钠(4.12条)溶液将其pH调至5.0~5.5,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5.2 吸收方法
5.2.1 用手将球胆中的空气挤压干净,充满六氟化硫气体,再用手将六氟化硫气体挤压干净,然后再充满六氟化硫气体。如此重复三次,使球胆内完全无空气,全部充满六氟化硫气体,旋紧螺旋夹8。
5.2.2将预先准确测量过体积(V)的玻璃吸收瓶充满六氟化硫气体的球胆,按图1所示安装好取样系统。将真空三通活塞2和3分别旋到a和d的位置,开始抽真空。当U形水银压差计液面稳定后(真空度达13.3Pa时)再继续抽2min,然后将真空活塞2旋到b的位置,将吸收瓶1与真空系统连接处断开,停止抽真空。
5.2.3 缓慢旋松螺旋夹8,球胆中的六氟化硫气体缓慢地充满玻璃吸收瓶。将活塞2旋至c瞬间后再迅速旋至b,使吸收瓶中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
5.2.4用皮下注射器将10mL氢氧化钠溶液从胶管处缓慢注入玻璃吸收瓶中(此时要
用手轻轻挤压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球胆,以使碱液全部注入)。随后将活塞2旋到e的位置,旋紧螺旋夹8,取下球胆,紧握玻璃吸收瓶,在1h内每隔5min用力振荡1min(一定要用力摇荡,使六氟化硫气体尽量与稀碱充分接触)。
5.2.5 取下玻璃吸收瓶上的塞子,将瓶中的吸收液及冲洗液一起并入一个100mL小烧杯中,在酸度计上用盐酸溶液(4.8条)和氢氧化钠(4.11条)调节pH值为5.0~5.5,然后定量转入100mL(Va)容量瓶中待用。
6.氟离子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 3-真空三通活塞;4-U形水银压差计; 1-玻璃吸收瓶;2、6.1 比色法 6.1.1
6.1.2用2cm或4cm的比色皿,在波长600nm处,以加入了所有
5-球胆;6-皮下注射器;7-上支管;8-螺旋夹
图1振荡吸收法取样系统示意图
试剂的“空白”试样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读取氟含量。 6.1.3 绘制工作曲线
向五个100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10.0,15.0,20.0mL的氟化钠工作液A及少量去离子水,混匀后与样品同时加入10.0mL茜素-镧络合试剂,以下操作同5.1.1
图2 比色法工作曲线
图例
6.1.4 结果计算
可水解氟化物含量以氢氟酸(HF)ppm(重量)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HF=
20n
p293196.16V101325273+t式中: n —— 吸收瓶溶液中氟离子含量,μg; V —— 吸收瓶体积, L; P —— 大气压力, Pa; T —— 环境温度,oC;
19 —— 氟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 20 —— 氢氟酸摩尔质量, g/mol; 6.16 ——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 g/L。 6.1.5 精确度
a. 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不能大于40%。 b. 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6.2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6.2.1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前,先将其在10-3mol/L的氟化钠溶液中浸泡1~2h,再用去离子水清洗,使其在去离子水中的-mV值为300~400。
6.2.2 将氟离子选择电极、甘汞电极及酸度计或高阻抗的mV计连接好,并用标准氟化钠溶液校验氟电极的响应是否符合能斯特公式,若不符合应查明原因。 6.2.3
6.2.4把溶液转移到100mL烧杯中,将甘汞电极及事先活化好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浸到烧杯的溶液中,打开酸度计,开动搅拌器。待数值稳定后读取-mV值,从工作曲线上读出样品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 6.2.5 绘制工作曲线
用移液管分别向两个1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mL氟化钠工作液B,在其中一个容量瓶中加入20mL总离子调节液。然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中氟离子浓度为10-2mol/L。而在另一个容量瓶中则直接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该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也为10-2mol/L。
再用移液管分别向两个1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mL未加总离子调节液的10-2mol/L的氟化钠标准液。在其中一个容量瓶中加入20mL总离子调节
液,然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的浓度为10-3mol/L;而在另一个容量瓶中直接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中氟离子浓度也为10-3mol/L。以相同方法依次配制加有总离子调节液的10-4、10-5、10-6、10-6.5mol/L的氟化钠标准溶液。以下操作同5.2.4条。用所测得的-mV值与氟离子浓度负对数(-mV~-lgF-)绘制工作曲线(图3)(每次测定都需重新绘制工作曲线) 6.2.6结果计算
可水解氟化物的含量以氢氟酸(HF)ppm(重量)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20106nVa HF=
p2936.16V101325273+t式中 :n —— 吸收瓶溶液中氟离子浓度,mol/L; Va —— 吸收瓶体积, L; p —— 大气压力, Pa; t —— 环境温度,oC; V —— 吸收瓶体积, L
20 —— 氢氟酸摩尔质量, g/mol; 6.16 ——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 g/L。 6.2.7 精确度
a. 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不能大于40%。 b. 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十八. 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法) 1测量目的
测定六氟化硫新气中矿物油的含量。 2试验性质
交接试验。 3仪器及设备
3.1任何适用的红外分光光度计。
3.2液体吸收池 在3250~2750cm-1范围内透光、无选择性吸收、程长为20mm的固定吸收池(石英或氯化钠均可)。 3.3吸收装置
3.3.1 玻璃洗气瓶100mL封固式、导管末端装有一个1号多孔熔融玻璃圆盘(微孔直径90~150μm),尺寸见图1 3.3.2 连接套管 硅或氟橡胶管。
3.3.3 湿式气体流量计 测量六氟化硫气体至30L时,其准确度为±2%。 3.4盒式气压计。
3.5 容量瓶 100、500mL。 4试剂
四氯化碳 分析纯, 新蒸馏的(沸程76~77oC) 5操作步骤
5.1 调整好红外分光光度计。
图1 封固式玻璃洗气瓶
尺寸(mm)
5.2液体吸收池的选择 在两只液体吸收池中装入新蒸馏的四氯化碳,将它们分别放在仪器的样品及参比池架上,记录3250~2750cm-1范围的光谱图。如果在2930cm-1出现反方向吸收峰,则把池加上两只吸收池的位置对调一下,做好样品及参比池的标记,计算出2930cm-1吸收峰的吸光度,在以后计算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时应减去该数值。 5.3 工作曲线的绘制
5.3.1矿物油工作液(0.2mg/mL)的配制
在100mL烧杯中,称取直链饱和烃和烃矿物油100mg(精确到±0.0002),用四氯化碳将油定量地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5.3.2 矿物油标准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向七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5.0),1.0(10.0),2.0(20.0),3.0(30.0),4.0(40.0),5.0(50.0),6.0(60.0)mL矿物油工作液,并用四氯化碳稀释至刻度,其溶液浓度分别为1.0(10.0),2.0(20.0), 4.0(40.0), 5.0(60.0),8.0(80.0),10.0(100.0),12.0(120.0)mg/L。
注: ① 根据需要可按括号内的取液量,配制大浓度标准液。 ② 如果环境温度变化,使原来已经稀释至刻度的标准液面升高或降低,不得再用四氯化碳去调整液面
5.3.3 将矿物油标准液与空白四氯化碳分别移入样品池及参比池,放在仪器的样品池架及参比池架处,记录3250~
2750cm-1的光谱图,以过3250 cm-1且平行于横坐标的切线为基线。计算2930 cm-1吸收峰的吸光度,然后用溶液浓度相对于吸光度绘图,即得工作曲线(图2) 5.4 油含量的测定
5.4.1 六氟化硫气体中的矿物油的吸收
分别于两只洁净的干燥洗气瓶中加入35mL四氯化碳,将洗气瓶置于0 oC冰水浴中并按图3组装好。记录在气量计处的其实温度、大气压力和体积读数(读准至0.025L)。在针形阀关闭的条件下,打开钢瓶总阀,然后小心地打开并调节针形阀(或浮子流量计),使气体以最大不超过10L/h的流速稳定地流过洗气瓶。当总流量大约为29L时,关闭针形阀,同时记录气量计处的终结温度、大气压力和体积读数(读准至0.025L)。从洗气瓶的进气端至出气端,依次拆除硅胶管节(千万要防止四氯化碳吸收液的倒吸),撤掉冰水浴。将洗气瓶外壁的水擦干,用少量空白四氯化碳将洗气瓶的连接处外壁冲洗干净,然后把两只洗气瓶中的吸收液定量地转移到同一个100mL容量瓶中,用空白四氯化碳稀释至刻度。
注 ① 往洗气瓶中加四氯化碳时,只能用烧杯或注射针筒,而绝不能用硅(乳)
胶管作导管。
② 如果由于倒吸,吸收液流经了连接地硅胶管节,此次试验作废。 5.4.2 吸光度的测定 按 5.3.3 款操作,测定吸收液2930 cm-1吸收峰的吸光度,再从c~A工作曲线上查出吸收液中矿物油的浓度。 6结果计算
图3吸收系统示意
1-六氟化硫气瓶;2-氧气减压表;3-针形阀;4-封固式玻璃洗气瓶;
5-冰水浴;6-微量气体流量计;7-硅(或氟)胶管节
6.1 按下式计算在20oC和101325Pa时的校正体积(L):
式中:p1,p2 —— 起始和终结时的大气压力。Pa;
t1, t2 —— 起始和终结时的环境温度,oC; V1,V2 —— 气量计上起始和终结时的体积读数,L;
6.2 按下式计算矿物油总量在六氟化硫气体试样中所占的百分率(ppm): 式中 w —— 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的含量,重量 ppm; a —— 吸收液中矿物油的浓度, mg/L 6.16 ——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g/L。 7精确度
7.1 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含 油 量,mg 0.1 0.5 1.0 7.2 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十九. 六氟化硫新气中空气、四氟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1 测量目的
测定六氟化硫(SF6)新气中空气和四氟化碳含量 2试验性质 交接试验。 3 仪器和材料
3.1色谱仪 带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
精 确 度,% ±25 ±15 ±10 3.2记录仪 量程为0~1mV,响应时间为1s,记录纸宽度为250mm的记录仪或可连接微处理机(积分仪)。 3.3 载气 氦气(或氢气)。
3.4色谱柱 长2m、内径3mm的不锈钢管,内填60~80目的GDX-104担体(或合适的其他色谱固定相)。
新的分离柱在使用前,应在120oC下以载气通过,至少经过4h的处理。新气测定装置见图1。
图1 空气、四氟化碳测定装置示意
1-干燥管;2-稳压阀;3-热导池参考臂;4-六通定量阀; 5-进样口;6-流量计;7-色谱柱;8-热导池测量臂
4操作方法 4.1 开机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合上气相色谱仪的开关,调节层析室温度40oC,并将载气的流速稳定在35mL/min,桥电流调为200mA。 4.2 进样
将六氟化硫样品钢瓶倒置并与气体采样阀的进口处相连接。当打开样品钢瓶阀时,样品将以液态的形式流出。打开针形阀用汽化的样品冲洗0.5mL采样阀,把所有空气和载气从取样回路中冲洗出去。然后,关闭取样管上的针形阀,并打开气相色谱仪的注入阀,使取样回路中的气体与大气压力一致。
保持稳定状态,重复试验直到获得令人满意的色谱打印结果,测定后先关样品钢瓶阀,再关针形阀,最后拆除样品钢瓶。谱图出峰次序为:空气、四氟化碳及六氟化硫。 5校准
5.1 记录各种不同成分的峰面积。由于检测器对各个成分的响应并不与混合物中相应的重量浓度成正比,因此必须测定出经验校正系数,并用其乘以峰面积。准确测定校正系数的方法,可由分析含有空气、四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标准混合物而取得。 5.2 参照标准混合物-已知百分浓度的空气、四氯化碳和六氟化硫气体的混合物。在参照样品中,单一组分的浓度不小于相应未知组分浓度的50%,亦不大于相应未知组分浓度的300%。合适的标准混合物可由纯净单一组分混合制成。
简单测定校正系数的方法是将0.1mL的纯净组分的试样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分别注入色谱柱中,组分x对于六氟化硫的校正系数fx可按关系式得出: 式中: ASF6—— 六氟化硫峰区面积, Vs;
Ax —— 组分x的峰区面积, Vs
; Mx —— 组分x的相对摩尔质量(空气:28.8,四氟化碳:88)146 —— 六氟化硫的相对摩尔质量;
fx —— 组分x的校正系数。
6结果
将峰高乘以半峰高处的峰宽得到每一峰区面积。此面积为检测器对组分响应上的差异。校正测量的面积,可由实测峰区面积乘以有关的校正系数求得。 任一组的重量百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Wx—— 组分x的重量百分数,%
A'x—— 组分x(空气或四氟化碳)校正后的峰区面积,Vs A't—— 各峰区校正面积之和(空气、四氟化碳和六氟化硫),Vs 二十. 六氟化硫新气中酸度测定 1 测量目的
测定六氟化硫(SF6)新气中酸度。 2 试验性质 交接试验。 3 仪器
3.1三角洗气瓶250Ml. a. 砂芯式(见图1) b. 直管式(见图2)
图1 砂芯式吸收瓶 图2 直管式吸收瓶
3.2 微量滴定管 2mL, 分度0.01mL。 3.3 微量移液管 2mL。 3.4 三角烧瓶 1000mL
3.5 微量气体流量计 100~1000mL/min。
3.6 湿式气体流量计 0.5m3/h, 精度±1%。 3.7 电磁搅拌器。 3.8 空盒气压表。 4试剂
4.1 硫酸 优级纯。 4.2 氢氧化钠 优级纯。 4.3 乙醇 95% 分析纯。 4.4 甲基红。 4.5 溴甲酚绿。 5试验步骤 5.1 准备
5.1.1 配置0.0100mol/L的硫酸标准溶液(以
1H2SO4为基本单元)。 2 5.1.2 配置0.010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此标准液应密封保存)。 5.1.3 配置混合指示剂取3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与1份0.2%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匀(此指示剂可在室温下保存一个月)。
5.1.4 制备试验用水 将约600mL去离子水注入1L三角烧瓶中,加热煮沸6min,然后加盖并迅速冷却至室温。加入3滴混合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调至呈微红色,置于塑料瓶中,密封保存(试验用水应现用现配)。 5.2 采样
本标准采样方法,见附录A。 5.3 吸收
5.3.1 吸收装置见图3。
图3酸度吸收装置示意图
1-六氟化硫气瓶;2-氧气减压表;3-微量气体流量计;4-不锈钢管;
5、6、7-吸收瓶;8-湿式气体流量计
5.3.2 吸收瓶5、6、7内各加入150mL试验用水,再用微量移液管分别加入
2.00mL浓度为0.01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摇匀,并尽快按图3连接好。 5.3.3 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8的数值V1、大气压力p1及室温t1。
5.3.4 依次打开六氟化硫钢瓶和氧气减压表2阀门,并调节微量气体流量计3,使六氟化硫气体的示值为0.5L/min。通气约20min后(吸收瓶砂芯分散孔度大于1时,应减小气体流速至吸收液面不起气泡),依次关闭钢瓶及氧气减压表的阀门。 5.3.5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8的数值V2、大气压力p2及室温t2。 5.4 样品分析
拆下吸收瓶5、6、7,分别加入8滴混合指示剂,立即置于磁力搅拌器上,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酒红色),滴定管顶端应加CO2和水分吸收管。记录各吸收液所消耗的硫酸标准溶液体积X、Y、B,若第二只吸收瓶的耗酸量大于第一只吸收瓶的耗酸量的10%,则认为吸收不完全,需要重新吸收。 6 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6.1 耗用六氟化硫之体积的校正:
1(V2V1)(P1P2)2932 Vc=
1101325273(t1t2)2 式中:Vc——20oC、101325Pa时六氟化硫的校正体积,L; p1,p2—— 试验起、止时的大气压力,Pa; t1,t2 —— 试验起、止时的室温,oC
V1,V2——试验起、止时湿式气体流量计读书,L。 6.2 酸度计算(以氢氟酸(ppm)计):
20cBXBY103HF=
6.16VC式中:c——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以
1H2SO4为基本单元); 2 X——第一级吸收液耗用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Y——第二级吸收液耗用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B——第三级吸收液耗用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0——氢氟酸的摩尔质量, g/mol; 6.16——六氟化硫气体的密度, g/L。 6.3 精确度
6.3.1 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6.3.2 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3%。 7 注意事项
7.1 各接口气密性要好。 7.2 尾气排放前需经碱洗处理。 7.3连接管路的乳胶管要尽量短。
7.4 连接钢瓶的采样系统必须能够耐压4Mpa。
7.5 取样完毕首先将钢瓶阀门关闭,然后关闭氧气减压表阀门。两者决不能同时关闭,否则可能会因温度上升而导致爆炸。
附 录 A 采 样 方 法
A1 采样设备
A1.1 氧气减压表
A1.2 采样管1~2mφ3不锈钢管 A1.3 微量气体流量计 A1.4 真空三通 A1.5 接头
A1.6 聚四氟乙烯密封带 A1.7 乳胶管 A1.8 吸收瓶
A1.9 湿式气体流量计 A2 操作
A2.1 钢瓶的放置
采集六氟化硫钢瓶中气样时,需将钢瓶倾斜倒置,使钢瓶出口处于最低点,以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液相六氟化硫样品 A2.2 采样设备的连接(见图A1)
图A1 采样系统示意图
1-六氟化硫气瓶;2-氧气减压表;3-不锈钢管;4 -微量气体流量计;
将氧气减压表直接与六氟化硫气瓶连接,再将不锈钢取样管的一端通过接头与氧5-真空三通;6、7、8-吸收瓶;9-湿式气体流量计 气减压表接通,另一端接在微量气体流量计的进口上;微量气体流量计的出口处串一真空三通,与吸收系统连接。为使各接口严密,可用胶带密封。 A2.3 采样
打开六氟化硫气瓶阀门及氧气减压表阀,将真空三通切换至旁路,调节微量气
体流量计示值为0.5L/ min,冲洗管路3min。然后迅速切换真空三通使钢瓶与吸收系统相通,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的读数,尾气务必排出室外。
当采样结束时,需先关闭钢瓶阀门,至湿式气体流量计读数不变时,再依次关闭氧气减压表阀、微量流量计阀,并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读数,将真空三通置于不通位置,拆下吸收瓶,对吸收液进行分析。 二十一. 六氟化硫气体毒性生物试验方法 1测量目的
六氟化硫新气毒性生物试验 2试验性质 交接试验 3试验装置
3.1 真空干燥器 4L。 3.2 气体混合器 4.5L。 3.3 氧气钢瓶。 3.4 浮子流量计。 3.5皂膜流量计。 3.6 秒表。
3.7 健康雌性小白鼠 体重约20g, 5只。 4操作步骤
4.1 准确测量真空干燥器及混合器的容积 4.2 按图1连接好仪器设备。
4.3 按79%六氟化硫气(六氟化硫气体钢瓶须倒置)和21%氧气的比例以及每分钟1-试验容器;2-气体混合器;3-浮子流量计;4-氧气减压表; 通入混合器的气体总量不得少于容器容积的1/8的要求,计算六氟化硫气和氧气流速。然后将六氟化硫气和氧气通入混合器。
4.4将5只经过5天饲养、观察后,确认健康的雌性小白鼠(体重约20g)放在干燥器中并放入充足的食和水。
4.5每隔1h观察并记录一次小白鼠活动情况。
4.6 24h后试验结束,把小白鼠放回原来的容器中,继续观察72h。 5试验结果的判断
5.1 如小白鼠在24h试验和72h观察中都活动正常,则判断气体无毒。
5.2 如果偶尔有一只或几只小白鼠出现异常现象,或者有死亡,则可能是由于气体毒性造成的,应重新用10只小白鼠进行重复试验,以判断前几次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5.3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对在试验中死亡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的小白鼠进行解剖,以查明死亡或中毒原因。 6注意事项
6.1 试验中应控制好气体的比例,否则不能真实反映出试验结果。
5-六氟化硫气体钢瓶;6-氧气钢瓶 图1 六氟化硫气体毒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6.2 试验室的温度不可太低,以25oC左右为宜。 6.3 试验残气一律排到室外。
开关设备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0kV及以上开关设备的交接或预防性试验工作。
二、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气设备试验规程》
三、 试验设备、仪器及有关专用工具
1.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 1 2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导电回路电阻测试仪 工频升压设备 数量 1台 1套 序号 8 9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绝缘板 温湿度计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3 兆欧表(2500V) 1只 10 线 4 机械特性测试仪 1只 11 常用工具 常用仪表(电压表、万用5 电源盘及刀闸板 1套 12 表) 6 7 操作杆 介损测试仪 2副 1台 13 14 前次试验报告 高压直流发生器 1本 1台 1套 1套 1个 1块 1个 2.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 1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导电回路电阻测试仪 数量 1台 序号 7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温湿度计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2 兆欧表(2500V) 1只 8 线 3 电源盘及刀闸板 1套 9 常用工具 常用仪表(电压表、万用4 操作杆 2副 10 表) 5 6 介损测试仪 绝缘板 1台 1块 11 前次试验报告 高压直流发生器 1本 1台 1套 1套 1个 1个 四、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 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2. 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 试验项目
1.绝缘电阻的测量 1.1试验目的
测量开关的绝缘电阻,目的在于初步检查开关内部是否受潮、老化。 1.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开关设备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2500V兆欧表
1.4测量步骤
1.4.1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将被试品接地放电。放电时应用绝缘棒等工具进行,不得用手碰触放电导线。
1.4.2 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擦去被试品外绝缘表面的脏污,必要时用适当的清洁剂洗净。
1.4.3兆欧表上的接线端子“E”是接被试品的接地端的,“L”是接高压端的,“G”是接屏蔽端的。应采用屏蔽线和绝缘屏蔽棒作连接。将兆欧表水平放稳,当兆欧表转速尚在低速旋转时,用导线瞬时短接“L”和“E”端子,其指针应指零。开路时,兆欧表转速达额定转速其指针应指“∞”。然后使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的地线连接,兆欧表的高压端接上屏蔽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悬空(不接试品),再次驱动兆欧表或接通电源,兆欧表的指示应无明显差异。然后将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屏蔽连接线接到被试品测量部位。
1.4.4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或接通兆欧表电源,待指针稳定后(或60s),读取绝缘电阻值。
1.4.5读取绝缘电阻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
1.4.6 断开兆欧表后对被试品短接放电并接地。
1.4.7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1.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5.1试品温度一般应在10~40℃之间。
1.5.2绝缘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换算公式。
温度换算系数最好以实测决定。例如正常状态下,当设备自运行中停下,在自行冷却过程中,可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绝缘电阻值,从而求出其温度换算系数。 1.6测量结果的判断 整体绝缘电阻自行规定。
2.导电回路直流电阻
2.1试验目的
测量其接触电阻,判断是否合格。 2.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开关设备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2.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直流电阻测试仪 2.4测量步骤
2.4.1首先,应和上开关(3次),然后把测试夹分别夹到开关同相的两端接线排上。然后,启动测试仪器,进行测量,直至3相测完。
2.4.2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2.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电流输入和电压输入应在不同位置,尽量清洁接触点,使之达到更好的测量效果。 2.6测量结果的判断
2.6.1 SF6开关
1)敞开式断路器的测量值不大于制造厂规定值的120%。 2)对GIS中的断路器按制造厂规定。
2.6.2 10kV真空开关应符合厂家规定。
2.6.3 35kV多油开关、110kV少油开关,运行中自行规定。
3.交流耐压
3.1试验目的
交流耐压,是判断开关整体绝缘最有效的试验手段。 3.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开关设备交接、大修后试验。 3.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电压表、电流表、调压器、试验变压器 3.4测量步骤
3.4.1连接好升压设备,把被试开关外壳可靠接地,然后连接好高压引线,加压到规定值,一分钟后降压,停止加压,图1为试验原理图。
图1 交流耐压试验原理图
l一双极开关;2一熔断器;3一绿色指示灯;4一常闭分间按钮ZS一常开合间按钮; 6一电磁对关:7一过流继电器ZS一红色指示灯;9一调压器;10一低压侧电比先 11一电流表;12一高压试验变压器;13一毫安表Z 14一放电管;15一测量用电压互
感器;16一电压表;17一过压继电器;RI一保护电阻;CX一被试品 3.4.2拉开刀闸,检查调压器是否调零,合上刀闸,打开高压通按钮,缓慢调节升压旋钮,使电压达到规定试验电压。
3.4.3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3.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3.5.1 被试品为有机绝缘材料时,试验后应立即触摸,如出现普遍或局部发热,则认为
绝缘不良,应及时处理,然后再作试验。
3.5.2如果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比耐压前下降30%,则检查该试品是否合格。 3.5.3 在试验过程中,若由于空气湿度、温度、表面脏污等影响,引起被试品表面滑闪
放电或空气放电,不应认为被试品的内绝缘不合格,需经清洁、干燥处理之后,再进行试 验。
3.5.4 升压必须从零开始,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在40%试验电压以内可不受限制,
其后应均匀升压,速度约为每秒3%的试验电压。
3.5.5 耐压试验前后均应测量被试品的绝缘电阻。 3.6测量结果的判断
对于绝缘良好的被试品,在交流耐压中不应击穿,而其是否击穿,可根据下述现象来 分析。
3.6.1 根据试验回路接入表计的指示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电流表如突然上升,说明被试品击穿。但当被试品的容抗Xc与试验变压器的漏抗XL之比等于2时,虽然被试品已击穿,但电流表的指示不变(因为回路电抗X=|Xc-XL|,所以当被试品短路Xc=0时,回路中仍有XL存在,与被试品击穿前的电抗值是相等的,故电流表的指示不会发生变化); 当 Xc与XL的比值小于2时,被试品
击穿后,使试验回路的电抗增大,电流表指示反而下降。通常Xc≥XL,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只有在被试品电容量很大或试验变压器容量不够时,才有可能发生。此时,应以接在高压端测量被试品上的电压表指示来判断,被试品击穿时,电压表指示明显下降。低压侧电压表的指示也会有所下降。 3.6.2 根据控制回路的状况进行分析
如果过流继电器整定适当,在被试品击穿时,过流继电器应动作,并使自动控制开跳闸。若动作整定值过小,可能在升压过程中,因电容电流的充电作用而使开关跳闸;整定值过大时,电流继电器整定电流过大,即使被试品放电或小电流击穿,继电器也不会动作。因此,应正确整定过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一般应整定为被试品额定试验电流的1.3倍左右。
3.6.3根据被试品的状况进行分析
被试品发出击穿响声(或断续放电声)、冒烟。出气、焦臭、闪弧、燃烧等,都是不
容许的,应查明原因。这些现象如果确定是绝缘部分出现的,则认为是被试品存在缺陷或 击穿。
4.开关机械特性测量
4.1试验目的
开关机械特性是判断开关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4.2该项目适用范围
10kV及以上开关设备交接、大修后试验。
4.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 4.4测量步骤
4.4.1按照测试仪器接线方法,正确连接试验接线,然后开始进行开关机械特性测试。
4.4.2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4.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当开关动作后,应该马上关闭直流电源。 4.6测量结果的判断
按照制造厂要求进行试验结果判断。
5.介质损耗因数tgδ和电容量测试
5.1试验目的
有效地发现设备是否存在受潮缺陷。 5.2该项目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开关设备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5.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介损测试仪 5.4试验条件及准备
a) 1试验条件:
本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试品及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 5.4.2准备:
测试前,应先测量试品各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必要时可对试品表面(如外瓷套或电容套管分压小瓷套,二次端子板等)进行清洁或干燥处理。了解充油电力设备绝缘油的电气、化学性能(包括油的tgδ)的最近试验结果。 5.5 试验接线
5.5.1测量装在开关设备上的任一只电容型套管的tgδ和电容时,常采用高压电桥正接线测量,将相应套管的测量用小套管引线接至电桥的Cx端,一个一个地进行测量。
5.5.2具有抽压和测量端子(小套管引出线)引出的电容型套管,tgδ及电容的测量,可分别在导电杆和各端子之间进行。
图2 电容式套管等值电路
(a) 导电杆与接地端子间;(b)导电杆与抽压端子间;(c)抽压端子与接地端子
间
(1)测量导电杆对接地端子(末屏)的tgδ,非测量的抽压端子接末屏端子,将C2短路。如图2(a)所示。
(2)测量导电杆对抽压端子的tgδ。非测量的末屏端子悬空,如图2(b)所示。 (3)测量抽压端子对接地端子的tgδ。导电杆悬空。这时的测量电压不应超过该端子的正常工作电压,一般为2~3kV,如图2(c)所示。
以上3种测量,电桥均采用正接线,测得的tgδ值应符合有关规程。 5.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5.5.1抽压小套管绝缘不良,因其分流作用,使测量的tgδ值产生偏小的测量误差。 5.5.2当相对湿度较大(如在80%以上)时,正接线使测量结果偏小,甚至tgδ测值出现负值;反接线使测量结果往往偏大。潮湿气候时,不宜采用加接屏蔽环,来防止表
面泄漏电流的影响,否则电场分布被改变,会得出难于置信的测量结果。有条件时可采用电吹风吹干瓷表面或待阳光暴晒后进行测量。
5.5.3套管附近的木梯、构架、引线等所形成的杂散损耗,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应予搬除。套管电容越小,其影响也越大,试验结果往往有很大差别。 5.5.4自高压电源接到试品导电杆顶端的高压引线,应尽量远离试品中部法兰,有条件时高压引线最好自上部向下引到试品,以免杂散电容影响测量结果。 5.6测量结果的判断
套管测得的tgδ(%)按《规程》进行综合判断。 判断时应注意:
a. tgδ值与出厂值或初始值比较不应有显着变化;
b. 电容式套管的电容值与出厂值或初始值比较一般不大于±10%,当此变化达±5%时应引起注意。
6.测量110kV及以上少油开关的泄漏电流
6.1试验目的
测量开关本体的泄漏电流能很好的判断开关本体的绝缘状况。 6.2该项目适用范围
110kV及以上少油开关设备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试。 6.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微安表、直流高压发生器 6.4测量步骤
6.4.1开关分闸,两连接引线牌接地。
6.4.2拉开刀闸,检查高压直流发生器的调压器是否回零,然后合上刀闸,打开电源开关,缓慢加压到1/2的试验电压,读取泄漏电流,然后继续加压至全试验电压,待泄漏电流稳定后读数。
6.4.3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6.5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至少应加直流电压1分钟,直到泄漏稳定不再上升为止,最好在湿度70%以下时测量,否则应设法消除湿度大造成的误差。 6.6测量结果的判断 泄漏电流值≤10μA。
母线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 适用范围
1 本作业指导书在重庆市电力公司范围内适用。 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母线电气试验作业。
二 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1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2 DL 408—91 《电力安全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三 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交接、大修后及预试时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号 1 2500V兆欧表 1块 11 铜导线 若干 数量 序号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2 3 4 5 6 7 8 9 试验变压器 调压器 保护球隙 保护电阻 熔断器 过流继电器 电压表 电流表 1台 1只 1套 1只 1个 1只 1块 1块 1根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试验导线 双极刀闸 干湿温度计 电源盘 平口螺丝刀 梅花螺丝刀 计算器 试验原始记录 若干 1付 1只 1只 1把 1把 1只 1本 10 带有屏蔽层的测量导线 注:
如果使用交流耐压成套装置,也可不使用表列3~7所列设备。
四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 基本要求
1.1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派专人看守。
1.2 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正确无误,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在加压过程中,试验人员应精力集中,操作人应站在绝缘垫上。
1.3 高压设备带电时的安全距离
表1 高压设备带电时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 10及以下 20-35 44 60-110 154 220 330 500 2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2.1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2.1.1 工作票制度; 2.1.2工作许可制度; 2.1.3工作监护制度;
2.1.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注:详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安全距离(m) 0.70 1.00 1.20 1.50 2.00 3.00 4.00 5.00 2.2 必须由有经验的运行维护单位的实际操作人员现场进行安全监督。 2.3 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 试验项目
1 绝缘电阻测量 1.1 测量目的
检测母线支撑绝缘子、穿柜绝缘套管及连接母线的穿墙套管的绝缘水平,发现影响绝缘的异物、绝缘受潮和脏污、绝缘击穿和严重热老化等缺陷。
1.2该项目的适用范围
交接时、大修后及预防性试验时进行(封闭母线只在交接时及大修后进行)。 1.3 试验时使用的仪表 采用2500V兆欧表 1.4 测量步骤
1.4.1 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并将其接地放电。 1.4.2 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檫去被试品表面的污垢,必要时可先用汽油或其他适当的去垢剂洗净套管表面的积垢。
1.4.3将兆欧表放置平稳,将兆欧表的接地端头“E”与被试品的接地端相连,带有屏蔽线的测量导线的火线和屏蔽线分别与兆欧表的测量端头“L”及屏蔽端头“G”相连接。
1.4.4接线完成后,先驱动兆欧表至额定转速(120转/分钟),此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再将火线接至被试品,待指针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
1.4.5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的火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
1.5 试验接线图
绝缘电阻测量原理接线图 (a)不加屏蔽 (b)加屏蔽
1.6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
1.6.1额定电压为15KV及以上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0MΩ。
1.6.2 6KV共箱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6MΩ。 1.6.3一般母线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MΩ/KV。
1.6.4与出厂、交接及历年数值进行比较;大修前后进行比较;同类设备相互比较;同一设备各相间相互比较;耐压前后的数值进行比较,均不应有明显降低或较大差别。否则必须引起注意,查明原因。在比较时要考虑温度、湿度、脏污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1.6.5若测得的绝缘电阻值过低或三相不平衡时,应进行解体试验,查明绝缘不良部分。
1.7注意事项
1.7.1同杆双母线,当一路带电时,不得测另一回路的绝缘电阻,以防感应高压损坏仪表或危害人身安全。对平行母线也同样要注意感应电压,一般不得测量绝缘电阻,在必须测量时要采取措施,如用绝缘棒接线。
1.7.2火线与地线要保持一定距离,测量要用绝缘良好的导线,同时要注意兆欧表本身绝缘的影响,必要时将兆欧表放在绝缘垫上。
1.7.3兆欧表转速应维持均匀,保持额定。
1.7.4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可在被试品表面加等电位屏蔽。此时在接线上要注意,被试品上的屏蔽环应接近加压的火线而远离接地部分,减少屏蔽对地的表面泄露,以免造成兆欧表过载。 2.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2.1 测量目的
考验被试品绝缘承受各种过电压能力,有效发现绝缘缺陷,特别是局部缺陷。
2.2 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时、大修后及预防性试验时进行(封闭母线只在交接时及大修后进行)。 2.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仪表
操作箱(或调压器,保护球隙、限流电阻、过流继电器等),升压变压器,电压表,电流表
2.4试验步骤
2.4.1 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并将其接地放电。 2.4.2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檫去被试品表面的污垢,必要时可先用汽油或其他适当的去垢剂洗净套管表面的积垢。
2.4.3用绝缘导线将升压变压器,调压器,电压表,电流表按接线图进行正确连接,然后仔细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无误。
2.4.4升压前应检查调压器是否在零位。升降压过程,应监视有关仪表;加压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高压回路,监视被试品。
2.4.5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完成后,应首先将调压器降至零位,然后断开试验电源,再断开接至被试品的铜导线。
2.5试验原理图
母线交流耐压试验原理图
T1-试验变压器 T2-测量用电压互感器 T-调压器 R1 、R2-限流电阻 R3 、R4-限流电阻Zx-被试物 G-保护球隙 K-过流继电器 FU-熔断器 QK1 -电源刀闸 QK2-短路刀闸 SB1-启动按钮 SB2-停止按钮 KA-交流接触器 GN-绿灯 RD-红灯
2.6测量的结果分析判断
2.6.1电压表指示明显下降,说明被试品击穿。
2.6.2被试品发出击穿响声、持续放电声、冒烟、闪弧、燃烧等异常现象,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则认为被试品存在缺陷或击穿。
2.6.3对夹层绝缘或有机绝缘材料的被试品,如果耐后绝缘电阻比耐前下降30%,则检查该被试品是否合格。
2.6.4被试品为有机绝缘材料,试验后应立即触摸,如发现有发热,则认为绝缘不良,应及时处理,然后再做试验。
2.6.5试验过程中,若因空气湿度、温度、表面脏污等,引起被试品表面或空气放电,应经清洁、干燥处理后再进行试验。
2.7注意事项
2.7.1母线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时间为1分钟。 2.7.2封闭母线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试验电压(KV) 额定电压(KV) 出厂 ≤1 6 15 20 24 4.2 42 57 68 70 现场 3.2 32 43 51 53 2.7.3一般母线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试验电压(KV) 额定电压(KV) 湿试 6 10 35 23 30 80 干试 32 42 100 2.7.4交流耐压试验,必须在其他试验项目进行之后进行;耐压试验前后均应测量被试品的绝缘电阻。
2.7.5被试品和试验设备,应妥善接地,高压引线可用裸线,并应有足够机械强度,所有支撑或牵引的绝缘物,也应有足够绝缘和机械强度。
2.7.6 试验回路应当有适当的保护设施。试验过程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先降压,后断开电源,并挂上接地线再作检查。
套管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35kV及以上电容式套管的交接或预防性试验。
二、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及安装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试验规程》
三、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1.交接及大修后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及材料:
序号 1 3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兆欧表 介损测试仪 常用仪表(电压表、微安5 表、万用表等) 7 9 11 局部放电测试仪 常用工具 操作杆 1套 1套 3副 8 10 12 1套 6 接线) 交流耐压试验系统 安全带 设备试验原始记录 1套 3根 1本 数量 1块 1套 序号 2 4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电源盘 刀闸板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个 2个 2块 2.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仪表及材料:
序号 1 3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兆欧表 常用仪表(电压表、微安数量 1块 1套 序号 2 4 试验所用设备(材料) 数量 介损测试仪 小线箱(各种小线夹及短1套 1个 表、万用表等) 5 7 9 安全带 操作杆 设备预试台帐 2根 3副 1套 6 8 接线) 电源盘 常用工具 1个 1套 四、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5. 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市公司相关安全规定。 6. 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试验项目
1.绝缘电阻的测量 1.1 试验目的
有效发现设备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1.2 该项目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电容式套管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防性试验 1.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2500V兆欧表 1.4 测量步骤
1.4.1 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将被试品接地放电。放电时应用绝缘棒等工具进行,不得用手碰触放电导线。
1.4.2 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擦去被试品外绝缘表面的脏污,必要时用适当的清洁剂洗净。
1.4.3 兆欧表上的接线端子“E”是接被试品的接地端的,“L”是接高压端的,“G”
是接屏蔽端的。应采用屏蔽线和绝缘屏蔽棒作连接。
将兆欧表水平放稳,当兆欧表转速尚在低速旋转时,用导线瞬时短接“L”和“E”端子,其指针应指零。开路时,兆欧表转速达额定转速其指针应指“∞”。然后使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的地线连接,兆欧表的高压端接上屏蔽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悬空(不接试品),再次驱动兆欧表或接通电源,兆欧表的指示应无明显差异。然后将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屏蔽连接线接到被试品测量部位。
1.4.4 驱动兆欧表达额定转速,或接通兆欧表电源,待指针稳定后(或60s),读取绝缘电阻值。
1.4.5 读取绝缘电阻后,先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
1.4.6 断开兆欧表后对被试品短接放电并接地。
1.4.7 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1.5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5.1 外绝缘表面泄漏的影响
一般应在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0%条件下进行试验,在相对湿度大于80%的潮湿天气,电气设备引出线瓷套表面会凝结一层极薄的水膜,造成表面泄漏通道,使绝缘电阻明显降低。此时,应在引出线瓷套上装设屏蔽环(用细铜线或细熔丝紧扎1~2圈)接到兆欧表屏蔽端子。常用的接线如图3所示。屏蔽环应接在靠近兆欧表高压端所接的瓷套端子,远离接地部分,以免造成兆欧表过载,使端电压急剧降低,影响测量结果。
图1 测量绝缘电阻时屏蔽环的位置
1.5.2 感应电压的影响
测量高压架空线路绝缘电阻,若该线路与另一带电线路有一段平行,则不能进行测量,防止静电感应电压危及人身安全,同时以免有明显的工频感应电流流过兆欧表使测量无法进行。
1.5.2 温度的影响
试品温度一般应在10~40℃之间。
绝缘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换算公式。 温度换算系数最好以实测决定。例如正常状态下,当设备自运行中停下,在自行冷却过程中,可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绝缘电阻值,从而求出其温度换算系数。 1.6 测量结果的判断
绝缘电阻值的测量是常规试验项目中的最基本的项目。根据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可以初步估计设备的绝缘状况,通常也可决定是否能继续进行其他施加电压的绝缘试验项目等。
在《重庆市电力公司电气设备试验规程》中,要求套管主绝缘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0000MΩ,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 MΩ,对电容型套管,有抽压端子的与末屏要求一致。除了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很低,试验人员认为该设备的绝缘不良外,在一般情况下,试验人员应将同样条件下的不同相绝缘电阻值,或以同一设备历次试验结果(在可能条件下换算至同一温度)进行比较,结合其它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需要时,对被试品各部位分别进行分解测量将不测量部位接屏蔽端,便于分析缺陷部位。 2.介质损耗因数tgδ和电容量测试 2.1 试验目的
有效地发现设备是否存在受潮缺陷。
2.2 该项目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电容式套管交接、大修后试验和预防性试验 2.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西林电桥或电流比较型电桥 2.4 试验条件及准备 2.4.1 试验条件
本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试品及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 2.4.2 准备
测试前,应先测量试品各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必要时可对试品表面(如外瓷套或电容套管分压小瓷套,二次端子板等)进行清洁或干燥处理。了解充油电力设备绝缘油的电气、化学性能(包括油的tgδ)的最近试验结果。 2.5 试验接线
2.5.1 测量装在三相变压器上的任一只电容型套管的tgδ和电容时,相同电压等级的三相绕组及中性点(若中性点有套管引出者),必须短接加压,将非测量的其它绕组三相短路接地。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现场常采用高压电桥正接线测量,将相应套管的测量用小套管引线接至电桥的Cx端,一个一个地进行测量。
2.5.2 具有抽压和测量端子(小套管引出线)引出的电容型套管,tgδ及电容的测量,可分别在导电杆和各端子之间进行。
图2 电容式套管等值电路
(a)导电杆与接地端子间;(b)导电杆与抽压端子间;(c)抽压端子与接地端子间 (1)测量导电杆对接地端子(末屏)的tgδ,非测量的抽压端子接末屏端子,将
C2短路。如图2(a)所示。
(2)测量导电杆对抽压端子的tgδ。非测量的末屏端子悬空,如图2(b)所示。 (3)测量抽压端子对接地端子的tgδ。导电杆悬空。这时的测量电压不应超过该端子的正常工作电压,一般为2~3kV,如图2(c)所示。
以上3种测量,电桥均采用正接线,测得的tgδ值应符合有关规程。 2.6 影响测量的因素
2.6.1抽压小套管绝缘不良,因其分流作用,使测量的tgδ值产生偏小的测量误差。 2.6.2当相对湿度较大(如在80%以上)时,正接线使测量结果偏小,甚至tgδ测值出现负值;反接线使测量结果往往偏大。潮湿气候时,不宜采用加接屏蔽环,来防止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否则电场分布被改变,会得出难于置信的测量结果。有条件时可采用电吹风吹干瓷表面或待阳光暴晒后进行测量。
2.6.3套管附近的木梯、构架、引线等所形成的杂散损耗,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应予搬除。套管电容越小,其影响也越大,试验结果往往有很大差别。 2.6.4自高压电源接到试品导电杆顶端的高压引线,应尽量远离试品中部法兰,有条件时高压引线最好自上部向下引到试品,以免杂散电容影响测量结果。 2.7 判断及标准
套管测得的tgδ(%)按《规程》进行综合判断。 判断时应注意:
a. tgδ值与出厂值或初始值比较不应有显着变化;
b. 电容式套管的电容值与出厂值或初始值比较一般不大于±10%,当此变化达±5%时应引起注意,500kV套管电容值允许偏差为±5%。
3.工频耐压试验 3.1 试验目的
考验被试品绝缘能否承受各种过电压,真实有效地发现绝缘缺陷。 3.2 该项目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电容式套管交接、大修后试验 3.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工频耐压试验设备 3.4 试验原理接线
交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应按被试品的要求(电压、容量)和现有试验设备条件来决定。通常试验时采用是成套设备(包括控制及调压设备),现场常对控制回路加以简化,例如采用图3所示的试验电路。
图3 交流耐压试验按线图
l一双极开关;2一熔断器;3一绿色指示灯;4一常闭分间按钮ZS一常开合间按钮; 6一电磁对关:7一过流继电器ZS一红色指示灯;9一调压器;10一低压侧电比先 11一电流表;12一高压试验变压器;13一毫安表Z 14一放电管;15一测量用电压互
感器;16一电压表;17一过压继电器;RI一保护电阻;CX一被试品 试验回路中的熔断器、电磁开关和过流继电器,都是为保证在试验回路发生短路和被
试品击穿时,能迅速可靠地切断试验电源;电压互感器是用来测量被试品上的电压;毫安
表和电压表用以测量及监视试验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
进行交流耐压的被试品,一般为容性负荷,当被试品的电容量较大时,电容电流在试
验变压器的漏抗上就会产生较大的压降。由于被试品上的电压与试验变压器漏抗上的电压
相位相反,有可能因电容电压升高而使被试品上的电压比试验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还高,因此要求在被试品上直接测量电压。 3.5 试验分析
对于绝缘良好的被试品,在交流耐压中不应击穿,而其是否击穿,可根据下述现象来 分析。
3.5.1 根据试验回路接入表计的指示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电流表如突然上升,说明被试品击穿。但当被试品的容抗Xc与试验变压器的漏抗XL之比等于2时,虽然被试品已击穿,但电流表的指示不变(因为回路电抗X=|Xc-XL|,所以当被试品短路Xc=0时,回路中仍有XL存在,与被试品击穿前的电抗值是相等的,故电流表的指示不会发生变化); 当 Xc与XL的比值小于2时,被试品击穿后,使试验回路的电抗增大,电流表指示反而下降。通常Xc≥XL,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只有在被试品电容量很大或试验变压器容量不够时,才有可能发生。此时,应以接在高压端测量被试品上的电压表指示来判断,被试品击穿时,电压表指示明显下降。低压侧电压表的指示也会有所下降。 3.5.2 根据控制回路的状况进行分析
如果过流继电器整定适当,在被试品击穿时,过流继电器应动作,并使自动控制开
跳闸。若动作整定值过小,可能在升压过程中,因电容电流的充电作用而使开关跳闸;整定值过大时,电流继电器整定电流过大,即使被试品放电或小电流击穿,继电器也不会动作。因此,应正确整定过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一般应整定为被试品额定试验电流的1.3倍左右。
3.5.3根据被试品的状况进行分析
被试品发出击穿响声(或断续放电声)、冒烟。出气、焦臭、闪弧、燃烧等,都是不
容许的,应查明原因。这些现象如果确定是绝缘部分出现的,则认为是被试品存在缺陷或 击穿。 3.6 注意事项
3.6.1 被试品为有机绝缘材料时,试验后应立即触摸,如出现普遍或局部发热,则认为
绝缘不良,应及时处理,然后再作试验。
3.6.2如果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比耐压前下降30%,则检查该试品是否合格。 3.6.3 在试验过程中,若由于空气湿度、温度、表面脏污等影响,引起被试品表面滑闪
放电或空气放电,不应认为被试品的内绝缘不合格,需经清洁、干燥处理之后,再进行试 验。
3.6.4 升压必须从零开始,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在40%试验电压以内可不受限
制,
其后应均匀升压,速度约为每秒3%的试验电压。
3.6.5 耐压试验前后均应测量被试品的绝缘电阻。 4.局部放电测量 4.1 试验目的
检查试品的局部放电量是否符合要求 4.2 该项目适用范围
110kV及以上电容型套管交接、大修后试验 4.3 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局部放电测量试验设备 4.4 试验原理接线
变压器或电抗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时套管局部放电试验时,其下部必须浸入一合适的油简内,注入筒内的油应符合油质试验的有关标准,并静上48h后才能进行试验。试验时以杂散电容Cs取代耦合电容器Ck,试验接线如图4所示。
图4 变压器套管试验接线
Cb一套管电容;L一电容末屏
套管局部放电的试验电压,由试验变压器外施产生,可选用电流互感器试验时的试验变压器试验标准进行。
穿墙或其它形式的套管的试验不需放入油筒,其试验接线同图4。 4.5 干扰的抑制
4.5.1 在高压试验变压器的初级设置低通滤波器,抑制试验供电网络中的干扰。低
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应尽可能低,并设计成能抑制来自相线、中线(220V电源时)两线路中的干扰。
4.5.2 试验电源和仪器用电源设置屏蔽式隔离变压器,抑制电源供电网络中的干扰,因此隔离变压器应设计成屏蔽式结构。
4.5.3 在试验变压器的高压端设置高压低通滤波器,抑制电源供电网络中的干扰。高压滤波器通常设计成T型或TT型,也可以L型。它的阻塞频率应与局部放电检测仪的频带检测仪相匹配。
4.5.4 全屏蔽试验系统的目的和作用是抑制各类电磁场辐射所产生的干扰。试验时所有设备和仪器及试品均处于一屏蔽室内。全屏蔽试验室可用屏蔽室内接收空间干扰(例如广播电台信号)的信号场强,以及对试验回路所达到的最小可测放电量等指标来检验其屏蔽效果。 屏蔽室应一点接地。
4.5.5 高压端部电晕放电的抑制,主要是选用合适的无晕环(球)及无晕导电杆作为高压连线。110kV及以下设备,可采用单环屏蔽,其圆管和高压无晕金属圆管的直径均为 50 m m及以下。
4.5.6 抑制试验回路接地系统的干扰,唯一的措施是在整个试验回路选择一点接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