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
洪
(合肥市包河区文化馆
梅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应理清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不断思考和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城市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培育先进文化、坚持创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培育先进文化坚持创新
G641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培育先进文化、坚持创新丰富和发展。对如何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做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主要指的是要让社区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尊重社区群众个人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比如,以包河区望湖街道望湖社区为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充分尊重居民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权,除了经常有组织的开展活动和纳凉晚会、社区老年戏曲、时装表演、拔河比赛、葫芦丝等一系列群众性文艺、文体活动以外,还对社区内热爱文艺、具有文艺表演专长或有其它健康业余爱好的居民进行分类登记,然后按兴趣爱好引导和培训。2015年成立合肥南站志愿者联合会·合肥南站志愿者葵花艺术团,先后成立各种协会,这些协会作用由专人负责召集组织,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由于这些协会演出场合不限,费用自筹,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社区文化开展资金紧张的局面,也成为社区文化建设摆脱过度依赖政府不良局面的一个新途径。
2坚持培育先进文化
近几年来,有的地方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在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上出现了误区和偏差,造成腐朽文化假借“以人为本”的名义在社区文化中传播、泛滥,严重侵蚀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底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宣扬官本位的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
(2)节目内容低级、庸俗,没有思想高度,甚至以色情等不健康的东西取悦观众,以迎合群众的口味;
(3)宣扬“宿命论”等封建、迷信思想。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培育先进文化,以正确的舆论鼓舞人、引导人,弘扬主旋律,唱响新时代。为此,社区党组织一是利用国庆节、建党节、元旦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大型文化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形式进行正确引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着力突出社区特色,力求新颖通俗、积极向上,以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文化形式褒扬先进,鞭挞落后。结合268
丰富发展
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举办科普讲座,搞好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举措,使社区居民远离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恶俗陋习,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坚持创新、丰富和发展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能否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随着精神文化的普及,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这也是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一种体现。否则,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逐步为居民群众所厌倦,进而失去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宣传阵地。那么应如何创新呢?首先,要在文化内容上进行创新,内容要主题鲜明,紧跟时代特色;其次,在文化形式上创新,要从传统的吹、拉、弹、唱即文化的思想意识中走出去,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社区文化,将更多的文化类别纳入社区文化的范畴中,诸如: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科教文化、廉政文化、“草根”文化等等;最后是要重视载体的创新,除了传统的搭台汇演、自拉自唱以外,还可以借助各种载体和平台开展文化创新活动,比如,借助企业、厂矿、学校、医院、幼儿园等这些组织性较强、影响面较宽的单位和实体,和他们以“结对子”的形式等开展讲座、座谈等社区文化互助活动,有条件的也可以利用媒体、网络开展活动,以提高社会化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力。
社区始终坚持创新的发展思路,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1)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方面,坚持把多种生活元素纳入到社区文化中,丰富和延伸社区文化的内涵。如坚持开展“五好家庭”、“优秀居民、优秀楼长”和“文明楼院”的评比以及“和谐邻里”、“文明社区”的创建等活动,以此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明新风。尤其近几年,党风廉政文化也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社区闭路电视、社区宣传栏、社区黑板报长廊开设了以廉为镜”、“警钟长鸣”等专栏,逢年过节召开“贤内助”座谈会、发放《倡廉书》、制作廉政文化宣传展板、张贴廉政格言、警句,开展“党员亮明身份”等,增强群众广泛参与廉政宣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大力营造崇廉、倡廉的社区文化氛围。此外,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4期/12月(上)—
经|法|纵|览
还经常举办一些太极拳表演赛和征集社区格言以及乐趣横生的猜谜等活动,使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经常推陈出新,使社区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2)在载体创新方面,经常有意识地和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进行合作,举办各种活动,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学校的师生以及幼儿园的娃娃成为了舞台上主角,提高影响力和社会化参与的程度。另外,还与社会上的经营实体形成互利合作,社区为他们提供广告契机和场地,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提升群众的情趣。这种创新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今后社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诚然,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无论何种模式,必须要站在构建和
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本社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综合实力出发,决不能生搬硬套、照抄照搬,盲目求大、求新、求奇,形成虚假的文化繁荣。同时,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时,应做到社区的其它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做到短期规划和远景规划相统筹,以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硬件建设,以社区的硬件建设反过来助推社区的文化建设,使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其它方面的发展同步、和谐、统一。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范畴,它的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我们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理清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不断思考和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上接第249页)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器材技术的发展,我国公共体育场地提供的器材数量和种类有改进。
2.2人民美好生活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实现渴望愈发强烈,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场地数量、开放时间及体育设施数量等基本需求上,还提出了公共体育环境优美、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的数量种类及指导人员的高素质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调查结果详见图2所示。
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让人民群众获得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是满足人民美好
生活的重要载体。
3.1.2公共体育服务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社会个体在家中通过移动互联网几乎可以实现从工作到生活饮食起居的全部活动,社会个体日益原子化,社会成员间日益陌生化。公共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竞争互动等拉近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重构和融洽了社会成员关系、重新唤起社会成员的团队归属感,成为打破社会个体间局限、连接社会个体的纽带,是实现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3.2公共体育服务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组成研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日益重视。体育公共活动具有的预防疾病、保持个体健康的
图2:人民美好生活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需求调查根据本研究问卷调查情况,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环境优
美、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的数量种类及指导人员的高素质等多样化需求,详见如下所示:
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环境优美、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的数量种类及指导人员的高素质等多样化需求的渴望程度日益提升,选择需求强烈的人民群众都超过了4成、甚至超过了5成。
3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融入居民美好生活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美好生活”的标准是“美好”,而“美好”的体现就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的获得感需求日益强烈。
3.1公共体育服务融入人民美好生活研究
*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
3.1.1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实现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在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过程中,
功能,对于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的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可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质量和健身环境来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种类、拓宽公共体育服务渠道,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体育活动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
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金项目:湖南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体系建构研
18YBA3100)究(课题编号:。作者简介:易志龙,男,工作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
径教研室,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参考文献
[1]史博.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8(05):6-11.
[2]刘斌.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让群众生活更健康美好[N].湖南日报智库版,
2019-03-30.[3]
刘斌,宁赛男.补齐短板,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N].湖南日报智库版,2019-08-22.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4期/12月(上)—
2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