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19公开课优质课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2021-05-27 来源:独旅网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读者的痛心和仇恨。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课文领略了具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它美不美?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出你的自豪与惊喜。

2.说一说圆明园内风格各异的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什么?(趁机引导学生用上“圆明园中,有……,也有……”、“上自……下至……”的句式背诵3、4自然段。)请你至少选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目中圆明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它融汇了中外园林艺术、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举世闻名,绝无仅有的文化宝库却化为了灰烬。“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二.感受毁灭

1.正是这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万园之园,却永远的消失了,昔日繁华鼎盛的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变成了一片废墟。这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现在让我们还原历史,走进那骇人听闻的罪恶历史,一起见证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大罪。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课件指名学生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再读课文划出表现侵略者野蛮和残暴行径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交流体会。

(1)教师出示学生回答的句子。

例如:“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

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2)将句子中的“闯入”换为“走进”,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语去掉。请同学们比较朗读,想一想哪个句子好,这些词对句子情感表达有什么好处。

5.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这恐怖的毁灭

(1)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着珠玉的大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2)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带着大斧把宫里统统砸掉,取下上面的宝石。一些人砸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到10月9日,法国军队撤离圆明园时 ,这秀丽的园林已经被破坏得惨不忍睹。

指名学生朗读,并交流读后的感受。

6.请同学们带着对英法侵略者的无限愤怒和憎恨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感悟写法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篇幅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发现课文把圆明园写得越辉煌,越能让我们更热爱圆明园,引以自豪,可就是这个另我们骄傲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

样的写作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3.最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1.皇家园林-圆明园,地位显赫、身份尊贵,怎么会遭遇如此劫难? 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遣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面对侵略者的计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中国军队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 圆明园的焚毁原因不同人士持有不同观点,中国官方史学界的说法是英法联军为掩盖其野蛮劫掠而放火灭迹。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清朝长期不遵守西方奉行的外交礼仪,自乾龙年间起,对西方各国君主及其使臣蔑视和不平等对待 。 袁腾飞曾发表评论:\"英法联军是焚、抢,圆明园可没毁。你看1870年的圆明园照片,尤其是西洋的建筑还在,圆明园经历了三劫,火劫、石劫、土劫。火劫就是英法联军用火烧的,石劫就是那些达官贵人从里面拉石料,华表什么的,土劫是老百姓从里面拉土,围湖造田,这三劫彻底毁了圆明园,联军是第一劫,而且联军抢的同时,本国人也在抢,这皇上家的,不抢白不抢。

2.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了避免祖国再次发生类似屈辱的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近代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东方之美滋养了龙的传人,侵略者点下的罪恶之火虽毁灭了凝聚中华民族将近两千三百年的璀璨文化珍宝,但五千年文化却深深烙印在我们心田。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你们是振兴祖国的希望啊!让我们铭记这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中华少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的喊出:“中华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五.布置作业

1.假如你面对圆明园 熊熊燃烧的大火,或者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心里有什么感触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与同学相互交流。 2.搜集旧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资料,开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班会。 六.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辉煌 布局—众星拱月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

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