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创新文化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

2022-10-19 来源:独旅网
・ 专题论谈 ・ 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在文化产业中最易做大、做强的就是旅游业。我 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 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 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 源丰厚,将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吃、 住、行、游、娱、购等环节中,这将为文化产业的开发 开辟极大的市场空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可 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等一系列要求和举措,这 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多得的载体。旅游业的生命力即在于其与文化的结 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以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对相关产 业的带动作用,可以使整个城市增值,并以巨额利润 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而它所催生的城市新环境, 又加快了城市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速 合。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 涵。随着社会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力、对劳 动就业的带动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以及对历史 文化的传承力与H俱增,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H益 凸显出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动力 产业。 度,从而大大提升现代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 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连同 中闻的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梳理文化 脉络,挖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制定中长期规 划、加速改革创新;培育文化产业集群,培养、引进 高素质的文化治理人才,打造出世界级文化产业品 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等,形成了重要的就业行业和城 市经济的出口行业。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 程中,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双向推动,文化产业的发 展已呈现出与城市竞争力共生共荣的趋向。而城市文 化和文化产业将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牌,从而推动城市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更全面、协 调发展。 以创新文化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 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会委员 程路 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加以引导,需要文化的繁荣。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大力培养和建设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一个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 市的伟大实践呼唤着文化创新。今日,当自主创新作 在我国正是有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自由和学术争 鸣,才有两汉农业文明的成熟;有了魏晋时代的思 想解放与自由,才有唐宋经济的繁荣;有了宋明理学 和人性学说的矛盾冲撞所爆发的巨大思想力量,才 有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前清的“康乾盛 世”。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造成了思想文化的大解 放,出现了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16世纪马丁・路德、 加尔文等领导的宗教改革,彻底颠覆了神权观念,启 动了欧洲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世界科学中心开 始在欧洲形成;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一批有 为国家战略被提出来的时候,应重新审视我们的历 史与文化传统,把创新文化融入不断变化发展的世 界大势,并将其放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 进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加以思 考和衡量。 创新文化是科技、社会进步之本。在人类社会 先进思想的开拓者移居北美,形成了民主开放兼容 发展进程中,往往是文化的突破引发科技革命和产 的文化,提倡学术自由,提倡创新改革,世界科学中 心很快便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由此可见,在世界科技 业革命。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 12 ・ 专题论谈 ・ 进步、社会发展过程中,创新文化起着基础性作用, 创新文化是引发科技、社会进步之根本。 创新文化是推动城r}i发展、崛起之源。如今自 谓仓fJ新的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开阔思维、实事求是 的意识,就是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意识,就是以创 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 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经济 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而自 主创新能力竞争的背后,则是创新文化的角逐。人作 为文化的存在,其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创新文化的 培育和塑造。自主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培育我们的创 的精神开拓未来。所谓创新的能力,就是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突破前人、提出新见解的能 力,就是发挥合力,人人能创新的能力。所谓创新的 环境,就是指锐意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人想创 新的环境和氛围。 新文化,让全社会发扬创新精神,以创新文化孕育创 新事业,以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一座城市是否具 有竞争力,是否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具有 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的创新 发展要以文化创新水平来论输赢。文化建设和文化 创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 制约城市仓 新文化建设的“瓶颈”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许许多多复杂的经济、社会、 文化等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日趋恶 化、资源和能源紧张、信仰与信任危机导致道德缺 体市民的重要力量,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也是提高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 失、荣辱不分等等。这些问题不可能靠前人和他人 来替我们解决,也很难用现成的理论和学说作答, 而是期待着我们这一代人去转型、创新、跨越。目 前,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这与我们自身的文 化观念、教育模式和评价机制存在缺陷有密切的关 联。要推进城市创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突破下 述“瓶颈”制约: 化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崛起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创新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定位 要使创新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定位准确, 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的基 本内涵及基本条件等等。 创新文化是促进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 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也是崇尚创新、激励创新、 保障创新的理念、制度、环境与氛围的总和,是激发 保守的传统观念和西方文化消极因素抑制创 新意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消极因素,过分 强调保守、不尊重人的个性,讲求整齐划一,对待个 性和标新立异缺乏足够的宽容和认同。对于那些敢 于创造的人,往往觉得不讲规矩、争强好胜、爱出风 头。—旦有人敢于挑战“经典理论”、“异想天开”,往 往会遭到嘲弄与打压。另一方面,我们在实现现代化 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中,创新主体 创新欲望强;创新主体之间乐于团结、协作、竞争,共 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社会能够容忍失败,能 的进程中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包括文化模式,而忽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创新的思路上,无论是 科学与技术,还是体制与管理,我们总是摆脱不了对 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迷信,总是习惯于以此作为参照 够给创新者自由的创新空间,给创新者恰当的评价 和鼓励。 建设创新文化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外部 的物化层,包括优美的园区、便捷的工作条件、科学 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自主创新的道路,中华民 族传统的创新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与挑战。 僵化的教育体制束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 的形象设计等;第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制定体现创新 价值的政策、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第三是精神层 面,包括价值观念、道德风气等,这是创新文化最本 质、最核心的内涵。 建设创新文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要使创新成 为一种精神、品质和文化,就要大力倡导创新的意 们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模式化,强调 对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做的习题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答案”,而不是引导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和解 决问题。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约束了青少年的开 放式思维,扼杀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僵化的教 识,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精心营造创新的环境。所 13 ・ 专题论谈 ・ 育体制则进一步阻碍了人们的创 维,学校培养出 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把对创新规律 的理解和对创新活动的支持贯穿于体制机制当中, 通过制度的杠杆协调创新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 衡关系,才能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源要素不断投入到 创新活动中去,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为给 的都是应试型人才'而不是创新型人才。 浮躁的社会氛围和评价机制阻碍创新活动。目 前,浮躁的社会风气,造成科研领域急功近利的不良 倾向和学术追求,导致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 现象时有发生,与创新文化所倡导的良好氛围背道 而驰。急于求成的科技评价体系是阻碍创新活动的 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凸 显人才的“热岛效应”,让城市成为凝聚人才的创业 热土,应着力凸显城市的创新活力,确保人文气息浓 郁,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行各业创新人才大量涌 现,做到文化多元互动,创意空间无限,创新文化繁 荣,以更积极的姿态招商引智,筑巢引凤,以最优惠 的政策吸引海内外资金和人才来城市创新创业。 打造创新载体,激发创新源泉,推动创新发展。 “文化改变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不争的事实,构建 重要因素之一。唯权威马首是瞻、唯论文数量取胜, 重科研项目忽视成果转化,使得科研工.作者产生浮 躁情绪和急功近利心理。客观地说,这是社会氛围和 制度安排不当,影响了创新文化和创新思维的正常健 康发展。 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城市的思路 营造创新舆论,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 创新文化离不开文化创新。构建创新文化引导创新型 城市建设,就得让文化软实力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发 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发挥文化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 识。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 也要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 尊自强精神,大力宣传和提倡崇尚个性、鼓励别出心 裁、标新立异、不唯权威马首是瞻的现代科技精神。 把“自主创新、敢为人先、勇于竞争、宽容失败”作为 城市精神的一部分,通过舆论加以引导,增强创新意 识,培育创新精神。积极倡导推广“开放创新、诚信 和谐、文明向上”的城市风气,着力在全社会营造有 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 良好氛围。 提倡创新教育,营造创新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调整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衍生出更加巨大的社会 生产力,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带动新一轮经 济的增长。应充分发挥各自城市独特的文化优势,以 文化创新为抓手构建创新文化,助推创新型城市建 设,努力建设以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 主要标志的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现代科 技引入文化创作、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环节,改造 传统文化产业经营和文化传播方式,加速各级公共 图书馆、群艺(文化)馆、博物馆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 资源的整合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发展文化创业园区、 创新思维需要从小养成。因此,要从转变教育观念 和体制入手,打破僵化的教育模式,贯彻实施素质教 育,引导青少年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从小养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交易市场及文化演艺街区、文化 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主题公园等 文化设施,努力提升城市文化消费力.推进文化事业 核心层的升级,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增强文化的 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鉴于我国许多城市都是著名 的思辨精神和开拓眼光。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 教育制度上,建立起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大环境, 大力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化对全社会的科 学普及程度。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引导、各 种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学习能力、职业技 能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创新的 氛围。 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历史 遗存,要以敬畏之心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进一步做好 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与建设,彰显城市浓郁的历史文 化特色,并在原有的平台和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管理 手段,把多彩的现代文化与灿烂的传统文明有机地 结合起来,创作更多的城市文化精品,打造璀璨的城 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动力,凸现创新活 市文化品牌,带动城市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交相发 展,形成叠加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 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 力。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创 新、支持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评估、激励机制,更好地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