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能力培养论文

2022-11-29 来源:独旅网


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摘要】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是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尤其是刚步入临床的新护士,缺乏实践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更易发生职业伤害。为减少护生职业危害的发生,除在实习前加强职业防护的教育外,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采取通过修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学时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专业理论和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掌握职业防护方法等措施,以提高护生职业防护的能力。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学;职业防护;能力

长期以来,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是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在各类护理人群中初级员工比高级员工更易发生锐器伤,工作1年或不到1年的发生锐器伤数占了总数的21.9%~35.0%,临时聘用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是正式护士的1.65倍,实习护士是高危人群,其中实习第一个学期时发生率最高,实习第二、第三年后锐器发生率显著减少。北京协和医院对9所护校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效果评价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接受安全教育的4所学校的215人在实习中有42人发生针刺伤,占总人数的19.25%,未接受安全教育的5所学校的219人在实习中有118人发生针刺伤,占53.88%。而锐器伤的发生又增加了护士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使血源性职业危害发生率增加。

尤其是刚步入临床的实习护士,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自我防护

意识,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及对诊疗环境不熟悉,在接诊、护理患者时,更易导致职业损伤。由此可见,在临床护理课程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中,很重要的一项危害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危害,这些生物性因素大多属于传染性疾病,甚至有一些疾病是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对护理人员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预知的。故笔者认为,护生在实习前接受职业防护教育非常有必要,但仅靠实习前对学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还远远不够,需在平时的临床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防护教育内容,尤其是传染病护理课程,生物性因素正是很多传染病的病原体,专业老师可以利用这点很好地将职业防护的内容整合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强化护生职业防护的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那么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应如何增强护生职业防护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然后再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学时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专业理论和职业防护理论知识,掌握职业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加强教育,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首先,要让护士知晓本职业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强章法观念和按规定操作的自觉性。护士的生物性职业危害大多是属于传染性疾病,对护士和病人均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些,从接触本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开始,即向护生强调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将传染病的职业防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项指标;在学习具体传染疾病时,特别强调

由于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不仅造成疾病的蔓延和传播,最主要还会给人带来身心方面的危害。其中相当一部分传染性疾病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护士如果感染将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借此提醒护生重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二、修定教学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传染病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预防及健康教育等有关知识。使护生获得传染病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该门课程一般安排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学年内学习。针对目前临床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率较高的现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完成原有教学目标外,增加职业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的教学目标,使护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同时,还要掌握保护自身安全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养成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调整教学学时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学时及内容的安排方面,适当压缩疾病概要的教学时间,适当增加疾病护理的教学学时。所增加的护理学时,主要用于护理病案讨论、职业防护案例分析、实习同学职业危害案例分析讨论、职业防护技能演练等。改变过去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用多媒体授课,对学生采用自学辅导,案例情景设置、病案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自学能力训练。如以乙型病

毒性肝炎的职业防护为题,可设置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急诊室、手术中、处置室、病房、产房等),对可能出现职业危害的场景,由老师和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结合乙型肝炎的相关理论进行课堂现场发言,讨论职业危害的种类、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预防的方法、暴露后的防护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逐渐锻炼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亦培养护生的职业防护的能力,使护生进入临床能尽早做好职业防护的准备。四、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1.制定职业防护在传染病护理中的教学目标培养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除相关学科的知识教育技能外,扎实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因此,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防护能力的教学目标应包括:①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特性、存在部位等。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和各种体液中。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护理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及体液,操作中应时刻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感染。如果护士皮肤粘膜有破损,最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的各项操作,无人替换,必须操作时,应先做好创口局部的保护,再戴双层手套后才能操作。②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传染病的特征如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地方性等,以便能够对不同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病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未接种过当年流感疫苗者均易感染,该病在冬春季节流行,护理人员在冬春季节预

防流感的方法除了正确戴口罩、空气消毒以外,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防止乙脑病毒的感染,除将病人安置在有防蚊设施的房间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流行前一个月预防接种乙脑疫苗。乙型肝炎主要传染源是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时有发生,1次hbv感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为以防万一,护生在下临床实习前最好都能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③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方法和防护技术。一旦发生意外暴露,能知道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如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常用的各类消毒剂均敏感,当护生在护理工作中不小心发生意外后,可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若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若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暴露部位冲洗干净后再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以清除病毒。最后上报相关部门,接受暴露级别的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2.明确传染病护理学范畴内实施职业防护的对象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或病人之间交叉传播。既要保护医务人员,又要保护病人。作为传染科护士,要掌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疾病特点及转归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疾病特点

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的,而病毒不耐热,在日光直射或流通的空气中20分钟即可失去致病能力,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后,必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至少20分钟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3.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确定职业防护的主要内容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方式、易感人群、年龄特点、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知识、掌握预防的主要原则:①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护理人员每天接触不同的病人,其中有可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正确带口罩是切断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如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②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如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护士护理病人后应及时洗手,确保自身安全,也是保护下一个要护理的病人。③血源性疾病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预防的关键是避免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循操作规程,特别是要避免针头、刀片等误损伤。必要时采取适宜的保护、预防措施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及体液,配备必需的紧急处理物品。④预防接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从而降低人群发病率。护理人员经常接触病人,难免会感染病原体,在适宜的时间接种相关疫苗能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如流感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4.将职业防护的教育贯穿于传染病护理学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疾病预

后和转归,将职业防护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每一章节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给出的具体疾病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分析原因,找出预防措施,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讲评、分析、总结。职业防护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从而使职业伤害出现的机会加大了。职业防护教育做得好坏与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呈正相关,护士不仅要注重自身防护,还应做好病人的防护工作,防止出现院内感染。因此,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将职业防护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护生掌握有关职业防护的理论知识,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感染性损伤,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已免受职业危害,促进病人康复。参考文献:[1]谢红珍,聂军.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06):5.[2]黄荔萍.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