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20-02-15 来源:独旅网
政策解读 n 解读中央农村 作会议 整理/本刊编辑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27日至2 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 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09年农业农+t-.z-作,重点 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201 0年的 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对201 0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 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对会议精神作了解读, 本刊摘编相关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乡和谐稳定,必须夯实农业基础。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2009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 为1060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 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突破5000元,实际增长6%以上。 同时,油料、园艺等作物稳定发展,畜牧业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新信 息:2010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确定了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基础这一主题。新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记者采 访,就此话题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趋稳向好,渔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加 快,农垦经济和乡镇企业较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稳中有升。 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然十分 薄弱,未来挑战更加严峻。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 益/JIJ,N;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自主创 新能力不强,务农劳动者素质不高;农业投入缺口 夯实农业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任务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 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韩 长赋开门见山地说, “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 ‘三农’工作的一贯要求,抓住了严重制约经济社 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 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 韩长赋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 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 仍然较大。这些情况说明,夯实农业基础任务十分 艰巨,要求非常紧迫。 夯实农业基础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韩长赋认为,夯实农业基础,涉及面很广,要 做的工作很多,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 其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 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 夯实农业基础,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 化“三化”统筹推进。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繁荣 农村经济,缩小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促进城 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 不能松、支持不能减。”他强调, “这是稳定增加 20i0 01 中因农垦1 1 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粮食生产方面,农业部已确定,播种面积要 稳定在16亿亩以上,着力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 提高单产水平。切实抓好水稻特别是东北粳稻和 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 重要依托,是农业基础的基础。” 韩长赋说,这几年主要农产品总量持续增 长,粮食库存充裕,一些地方对农业过于乐观, 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政策支 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同时,认真执行“四补 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 储等政策,推动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支持培育种粮大户。 持力度和工作力度有所减弱。这种思想倾向十分 危险。 “农业几十年发展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形 势好了改政策’,结果‘多了多、少了少’。”韩 长赋语重心长地说, “对此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居安思危,要坚持重农抓粮不松劲、强农惠农不动 摇,形成进一步支持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防止在 这一轮扩大投资中农业投入下降。” 韩长赋指出,夯实农业基础要坚持不断地完善 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持续调动和保 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坚持不断地增加农业农 村投入,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 他还表示,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 定性力量。要坚持不断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 变。此外,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 业的带动促进作用,对扩大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快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 的辐射带动作用。 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韩长赋说,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将按 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稳粮保供给、增收 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稳 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 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 进步,促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他提出,要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 力确保”: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 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努 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 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巩固和发展当前 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 有力支撑。 1 2中固农晕 20i0 01 农民收入方面,将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一村 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实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不断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抓住国家继续实 行扩大内需和支持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的有利时 机,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开展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建材业,增加 农民就业机会。 (摘自2009年12月29日新华社报道,作者董峻等) 有关gBf']负责人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亮点 发改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发改委主任张平对此表示,今后要坚持规划先 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 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 能力。 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 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 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 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 体系。 财政部: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促进扩大农村消费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 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 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也不断加大投入,为夯 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旭人表示,财政部2010年将继续增加,“三 农”投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 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 调控,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 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强农 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此外,还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电下乡、汽车 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更好满足广大农村不 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农业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 创历史新高。但由于气候变化、比较效益下降 等原因,20 1 0年粮食稳定发展仍有不利因素。 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千方百计保持 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稳定粮食播种面 积,着力优化品种和区域结构,提高单产水平。 切实抓好水稻特别是东北粳稻和长江流域双季稻 生产。 2010年,国家将全面启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等相关规划,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 保工程等项目,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土资源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介绍,自从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 来,各级国土部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 转,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依规纳入城乡统一 的土地市场。 王世元强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 革创新,应当有利于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实现权益的最佳形式;应当有利于城乡统筹、一体 化发展;应当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尤其是保护耕 地;应当有利于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应当有利于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水利部:抓紧实施各项灌溉项目 目前全国还有一半多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 灌排条件。每年水旱灾害造成粮食损失大约1000亿 斤。水利部部长陈雷对此表示,推进国家新增千亿 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最 有潜力可挖的途径之一。 2009年中央继续加大投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24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 政策解读 ■ 48.03亿元,35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5.4亿 元,99处大型灌排泵站进行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4.2 亿元。 陈雷说,大型灌区、大型泵站项目预计在2010 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造建设任务,在春灌时开始发 挥效益。 国家林业局:加强政策扶持巩固改革成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 已确权的集体林地面积达15.14亿亩,超过了集体林 地总面积的一半;核发林权证的林地面积为1 1.36'fL 亩,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75%。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把林地承包经营权 交给农民后,要从金融、保险和财政上加大支持力 度,让农民方便、放心地经营林业。 国家林业局将加强政策扶持,巩固改革成果。 稳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确保广大林权权 利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 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加强林权管理,为广大农民 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商务部: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商务部将完 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引导生产经营,稳定市场 供求关系。要扩充样本,优化结构,提高智能化水 平,增强市场信息发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同时,完善农产品调控体系,增强市场应急调 控能力。加大对市场应急调控的政策支持,完善中 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充 分运用重要商品储备、跨区调运和进出口调节等措 施,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2009年 以来各地加强输出输入地的就业岗位信息对接,大 力开展有组织的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前三季 度全国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达到15198万人,比 上年底增加1157万人。 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继续大力 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把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 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工作重点,进 2010 01 中国农垦1 3 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 展史看,随着农业科技包括良种、化肥、农机和其 他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达到 一性,完善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定水平后,农产品过剩成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 国家电网:加大农网改造力度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介绍,2009年以 来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刺激下,国家电 网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工程建设,截至2009 出问题,这在包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 展过程中均出现过,近些年来我国多种农产品卖难 问题正是反映了这种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我国农业 在90年代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在新世纪面临的主要 年11月底已新改造农民电表138万户。 2010年,国家电网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科学 规划农网改造方案,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提 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农村居民用电水平。 (摘自2009年1 2月29日新华网报道,作者王立 彬等) 七策发力“三农”薄弱点 在应对仍在持续的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 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农业农 村经济外部环境复杂,内部制约突出。在连续6年丰 收的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实现农 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加 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 大内需增长空间,对整个国家意义重大。 五大薄弱环节待解 2009年粮食虽然丰收了,但是棉花、糖料等工 业原料作物产量有所下滑,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农 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更加繁 重,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由于当前农村生产主要是 大量家庭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个体小农 经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随 着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家庭分散经营在 生产组织形式上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个体小 农经济在资源、信息各方面与农产品市场供求及价 格波动严重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出现下 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农产品生产下滑、农 业生产滑坡、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等问题随时可能 发生。农产品进口和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也会 冲击农业生产。 农产品卖难未得到有效解决。从世界经济发 14:中国农垦 2o10 01 问题是农产品过剩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发生 “谷贱伤农”。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农民增产不增 收,浪费农业资源。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要确 保农产品供应外,要加大农业资源调控的科学性, 重视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成为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大问 题。目前跨省流动的农民工约1.5亿人,大部分是 从中西部流出,集中在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地 区。特别是中西部产粮大省如安徽、湖南、河南、 四川等大批农民工长期举家外迁,房子、土地长期 闲置在农村,导致出现空心村多、空闲地多、撂荒 地多的现象。如在安徽部分县,空心村比例超过 30%,致使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与此同时,城市土 地不足以承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的需要,有 些工厂因土地限制,甚至缩短生产线,限制生产 能力。 农民工如何“市民化”。大批进城农民工在 有了稳定工作后,往往举家迁人城市,这些农业 人口的大部分希望继续留在当地打工,不愿意再 回家乡务农。他们对经济发展、城市服务作出了 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 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 镇居民差距大,待遇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跟不上大批农民工进城及流动的需要,如由于大 部分农民工社保关系无法异地转续,农民工参加 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低至不足20%。在大批农民 工成为产业大军的情况下,农民工社保关系异地 转续层次亟待提高。 农村金融最脆弱。目前农民贷款难问题仍未解 决,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 节。农村金融业务和规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 求相比,供需不平衡十分明显。发展现代农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支持渠道亟待从主要依靠 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向主要依靠农村农业金融贷款 和金融服务转变。 强基础七策扶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 度,强化对“三农”的支持,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 发展基础,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 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 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 增进农民福祉。为此,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 改善: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经营制度, 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遵循和发扬 合作社“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核心 价值观念,和社员拥有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的 基本原则,实现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利益划分。鼓励 农户采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 度规模经营,特别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多 种形式发挥“统”的优势,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 织化水平,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农民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并保证农民收入的稳步 增长。应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根据农民群众的 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推广和普及合作 理念。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 力,2008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45.8%, 其中,机耕水平达到63%,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超 过81%。2009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3 万个,新增近5000个。农业机械的应用,促进了生 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 度,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提高了农产品产 量、质量和效益,并使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 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全 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供给。大规模开 展农田基本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 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 能力,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把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 放在良种培育上,组织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 育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 能力规划,大规模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大规 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活 动,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 政策解读 I 化、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 供给。 坚持节约用地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土地利用 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从长远看,要打破城乡规划的二元分割, 统一编制城乡建设规划,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合 理利用。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损 害农民的土地权益。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工业 集中发展、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 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适应农业组织化和机 械化发展,不得搞强迫命令,不得随意改变土地 用途。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国家财政支出、国债 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要向农业农村倾斜,引导信 贷资金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新增种粮补贴要更多向 有利于促进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和优化品种、提高质 量的方向集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 能力建设,改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 务,强化乡村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农民工融 人城镇的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 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 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 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 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 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要加大培育新型农村金融 机构,对涉农金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农村金 融贷款担保、银行贷款贴息、农业保险补贴、降低 涉农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减征涉农金融 机构营业税等多重政策措施支持农业金融业务快速 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对金融 业务的需求。 (摘自20 1 0年第1期《嘹望新闻周刊》,作者 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 “统筹城乡发展”再次唱了主角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在党的十六大上首 次提出的,党的十七大首次强调形成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给予了 2010 01 中国农垦1 5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 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本次会议更是从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角度,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 的首要难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 感、使命感,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 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 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 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 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 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 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 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 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人点,加强领导、周密部 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举措,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 距的必由之路,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广大农民群 众投身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从本次中央农村工 作会议的决议中,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三农” 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我国的“三农”工作可 谓饱经艰难困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 下,全国上下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的 伟大胜利,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 定。但危机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化格局尚未土崩瓦 解,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新的矛盾问题不 断显现,因此201O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 一年。 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必须加大 力度,完善措施,转变机制,强化监督,带领广大 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去。笔 者认为,要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根深蒂固的难题, 在不断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实 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有力措施的基础上,还应着重突 出以下几点: 要认清当前形势,增强紧迫感。过去的几 年,我们取得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巨大胜利,城乡 差距有所减小。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很突出,农村的居民收入水 平、医疗卫生条件、养老保障机制等仍比较落 后,农民工子女上学、富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依 然突出,这些都已成为制约城乡协调发展、消除 城乡差别的障碍,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破解 16中国农堡 2Olo Ol 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要转变发展观念,发展高效农业。要进一步调 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 活力,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树立“经营村庄”理念,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探索实施土地流转新模式, 多渠道挖掘强村富民的路子。要加强对创业典型、 发展典型的培树力度,鼓励农民创业,创办农业合 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宣传推 广,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点代面,全面发 展。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充分 发挥社区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城市文化、教育、卫 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建设现代化农业新 兴城镇。 要强化监督落实,切实惠及民生。加大监督落 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力度,继续推广农业种植补贴、 家电下乡等惠民体制,不断探索支农惠农的新举 措、新办法。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提高农村和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切实加大对农村贫困居民的关怀帮扶力 度,保障农村老弱病残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关 注农民工子女上学、工资发放等,切实维护农民 的合法权益。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 大工程,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中央 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拉响了前进的号角,我们要在党 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作为首要任务,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统筹推进 农业现代化。 (摘自2009年1 2月29日人民网,作者宁彭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