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世说新语》课外选读(解析版)

2022-12-21 来源:独旅网
精编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

《世说新语》课外选读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通过阅读可以夯实文言知识,提升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多角度了解古代名人,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德行】六篇选读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

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

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郡的行政长官。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

首。白:陈述;禀报。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廨(xiè):官署;衙门。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间其故,

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造:到……去,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车不”两句: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两句同义,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②弥日:终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③汪汪:形容水又宽又深。陂(bēi):湖泊。器:气量。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

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

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

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

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

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释】①郗(xī)公:郗鉴,以儒雅著名,过江后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 年),正当八王之乱以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在山西称帝的匈奴贵族刘聪(国号汉)将领石勒、刘曜俘杀宰相王衍,攻破洛阳,俘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之乱。穷:生活困难。馁(něi):饥饿。②传:轮流,饴(sì):通“饲”,给人吃。

③外生:外甥。④过江:指渡过长江到江南。永嘉之乱,中原人士纷纷过江避难,后来镇守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即帝位,开始了东晋时代。⑤为剡(shàn)县:指做判县县令。判县,古属会稽郡(今浙江嵊县)。席苫(shān):铺草垫子为席,坐、卧在上面。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做“寝苫枕块。”灵床:为死者设置的坐卧用具。心丧:好象哀悼父母一样的做法而没有孝子之服。古时父母死,服丧三年;外亲死,服丧五个月。郗鉴是舅父,是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所以称心丧。

【译文】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乡里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便吐出给两个小孩吃。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寝苫枕块,守孝足足三年。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

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②辄:立即;就。③疑:迟疑;犹豫不决。④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

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

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宜: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挑:挑挖;挖出来。②“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③洁行:品行高洁。廉约:廉洁俭省。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遗(wèi):赠送。④裈(kūn):裤子。

【译文】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二)【言语】四篇选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

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李膺。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

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⑩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颖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

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

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

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即陈寔。陈寔被捕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厌陋,采贤俊于岩穴。君

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

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主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

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都洛阳。②幕府: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群公: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辟命:征召。“求英”两句: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采,搜求。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③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国: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时吴国,公元280年为西晋所灭。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的。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⑤盈握:满满一把。这里形容大小。壁: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⑥大禹: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东夷: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文王: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西羌: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按: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常处:固定的地方。⑦“昔武王”句: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后,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门。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得无:莫非。表示揣测。苗裔(yì):后代。

【译文】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有什么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

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

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

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注释】①始尔:开始,“尔”是词缀。纲纪:国家的法制。②主上:皇帝,这时指晋愍(mǐn)帝司马邺。公元316年11月刘曜围长安,晋愍帝投降并被赶到平阳。317年12月,愍帝被杀。幽越:流亡监禁。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也借用来泛指国家。山陵:皇帝的坟墓。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王室迁到东都洛阳以后,有人到西部,

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已经毁为平地,种上了黍稷,哀怜周王室日渐衰微,心里忧伤,便作了这首诗。③忠慨:忠诚愤慨。泗(sì):鼻涕。④酬纳:接纳。⑤管夷吾:字仲,春秋时代齐国人,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霸王。

【译文】温峤出任刘琨的使节刚到江南来。这时,江南的政权建立工作刚着手,法纪还没有制定,社会秩序不稳定。温峤初到,对这种种情况很是担忧。接着便去拜访丞相王导,诉说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的酷烈情况,表现出亡国的哀痛。温峤忠诚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边说边哭,王导也随着他一起流泪。温峤叙述完实际情况以后,就真诚地诉说结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纳他的心愿。出来以后,他高兴地说:“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样的人,这还担心什么呢!”

(三)【政事】两篇选读

政事指行政事务,具体指处理政务的才能和值得效法的手段。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

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注释】①“山司”句:山涛在魏代曾任尚书吏部郎,到晋武帝时又任吏部尚书,后来升司徒。吏部是负责选拔任免官吏的,山涛曾两次担任此职,所以说前后选。②题目:品评。按:《晋书·山涛传》载,山涛两次任选职共十多年,每一官缺,就拟出几个人,由皇帝挑选;凡所奏甄拔人物,都各作品评。③“唯用”句:当时吏部郎出缺,山涛推荐阮咸,贾充则推荐自己的亲信陆亮;晋武帝选用了陆亮,山涛反对无效。后来陆亮因犯罪撤职。

【译文】司徒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个人才也没有漏掉;凡是他品评过的人物,都像他所说的那样。只有任用陆亮是皇帝的命令决定的,和山涛的意见不同,他为这事力争过,皇帝没有听从。不久陆亮也因为受贿而被撤职。

陶公性检厉,勤干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

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

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①正会: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封疆大臣也在这一大会见僚属。听事:处理政事的大堂。除:台阶。②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③伐蜀:西晋惠帝时(公元304 年),李雄据蜀(今四川)建立割据政权,国号成,后改为汉,史称成汉或后蜀。公元343 年,传位上李势。346 年桓温中兵伐蜀,到347 年3 月攻占成都,李势投降,成汉亡。装船:组装战船,即闲个船组成大船。④当足:当做竹篙的铁足。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

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这个官长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两阶:两个等级。晋代把官阶分为九个等级,叫做九品。

【译文】陶侃本性检点、认真,工作勤恳。担任荆州刺史时,.吩咐负责建造船只的官员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用意。后来到正月初一贺年时,正碰上连日下雪刚刚转晴,正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渌渌的,于是全用木屑铺上,就一点也不妨碍出入了。官府用的竹子,都叫把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讨代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又听说陶侃曾经征调过当地的竹篙,有一个主管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就用根部当做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来任用。

(四)【文学】两篇选读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

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注释】①林道人:即支道林,下文又称“林公”谢公:谢安,下文又称“太傅。”②东阳:谢朗,官至东阳郡太守,是谢安的侄儿。③信:送信的人,这里指传话的人。④新妇:妇女谦称。家难:家里的不幸遭遇,这里指丈夫死了。⑤致:同“至”,最。

【译文】支道林和尚去拜访谢安。当时东阳太守谢朗还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禁不起劳累,和支道林一起研讨、辩论玄理,终于弄到互相困辱的地步。他母亲王夫人在隔壁房中听见这样,就一再派人叫他进去,可是太傅谢安把他留住。王夫人便只好亲自出来,说:“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子身上。”于是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安告诉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情意部很激愤,很值得传诵,可惜没能让朝官听见!”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

诣刘,刘洗谬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

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

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

称善,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注释】①孝廉:指很孝顺父母,品行端上的人,汉武帝时令郡国每年考察并推荐孝、廉各一人,魏晋沿用此制。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②抚军:指简文帝司马昱。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 年)。以会稽王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故称抚军。③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④下官:下属官吏的自称。太常博士:官名,是礼宫,专管仪礼的。⑤勃窣(sū):

形容才华迸发而出。《广韵》没韵“窣”字下注:“勃窣。穴中出也”。理窟:义理聚集之处;义理的渊薮。

【译文】张凭察举为孝廉后,到京都去,他仗着自己有才气,认为必定能厕身名流。想去拜访丹阳尹刘真长,他的同乡和一同察举的入都笑话他。张凭终于去拜访刘真长,这时刘真长正在洗谬和处理一些事务,就把他安排到下座,只是和他寒暄一下,神态心意都没有注意他。张凭想自己开个头谈谈,又找下到个话题。不久,长史王濛等名流来清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凭便远远地在未座上给他们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能够把彼此心意表述明白,满座的人都很惊奇。刘真长就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张凭告辞对,刘真长说:“你暂时回去,我将邀你一起去谒见抚军。”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在哪里过夜,张凭笑笑,没有回答。不一会儿,刘真长派郡吏来找张争廉坐的船,同伴们很惊愕。刘真长当即和他一起坐车去谒见抚军。到了大问口,刘真长先进去对抚军说:”下官今天给您找到一个大常博士的最佳人选。”张凭进见后,抚军和他谈话,不住赞叹,连声说好,并说:“张凭才华横溢,是义理篓革之所。”于是就任用他做太常博士。

(五)其它篇章选读

1.雪夜访戴

王子酞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伤惶,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山阴:县名,今浙江省绍兴县。按:王子猷弃官东归,住在山阴县。②四望:眺望四方。彷徨:同“徘徊”。左思(招隐》诗:左思是西晋时著名诗人,对当时门阀士族专权感到不满。《招隐》诗写寻访隐士和对隐居生活的羡慕。③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有剡溪可通山阴县。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2.过曹娥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脩曰:

“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

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

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注释】①曹婢碑:曹娥是东汉时代一个孝女,父溺死,她为寻找父亲尸首而死,改葬时给她立了碑,就是曹娥碑。虀臼(jījiù):捣姜蒜等的器具。②于字为辞:辞的异体字是辤。③觉:同“较”,相差,相距。

【译文】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脩:“懂吗?”杨脩回答说:“懂。”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脩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脩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3.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

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

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矣。

【注释】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好酒,曾作《酒德颂》说:“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病酒:饮酒沉醉,醒后困乏如病,叫病酒。病酒要用饮酒来解除,这就是下文说的解酲。②捐:舍弃;倒掉。摄生:养生。③一斛:十斗。斗指酒斗,占代的盛酒器。酲(chéng):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状态。④隗(wéi)然: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4.晋明帝数岁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

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

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译文】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三点剖析

考点: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比较阅读。 重难点:实词虚词,文本内容理解,阅读延伸题。 易错点:实词虚词掌握不扎实,文意理解不透彻。

题模精选

题模一:篇章阅读

例1.1.1 古文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①②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③④

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尽

郡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 ⑥无义:不懂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②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敌军“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荀巨伯不肯弃友人而去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1)①你;②已经;③舍弃、抛弃;④于是

(2)①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②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3)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4)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做个大义凛然的人,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子:你. ②句意为:敌寇已经进了城,既:已经.

③句意为: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离开.委:舍弃、抛弃. ④句意为:于是就撤军而回了.遂:于是.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疾:病;句意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②中重点词语有之:助词,的;句意为: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用原文中的句子是“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由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以看出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做个大义凛然的人,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例1.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彦先安能复赏此?”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顾彦先平生好琴 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 ②彦先安能复赏此?

(4)结合内容,说说文章是从人物的哪些角度表现张季鹰吊丧时心情的。 【答案】 (1)喜欢 离开 (2)D

(3)①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 ②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4)神态和动作、语言等角度来表现张季鹰吊丧时心情的.神态:“不胜其恸”;动作:作数曲来哀吊,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的行为;语言上:彦先安能复赏此?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顾彦先一生喜欢弹琴.好:喜欢 句意: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去:离开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A句意: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以:把;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以:因为

B句意:张季鹰来吊唁.之:代词,代指顾彦先;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之:的

C句意: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而:表承接;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而:表转折

D句意: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胜:承受; 驴很生气,踢了他.胜:承受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径:径直

句意: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 ②重点词有:安能:还能

句意: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这里我们要把握住关键词“人物角度”,找短文中表现张季鹰吊丧时悲痛心情的句子,再研究角度,文中的悲痛之情原句是:“不胜其恸”,“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作数曲”这些表现悲痛的地方都是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的. 答案:(1)8. 喜欢 离开

(2)D

(3)①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 ②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4)神态和动作、语言等角度来表现张季鹰吊丧时心情的.神态:“不胜其恸”;动作:作数曲来哀吊,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的行为;语言上:彦先安能复赏此?

例1.1.3 完成下面的阅读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因起彷徨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2)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解析】 以上题目都是对常考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细节理解的把握题目。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的常考点实词与虚词,课本内的务必夯实。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方法为留、删、调、补、换。同时,需要熟知课内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1.4 阅读下面段落,完成(1)~(4)题。

①②③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

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屏人论事( )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②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②D (2)B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解析】 以上题目都是对常考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细节理解的把握题目。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的常考点实词与虚词,课本内的务必夯实。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方法为留、删、调、补、换。同时,需要熟知课内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题模二:比较阅读

例1.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共12分)

(一)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1)3.下列语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B.本所以疑 疑:犹豫 C.芬阴呼歆 阴:暗中 D.念单车远行 念:挂念

(2)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D

(2)4.①译文: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落实“纳”“急”各1分,大意通顺1分)

②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落实“疏”“武”各1分,大意通顺1分。)

(3)5.(德行高尚,言行一致。(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见识过人。(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名士高风。(巧妙的谢绝部下和百姓送的礼物)(任意答到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段实例即可得4分。)

【解析】 (1)3.此题考查常考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的常考点实词与虚词,课本内的务必夯实。

(2)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方法为留、删、调、补、换。

(3)5.此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细节理解的把握,要熟练掌握内容及写作特点。 【参考译文】(一)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二)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高唐人。他在做小吏的时候,同郡的陶丘洪也很有名。陶丘洪自以为他的见识比华歆高明。当时王芬与豪强阴谋废掉汉灵帝。王芬私下叫了华歆、陶丘洪共同商量计策。陶丘洪想参与(废灵帝的行动),华歆制止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伊尹、霍光都觉得这种事很难办。王芬性格粗疏又没有勇气,这次一定不会成功,还会祸及到他的族人,你一定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建议,没有参与废立。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自此很佩服华歆。太祖(曹操)在官渡的时候,给天子上表,让他征召华歆。华歆的宾客和老朋友来送他的有一千多人,赠他的钱有数百金。华歆都不拒绝,只是暗地里给每一份(赠金)都做上标记。等到要离开的时候,把所有的赠物都聚在一起,对各位宾客说:“我没有拒绝诸位心意的意思。但是我所接受的有这么多,想到单车远行,携带太多财物就是罪过,还是把赠物都还给你们吧。”众人才留下了自己的赠物,对华歆的德行感到很佩服。

随堂练习

随练1.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③

裈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范宣:晋朝人。 ②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 ③裈(kūn):裤子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宣洁行廉约 ②遗绢百匹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和范宣扯了二丈绢。 B.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C.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和范宣在车中扯了二丈绢。 D.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在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3)范宣“误伤指,大啼”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4)从上文看,范宣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是 。 【答案】 (1)①品行②送给,赠送,馈赠

(2)D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4)富有孝心、生活节俭

【解析】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行:品行.

②句意为:豫章太守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遗:送给,赠送,馈赠.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画线的句子句意为:后来韩伯与范宣同车出游,韩伯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范宣“误伤指,大啼”的原因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

随练1.2 完成下面的阅读选段

①②③④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

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

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东阳时始总角( )②再遣信令还( ) ..③而太傅留之( )④谢公语同坐曰( ) ..

(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才⑵派③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

(2)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3)①新病起;②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解析】 以上题目都是对常考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细节理解的把握题目。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的常考点实词与虚词,课本内的务必夯实。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方法为留、删、调、补、换。同时,需要熟知课内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我总结

课后作业

作业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 -13题。

献之尝经吴郡,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时辟疆方集宾友,而献之游

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辟疆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伦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献之]即王献之,官王中书令(相当于宰相)。②[顾辟疆]人名。③;[指

麾]指点评论。④[伦]粗野,粗俗。

(1)12.用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对文中王献之的表现,请你给他提两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对主人傲慢,是无礼的;凭借地位高贵而盛气凌人,是不道义的。 (2)13.当你想要进入陌生人家里时,要先征得主人的允许,参观游览时,要言行有礼,不能指指点点,当别人指出的错误时,要虚心接受,不能指指点点。

【解析】 (1)12.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 (2)13.此题考查建议,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参考译文】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负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作业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②

张凭举孝廉,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

③④

刘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

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即用为太常博士。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有改动

【注释】①参:成为。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②刘尹:刘惔,字真长,“ 东晋著名清谈家。曾任丹阳尹,故后世称其为“刘尹”。③通寒暑:礼节性的问候。④清言:清谈。⑤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1)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二处。 真 长 遣 传 教 觅 张 孝 廉 船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张凭举孝廉 ②负其才气 ..

③即同载诣抚军 ④即用为太常博士。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4)请根据上文内容,哪些方面足可见张凭的“才气”,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划线部分的内容,请你从写作手法角度分析它们的共.....同点。(3分) ..

【链接材料】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 【答案】 (1)真 长 /遣 传 教 /觅 张 孝 廉 船 (2)①被举荐,被选拔 ②凭借 ③拜访 ④立即

(3)刘真长就请(邀请)他坐到上座(0.5分),和他清谈了一整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0.5分)

(4)①张凭在末坐评判诸贤不通之处,言语简要,含义深远.(1分) ②刘尹邀他上坐,清谈整天,并邀他共访抚军.(1分) ③与抚军谈话,被赞叹,任用为太常博士.(1分)

(5)共同点是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1分)选文写张凭“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是正面表现他才思敏捷(有“才气”),“一坐皆惊”则写诸贤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张凭的有才气.(1分)链接材料先从正面描写声音由远到近,从外到内,自小渐大,由少而多的变化,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听众的神情动作,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极大的艺术魅力.(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刘真长派郡吏来找张孝廉坐的船.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张凭察举为孝廉.举:被举荐,被选拔 ②句意:仗着自己有才气.负:凭借

③句意:当即和他一起坐车去谒见抚军.诣:拜访 ④句意:立即就任用他做太常博士.即:立即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延:邀请

句意:刘真长就请(邀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记叙文的内容概括,通常采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句式来表述,如本题中,我们可以先用原句,采用翻译的方式来做.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运用,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和《口技》片段在写作手法上做对比,找出共同点.写作手法有:衬托、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象征等.

答案:(1)真 长 /遣 传 教 /觅 张 孝 廉 船 (2)①被举荐,被选拔 ②凭借 ③拜访 ④立即

(3)刘真长就请(邀请)他坐到上座(0.5分),和他清谈了一整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0.5分)

(4)①张凭在末坐评判诸贤不通之处,言语简要,含义深远.(1分) ②刘尹邀他上坐,清谈整天,并邀他共访抚军.(1分) ③与抚军谈话,被赞叹,任用为太常博士.(1分)

(5)共同点是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1分)选文写张凭“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是正面表现他才思敏捷(有“才气”),“一坐皆惊”则写诸贤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张凭的有才气.(1分)链接材料先从正面描写声音由远到近,从外到内,自小渐大,由少而多的变化,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听众的神情动作,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极大的艺术魅力.(1分)

作业3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①②③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

④⑤

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⑥⑦

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

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

每自比于管仲先主器之A. B.

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而智术浅短将军岂愿见之乎C. D.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3)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凡三往,乃见。_______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

②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___ ④昔武王伐纣。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刘备为求贤而______________(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___________,傅说举于____________,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___________。 【答案】 (1)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2)D

(3)①总共;②拜访;③通“伸”,伸张;④讨伐,征讨.

(4)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5)B

(6)三顾茅庐;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畎亩之中;版筑之间;百里奚.

【解析】 (1)这句话的意思为: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所以节奏划分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2)A项第一个“于”指把;第二个“于”是在.B中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语气助词,的.C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D中两个“乎”都是语气词.故选D. (3)本题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如要注意“信”是通假字,“伐”是多义词,在这里指讨伐.

(4)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翻译这句话要注意“见”“顾”等字的意思.

(5)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判断出B项错误,《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是对比,是类比,故选B.

(6)第一问:从“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中可知,这个成语应该是“三顾茅庐”;第二问:结合乙文的内容,可知蔡洪的人才观是:“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第三到五问:结合题目的提示“舜发于”,联系学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点内容,完成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