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2-09-20 来源:独旅网


第四章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2 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

3 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 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为指引,配合知识练习巩固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 3 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

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 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教学流程]

一、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4、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5、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典型例题: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例

1、在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

例2、将冰、水组成的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观察到的物态变化是( )

A. 水全部结成冰 B. 冰全部化为水

C. 水不结成冰,冰也不化为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二、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沸腾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加热。

3、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三、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4、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5、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典型例题

考点:沸腾的条件

例1、下面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 B.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D.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例2、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试管装水后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水的容器内。乙试管所置的容器有密封的盖子。若对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沸腾 B. 甲、乙两试管的水都不沸腾

C. 甲管内的水沸腾,乙管内的水不沸腾 升华和凝华:定义: 特点:

典型例题:

考点:升华和凝华

例1、下面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B.初冬早晨草叶上的白霜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D.冬天室外的水结冰

例2、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判断下列现象各是什么状态变化

1、碘受热直接变成了紫色的气体 2、夏天,吃冰棒解热 3、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4、夏天,挂在外面的湿衣服变干了 5、河水结冰了

6、冬天从室外进来的人的皮衣上会“出汗” 易混淆的知识点 蒸发和沸腾: 蒸发和沸腾: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相同点 [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

[教学反思]

供热快慢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学情分析]

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教材以“ 水”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水的形态的观察和研究,感受水的三种形态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和说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液、气三态有一些基本了解。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先探究蒸发、沸腾,再探究液化,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以及升华和凝华。这样,避免了一开始就涉及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概念,减小了探究的难度。

效果分析:

对本节课的引入我没有设计太多的花样,也没有提出新颖的问题,而是采用直接引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还需要改进,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自然界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图片,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迅速进入课题。

在知识复习上的我把课堂复习共分了三个模块,基础知识复习,重难点知识解析,课堂小结。我先是把第三章的基础知识式呈现给学生,本环节由于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而言是较为容易的,教学效果也如我预期设计的,学生较为顺利完成了任务。

接着分别复习了本章的重难点知识点,并且每一部分都穿插了例题讲解。在这个部分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复习,重点回顾了两个实验探究、六种物态变化、

三个区别与联系和三个物态变化的条件。整个复习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抢答、典例解析来进行,应该来说还比较顺利,今后在学生的参与面上要注意,不能总是几个学生在抢答,而忽视了大部分的学生。

最后对本节课作了小结,与学生再次回顾了本章的主要知识。本节课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对于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普片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难度不大。再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知识应该说掌握的比较好了。而我在课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我的复习更有效率,也就是让学生怎样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把基本知识与技能,重点与考点更好的掌握。还有我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

课后反思:在这节复习课感觉效果还可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根据所学,提出一些新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有针对性的问答环节,和不可或缺的课前准备,及时的课堂练习,效果都出乎我的预料。当然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以后改进。

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评测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 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3、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8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4、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

5、某同学在桦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7、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 • • 课标分析:

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