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弟
“孝”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弟⼦规》开篇第⼀件事,就是教⼈学孝。孝,是⾸要的⼀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件事。
我们看这个“孝”,上⾯是个“⽼”字头——“耂”,下⾯是个“⼦”,就是“⼦”在“⽼”⾝边,背着“⽼”⼀代。可见,上⼀代与下⼀代,融为⼀体,就是孝。“孝”字还说明,上下两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千百年来,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孝”字,因为它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孩⼦从⽗母那⾥继承了⾎脉和家训,孩⼦就是⽗母的分⾝。我们是⽗母,但我们也是⽗母的分⾝。如果⼀个⼈不孝⽗母,他就失去了做⼈的⼤根⼤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语才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教孩⼦学孝,⾸先要求我们做⽗母的要做到孝。我们要对⽗母尽孝,⽐如,经常带着孩⼦、爱⼈回家看望⽗母,经常与⽗母联络感情。
⾏孝,不能离开敬,我们要从内⼼恭敬⽗母。孔⼦⽈:“⾄于⽝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母,没有⼀定的形式,但皆要出⾃敬爱之⼼。如果只是给⽗母吃的,⽽不敬重⽗母,那跟养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母,⼀定要⼼存恭敬。
孝顺⽗母,还有⼀个关键,就是给⽗母⼀个好脸⾊。《论语·为政》有这样⼀段话:“⼦夏问孝。⼦⽈:‘⾊难。有事,弟⼦服其劳,有酒⾷,先⽣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夏请教⽼师什么是孝。孔⼦说:“做孩⼦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母和颜悦⾊。今天所谓的孝,就是有⼀些要做的事,孩⼦们都会抢着去⼲;在⼀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母吃喝,满⾜⽗母的物质⽣活并不难,难的是给⽗母⼀个好脸⾊。所以,孝顺⽗母并不是只给他们吃的、穿的,⽽是随时都给⽗母⼀个好脸⾊,⽽不是⼀张爱搭不理的臭脸。否则,我们即使让他们天天吃⼭珍海味,⽽对⽗母恶脸相向,⽗母也不会开⼼。
也许给⽗母⼀时的好脸⾊不难,难的是⼀辈⼦给⽗母好脸⾊。所以,我们为⼈⼦⼥者应该永远记得“⾊难”这两个字,永远给⽗母⼀个好脸⾊,让⽗母永远开⼼。好脸⾊是孝的基础,只有时刻给⽗母好脸⾊,我们才会主动去为⽗母做⼒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我们做到了孝,家庭就和谐了,社会就安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