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八年级(下)期末物
理试卷
1.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
A. 30℃ B. 35℃ C. 37℃ D. 40℃
2. 人们使用动滑轮是利用它能( )
A. 省力 B. 省距离 C. 省功 D. 改变力的方向
3.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4. 骑自行车上坡时,要不断踩脚踏板,上坡的速度才能几乎保持不变,此时自行车( )
A.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 动能减小,势能不变
B.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D. 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5. 以下两个物理量:①密度,②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 只有① B. ①②均可以 C. 只有② D. ①②均不可
6. 如图所示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
烧煮食物
B.
锯条发烫
C.
屁股“冒烟”
D.
搓手取暖
7. 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 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A.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 捧着奖牌水平匀速前进
B. 背着书包匀速走上楼梯 D. 推出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
9. 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铜块(𝑐铝>𝑐铜),放出相等热量后,则( )
A. 铝块的温度高 B. 铜块的温度高 C. 两者温度相等 D. 无法判断
第1页,共22页
10. 如图所示,A、B两个高度相等、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
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掉相同深度的原液体,则( )
A. 抽掉的质量𝑚甲一定小于𝑚乙 C. 抽掉的质量𝑚甲可能大于𝑚乙
B. 抽掉的质量𝑚甲可能等于𝑚乙 D. 抽掉的体积𝑉甲一定等于𝑉乙
1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 的物理量,所以0℃的水和0℃的冰______ 热(选填“一样”
或“不一样”)。在我们日常所用的摄氏温标中,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 ℃。
12. 水的比热容是4.2×10³焦/(千克⋅℃),其单位读作______ ,它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
高______ ℃时,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 焦。日常生活中常用水作为冷却设备的液体,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____ (选填“小”或“大”)。
13. 某种物质______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
质量或体积的大小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其质量______ ,密度______ (最后两空均选填“改变”或“不变”)。 14. 热机是指将蒸汽或燃气的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 能的发动机。汽
油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共分四个冲程,如图所示的是______ 冲程,这个过程是通过______ 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15. 如图所示,O为轻质杠杆AC的支点,𝐴𝑂=𝑂𝐵=𝐵𝐶,在B处挂一重为6牛的小
球。若在C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力使杠杆水平平衡,则力的大小为______ 牛。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则该力的大小至少为______ 牛,方向竖直向______ ,如果保持其它条件均不变,只改变作用在A点拉力的方向,则杠杆______ 转变为省力杠杆(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第2页,共22页
16. 如图所示,分别用滑轮A、B匀速提升甲、乙两个相同的重物且提升相同的高度(不
计滑轮重力及摩擦)。已知甲,乙两物体都重50牛,则所用拉力𝐹1大小为______ 牛,所用拉力𝐹2大小为______ 牛。若重物提升的高度均为1米,则拉力𝐹1做功大小为______ 焦,拉力𝐹2所做功______ 拉力𝐹1所做功(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7. 小勇根据“宏观世界中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叫做动能”的知识,类比得出:微观世界中组成物体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
①请写出小勇得出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具有分子动能的依据是:分子具有______ 且分子在______ 。
②类比宏观世界中物体的动能有大小,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动能也有大小。 (𝑎)如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情况(箭头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______ 图的分子动能较大。
(𝑏)如果要衡量某一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的大小,可以用宏观世界中的物理量______ 来反映。
18.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质量及升高的
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小组同学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或煤油,用四只供热情况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液体加热。每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加热所用时间及液体升高的温度等数据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第3页,共22页
(1)本实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______ 来比较。
(2)在图甲、乙、丙、丁中,最能说明“液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有关”的是图中______ 。
______ 。(3)分析、比较图中乙与丙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9. 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力𝐹1的力臂𝑙1。
20. 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在力𝐹1、𝐹2作用下保持平衡,请画出力𝐹2。
第4页,共22页
21. 杠杆平衡时,动力𝐹1的大小为20牛,动力臂𝑙1为0.3米,阻力臂𝑙2为0.2米,求阻力𝐹2
的大小。
322.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水吸收的热量𝑄吸.[𝑐水=4.2×10 焦/(千克
⋅℃)]。
23. 小红用20牛的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沿水平路面直行,在10秒内匀速推行了5米。
①求推力所做的功W。 ②求推力做功时的功率P。
24. 如图所示,正方体甲的边长为0.1米,体积为10−3米³,密度为8×10³千克/米³,正
方体乙的边长为0.2米,体积为8×10−3米³,质量为4千克。求:
第5页,共22页
①正方体甲的质量𝑚甲; ②正方体乙的密度𝜌乙;
③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各截下相同的厚度d,并将乙截下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下部
分的上方,总质量记为𝑚1,将甲截下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记为𝑚2,若要使𝑚1与𝑚2的比值为0.5,请问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厚度d,若存在请求出d的取值,若不存在请通过计算说明。
25.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 ℃,它的最小分度是______ ℃,当前示数为
______ ℃。若用该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26. 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某同学在调节前发现杠杆在如
图所示位置静止,他应该调节平衡螺母向______ 移动(选填“左”
或“右”),直至杠杆在______ 位置静止,若在支点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后发现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则杠杆______ (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无法直接记录的是______ 的值。(选填“力”或“力臂”)。
第6页,共22页
27. 小兆同学做“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他设计的实验报告如下(部分),请填写该实
验报告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测定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______ 。
实验器材:______ 、量筒、水、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_____ 克。
②把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的情况分别如图2所示,石块的体积为______ 𝑐𝑚³。 ③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④……
28. 某小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些现象:
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B:同样的眼镜架,铜合金和钛合金的质量不同; C: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D:形状相同的铁盆比塑料盆的质量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些猜想:
根据现象______ ,可以提出猜想一: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一组作为研究的材料______ (选填序号)。 (𝑎)10厘米 3的铜块;(𝑏)10厘米 3的铝块;(𝑐)10厘米 3的铁块;(𝑑)20厘米 3的铝块;(𝑒)30厘米 3的铝块。
第7页,共22页
另一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甲液体 实验 体积 序号 (厘米 ) 3 质量 (克) 18 36 54 乙液体 实验 体积 质量 (克) 10 20 30 序号 (厘米 3) 4 5 6 10 20 30 1 2 3 10 20 30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质量与及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______ 。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小李分析了该组的测量数据后,认为该组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经重新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修改所示)。你认为小李修改数据的做法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
④对于第①问结论中的“同种物质”的依据,小王认为是三种不同液体都要符合①的规律;而小李认为只需一种液体符合①的规律即可。请你判断,______ 是正确的。(选填“小王”或“小李”)。
⑤为了使①的结论更科学,他们还应该用______ 来实验。
第8页,共2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选: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人体的正常体温的记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答案】A
【解析】解:由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但可以省力,不能省功;
所以,人们使用动滑轮是利用它能省力的特点。 故选:A。
解决此题要知道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动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对其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C。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有两个冲程存在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此题主要考查了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压缩冲程与做功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转化情况正好相反。
4.【答案】D
第9页,共22页
【解析】解:在上坡的过程中,人和自行车的质量不变,所处的高度增加,其重力势能增加;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5.【答案】B
【解析】解:因为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可用密度和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故选:B。
比热容、密度等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比热容、密度的大小可鉴别不同的物质。
掌握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要想鉴别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出它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看到底是那种物质,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
6.【答案】A
【解析】解:
A、烧煮食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锯条发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屁股“冒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两手掌相互摩擦,手掌发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基础题目.
7.【答案】A
第10页,共22页
【解析】解: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选:A。
解答此题需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
A、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不合题意;
B、背着书包匀速走上楼梯,有力作用在书包上,书包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做了功,符合题意;
C、捧着奖牌水平匀速前进,对奖牌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垂直,没有做功,不合题意; D、推出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球离开手后,人对球没有力的作用,不做功,不合题意. 故选B.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分析判断.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9.【答案】A
𝑄
𝑐铝>𝑐铜,【解析】解:因铜和铝的质量、温度均相同,所以根据𝑄=𝑐𝑚△𝑡可得△𝑡=𝑐𝑚,
则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降低的温度值比铝降低的大,所以铝的温度会高于铜的温度。 故选:A。
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物体,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结合热量的公式𝑄=𝑐𝑚△𝑡可知比热容小的物质降低的温度值大。
本题考查了热量公式的应用,知道铁和铜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突破口,然后熟练应用吸热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11页,共22页
10.【答案】A
【解析】解:ABC、已知原来两个容器中的液体质量相同, 由𝜌=𝑉及𝑉=𝑆ℎ得, 𝜌甲ℎ甲𝑆甲=𝜌乙ℎ乙𝑆乙, 由图知ℎ甲>ℎ乙, 所以𝜌甲𝑆甲<𝜌乙𝑆乙,
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ℎ的液体,
则抽出液体的质量△𝑚甲=𝜌甲△ℎ𝑆甲,△𝑚乙=𝜌乙△ℎ𝑆乙, 所以𝜌甲△ℎ𝑆甲<𝜌乙△ℎ𝑆乙,
所以△𝑚甲<△𝑚乙,即抽掉的质量𝑚甲一定小于𝑚乙。故A正确,BC不正确; D、由图知𝑆甲>𝑆乙,
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ℎ的液体, 由𝑉=𝑆ℎ知,𝑉甲>𝑉乙。故D不正确。 故选:A。
(1)由图知,容器底面积和所盛液体的深度关系,根据液体质量相等得出𝜌甲𝑆甲与𝜌乙𝑆乙的大小关系;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ℎ的液体,抽出液体的质量△𝑚=𝜌△ℎ𝑆,从而得出△𝑚甲与△𝑚乙的大小关系。
(2)在深度一定时,液体体积与粗细均匀的容器底面积成正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容器形状、液体深度关系得出𝜌甲𝑆甲与𝜌乙𝑆乙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𝑚
11.【答案】冷热程度 一样 沸水 0
【解析】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所以0℃的水和0℃的冰一样热;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第12页,共22页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一样;沸水;0。 根据对温度定义、单位及单位的规定作答。 此题考查了温度的物理意义和单位,属于基础题。
12.【答案】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 4.2×103 大
【解析】解:
(1)水的比热容是4.2×10³焦/(千克⋅℃),其单位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依据比热容的概念,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𝐽;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放热能力较强,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常用水作为冷却设备的流动液。 故答案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1;4.2×103;大。
(1)物质的比热容是指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
(2)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水的比热容的大小及物理意义和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掌握及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3.【答案】单位体积 无关 不变 改变
【解析】解:(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只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质量、体积无关;
(3)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全部凝固成冰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单位体积;特性;无关;不变;改变。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相同,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形状、状态、所
第13页,共22页
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本题考查密度和质量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4.【答案】内 机械 压缩 做功
【解析】解:
热机是指将蒸汽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汽油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共分四个冲程,如图所示的是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 在压缩冲程中曲轴连杆转动,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内;机械;压缩;做功。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热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放电,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有能量转化的冲程分别是压缩冲程与做功冲程,根据这两个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来解答即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此题主要考查热机的概念、工作循环特点、压缩冲程、做功冲程能量的转化,是一道综合题。
15.【答案】3 6 下 不可能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𝐴𝑂=𝑂𝐵=𝐵𝐶,则𝑂𝐶=2𝑂𝐵;若在C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𝐺×𝑂𝐵=𝐹×𝑂𝐶,则C点力的大小为: 𝐹=
𝐺×𝑂𝐵𝑂𝐶
=6𝑁×=3𝑁;
2
1
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𝐺×𝑂𝐵=𝐹′×𝑂𝐴,则A点力的大小为则力的大小为: 𝐹′=
𝐺×𝑂𝐵𝑂𝐴
=6𝑁×1=6𝑁;
1
此时支点在两个动力和阻力作用点的中间,则A点施加的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如果保持其它条件均不变,施加在A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时,此时的动力臂是最大的,杠杆为等臂杠杆,只改变作用在A点拉力的方向,则动力臂会变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会变大,所以不可能称为省力杠杆。
第14页,共22页
故答案为:3;6;下;不可能。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力的大小;根据支点的位置判定力的方向; (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定杠杆能否变为省力杠杆。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种类的判定,难度不大。
16.【答案】50 25 50 等于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 由定、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𝐹1=𝐺=50𝑁; 𝐹2=𝐺=×50𝑁=25𝑁,
2
2
1
1
(2)若重物提升的高度均为1米,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𝑠1=ℎ=1𝑚,
𝑠2=2ℎ=2×1𝑚=2𝑚, 拉力𝐹1做的功为:
𝑊1=𝐹1𝑠1=50𝑁×1𝑚=50𝐽; 拉力𝐹2做的功为:
𝑊2=𝐹2𝑠2=25𝑁×2𝑚=50𝐽, 所以𝑊1=𝑊2。
故答案为:50;25;50;等于。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能省力但费距离;根据公式𝑊=𝐹𝑠可计算做功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拉力、做功及做功大小的比较,是基础知识的题目。
17.【答案】质量 运动 B 温度
【解析】解:①由于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而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也具有质量且分子在运动,因此它们也一定具有动能,这就是分子动能;
②(𝑎)对于同一物体,B图中箭头比A图中箭头长,说明其分子运动快,因此B图中的分子动能较大;
(𝑏)如果要衡量某一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的大小,可以用宏观世界中的物理量温度来反
第15页,共22页
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其分子动能将会越大。 故答案为:质量;运动; B; 温度。
①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据此判断;
②比较箭头的长短可判断动能的大小;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其动能将会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分子动能这一概念的理解,要结合宏观物体的动能及其影响因素来进行理解。
18.【答案】加热时间 甲、丁 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
收热量越多
【解析】解:
(1)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液体加热,相等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加热时间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应控制液体种类相同、质量相同,加热的时间不同,所以需要对比甲、丁实验;
(3)分析、比较图中乙与丙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液体的种类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加热的时间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故结论为: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甲、丁;(3)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1)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液体加热,相等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可以用加热时间长短反应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少;
(2)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有关”时,应控制液体种类相同、质量相同,加热的时间不同;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探究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图示实验现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9.【答案】解:由支点O向力𝐹1的作用线作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度就为𝐹1的力臂𝐿1.如
图所示:
第16页,共22页
【解析】要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
此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要理解力臂的概念,正确找出支点和力的作用线,从而画出力臂。
20.【答案】解:由图可知,𝐹1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则𝐹2应使杠杆顺时针转动,过力臂𝐿2
的末端作垂直于力臂𝐿2向下的作用力即阻力𝐹2,作用点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解析】力𝐹2的作用点在杠杆上,根据𝐹1的方向确定𝐹2的方向,然后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作出阻力𝐹2的示意图。
本题考查了力与力臂的关系、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知道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效果相反是关键,易错点将垂足当做阻力作用点。
21.【答案】解:由杠杆的平衡条件𝐹1𝑙1=𝐹2𝑙2可得,阻力的大小:
𝐹2=
𝐹1𝑙1𝑙2
=
20𝑁×0.3𝑚0.2𝑚
=30𝑁。
答:阻力𝐹2的大小为30N。
【解析】知道动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𝐹1𝑙1=𝐹2𝑙2求出阻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22.【答案】解:𝑄吸=𝑐水𝑚△𝑡
=4.2×103𝐽/(𝑘𝑔⋅℃)×2𝑘𝑔×50℃
第17页,共22页
=4.2×105𝐽;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5𝐽。
【解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𝑄吸=𝑐𝑚△𝑡即可求解。
解决此题要利用热量的公式进行计算,正确理解“温度升高了50℃”的物理意义,注意比热容的单位的书写。
23.【答案】解:
①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 𝑊=𝐹𝑠=20𝑁×5𝑚=100𝐽; ②推力做功时的功率: 𝑃=
𝑊𝑡
=
100𝐽10𝑠
=10𝑊。
答:①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为100J; ②推力做功时的功率为10W。
【解析】利用𝑊=𝐹𝑠求对木箱所做的功; ①知道推力和木箱在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②又知道做功时间,利用𝑃=𝑡求推力做功时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
𝑊
24.【答案】解:①由𝜌=𝑉可得,
33−33
甲的质量为:𝑚甲=𝜌甲𝑉甲=8×10𝑘𝑔/𝑚×10𝑚=8𝑘𝑔;
𝑚
②乙的密度为:𝜌乙=
𝑚乙𝑉乙
=8×10−3𝑚3=0.5×103𝑘𝑔/𝑚3,
4𝑘𝑔
③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各截下相同的厚度d, 则截下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𝑚甲=𝜌甲△𝑉甲=𝜌甲𝑆甲𝑑, △𝑚乙=𝜌乙△𝑉乙=𝜌乙𝑆乙𝑑,
将乙截下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为:
𝑚1=𝑚甲−△𝑚甲+△𝑚乙=8𝑘𝑔−𝜌甲𝑆甲𝑑+𝜌乙𝑆乙𝑑=8𝑘𝑔−8×103𝑘𝑔/𝑚3×0.1𝑚×0.1𝑚×𝑑+0.5×103𝑘𝑔/𝑚3×0.2𝑚×0.2𝑚×𝑑=(8−60𝑑)𝑘𝑔,
第18页,共22页
将甲截下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为:
𝑚2=𝑚乙−△𝑚乙+△𝑚甲=4𝑘𝑔−𝜌乙𝑆乙𝑑+𝜌甲𝑆甲𝑑=4𝑘𝑔−0.5×103𝑘𝑔/𝑚3×0.2𝑚×0.2𝑚×𝑑+8×103𝑘𝑔/𝑚3×0.1𝑚×0.1𝑚×𝑑=(4+60𝑑)𝑘𝑔, 若要使𝑚1与𝑚2的比值为0.5,即(8−60𝑑)𝑘𝑔:(4+60𝑑)𝑘𝑔=0.5, 解得𝑑=15𝑚≈0.067𝑚, 因为0.067𝑚<0.1𝑚, 所以存在。
答:①正方体甲的质量为8kg; ②正方体乙的密度为0.5×103𝑘𝑔/𝑚3;
③通过计算可知否存在满足要求的厚度d为0.067𝑚。
1
【解析】利用密度公式𝜌=𝑉的变形公式𝑚=𝜌𝑉①已知正方体甲的边长可求得其体积,可求得其质量;
②已知正方体乙的质量和体积,利用𝜌=𝑉可求得其密度。
③分别求出将乙截下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下部分的上方总质量和将甲截下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下部分的上方的总质量的表达式,根据其比值为0.5列出等式即可求得d,再根据正方体的边长可确定是否存在。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此题的难点在③,在解题时要记住相关公式,根据比值为0.5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截下厚度d,这是此题的图突破点。
𝑚
𝑚
25.【答案】35℃--42 0.1 37.6 能
【解析】解(1)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其最小分度值为0.1℃,当前的示数为37.6℃;体温计在读数时,能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35℃--42;0.1;37.6;能。
(1)根据体温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即可得出测量范围;相邻刻线间的温度值就是温度计的分度值;
(2)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此题考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分度值、使用方法和读数,都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难
第19页,共22页
度不大。
26.【答案】右 水平 处于 力臂
【解析】解:(1)由图知,杠杆的右端较高,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因为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图中杠杆倾斜,不能直接记录力臂。 故答案为:右;水平;处于;力臂。
(1)杠杆的中心支在支点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若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则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7.【答案】𝜌=𝑉 天平 42.8 8
【解析】解: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是𝜌=𝑉;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体积的测量仪器是量筒,图中已给出量筒,故应填天平;
由图1可知,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𝑔,金属块的质量为𝑚=20𝑔+20𝑔+2.8𝑔=42.8𝑔; 由图2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水的体积为28mL,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36mL, 则石块的体积为:𝑉=36𝑚𝐿−28𝑚𝐿=8𝑚𝐿=8𝑐𝑚3。 故答案为:𝜌=𝑉;天平;42.8;8。
(1)测密度的实验原理是𝜌=𝑉;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体积的测量仪器是量筒,图中已给出量筒;
(2)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在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要用固体放入量筒前后两次的体积之差求出固体的体积。 此题是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器材及量筒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考查
𝑚
𝑚
𝑚
𝑚
第20页,共22页
的很基础。
B、D b,d,e 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1与4或2与5或3与6 错误 未【答案】28.
经测量便修改了数据 小王 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固体
【解析】解:(1)根据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就要选取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的物体来进行比较,从现象中可知,选项B和D中,体积相等,质量不同,说明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故选B、D;
为了验证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就要选取同种物质做成的体积不相等的物体来进行研究,下列材料中符合要求的有:(𝑏)(𝑑)(𝑒);
2、5、3(或4、6)的液体是相同的,故对比同表格内的三组数据,(2)①表中实验序号1、
其液体相同,质量和体积都按相同的倍数增大;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②根据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故应选择表格中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来进行研究,故选择实验序号为:1与4或2与5或3与6;
③小李修改数据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数据应以实验测量为准,不能随便更改; ④小李认为只对一种液体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结论会存在偶然性;为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则必须选用不同的液体来进行实验,故小王的想法是正确的; ⑤为了使①的结论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性,他们还应该用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固体,每种物质在更多不同体积下进行测量实验。
故答案为:B、D;b,d,e;①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②1与4或2与5或3与6;③错误;未经测量便修改了数据;④小王;⑤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固体。 (1)分析时,要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对表格中的数据关系进行分析,获得结论;在描述结论时,要体现出相同量以及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①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质量和体积都按相同的倍数增大,得出结论;
②要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需要找出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即可;
③要尊重实验事实,实验数据要以实验测量为准,不得随意更改; ④⑤多次测量找普遍结论。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这类题型是常见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
第21页,共22页
结论的成立是建立在条件的基础上的,所以分析时一定要先找条件,即相同的量,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第22页,共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