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20-09-08 来源:独旅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共4题;共19

阅卷人 得分 分)

1.快乐拼写

biàn lùn duān xiáng jiě shì xuān bù ________ ________ xún cháng gù zh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dǎn dà wàng wéi 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变成肯定句)

(2)挂满红枣的树杈慢慢弯下来。(缩句)

(3)已经没了踪影。(修改病句)

3.选词填空。

威胁 威力 沉重 沉着

(1)原子弹可怕的________ , 震惊了全世界。

(2)洪水正________着整个村庄。

(3)面对考试卷,他________冷静,毫不慌张。

(4)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qī zi

biǎn què bài jiàn cài huán gō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ǐ cǎi cháng wèi gǔ suǐ yī z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二、单选题(共3题;共10

阅卷人 得分 分)

5.下面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瓢虫)折好她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C. 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6.选择正确的答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读音是( )

A. zhē B. zhé C. shé

(2)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

A.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7.选一选。

(1)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题目的特点是( )。

A. 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 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 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阅卷人 得分 三、默写(共1题;共5分)

8.默写《咏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阅卷人 得分 四、连线题(共2题;共10

分)

精品试卷 9.连一连。

闻名世界的 消息 躲避 难关

优厚的 表演艺术 直面 合同

高超的 艺术家 签订 危险

胜利的 条件 渡过 10.我能把下面的词语用线恰当地连接起来。

敏锐的 避开 捕捉 启示灵巧地 研究 改变 猎物反复地 眼睛 得到 方向五、判断题(共4题;共28

阅卷人 分)

得分

1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需要自己去尝试。

(2)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别人的话不能信。

(3)别人的话要分清对错,不用自己去尝试就可以了。

12.判断正误。

(1)“鼎”字第一个笔画是“ ”。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3)“鼎沸”的意思是“喧闹、杂乱”。

纠缠

(4)“鼎立”和“鼎力”读音和意思相同。

1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啄、蠢、祸”三个字都是三拼音节。

(2)“沙滩、无遮无拦、返回”中划线字的韵母相同。

(3)“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从划横线的词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阅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

10分)

14.课余时间,嘉嘉很喜欢读课外书。可他的爸爸却反对他看课外书,只是要他读课本,做练习。这不,嘉嘉的爸爸又在说嘉嘉了:“你就是不好好复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那么起劲……”请替嘉嘉设计一段话回答他爸爸,说服他爸爸同意让嘉嘉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100字左右)

15.按要求写句子。

(1)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凶恶的鹫鹰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2)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阅卷人 七、现代文阅读(共1题;

共6分)

得分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相信并佩服。 ________

②意见不一致。 ________

③形容水的明净。 ________

(2)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②“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②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

A.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 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阅卷人 八、写作题(共1题;共12

分)

得分

17.请以“我希望有这样一位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辩论;端详;解释;宣布;寻常;固执;胆大妄为

2.【答案】(1)我恍然大悟:这是刺猬。

(2)树杈弯下来。

(3)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3.【答案】 (1)威力(2)威胁

(3)沉着(4)沉重

4.【答案】妻子;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肠胃;骨髓;医治

二、单选题

5.【答案】 C

6.【答案】 (1)C (2)C

7.【答案】 (1)C (2)B

三、默写

8.【答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连线题

9.【答案】 10.【答案】 五、判断题

11.【答案】 (1)1 (2)0 (3)0

12.【答案】(1)0 (2)1 (3)1 (4)0

13.【答案】 (1)0 (2)1 (3)0 (4)1

六、语言表达

15.【答案】 略

精品试卷

16.【答案】 (1)凶恶的鹫鹰把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吃光了。 (2)因为地面上没有火,所以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

七、现代文阅读

17.【答案】 (1)信服 ;分歧 ;水波粼粼

(2)① 不能换成“度”。因为“熬”更好的体现了母亲的年迈,身体状况不好,而“度”只是写出时间已经过去;

② 不能换成“同意”。“信服”指相信并佩服。母亲年迈,儿子是母亲的精神支柱,是母亲的依托,用“信服”更能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依赖。

(3)①母亲本不愿意出来是因为: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后来同意出来散步是因为:“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② 我决定委屈儿子是因为:母亲的时日已短。 (4)C

八、写作题

18.【答案】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