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
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两届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及关键字对照: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菜篮子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培育、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技能培训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电网改造,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农村环境治理
“三化同步”: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董峻、潘林青)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部署,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化同步”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化同步”是“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
韩长赋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他用了四个“显著”来概括: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韩长赋说。
但同时他也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韩长赋表示。
“三化同步”明确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向
韩长赋认为,“三化同步”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脉相承,是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三农”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
韩长赋分析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深入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结构加快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又提出了严峻挑战——耕地、水资源紧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加快工业化和
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
“如果处理不好,农业就面临削弱和萎缩的风险,农村就面临凋敝和忽视的风险,城乡失调、工农失衡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现代农业就会更加滞后。”韩长赋说,“这方面,国外和我国改革开放前都有过深刻的教训。”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被忽视,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
谋划“三农”发展新举措要遵循“三化同步”重大原则
韩长赋说,科学把握“三化同步”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就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韩长赋说,“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韩长赋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为此,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理清“十二五”建设现
代农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超前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工程,深入研究和实施几项重大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